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觉山话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潘亦孚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94年初,我理清企业与外部的一切事务,蛰居于我的山问小屋一一那是一匹孤独的狼最合适的居所,白天看书读画,夜间看月亮数星星,日子过得祥和宁静,心中怡然。

我这个人,性格多重,感性与理性交叉,热情和冷漠并存,存在与幻灭同行,对尘世间喜怒哀乐的认识与常人有异。正由于此,我自己对自己的把持,多少年来很是费心费神。所以,一般人对我的了解,其实都是表象,而真正的理解是很难的。至今让我觉得神奇的是,我的母亲黄少白,我一生与她言语上的交流并不多,可每每眼神的会意,都可以把人间诸事默契处置,偶尔一声浅笑,即可会心西天即是天堂。不同的是,她的命没有我好,她一生劳心又劳力,我一辈子偷懒又安逸,不过,我的安逸正是她的辛劳赚下的。九十四岁的她,于2011年7月6日再也撑不住了。临走前夕,我俯身握住她的手隋急地说:我下辈子要再当你的儿子。她默默盯着我看,然后用手指顶了几下我的手心,又浅浅地笑了。

今日忆及母亲走前走后的一星期,我忙是忙了些,竟无一点悲哀,也没掉过一滴眼泪,好像她早早与我说好的,我们如同排队,她排在前头,我排在后头,井然有序。母亲走了,我只留下她一张1951年稍加放大的照片,此际的她要独自撑起九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其中六个大的不是她生育的)。此际的她,慈祥、坚毅、大度。两年半了,她一直置于我的案头,每时每刻注视着我,让我忽然酲晤,我如履薄冰又自以为是的一生,其实都出于她的护佑。醒晤会促使我追忆与她半个多世纪相处的生活细节,可这种追忆,痛得我锥心,痛得我泪流满面而难以白持。1979年,为了取得澳门的合法居住权,我徒劳地浪费了近一年的时间,背上了七干多元的债务。当时的七干元,千真万确是天文数字。过分自信自尊的我,陷入困境,精神上几近颓废。历来心平如镜的母亲,轻轻地但明白无误地对我说:“小鬼,你要振作起来,别学你父亲的样,得把青山留住。”这一句话,使我羞愧难当,又使我力大无穷,不日即与一位善办企业的朋友联系,我负责开发新产品,组织人员销售,他担当生产、资金与管理。为时三年半,我倾己所有的能耐和精力,打了个彻底的翻身仗。朋友满足了,松懈了。我自立门户,再力、了十年的企业。

我不信佛,也不信上帝,但信了母亲,信了她的善良、为人的恕道。她可以把人世间一切的不幸、苦痛、灾难消融化解,她又天然地具备睿智、幽默。在我心里,母亲就是佛。

1994年之后,我成了真正的闲人,闲到连“家事”都没有的闲人。立业,生计,日后的生活保障,我自以为履行完毕,另有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自由。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获得,也是我最为珍惜的。自以为阅读、胡思乱想、涂涂写写以及满世界云游去,可以了结我的余生。一觉山房的环境也不错,倚窗吸纳山岚之气,推门沐浴日月之光,一岁一枯荣的草木更给我感悟。再则,还有弘一、大干、吴湖帆、林风眠陪伴,日三餐,夜一宿,尚能饭,余生还想做什么呢?要写一本笔记式的书《宿命》?可我又是一个懒到骨髓的人,未知能否如愿。

对字画的爱,是我的劫,说中肯些,是我的情结。或许我心里的空洞太大了,灵府的亏缺需要填补。此时,壁上的字画发酵发力了,弘一的“我心似秋月”,吴湖帆的“寤言抚空衿”,康有为的“户牖亲天地”,张大干的“落日下见渔樵人”,人文的,审美的,哲理的,列队而来,抚慰我的同时,滋润激发我的生趣,也让我生出贪念。山下的拍卖场中,大有这类“尤物”,何不走出山房去竟取_二呢!书画与我的生活状态乃至心灵结构,是这般契合,真心热爱书画的人,大凡如此。曾有人把迷恋、收藏艺术品说成走向不归路,未免言过其实。只要把“度”控制好,谦虚、谨慎、好学,此外当量力而行,当知天下“尤物”天下人分享之,得以领略几许,赏玩部分,就是书画给予个体生命的一段福分了。

