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返回浦阳,途经皇家狩苑所在地滨河镇,本想好好放松几日,没承想,事情脱离了正轨,狄公被牵入一系列莫名的案件中,更被卷入了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狄公孤身一人,没有助手,不能主动勘案,一切都处在被动之中。尽管如此,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不一般的探案体验,与同样毫不知情的狄公一起历险,一起突围。
《项链·葫芦》是作者高罗佩晚期的作品。小说完全抛开了中国小说的程式影响,小说的架构和人物塑造更为西方化,也更为自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项链葫芦(插图本)/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全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荷)高罗佩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狄公返回浦阳,途经皇家狩苑所在地滨河镇,本想好好放松几日,没承想,事情脱离了正轨,狄公被牵入一系列莫名的案件中,更被卷入了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狄公孤身一人,没有助手,不能主动勘案,一切都处在被动之中。尽管如此,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不一般的探案体验,与同样毫不知情的狄公一起历险,一起突围。 《项链·葫芦》是作者高罗佩晚期的作品。小说完全抛开了中国小说的程式影响,小说的架构和人物塑造更为西方化,也更为自由。 作者简介 高罗佩 (Robert H.Van Gulik 1910-1967)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对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十分痴迷。他20岁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且终生不辍;他研究中国古琴,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他能写中国旧体诗词,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上也有他的上款。《大唐狄公案》的插图均为他自己所画。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与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之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 他一生汉学著作颇丰,学琴,著有《中国琴道》;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亲自饲养猿,著有《长臂猿考》;出版《书画鉴赏汇编》,教西方人辨识中国文物;编《东皋禅师集刊》,翻译陆时化的《书画说铃》。 他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中国古代性文化,写下《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集《大唐狄公案》则是一部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最大的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导语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全译》的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公案小说,素材取自宋代笔记《棠阴比事》,讲述则糅合了西方历史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写法,让读者不自觉被带入其中,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 《项链葫芦(插图本)/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全译》是高罗佩1967年出版的狄公探案小说,高罗佩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更为自由,也更为游刃有余,将主人公置于一个不能行动的空间,却更突出其推理及故事架构的功底。 书评(媒体评论) 现在又要写点东西了。 正如你知道的那样,写作 就像鸦片,开始很难,但 是要戒掉会更难。 ——高罗佩(日本东京 1965-1967) 精彩页 细雨微蒙,水雾氤氲,静谧的树林里,狄公骑着马又行了多半个时辰。他面带愁容,抬头仰望,葱茏的枝叶间,暮霭渐沉。正值酷暑,这淅沥的阵雨随时都会变成倾盆大雨。他头上的方巾和身上的墨色绲边棕色长袍,早已被雨水打湿,须髯上沾着的雨水在暮色中微微闪亮。午时离开关帝庙村时,村里人就曾说,若在树林里不迷路,卯时定能赶到滨河镇。而此时自己已在这林子里绕了两个多时辰,可四周除了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外,并未见半个人影。狄公心内明白,自己是迷路了。再往林子深处走,但见灌木丛生,鸟鸣渐去,枯枝败叶的腐臭味已慢慢浸入衣衫。 狄公用颈巾拭了拭胡须,心中颇有些惆怅。但见暮色沉沉,远远望去,树林沿河岸绵延数里。狄公想着倘若迷路,那可就糟了,恐怕要在这林中露宿一宿了。他叹了口气,解开马鞍上系了红流苏的棕色葫芦,猛喝一口水,忽觉温热的水中夹杂着一股馊味。 狄公低头揉一揉眼睛,汗水便顺着额头淌到眼睛里,刺得眼睛生疼。等他再抬起头时,顿时愣住了,定睛一看,只见一个骑着马的巨大身形正踩着松软的苔藓,由远及近,向他慢慢走来。狄公感觉难以置信,那身形竞与自己一模一样。马上那人也蓄着长须,头戴方巾,身穿墨色绲边的棕色长袍。他的马鞍上也挂着系了红流苏的棕色大葫芦。 狄公又揉揉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遂长舒一口气。原来林中光线昏暗,让本已酸痛的眼睛产生了错觉。对面来的是个老者,但见他长须中夹杂着几缕灰须,骑着一头长耳老驴。待看到驴背上横放着两把短矛,狄公遂又警觉起来,手悄悄向背后的长剑摸去。 老者在狄公的马前停下,打量着狄公,眼里闪过一丝阴郁。他宽脸膛上布满了皱纹,颇为儒雅,而那打着补丁的长袍还是难掩瘦削的肩膀。当看见老者身后横放着一副弯头拐杖而非短矛时,狄公这才放下心来。他恭敬地问道:“请问老丈,此路可是通往滨河镇?” 老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望着狄公马鞍上的葫芦会心一笑。他注视着狄公,眼睛里波澜不惊。只听他放声说道:“咿!大夫。正是,拐过这个弯,顶到头便是滨河镇!’’老者竞把狄公当成了行医的大夫。要知道,行擘之人常用葫芦装药,而狄公又孤身一人,随身恰又带着个葫芦,也难怪被误认作大夫。未等狄公开口,那老者又道:“我方才从镇里抄近路过来,离此只需半炷香的工夫。老朽倒是乐意给足下带个路。”说罢,他掉转驴头前面引路,转而低声又道:“大夫,我们最好去河边瞧瞧,那里刚捞出一个人来,或许需要你去诊治。” 狄公听罢,本想说自己是北边浦阳的县令,可转念又想,自己与他萍水相逢,却要向他解释自己为何打扮得如此素净、为何不带随从、为何只身一人跋涉到此,遂只好作罢。他问道:“先生尊驾是……”“贫道不过是云游的道士。”“原来如此,我错把道长看作行医的大夫了。敢问道长,您那葫芦里装的是什么?” “装着‘空’,这东西比大夫葫芦里装的东西还宝贵。贫道无意冒犯,一切皆空,空比满更为难得。用上等的黏土或许能烧制出精致的罐子,但若是没有这‘空’,那罐子也就毫无用处了。恰似屋里的门窗,即使再精致,倘若没有了‘空’,也就失去了门窗的意义。”说罢,那道长“嚅儿”一声,驱驴继续赶路。他思索片刻,旋又说道:“他们都称贫道为葫芦大师。” 狄公心里明白,这大师是个不拘于凡俗的道士,故亦不必向他道出自己的身份。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