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中医--郝万山带你学中医(大字版)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郝万山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郝万山的这本《走进中医——郝万山带你学中医(大字版)》内容由《环球时报》记者全球专访。对象包括基辛格、卡特、福山、约瑟夫·奈、奈斯比特、大前研一、布热津斯基等41位西方政要和智囊。

作为西方长期深研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政要、商业精英和智库成员,他们曾经锐利地对中国提出批评,现在也具有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模式而纠偏改错的认知重构。本书所集结的文章反映了他们对西方种种“误解”的最新认识,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现实与趋势的重新认知和判断。

全书讲述了中国模式的“五个一”:一种深厚的文化价值观、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一种独特的政党制度、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一种中国式的和平崛起。

内容推荐

中医学是历代医学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智慧思考的结晶,但所用的文字表达,和现代科技语言有显著的不同,这就使我们当代这些从小学习现代科技的人们,听起来或者感到似是而非,或者感到抽象玄妙,或者感到莫名所言,很难迅速进入中医之门。于是作者尝试用古今语言沟通、中西医学比较、还原古人思考等方式,把中医学中的部分理念,把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与影响的一个侧面,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衍生出来的一些养生思想和保健方法等,奉献给大家。希望藉此使大家了解中医、理解中医、热爱中医和应用中医。

郝万山的这本《走进中医——郝万山带你学中医(大字版)》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知识为基础理论,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和在世界各地的讲学经验,以自述的形式,为读者解析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思路,阐明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全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丰富翔实的医案,运用通晓流畅的文笔,清晰地阐释出艰涩古奥的中医理念,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并向人们揭示了中西医认识上容易陷入的误区,实为一本难能可贵的中医科普读物!

目录

第一讲 人与天地相应

 人是天地大自然所化生的

 天人相应

 气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综合

 中医的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第二讲 谈天说地话阴阳

 阴阳的本义

 化育生命的基本条件

 阴阳的特性

 阴阳的关系及应用

 阴阳失衡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第三讲 观星察地说五行

 五行并不是五材

 五气五运五常

 五行归类的思路和方法

 五行的生克

 五行的烙印

 化育生命的基本条件

 五行和方位

 五行和气温

 五行和五色

 五行和五味

 五行应用小结

第四讲 后天之本说脾胃

 写在脾胃之前的话

 此脾非彼脾

 脾统血

 脾主肌肉开窍于口

 吞津养生法

 思则气结思伤脾

 脾胃小结

第五讲 先天之本在于肾

 肾主水液代谢

 肾气和肾阴肾阳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主纳气

 肾的生理联系

 恐伤肾

第六讲 君主之官和养心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

 养生要养心

 健康的标准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常见心身性疾病举例

 心为君主之官

 心的生理联系

 养心的方法

第七讲 肺主气和养生的调息

 肺为娇脏通于天气

 肺主气司呼吸

 腹式呼吸——养生的功夫

 肺的宣发和肃降

 肺的生理联系

第八讲 肝主疏泄和情绪的调控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对全身的影响

 肝藏血

 肝的主要生理联系

第九讲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

 动物的自疗本能

 人类的观察和思考

 变毒物为良药

 药食同源引发的思考

第十讲 中药和西药

 中药发展的道路

 中药与单品

 成精的毒蚊子

 中国迷踪拳和西方拳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十一讲 中药配伍和西药联用

 中医方剂和西医联合用药

 经方验方与自组方

 神奇的缓峻并用

 给邪气以出路

 海陆空联合作战

第十二讲 中医怎样看病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同人同病的异治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的基本程式

第十三讲 亚健康的调理

 关于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亚健康的调理

 刺激部位的选择

第十四讲 神秘的经络

 经络治病的神奇

 经络的实验研究

结语

试读章节

经常有人说,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在《黄帝内经》里并没有说过“天人合一”这样的话,讲的是“人与天地相应”,也就是“天人相应”。为什么中医会有“天人相应”的认识?“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我首先要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谈起。

人是天地大自然所化生的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比任何已知的动物都要聪明。越聪明,好奇心就越强,好奇心越强,于是就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要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生命的起源、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等问题。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是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由众多医学家写成的医学论文的汇编。当时的作者们,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接受他们的观点,就假托这是古代的圣贤黄帝和他懂医学的大臣们讨论与医学相关问题的遗著。《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科的确立。流传到今天,《黄帝内经》包括了《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两本书,各有81篇文章。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这是关于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是地面上所化生的,但是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和整个宇宙,和日月星辰天体的运行,是密切相关的。天之气和地之气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人之所以能够适应自然界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就是因为天地是人类的父母。也就是说,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子女。