不管是深圳、朵云、嘉德、翰海等等,每一届的首拍,我都参与了,新鲜事物,新鲜得确实令人乐不可支。1995年,为了就近字画拍卖,我很多时间在上海驻留。这个城市我本来就很熟悉,在许多旧友新朋介绍之下,我又认识了许多人,刘绪源、余秋雨、谢春彦、陈鹏举、陆谷苇、谢蔚民,之后又结识了北京的黄永玉、苗子、郁风、黄宗江、杨宪益、朱家潘诸先生,拜访浅谈,带给我颇多教益。他们都是报人、知识分子,有些眉宇举止间仍遗留民国气息。听他们亲口忆旧,看他们带着喜怒哀乐的表情叙述往事沧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不少,欲哭无泪处亦很多,大可以供给“长在红旗下”的我一种综合享受。上海文汇老报人谢蔚民先生,我认识他时他已退休,说忙也可以,说不忙也可以,我们常聚在一起,好几次还带我到贾植芳家聊天,日子长了我们之间很随便。有一天我故意板着脸问他:说实在话,你到底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是国军还是共军,你的右派是不是该平反?那么耿直淡定可敬可爱的老人,竟口齿不清结结巴巴起来,难以自圆其说,最终我们哈哈作罢。P7-9

后记

三十出头立业的时候,怕自己处置不好自己的身心,以致处理不好事务,所以,懒人勤笔头地在每天清晨以笔记把自己清理一次,把事务轻重缓急地予以排列,自认为有效果,所以有了以笔记作为上早课的习惯。1994年,把企业抛却了,自以为有闲之人,就是有福之人。其实不然。人,思想多,欲念多,心魔也多,尤其像我这种个性的人。因此清晨的早课,必须得坚持,所以这习惯延续到今朝。

去年夏天,因市里一项显山露水的美化工程,我的山房要动迁,整理信件旧物,看到了十多年前王元化先生的“一觉山话”墨迹。2001年秋,晤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他提议我写一点随笔类的文章,集《亦孚藏品》《百年文人墨迹》的文字,成本供人消遣的闲书。可就在当年的8月13日接母亲病重的电话,我回到了老巢。母亲卧病不起十年,我无心写作,也无趣作他乡远行。前年,母亲离我先行。好在我也六十有五了。

我这个人会热爱、酷爱,但不会迷恋什么。每日里“早课”的目的,就是为使自己别犯糊涂。去年底,想把自己的字画生涯作—了结,整理以往七零八碎的一点文字,以“山话”一册作结束,便把这一想法告知了赵兰英。有无必要成书,第一道的审查是赵兰英,自打我二十年前看到她第一眼,就把她认作“家里人”了。于赵兰英,“家里人”出—本书,她会严以待之的。

非常感谢编辑的认真对待,删掉错字多余字的同时,有几处力图使文字干净儒雅一些,令不儒又不雅的我不适,对着赵兰英嘟哝:我的文字已如同一个人的坦白交代了,可曾见在他人的交代中去改动?大概是编辑们怜其情可悲,保留了原状。

我的人生是由漫无边际的阅读和思考打发掉的。随着年龄增长,读得恶狠狠起来。五十岁之前的我,一直认为人类的文化,会是改良塑造未来人类和谐的第一味良药;今天的我,眼见世界各国相继亮出经济、军事两块肌肉,以这两块肌肉的发达与否,来验证丛林游戏中你有几多话语的权力,文化这一块,不仅仅是边缘化,而是几近虚化了。今日,孤立地文质彬彬地谈论文化,我个人总觉得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世界自有了“地球村”的叫法以后,复杂起来,也严峻起来。而文化,也不得不与当下的世界联系在一道。文化,已成了人的文化,而不能独谓文化人的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没有正当职业的我,竟然可以自选当老板、当厂长,为破解一个穷字,一决雌雄,那是六七十年代不可想象的事。之后,有了若干年的好心境。之后,闲暇的读书多了,多渠道地感知国情民情,同时感知到腐败,以及腐败的面积。去年,重庆一案之后的连续严厉惩治官场腐败,网络上赞美声、欢呼声一片,声声出白百姓肺腑,使我隐隐觉得天佑中华。我非常明白官场腐败的程度,也十分清楚官场腐败的后果,用“天佑”二字,也出于我的肺腑,因为严惩的决心来自中国决策的最高层。

