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富二代
我的朋友陈希和她先生早年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家小公司,近年来生意蒸蒸日上,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让儿子明白金钱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陈希就开始注意培养儿子对物质的感情。每给儿子买一件新衣服,陈希都会告诉儿子衣服的牌子和价钱,并传授儿子:“穷人是买不起商场里的衣服的。”每次开车去接儿子放学,陈希都会指着车窗外开着电动车接小孩的家长,对儿子说:“如果爸爸妈妈没本事的话,你也只能坐两个轮子的车!”儿子上了初中后,陈希就开始给孩子订阅名车杂志。
在陈希的“精心栽培”下,儿子很快上了道,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我这件衣服是刚出来的新款,才700多块!”他平日里待人傲慢,什么都喜欢以钱来衡量,常常讥讽家境普通的同学。有一次与同学发生争执,他二话不说就动手砸了对方的电动车,老师知道后要他道歉并赔偿同学的损失,他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辆破车吗?我爸随便一个单子就能赚十几万!没钱就别跟我斗,我玩得起!”
孩子的行为都与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父母都不会指使孩子作恶,但父母的某种意识,经过孩子单纯思维的发酵,便可生根发芽,结出恶果,这是有悖于父母的初衷的。我想,陈希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让孩子明白要通过努力积累资本才能衣食无忧。问题在于,她的一些做法有点过了。处处以物质刺激孩子,只会使孩子变得虚荣、贪图享受;而热衷于与生活不如自己的人进行对照,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而变得自大傲慢、不尊重他人。
谈到孩子成才,很多父母都会将其与“考名校”“高学历”联系起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往往注重挖掘孩子的特别之处,希望孩子鹤立鸡群,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礼仪常识,并在性格中出现骄傲、任性、蛮横等缺陷。这些特征用一个词概括就是:骄横,可以说是现代孩子性格的通病。
孩子成才,从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非考个好大学这么简单。我们始终认为,孩子成才的前提是成人,成才的过程,就是他养成良好的品行修养、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形成合理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一个谦逊有礼、不娇蛮耍横的人,才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生活,认识世界。
研究者发现,孩子骄横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因素。大多数父母对骄横的孩子表现出屈从,孩子抓住父母的这一弱点,把骄横作为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无形之中形成了不良习惯。还有的父母对孩子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味渲染地位、权力、金钱的优势,让孩子产生一种优越感,变得目中无人。
我们可能都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小时候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小孩子一旦被欺负了,便会抛出“我爸是警察”“我爸是局长”之类的话。只不过这是从一个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没人会当回事儿。但事实上,这些话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在现今社会中,有些人手中掌握着权力,能够对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实施一种“隐性暴力”。
除了权力,金钱对教育的潜在影响力也非常大。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通过努力获得了巨大财富,这些第一代真正从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富人,他们往往有着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等特质。因为经受过贫穷,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不想再让下一代重复贫穷的生活,所以加倍疼爱孩子,甚至变成了溺爱。“富二代”就是在这种优渥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富二代”如今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提到“富二代”,很多人都会流露出鄙视的神情。透过一些热播的电视节目和网络,人们逐渐建立起并默认了“富二代”的形象傲慢、自大、不可一世、爱炫富,依仗父母的财力和权力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他们本身就缺少家族内部的竞争,又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赋予他们物质之外生活的足够意义,没有教给他们权钱关系之外的、与别人和谐相处的理由和技巧,他们的骄横气就会滋生。叛逆、嚣张、冷漠、炫富等成了这些“富二代”的标签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富二代”也有自己的烦恼,也不乏有成就、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但正是这一群体的独特性,将他们推到了众人的目光之中。他们成功,人们会觉得他是“有背景”,他们犯错,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为舆论的焦点。
如今,这些“80后”的“富二代”已经成年,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如果不注重教育方式,这种骄横习气继续灌输给下一代,可想而知,后果将会怎样。P3-6
张胜友(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孩子是父母生命与理想的延伸……
北村(著名作家):中韩教子经,当好父母亲。
方青卓(著名表演艺术家):我喜欢这本书!就像喜欢江小鱼他们的家人一样!爱他们!祝福他们!
