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杨国荣著的《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是有关王阳明研究的一部佳作。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叫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而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沦,亦有前人所未有者。此书的出版必将推进阳明研究的深入发展。
这本杨国荣著的并不厚重的《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