叫“山话”的一本书,把后记也写成山话了,可是除了山话,我又不会说其他的话。

潘亦孚

2014年4月30日

目录

序心昭天日

自序山房一觉已夕阳

弘一未死

于右任

坦荡的梁漱溟

文人的风范

田汉百年

从钱锺书的字说起

长者聂绀弩

呼唤傅雷

幽香一缕张伯驹

真人苏曼殊

文人郭沫若

男人郁达夫

大人蔡元培

哀荣天寿

落日下见渔樵人

渔翁与齐翁

好王孙溥儒

纤夫林风眠

“一钩新月”丰子恺

吴湖帆与荷花

黄宾虹“婴而不孩”

悲鸿无恨

青藤遗韵在蒲华

抱石墨池沫若神游

诗心入画柳牛图

抒情才成画

李家黑画是正果

“画神”张大千

巾帼丹青

初识黄永玉

百年关良

五味常在心中——再访黄永玉

眠在风中

收藏小记

藏之不用不用何藏

《亦孚藏品》自序

《亦孚藏品》跋

一个买家的话

字画与拍卖

文人墨迹

丰子恺卖画

漫说字画

字画真伪说

半壁江山今安在

《百年文人墨迹》自序

《百年文人墨迹》跋

字画·拍卖·收藏

不离不弃的影子

关于文章

楠溪源头是我家

艺术本率真

朋友

无纪可念的纪念

后记

序言

文字是心灵的坦露,上好的文章皆如是。认识亦孚兄二十余年,曾有过多次长谈。记得去岁初秋,在温州,临窗的小桌旁,我们边喝着茶,边聊着天,全然不知时光飞逝。因而,自觉在他众多的朋友中,也算是对他有深层次了解,能够听得见他心跳,看得见他心灵的人。今天,当他将二十余年所写的一些文字,集拢在一起,放在我的面前,一篇一篇地阅读,还是被震动了。仿佛又听见他在倾述,那慢慢的,带有沧桑感的语调,一句、一句,所汇成的却是他独有的文化涵养、人生感悟,真真切切、明明了了。

亦孚现时的身份应该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自然,他自己从未这样认为。因为,任何前面带有名目的“家”,他都觉得与自己不沾边。天生的对字画的那份喜爱,使他在走出人生困境后,就开始了对字画的寻访和收藏,那是1988年。90年代,艺术品拍卖风起云涌,上海朵云轩,北京嘉德、瀚海,深圳等公司的“第一拍”,他都在现场,都有收获。二十余年过去,拍卖市场翻江倒海,物是人非,依旧在这里进进出出、举牌竞拍者,他是少数几位中的一位。可以说,在书画收藏界,潘亦孚这个名字是有点影响、有点分量的。其范围,不仅温州、上海,乃至北京、香港等地。

去年10月,亦孚来上海,兴奋地唤我去他住处,说是带来一幅刚从香港拍来的张大干的字。到了那儿,他忙不迭地展开,但见是一幅十一字的对联:“不作公卿非无福分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他是从嘉德公司拍卖图录上看到这幅字的。从这一刻起,他整个身心就处在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这幅联是张大‘阿计岁时写的,应该是大干自况。但是,亦孚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写他,喜欢得不得了。总算熬到拍卖日,他飞抵香港,终于竟拍到手。他满脸笑容,对我说道:“哎呀,你看,这二十二个字,把我一生都概括了。这幅字,理应归我吧。”除了兴奋,语气中还透出一种自得和自信。继而,又深沉地说了一句:“它要为我送终。”

