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细碎的善意是靠不经意的举动传承的。在家打碎杯子或是扔一包玻璃碴,我会包很多层,最后一层用白纸包着,再写上“小心,是玻璃”,方才扔出去。
前两天看一本杂志,发现日本人几乎每一家都会这样做,他们认为这是对别人一种基本的尊重和保护。
我不知道在中国会有多少人这样做,我只知道,这方法是我爸常用的,他也一直要求我这么做。
从微观的角度看,我们还未曾忘记怎样善良。
善良的人,要活得丰富而高贵。
丰富是可以自己把握的,高贵其实更是。并不是说你需要每天挤八点二十的公交车上班,就该把高贵丢在家里。
读书、欣赏、用带着温暖的眼神看世界,用温热的倔强抵挡时不时吹来的凉薄世风——心灵的丰富源自后天的学习与感悟。也就是那些我们始终不忘的东西,在给我们报偿。有了善良的本性与丰富的知识,自然也就高贵了。善良是一种天性,与活得贫穷富裕无关。
我想起歌德的一句诗——“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这句话让我一直相信,人是有神性的。
为什么爱情、死亡和战争是人类文学史上三个重要的主题,我想是因为这三个主题中都贯穿着人类最原始的善良。
爱情是对完满的追求,而它的基础是核心性的匮乏。
世界这么大,谁也不确定能否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绝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在淡淡的孤独和浅浅的缺憾中延续。但是,也正是在无法接近爱情的时候,我们才能更透彻地理解爱情的核心与本质。
今天的我们,看不太懂老电影,不怎么听老歌,读不懂文言文的古老情诗。其实,我们已经不太懂得什么是爱情了。时间对我们来说不再久远和沧桑,我们的前世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单薄的今生,存在的只是不同地点的同一个现在。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死亡中的善良体现在灰色层面上,表征是对逝者的尊重,内在则是我们对有限生命的敬畏。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在一天内全部消失,第一个改变就是天空将冷清黑暗,因为没有人工光污染,宇宙呈现出它本身的颜色,地球之上挂满星星,飞鸟走兽将看到最完美的自然之光。这话让我想起《重返地球》那部电影的结尾——巨大的鸟在天空盘旋,座头鲸成群在海中上下翻腾。峡谷还是峡谷,雪山依旧纯洁,冰河万年低语,生命不会消融。
一种死亡,可以带给世界另一种新生。这是自然中一个善良的循环往复。
对战争残忍性的思考刺激着人类的善良。
人类在演进过程中曾试图用很多种善良的方式去消解或阻止战争,比方说宗教和哲学、体育和文化。但欲望最终暂时战胜善良,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止。
德国将军克劳塞维茨写过一本《战争论》,很显然,这书的读者95%都是男性,难怪我读的时候略感晦涩,可能是男女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男性更为宏观吧!不客气地说,女性有种与生俱来的狭隘心理,这让我们需要以比男性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某一些书。
这本书里对战争时刻心态的阐述很不错——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前者是眼力,后者是果断。
如果说流血的屠杀是可怕的,那么这只能使我们更加严肃地对待战争,而不应该使我们出于人道让自己安于现状、只懂守业,让腰间保护自己的那把剑逐渐变钝,以致最后随意让人用他们的武器把我们的手臂砍掉。
只有在战争里,善良才会生出力量,变得外表坚硬,内核晶莹。
不只是人类,自然万物,都有情感。
对于听得懂的耳朵来说,大海、星辰、季节、野花、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所以这世界才会变得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穷者越来越贫穷;善良的继续善良,邪恶的依旧邪恶。
这是精神王国里的不二法则。
P10-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