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油画的保存与修复》是以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的修复师们40多年的修复实践经验和宝贵的国际修复经验为基础编写而成的。作者尤里·鲍勃洛夫和菲利普·鲍勃洛夫认真参考了有关绘画修复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各种著作。关于绘画材料和技法的信息引用了已发表的各国最权威的科研结果。但本书不能作为自创的、非职业化的修复活动的指导原则,因为那必将导致对作品的伤害和损坏。
《架上油画的保存与修复》内容涵盖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绘画作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原则和方法论,同时提出了要对油画作品修复系统性工程的所有指导性原则进行全面研究的课题。在保护一修复活动中没有万能的方法,就像没有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一样。只有总体的指导性建议,以及数量庞大的个体解决方案——甚至对一幅作品的不同部位也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和材料配方。因为对每幅作品的修复干预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而且还有道德和美学层面的。
《架上油画的保存与修复》以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的修复师们40多年的修复实践经验和宝贵的国际修复经验为基础编写而成。
尤里·鲍勃洛夫和菲利普·鲍勃洛夫所著的《架上油画的保存与修复》借鉴绘画修复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各类著作,绘画材料和技法引用了各国已发表的最权威的科研成果。
内容涵盖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绘画作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方法。
全面研究对油画作品进行技术、道德和美学层面系统修复的指导性原则。
旨在向我国美术界和修复行业系统地介绍绘画作品保存和修复的方法,以期对我国绘画作品的修复与保护有所裨益。
1 油画修复的历史
2 修复师职业的定义
3 保存与修复
3.1 方法总论
3.2 预防性保存
3.3 加固还是手术性干预
3.4 绘画作品的发掘
3.5 修复还是弥补艺术作品的残缺部分
3.6 适应还是改写
3.7 艺术作品的重构和重建
3.8 作为对过去修复行为的否定还原性修复
3.9 在保存-修复过程中对艺术作品阐释的潜在风险
4 油画的材质和技术结构
4.1 木质基础
4.2 用布作为基础的油画
4.3 内框
4.4 金属基础
4.5 纸质基础
4.6 准备基础,打底的成分和结构
4.7 绘画作品的色彩层
4.7.1 素描
4.7.2 色彩的黏合剂
4.7.3 用蛋液作为黏合剂的色彩(蛋彩)
4.7.4 以油作为黏合剂的颜色(油彩)
4.7.5 色素和颜料
4.7.6 覆盖膜
5 油画基础材料损坏的原因和种类
5.1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作用
5.2 基础损坏
5.3 打底层和色彩层的损坏
5.4 光照因素的影响
5.5 微生物和昆虫对油画作品的破坏
5.5.1 微生物
5.5.2 真菌
5.5.3 放线菌
5.5.4 防止微生物侵蚀的方法
5.5.5 昆虫
5.6 防止有害昆虫侵蚀绘画作品的方法
6 修复文件
7 对油画作品的手术性保护
7.1 加固作品材料的选择
7.1.1 对修复材料的要求
7.1.2 诊断:对作品的修复前预研究
7.2 加固色彩层和打底层的方法
7.2.1 绷装内框
7.2.2 取下画布
7.2.3 对于微生物诱因损坏的处理
7.2.4 对受到蓄意破坏作品的处理
7.2.5 预防性加固
7.2.6 画布接缝的清除
7.2.7 灰尘、污物和背面旧画布的去除
7.2.8 旧有复制画布的去除
7.2.9 保湿
7.2.10 色彩层和打底层的加固
7.2.11 画布在工作框上的绷紧
7.2.12 整固松动或粉末状碎块的方法
7.2.13 传统的油画加固方法
7.2.14 黏合物注射
7.2.15 加固作品被灼烧的部位
7.2.16 用真空封加固油画作品
7.2.17 画布裂口、切口、窟窿和微小损坏处的修补
7.2.18 画布背面的加固
7.2.19 画布背面的保护
7.2.20 原作布边的复制
7.2.21 将作品迁移到新画布上
7.2.22 利用真空封迁移作品到新的画布上
7.2.23 将作品迁移到新的基材上,或称“贴画法”
7.2.24 硬质基材油画的加固
7.2.25 金属基材的油画作品加固
8 油画作品的发掘
8.1 油画作品的自然老化
8.2 表面皂化污物的去除
8.3 漆层和涂层的打薄试验
8.4 漆膜的复原
8.5 退化漆膜和后人标记的打薄
8.5.1 尝试性发掘
8.5.2 完全发掘
8.6 清除漆层和涂层溶解剂的选择
9 对作品缺失部分的修补
9.1 修补材料的选择
9.2 基础部分缺失的修补
9.3 打底层缺失的弥补
9.4 色彩层缺失的弥补
9.4.1 支离破碎作品的修复
9.4.2 用中性色调补足缺失部分
9.4.3 用线条润饰的方法补充缺失部分
9.4.4 标准的补色
9.4.5 用模仿原作的方法恢复缺失部位的形状
9.4.6 龟裂漆
9.5 镀金层缺失的弥补
9.6 表面覆漆的弥补
10 油画作品的展出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