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百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本书适读于对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别裁(上下)(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百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本书适读于对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内容推荐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孔子学说和《论语》,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其始终具有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但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南先生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摆脱两千余年的章句训诂的范围,重新来确定它章句训诂的内义”。因此,他将书名定为《论语别裁》,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 南怀瑾先生讲《论语》,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他将讲述编成370篇既相互联系又能独立成章的短文,各配以有趣的小标题,在人文掌故、生活趣闻中融入词语解释、原文串讲,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目录 再版记言 前言 上册 学而第一 三言四语○语文的变与不变○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被忽视的道家○三家店卖的是什么○冤枉的一打○ 再论《论语》○学而有何乐○真人和假人○寂寞的享 受○谁来了解你○爱与罪○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秃头的十字架○谁能忘情○花言巧语○三面镜子○ 可爱的小学生○吕端大事不糊涂○饮食男女○没有 朋友的上帝○种瓜者○孔子的素描○五字串通五经 ○善知识与恶知识○老鼠生儿的孝道○无所适从的 礼俗○上帝的外婆是谁○《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多才多艺的子贡○诗的人生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大政治家的风范○星辰知多少○刘 备上了曹操的当○从台风了解人生○圣人也势利 吗?○悠美的情歌○诗的伟大○穷哉法治○孔子的 自剖○车上的一课○以孝治天下○康麻子的教孝教 忠○晚娘面孔难为人○孔子也会看相○是什么东西 ○异端与偏激○由养士到考试○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里求官只为财○治国难!齐家更难!○高明之家 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泰山之旅○志在《春秋》○秉笔直书罪 罪恶恶○承让领教○淡泊以明志○穷源溯本○心 香一瓣诚则灵○拍灶君的马屁○量力而为谦虚好 学○儒冠错换八卦袍的诸葛亮○孔子的换心术○追 的哲学○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责备贤者○敲响 了的活礼乐○衰世的通病 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月是故乡明○照临万类的 仁道○兼收并蓄见仁心○了知生死不相关○富贵不 淫贫贱乐○敝屣功名尊道义○孔子四字禅○吉光片 羽稍纵即逝○仁义值千金○孝子仁人不二门○仁 者之言 公冶长第五 孔子选女婿○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立己易 立人难○孔子要出国○孔门弟子画像○吾爱吾师○ 手倦抛书午梦长○人到无求品自高○推己及人难又 难○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盖棺成定论○名臣的 典范○玩物丧志○进退揖让之间○濯足沧浪哪得 清○想得太过了○难得糊涂○不如归去○一乐也 的对话 雍也第六 闲置帝王才○当皇帝的能受气○周富济贫○天生我 才必有用○各有千秋○爵禄不能移——闵子骞○李 斯的老鼠哲学○不在愁中即病中○学问的鸿沟○知 人之明○功成身退○圣人也有牢骚吗?○百无一用 是书生○人性的基本问题○还是老虎可爱○楼下黄 金楼上人○我误聪明○政治与宗教○不在山水之间 ○变了形的文化样品○君子可欺以其方○冲冠一 “路”为红颜○此事古难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尽古今愁○梦中的忧乐○道德仁艺○孔子的 学费问题○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千古艰难唯一死 ○男儿到此是英雄○南面王不易也○进步和退步○ 聪明人的玩具○谦虚和自信○时衰鬼弄人○虚字文 章实事知○孔子的行谊○同姓不婚的优生学○生活 的艺术○凡圣之分○祈祷是求救的信号○要愁哪得 工夫○光风霁月 泰伯第八 薄帝王而不为○贵为天子而友布衣○无愧平生事大 难○冯道的故事○学问深时意气平○临大节而不可 夺○怎样才算知识分子○文章自己的好○愚民政策 ○社会动乱之源○知人于微○求学的目的为什么○ 入山唯恐不深的隐士○秀才未必知天下事○文化复 兴运动○三代之治○民主乎?专制乎?