我们通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我们人类和万物既然是大自然的子女,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遗传基因”呢?“遗传基因”这四个字在这里要加引号,我更喜欢用“遗传密码”这个词。现代自然科学认为,构成宇宙的只有三个要素,这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我也从这三个要素来谈人和自然的关系。

天人相应

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说,我们人体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硅、氧、氢、碳、氮等等,构成我们身体的各种元素,都来自于地球的地壳,甚至我们血液中的各种电解质的含量比例,和大海海水中主要电解质的含量比例都是接近的。

有历史书上记载“晋人齿黄",其实那是氟斑牙,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氟主要损害釉质发育期牙胚的造釉细胞,如果在6、7岁之前,长期居住在环境中氟含量高的地区,就容易得这个病。山西某地,氟斑牙的发病率很高,检测了当地的水和土壤,其中氟的含量并不高,甚至还偏低。那人体内过高的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后来发现,这些地方取暖、做饭都燃烧一种当地出产的烟煤,这种烟煤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氟。当地冬季很冷,孩子们都呆在房间里不出门,在房间里用烧烟煤的火炉或者地火取暖,房间空气里氟的浓度就高了起来。孩子们从小时候起长期吸这种含氟量高的空气,就导致了氟斑牙的发生。现在改变了取暖设备和做饭的灶具,也改换了燃料,当地氟斑牙的发病率几乎成了零。

过去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病,年轻的女孩儿多发,发病后常常迅速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率很高。因为这种病最先是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的,于是医学界把它命名为克山病。后来研究发现,病区的土壤、水和粮食中缺乏微量元素硒、钼、镁等,从而干扰了心肌的代谢,引起心肌损伤而得病。知道了这个原因以后,政府就在这个地区销售的盐和食物中加硒等,这个病的发病率戏剧般地降低,即使发病,病情也很轻。

有的地方,高发一种甲状腺肿大。调查后才知道,那个地方的水中缺少碘,在当地销售的食盐中加碘以后,甲状腺肿大的发病率就明显降低。

P2-5

序言

发源于中国的中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人民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交融渗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史上,原本没有“中医学”这个名词,就是叫“医学”,比如历史上的中医书名《医学发明》、《医学启源》、《医学心悟》、《医学真传》、《医学集成》、《医学入门》……都直接用“医学”这个词。只是到了现代,伴随着现代自然科学而诞生的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起来以后,为了和中国原有的医学相区别,才出现了“中医学”和“西医学”相对而言的两个名词。在日本、韩国,把中医学叫作汉医或汉方医学,因为这是发源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的医学。西方国家的医学家发现中医学、针灸学能够在很多方面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于是又把中医学、针灸学归属于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的范围,不过仍然叫中医学和针灸学。

中医学是历代医学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智慧思考的结晶,但所用的文字表达,和现代科技语言有显著的不同,这就使我们当代这些从小学习现代科技的人们,听起来或者感到似是而非,或者感到抽象玄妙,或者感到莫名所言,很难迅速进入中医之门。于是就给中医学的传播、继承和弘扬造成了很多障碍。

我多年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学生既有自幼学习现代科技的青年学生,也有具备牢固现代医学基础的国外医生,怎样让他们尽快进入中医之门,能够看懂中医的著作,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尝试用古今语言沟通、中西医学比较、还原古人思考等方式,把中医学中的部分理念,把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与影响的一个侧面,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衍生出来的一些养生思想和保健方法等,奉献给大家。其中的内容,有我学习中医由困惑、思考到理解的心路历程,有我在亚、欧、美、澳讲授中医的感悟,也有我多年从事临床诊疗的体会。希望藉此使大家了解中医、理解中医、热爱中医和应用中医。

抱歉地说,这并不是一本完整系统的中医教材或讲义,但它能帮你理解中医的理论,助你读懂中医的著作,或许可以引你进入中医之门。这也不是一本养生的专门书籍,但能使你了解传统养生的基本理念,学到多项实用并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郝万山

2014年10月18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