字画,自然是前辈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对于亦孚是什么?他说,是他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每有好作品到手,他不是藏着,而是忙不迭地挂在自己的卧室里。而能够进入他卧室的,不是一般人的一般作品,而是弘一、徐悲鸿、郁达夫、张大干、齐白石、傅抱石、吴湖帆、黄宾虹、林风眠、丰子恺等这样的大家,且都是他们作品中的上品。除去吃饭,一天24小时,亦孚都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常常,“痴”坐在一幅画或一幅字前,好几个小时不移位。他在品赏,更在与前人对话,在作心灵交流。在他的眼中,这些看似泛黄的纸页,其实都有生命力,且鲜活生动。在根根线条、点点墨色中,可以想见创作者的音容笑貌,领悟他们的睿智思想,感触他们的超人才艺。每天早晨,他睁开眼,迎接他的就是这些近现代史上卓有名望的大师,他感觉,他是天底下最幸福、最幸福的人了。没有这一切,生活又有何意义?它们,是他生命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存的全部动力和推力。

汇聚在这里的文字,有许多篇是亦孚写他收藏过程的,更有写在欣赏藏品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这是他对艺术品由喜欢,到收藏,到研究的一次展现和一份收获。他的收藏,有过人之处。但凡收藏的每一幅作品,不论大作小品,不论字与画,对其作者,他都先有研究。少年时,他就喜欢看书,艺术的、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尤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书越来越多,但凡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文化人和画家,不仅是他们的字画作品集,他们的一些传记类书籍,甚至他们的文集、全集,乃至相关历史、掌故等,他都阅读并且仔细研究过。因此,他熟悉他们的身世个性、思想观念、学术贡献、笔墨特点,及背后的历史掌故等。正因为此,亦孚的收藏,看重的是作品内涵,注重的是内心感受,而非其他。

由此,他眼镜后的那一双眼,深邃锐利,“眼火”准得很。从这一点来说,他还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书画鉴定家,尤其是近代这一块,在收藏界,出其右者不多。

本书中的《幽香一缕张伯驹》,是亦孚研读近现代文化大家张伯驹手迹《收藏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经过》后的感想。他感叹,张伯驹收藏的不是一幅两幅画,是华夏民族文化,是一个千孔百疮,但又脉血相连的国家。读《悲鸿无恨》一文,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独特思考:“他(徐悲鸿)把他的丈夫之爱,聚焦于艺术,扬洒在从艺之道的各个驿站。艺术,本质中具有一种宽博广袤的爱。艺术无恨,艺术家无恨。如同哲学无死,哲学家无死。”

从亦孚的这些文字,读者诸君悟到了什么?亦孚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有众多的人生哲思。他的收藏,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收藏。这正是收藏的一种境界,一种高境界。若是没有了这种境界,那就是:“不是我玩了字画,是字画玩了我。”

本书书名“一觉山话”,为已故著名理论家王元化先生手迹。大约是本世纪初,仰佩王元化先生的潘亦孚,求先生为他的山居题写“一觉山房”之名。使亦孚意外的是:除此,先生还写了一个书名:“一觉山话”。那时,亦孚已在报刊上发表一些随笔类文章,先生读到后说:“此人的文章有山野之气。除了藏品,希望他以后出版一本专门给收藏人阅读的书。”今天,当这本书被读者捧起时,是先生嘱托的一个真切实现,更是亦孚对自己二十多年收藏的一个心的交待。

诗人艾青曾经给潘亦孚题字:“心昭天日。”我以为,展现在这里的潘亦孚的文字及他的收藏作品,不仅是他文化的表达,更是他情感的倾述。此心,可触摸到,可感觉到。因此,借以为题。勉为序。

2014年5月

内容推荐

《一觉山话》是收藏家潘亦孚先生的艺术评论、随笔集。

《一觉山话》收录了《初识黄永玉》、《百年关良》、《五味常在心中——再访黄永玉》、《眠在风中》、《收藏小记》、《藏之不用不用何藏》、《一个买家的话》、《字画与拍卖》、《文人墨迹》、《丰子恺卖画》、《漫说字画》、《字画真伪说《半壁江山今安在》等作品。

编辑推荐

《一觉山话》是收藏家潘亦孚先生的艺术评论、随笔集。

潘先生注重集藏现当代名人书画作品,尤以文人字画为重。

本书书名“一觉山话”,为已故著名理论家王元化先生手迹。

《一觉山话》是作者新旧文章的重辑,大致分为文人、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及其他怀旧文章四辑,收文54篇,并配相应藏品图版约200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