○大禹和 墨子 子罕第九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历史文化先驱○礼的变态○ 良冶之门多钝铁○古之学者为己○行为心理学○不 见顶相○见与师齐减师半德○大丈夫当如是乎? ○解脱生死○卖不出去的无价宝○不落醉梦中○水 流花谢两无情○女人未必皆祸水○学而有成之难○ 勿轻后学○高帽压人低○意气凌云○三达德的重心 ○圣人之道与才○赞元禅师与王安石 下册 先进第十一 半部《论语》○素朴的美○知人论事○听话的颜回○ 孝子闵子骞○才命相妨的颜回○不问苍生问鬼神○ 生命的幽默○孔门弟子的素描○言语的艺术○子路 的琴学入门○低昂失律的资质○儒家四相○颜回的 空子贡的有○不着痕迹的善人○应机施教○死有 重于泰山○历史人物典型的塑立○从政与求学○力 挽狂澜的子路○谦谦君子的冉求○性天风月○春风 化雨 颜渊第十二 天人合一○静的修养○乾坤马一毛○大光明与复礼 ○无所住心○身非我有○梦幻空花非真无○顿悟与 渐修○司马牛的问题○四海之内皆兄弟○自知者明 ○众志成城○内外兼修之谓美○历代兴衰的趋势○ 继绝传薪○书画琴棋诗酒花○吃饭大如天○知人易 自知难○相对的人为政治○能平不平的子路○理难 清○完美之不易○上不正下便歪○风吹草动○闻 人与贤达○修养上的三岔路口○樊迟问“知”、“仁” ○交友的艺术 子路第十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才难○孔子要正什么名○问舍求 田○斗屋升基之争○政治、经济、文化○仁德须加累积 成○正己而后正人○闲话一句○风头主义的英雄○ 画龙点睛○是不是——士○有恒为成功之本○乡愿 之见○国防第一 宪问第十四 侠隐中人——原宪○名利浓于酒○隐痛诗人——吴 梅村○草泽中自有经纶○狼虎丛中安身○度德不量 力○爱里生害○为政难做人更难○不学谓之贫○ 识人难识己更难○全才——智、清、勇、艺、礼○疑 假疑真○挟兵自重○管鲍之交难○死生亦大矣○人 尽其才○为正义而言○风云际会○为谁读书○称职 的使者○宿将还山不论兵○思无邪○智、仁、勇○待 人接物○夫子何为者○报怨与报德○存心自有天知 ○入山未必心安○大隐市朝○收场不易○不合时宜 ○圣人头痛的事○急功近利之徒 卫灵公第十五 又说一贯○使节的信条○长安居大不易○夏历与过 年○时空问题○英雄无奈是多情○精神失落的病态 ○反求诸己○多为别人想一想○毁与誉○出入无车 少马骑○小忍与大谋○几人忧道不忧贫○器小易盈 ○烫手的山芋○花果枝叶 季氏第十六 兴灭继绝○族姓的家谱○孔孟曾颜的通天谱○红蓝 画线鬼哭神号○传统历史的资料○侵略者的遁词 ○老虎出笼珠宝完蛋○孔子与冉求政略的论辩○ 先知的预言○朋友之道○说话难难说话○谁人肯向 死前修○怕的哲学○学问的条件○诗礼传家○称呼的 礼节 阳货第十七 阳货的火腿○《三字经》与孔子○孔子与子路唱双簧 ○正反相依○重论诗教○面壁而立的悲叹○礼乐的 基本精神○摆虚架子○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患得 患失○今古人物论○法尔如是○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爱的回报——孝○麻将的学术思想○男人与女人 微子第十八 隐士与历史文化○众鸟高飞尽○王不留行○江山与 美人○凤凰离乱不如鸡○处处关津处处寒○如此风 波不可行○穷达行藏○时衰鬼弄入○周公遗训 子张第十九 有容德乃大○雕虫小技大有可观○学问无尽岁月 难留○体相圆融用之不穷○交浅不言深○大行与 小节○学与仕○办丧事不是演戏○难能可贵○继往 开来○法律不外人情○成败论英雄○圣人无常师○ 宫墙外望○圣人心日月○欲赞无词 尧曰第二十 历史文化的重心——公天下○天人合一的气数○辨 中边论○禹分九州○周重九鼎○上古的政治经济○ 人治法治并重○承先启后○养生送死无憾○从政典 范论○四恶○学至三知的结论 乡党第十 《乡党》的歇后语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孔学新语》发凡 试读章节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在军事思想上,大家都知道“万众一心”以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句。大家对它们的解释也各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解释成“千万雄师千万心”,那就不太好了,最好的主帅在这情形下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思想问题,思想一定要集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岳飞所提出的。现在我们如果解释为主帅心计的变通,所谓“山人自有妙计”,那就更糟了。我们研究起来,岳飞这句“存乎一心”的“一心”,就是“万众一心”的意思比较恰当。那么“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我们知道,儒道两家的思想,在秦汉以前并不分家。大家都知道,老庄道家的思想讲“无为而治”,有些讲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人,都解释为在上面领导的人,什么都不管,就是“无为而治”。这完全搞错了,道家没有这个说法,是“无为无不为”。所谓“无为而治”是制其机先,看起来是没有事。譬如说,一个领导的人,一个主持的人,对任何一个方法,一开始你就要先透析它的流弊,毛病出在哪里,先找到病源,把它疏通了,再不会出毛病,然后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 讲到这里,说一个笑话。当年抗战期间,有一个朋友在一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保安副司令,他差不多天天都在外面剿匪,我问他:“你们地方上哪来这么多土匪?”他怪我一天到晚留心天下大事,连鹅毛扇都不去拿,不会当军师。