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凝编著的这本《封面上的往事》通过介绍《新青年》《良友》《语丝》《新月》等知名期刊,全面梳理群星璀璨的民国文坛,胡适、林语堂、鲁迅、张爱玲……这些文坛巨匠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多少皆得期刊之助。
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期刊杂志的介绍,展示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及社会特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封面上的往事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周一凝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一凝编著的这本《封面上的往事》通过介绍《新青年》《良友》《语丝》《新月》等知名期刊,全面梳理群星璀璨的民国文坛,胡适、林语堂、鲁迅、张爱玲……这些文坛巨匠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多少皆得期刊之助。 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期刊杂志的介绍,展示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及社会特色。 内容推荐 周一凝编著的《封面上的往事》一书,介绍了民国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24种杂志刊物,其中如《良友》、《新青年》、《语丝》、《东方杂志》等刊物,至今对中国期刊杂志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这些期刊杂志的介绍,展示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及社会特色。 目录 不忍:是可忍。孰不可忍 东方杂志:杂志的杂志 独立评论:真理、独立与自由 观察:局内的局外人 国风:复古地先进 剧学月刊:皮黄里的学问 科学:求真和致用 良友:旧上海的时尚脉搏 玲珑:娇小玲珑的大女性 论语:大肚能容,笑口常开 旅行杂志:纸上的好风光 申报月刊:侠客行天下 生活:韬光养晦,奋斗不止 万象:孤岛文艺之舟 文学杂志:艺术的良心 现代:想象力与新感觉 现代评论:兼容与对错 新潮:讲究和将就 新青年:少年中国说 新月:文艺的态度 宇宙风:颠沛流离的云游 语丝:随意而语,丝丝在理 中学生:教育良友 紫罗兰:一生罗兰情 试读章节 《独立评论》的封面与同时期大部分争论杂志的封面一样,没有过多的装饰,刊名、期号、编者与目录,言简意赅,但细微的差异还是有的,《独立评论》的题字多出一些桀骜不驯的观感,很有“遗世独立”、“指点江山”的风范。 这也就是胡适作为主编在创刊号上发表的《引言》所强调的独立精神:“我们叫这个刊物做《独立评论》,因为我们都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现今有许多人所以不能独立,只是因为不能用思考与事实去打破他们的成见;又有一种人所以不能独立,只是因为他们不能抵御时髦的引诱……我们不说时髦话,不唱时髦的调子,只要人撇开成见,看看事实,因为我们深信只有事实能给我们真理,只有真理能使我们独立。”可见胡适和《独立评论》所作的努力是真正的独立,思想的独立要求人们抛开傲慢与偏见,诱惑与成见,而只承认事实和由此带来的真理。 但要做到不依附任何党派势力,还要求杂志做到经济独立,在这一点上《独立评论》十分特立独行。杂志创办伊始,社员们就约法三章,他们办这份杂志不索取任何报酬,杂志的运营花销是同人们从自己的日常收入中捐出百分之五组成的基金,以做到不向任何老板或是政党索要津贴。 后来胡适同北大学生进一步解释过“独立”和“自由”的关系,他希望学生与其争“自由”,不如争“独立”,“要知道,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阻碍与压迫,这一向正是北大的精神。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做奴才。我是说,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用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我提倡你们应有走独立的路的工具。学校当然要给你们以自由,但是学校不能给你们独立,这是你们自己的事。”《圣经》有言道“真理使人自由”,真理的获得,如上所述,要人摒弃成见和偏见;从这里来说,真理、独立与自由,本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关于“独立”与“自由”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审视,是人人忙于救亡图存的年代里难得的理智与冷静的声音。胡适用《独立评论》告诉世人,并不是空喊“自由”或是“民主”,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做不到思想和经济的独立,无论何时何地都还是依赖于外物的奴隶,而不是完整且完全属于自己的人格。 问题还是主义 《独立评论》创刊于1932年5月。胡适联合老友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等人在北平创建了独立评论社,社刊便是《独立评论》。杂志因为宣告没有党派色彩、独立对时事作出评论,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影响力逐步扩大,杂志发行量最高之时达到1.3万份之多。1935年日本占领东北后人侵华北地区,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使得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1936年《独立评论》因发表文章反对日本这一行径而被迫停刊。次年4月复刊,但最终于1937年7月终刊。《独立评论》前后共存在5年时间。 与同时期在其他政论杂志上流行的讨论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封建主义以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独立评论》主张“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最早是胡适发表在另一本杂志《每周评论》上的一篇十分有名的文章,他在文中说,“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但“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独立评论》创刊后主编胡适就努力在杂志中探讨“问题”。他觉得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是如何解决农民贫穷的问题,如何使民国摆脱独裁实现民主的问题。自然,这样“消极怠工”的实用主义受到了鲁迅为代表的“主义”派批评。 然而,到底是“问题”还是“主义”,争论始终没有停止,似乎也最终伴随着江山易代而有了答案。大部分主义已经成为历史,有些主义创造了新历史,但时间的喧嚣过去,我们看到胡适当年在《独立评论》上提出的“问题”,依然像是被人轻描淡写过的蚁穴,慢慢扩大,直到人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亡羊补牢。 诚然,《独立评论》也未能做到自始而终的“独立”。一开始,胡适等人的文章能尊重基本事实,不偏袒国民党,不称共产党为“匪”。“大家都知道国民政府所谓匪,就是武装的共产党。自从国民党反共以来,对于反共的名词,经过了几次的变迁。最初的时候是‘清共’,以后是‘讨共’,到了最近是‘剿匪’。但是共产党并没有因为国民党对于他们改变了称呼,就丧失了他们政党的资格,更没有因为由‘清’而‘讨’而‘剿’,减少了武装的势力。”“国民政府为自卫计,想用兵力铲除这样迫胁它自身存在的政敌,这种心理是一个政府不能没有的”。 但之后的《独立评论》就不怎么能善始善终,“清共剿匪”、“先剿匪,后抗日”,这样显而易见站在国民政府一方的词语就经常出现在杂志之中,甚至一直注重独立的主编胡适也在杂志上连载的《南游杂议》中写道:“去冬朱毛西窜,广西派出的省军作战的只有十一团,民团加入的有十五个联队,共约二万人,结果是朱毛大败而逃,死的三千多,俘虏七千多。”虽然《独立评论》也经常批判国民党政府的党化教育,反对国民政府管制报纸言论和新闻自由,但自由主义色彩鲜明的《独立评论》同人,本质上还是支持国民党而反对共产党,但面对国民党的软弱、腐败很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P21-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