柏燕谊(著名心理学家):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爱是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江小鱼夫妇用他们的爱滋养着孩子的成长,这是生活的智慧,更是教育的智慧。
英壮(著名演员、电影导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在物质上要穷养,在精神上要富养。
张大礼(著名演员):孩子,生下你们来到世上是缘份,养育你们长大成人是责任,懂得感恩回报父母是孝顺,我的宝贝彼此关爱是情份!相伴成长之路我们不愿就此老去……
白灵(著名好莱坞华裔女影星):时光和自然没有年龄,不会老去,就像我们心里浪漫着的童话,年年月月,分分秒秒,它只会让我们年轻的心永远闪光,像你眼前的这本温情的营养心灵的书。
孙国庆(著名主持人、歌手。《人小鬼大》主持人):和孩子共同成长,是件很幸福快乐的事。
中国“狼爸”(著名家教专家):中国不缺理论家,中国缺思想家。江小鱼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首席思想家之一。因为,他的思想是那么的干净。中国人不缺爱,只是爱得不够科学。江小鱼的爱可以说像水晶一样透明。一个爱如水晶的思想家对一双儿女的正面教养方式,必将又一次影响中国家庭。
叶匡政(著名时政评论家):孔子说“君子不器”,如何让孩子避免成为被奴役的工具,而成为一个可以发现并创造自己生命丰富性的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启示。
赵燕国彰(著名演员、导演):一个吸天地之精华,在自由的精神天空下浓缩出的质量男生鱼兄,一位在温、良、恭、俭、让中熏陶出的美丽贤淑的鱼嫂,这种浪漫组合幻化出的精品食粮,对育儿必然有大用,因为成长是在自由的规则中平衡,这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许能让育儿变得从容。
月亮姐姐(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著名主持人):小鱼的一儿一女,让人非常羡慕。他们的教育方式,既会保护孩子的天性,又会健全他们的人格。
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我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女儿真爱和儿子峻康。虽然孩子的妈妈是韩国人,教育方法和我有存在分歧的地方,但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对一双儿女的宠爱都是不自觉的。有他们陪伴的这些年,我们的生活观念、事业观念和育儿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经常说,“他们快快乐乐的就好啦!”,但坦白地说,真的对孩子“无为而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就是一栋坚固大楼的根基,是他接受的最初的启蒙教育,也是最深刻的终身教育。那些从小被溺爱、放任,养成了懒惰、依赖、说谎、自私、任性等坏习惯的孩子,习惯了我行我素,得过且过,凡事自己说了算。他认为父母对他不提什么条件,没有什么要求就是爱他,否则,就是跟他过不去。这样的孩子,从踏入幼儿园,与父母至亲以外的其他人交往开始,将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后父母再想纠正,就困难了。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养成良好的品行修养、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形成合理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很多家长都坚持发现甚至放大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拼命地培养甚至拔高孩子的潜能和好习惯。但是,在不遗余力地猛做“加法”的同时,却忘记了还有“减法”。殊不知,让孩子“减去”一个坏习惯无疑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孩子“加上”了一个好习惯。我们常常讲,一个人的发展高度不是由他的长处决定的,而是由他的短处决定。就好比一个木桶,其能盛多少水不是由组成木桶的最长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木板决定一样。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如何让孩子改掉坏习惯,甚至比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更应该得到重视。
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会很任性,会撒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处理和小伙伴的矛盾。会偷懒,上幼儿园会迟到……在改正这些小缺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孩子的性情特征,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但绝不姑息纵容。以爱的名义护短或讳疾忌医,不是爱孩子,而是摧毁了孩子成长的动力。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自私、懒惰、骄横、脆弱、懦弱、低能、贪占等带有普遍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我们在本书中写下了我们的思考及具体做法,与各位父母分享。
韩国的教育一直受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韩国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礼仪教育,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等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在我们这个“中韩组合”的家庭里,这种传统教育更是深入生活的细枝末节。本书呈现的,是中韩最朴实的教育思想和教养方法。
最后,我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家长朋友们的好帮手,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是著名导演江小鱼和韩国妻子金京心合著的一本亲子教育手记。记录了他们这个“中韩组合”的家庭里,两种教育理念相互碰撞、融合,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心得体会。
作者认为,骄横、自私、脆弱、贪占、懒惰等出现在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父母急于迎合外界的期待,一门心思扑在孩子的学习上,在品德培养上疏忽大意,不善于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待问题出现了,也是宽松纵容。等到孩子品性已经坏了,又恨不得天天打骂责罚。这样做除了伤害亲子感情外,对于挽救孩子没有任何帮助。
以爱的名义护短或讳疾忌医,不是爱孩子,而是摧毁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江小鱼夫妇的家教方法是,不从众也不纵容,立规矩但不限制自由。威严中透着温情,平和但家教有方,可谓中韩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他们将“健康人格的塑造始于家庭”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用于儿女身上,取得了明显效果,也希望这一观念使得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从中受益。
江小鱼和金京心编著的《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自私、懒惰、骄横、脆弱、懦弱、低能、贪占等带有普遍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及具体做法,与各位父母分享。孔子说“君子不器”,如何让孩子避免成为被奴役的工具,而成为一个可以发现并创造自己生命丰富性的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这本书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