我问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如果把土匪都剿完了,我们怎么办?”我说你们原来是这样干的。他说:“不是我们要这样干,是邻县要这样干,把土匪赶来赶去,剿的次数多,功劳多,他们要这样干,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也有人说刘备是曹操培养出来的,假如他不培养一个刘备,就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天下事原来如此。现在讲这样坏的一个故事,以解释这个道理——这种无为而治,实在是太不道德。我们在政治学上,军事学上的政治思想中,都看得出来,所谓“为大将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在军事思想上的意义,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大将在那里,敌人就怕了,不敢动了,仗就打不起来了。这当然是了不起的。假如是一个普通人有赫赫之功,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所谓无为的道理,大致的要点也在此,孔子讲道德的政治,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孔子老是提到这一类的东西呢?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话叫“经史合参”。什么叫经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动的。但不是我们能规定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称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我们要懂得经,必须要懂得史。拿历史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来配合。这样研究经史,才有意义。譬如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则刻板的教条。其实不是的。我们读历史就知道,孔子出生的那个时代,我们后世称它为“春秋时代”,就是西周与东周之间的时代,孔子写了一本书叫做《春秋》,后来“春秋”成了历史的代名词。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中国文化中为什么把历史称为“春秋”而不称为“冬夏”呢?照理冷就是冷,热就是热,称冬夏也无不可。有人说因为《春秋》第一句话“春王正月”。后世把“春王正月”读成一句话,是读错了。所以我们再三讲,读古书要注意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纸笔,文字要用刀刻在竹简上,很艰难,所以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复杂的意义。这个“春”是春季;“王”是中央政府,是周朝;“正月”是周朝所行月令的正月;而成为“春王正月”。以此来解释历史所以称做“春秋”的原因,这是不对的。 刚才提到,中国文化发展得最早的是科学,而科学中最先发展的是天文,讲世界科学史,乃至讲科学,一定先研究天文。要讲天文,则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马当先的。讲天文又必须讲数学,而中国的数学,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这方面等将来有机会谈到《易经》的时候,再讨论它。 中国的文化是自天文来的。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不平均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讲昼夜,白昼在冬天太短,在夏天太长,都不平均。只有春天二月间和秋天八月间,“春分”、“秋分”两个气节,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黑夜一样长,气候不冷不热很温和,所以称历史为春秋。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个时代当中,社会、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平上来批判。拿现在的观念来说,称一下你够不够分量,你当了多少年皇帝,对得起国家吗?你做了多少年官?对得起老百姓吗?都替你称一称。历史叫做“春秋”就是这个道理。 P61-63 序言 本书自今年端午节出版之后,蒙广大读者的爱好,现在即需再版。这实在是始料所不及的事。 由此可见社会人心的向背,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因此反而使我深为惭愧,当时并未加以严谨地发挥,未免罪过。当初版问世之时,承蒙朋友们的盛意,纷纷惠示意见,希望继续开讲《孟子》等经书,俾使儒家一系列的学说,以现代化的姿态出现。此情极为可感。无奈青春顽劣、白首疏狂的我,向来只图懒散。况且先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明。我辈纵有所见,亦无非先贤的糟粕而已,真是何足道哉!何足道哉!因此当时便写了一首总答朋友问的诗:“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诬先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际此再版,同学们要我写点意见,便记此以留一笑之缘可也。 岁次丙辰(一九七六年)冬月 南怀瑾记于台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