![]()
内容推荐 柳卸林、程鹏著的《科学驱动的创新在中国》以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和甲醇制烯烃技术为例,以新思想的产生到其实现技术化甚至工程化的历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演绎好奇心驱动科学创新和国家战略需求驱动科学创新的完整过程,分析科学资助主体、科学研究机构及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互动的行为、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解析重大科学发现的培育机制及演化过程,并揭示其演化特征。 本书可供科学政策、科技政策和创新政策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参考和阅读。 目录 第0章 绪论:研究的问题及框架 0.1 研究的问题 0.2 科学驱动创新的过程 0.3 研究内容 0.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一篇 基于好奇心的重大科学驱动创新 第1章 中科大量子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1.1 引言:量子科学的战略价值 1.2 中科大量子学科的发展历程 1.3 中科大量子学科的成就展示 第2章 战略科学家与重大科学发现 2.1 引言:人才的战略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2.2 战略科学家的科学价值判断 2.3 四支量子研究团队的建设 2.4 量子研究团队的全国性扩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从意外发现到重大科学突破的资金与制度安排 3.1 引言:中国科学资助机构的“三驾马车” 3.2 自然科学基金与中科院资助的互补 3.3 自然科学基金与973计划的互补 3.4 自然科学基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5 科学资助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量子学科:从基础研究突破到重大创新产生 4.1 引言:基础研究的萌芽与可持续性 4.2 从科学发现到重大仪器 4.3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突破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量子学科重大科学驱动创新的启示及政策意义 5.1 “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案例说明了什么? 5.2 政策建议 第二篇 基于需求的科学驱动创新 第6章 需求驱动的DMTO研究及成就 6.1 引言:国家战略性需求是DMlTO研究的起源 6.2 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6.3 大连化物所DMTO研究的成就展示 第7章 需求牵引的多元化科学共同体 7.1 引言:人才来源的多元性 7.2 需求认知与世界级科研成果的产出 7.3 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组群培养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DMTO多主体资助链条的形成与协同 8.1 引言:职能角色差异的多主体需要协同 8.2 DMTO研发阶段受到的研究支持 8.3 多主体资助链条的形成与结构互补 8.4 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双重外力耦合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官产研协同促进科学驱动创新的实现 9.1 引言:打通官产研的节点是DMT0成功之道 9.2 地方政府的支持 9.3 企业的支持 9.4 官产研合作成效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DMTO重大科学驱动创新的启示及政策意义 10.1 DMTO案例的启示 10.2 重大科学成果产出过程中的协同管理 10.3 国家科技、经济与区域政策的支持 10.4 需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第11章 结语:科学驱动创新的价值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量子调控及量子技术四支研究团队的成就一览表 附表2 量子调控及量子技术四支研究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 附表3 中科大量子研究团队与合作单位主要研究方向 附表4 2001年创建中科大两个实验平台初创人员的成长经历 附表5 刘中民和包信和研究团队成员研究经历 附表6 包信和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承担科研项目清单 附表7 刘中民研究团队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