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青著的这本《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建构(薇拉·凯瑟的印象主义美学)》研究内容:在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美国步入以现代生产方式为依托的工业时代,而传统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开始被物质主义所取代,尤其是传统价值在现代工业化的美国失去其立足之地的时,凯瑟一直在探寻道德价值的真谛。凯瑟运用文学印象主义写作手法,将自己的素材赋予道德评价,并通过透彻的洞察力与情感赋予小说以个人的价值信仰,为后人留下对现代生活的思索与反省。在对拓荒精神的讴歌中,她不断地强调内在力量的价值,真正具有精神力量的人必须通过积极的努力去不断充实目标。
孙晓青著的这本《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建构(薇拉·凯瑟的印象主义美学)》内容:有关凯瑟作品的评论中鲜有针对凯瑟的文体和主题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凯瑟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的艺术造诣,还在于她的小说所折射出的深沉的情感。凯瑟并不是在作品中说教布道,而是通过丰富的情感来传递道德能量,利用恰当的形式建造一个深沉的情感世界,而情感世界建构的方式与其表达方式相得益彰。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凯瑟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节 文学印象主义
第二章 凯瑟和文学印象主义
第一节 凯瑟与印象主义
第二节 窗子的类比
第三章 凯瑟的题材选择
第一节 凯瑟的艺术追求
第二节 题材的选择
第四章 作品构思
第一节 印象的表达
一、简化
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印象:情感的自然流动
第二节 并置的运用
一、《教授的住宅》中的并置手法
二、《教授的住宅》中故事情节的空间化处理
第三节 内视角的画面
一、《我的安东妮亚》中的第一人称
二、《一个迷途的女人》的有限视角
第五章 色彩的运用
第一节 凯瑟作品中色彩的运用
第二节 《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情感色彩
第六章 信念追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