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记者,一个文字,一个摄影,一路搭车,历经波折,从新疆的叶城到西藏的拉萨。《穿越新藏线(两个记者的天路笔记)》作者钱毓以记者与旅行家的双重视角,记录了沿途形形色色人的生存面貌。他们是高原上的筑路工人、守防官兵、汽车运输兵、无人区里的小老板、虔诚的宗教信徒,以及喜马拉雅山的原住居民,这些平凡的大小人物,构成了新藏线生动鲜活的风貌史,既是地理的,又是人文的;看起来寂静无声,实际上波澜壮阔,既悲壮,又温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穿越新藏线(两个记者的天路笔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钱毓 |
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两位记者,一个文字,一个摄影,一路搭车,历经波折,从新疆的叶城到西藏的拉萨。《穿越新藏线(两个记者的天路笔记)》作者钱毓以记者与旅行家的双重视角,记录了沿途形形色色人的生存面貌。他们是高原上的筑路工人、守防官兵、汽车运输兵、无人区里的小老板、虔诚的宗教信徒,以及喜马拉雅山的原住居民,这些平凡的大小人物,构成了新藏线生动鲜活的风貌史,既是地理的,又是人文的;看起来寂静无声,实际上波澜壮阔,既悲壮,又温暖。 内容推荐 钱毓编著的《穿越新藏线(两个记者的天路笔记)》讲述了:从昆仑山,到喀喇昆仑山,再到冈底斯山,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穿过了开阔的叶尔羌河、咆哮的喀拉喀什河、诡异莫测的未名湖、明媚生动的班公湖,以及神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还有气势浩荡的雅鲁藏布江…… 《穿越新藏线(两个记者的天路笔记)》中两个记者,一个文字,一个摄影,一路搭车,历经波折,从新疆的叶城到西藏的拉萨。完成了2800多公里新藏线的全程穿越。 单从地理景观而言,这条路就已经惊世壮阔。而作者以记者与旅行家的双重视角,记录了沿途形形色色人的生存面貌。高原上的筑路工人、守防官兵、汽车运输兵、无人区里的小老板、虔诚的信徒,以及喜马拉雅山的原住居民……这些平凡的人物,构成了新藏线生动鲜活的风貌史,既是地理的,又是人文的。看起来寂静无声,实际上波澜壮阔,既悲壮,又温暖…… 目录 第一章 我要去西藏 毫无征兆的重任 天路。终于近了 第二章 到达“零公里” 住叶城中心兵站 终于见到“零公里” 经营“零公里”的那些人 在叶城卖玉韵和田老汉 第三章 世外桃源台斯村 台斯村的美丽哀愁 老村回忆:百年水磨坊 第四章 “天路"的前世今生 “天路”是这样筑成的 大雪围困天,伤亡惨重 一段“先有车再有路”的传奇 叶城公路段,那些令人敬仰的道班工人 第五章 踏上“天路” 红景天,天天见 挥别叶城泪盈眶 犯困了,来点辣椒水 高原第一晚,无眠夜 高原蔬菜大棚,几多活色生香 彭立勇:“第一次上高原,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三十里营房,荒凉简陋的“小上海” 第六章 首访边防连 翻越“有个弯”的哈巴克达坂 我这个疑似“军嫂” 米的一段缓坡,两步一歇 宿舍里的座谈会 方便面盛宴 告别天文点 第七章 三十里营房等车的纠结 车队返回叶城县,我们不知何处去 孤单的端午节。有点想家了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开汽修铺的阿不力克木 困守中的徐家父子 曹荣成:“我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昆仑山” 第八章 抵达红柳滩 高山上的烈士陵园 传说中的红柳滩到了 汽车团里的艺术兵 兵站里的那块绿地,稀罕得不真实 第九章 穿越界山达坂 奇台达坂走猫步 传说中的甜水海。景色有点魅惑 在死人沟里吃午饭 恐怖的界山并不恐怖 第十章 进入西藏 多玛的早晨,伤感的美 环行班公湖,水鸟伴我行 风一样掠过日土 第十一章 驻扎狮泉河 狮泉河,荒漠里一座热闹的城 狮泉河,一座年轻而艰辛的城 狮泉河与叶城的血脉联系 买买提的阿里人生 扎根高原的新疆饭馆 阿里兵。不一样的青春年华 张良善:狼口夺羊救人命 军营里散发着青春和文艺的气息 荒山里的烈士陵园 第十二章 札达的震撼 札达的山如水彩画 土林的震撼超乎想象 古格:遗憾的美丽 在甜茶馆。遇到了来自玉树的珍珍 清晨游览托林寺 托林村的意外收获 告别札达 第十三章 走进神山圣湖的普兰 “转山的好处,去世以后才知道” 途经圣湖与鬼湖 认识了洛桑卓玛 普兰:藏区乡村美如画 悬空寺和东风桥 搭车去科迦寺 科迦村。野草的芬芳 第十四章 樟木,自由呼吸好畅快 搭车被告知还得再转车 深夜到拉孜 路边等车扑空 樟木:终于可以自如呼吸 和旅客拼桌吃饭 樟木口岸,尼泊尔女人是道风景线 雨中徒步赏景 李玉清:口岸是我家 第十五章 拉萨,拉萨 行驶在雅鲁藏布江边 东措——又见“艳遇” 老拉萨,让人仰视的一座城 我的拉萨,那个温暖的夏季 青春的拉萨,是那么美丽 布达拉宫,游的是心愿 大昭寺,那些磕等身长头的年轻人 游哲蚌寺,巷道最有昧 拉萨的特色书店 快乐的三轮车夫巴桑 雪域之都。川菜还是最“巴适” 离开拉萨的前夜,泡一次酒吧 试读章节 “昆仑是把量人的尺,没有那男儿的胆,你莫靠那山边边儿;昆仑是走不完的路,昆仑是翻不完的山,受不了那饥和寒,你莫翻那山巅巅。” 这是1992年夏天我听到的一首歌,土得掉渣,却荡气回肠。那一年,我独自去西藏旅行,计划从叶城穿越新藏公路到拉萨。但我没能搭上去那里的车,只好改道青海走了青藏公路。在青海格尔木,我邂逅了这段苍凉辽阔的旋律,于是买下了这盘磁带,用随身听循环播放,一路听歌,一路到拉萨。我的心,也一次次被那空旷的歌声带到苍茫云水间。 一晃,20年过去了。穿越新藏公路的梦,镌刻在青春的背影里,渐行渐远。直到这个春天。那个几乎尘封的向往,蓦然被点亮。 2011年3月24日,我所在的乌鲁木齐《都市消费晨报》要闻部召开业务例会。我和同事们围坐一圈,准备汇报近期的采访选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将有一个重要采访落到我头上。 部门领导胡柏林先发话:“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4月下旬,我们要派记者去新藏公路沿线采访……”领导话音未落,有三个记者同时举起了手。我举得最快。 领导的脸直接转向我:“报社决定派钱毓去。你去过高原,有经验。” 我撞上大运了么?幸福得有点晕啊!这个任务来得太突然了,可以说毫无征兆!感谢领导在关键时刻想到了我!因为,走新藏线,是萦绕在我心间20年的一个梦! 根据报社安排,我将在不久后奉命前往新藏线,从喀什叶城进藏,翻越N个5000米以上的达坂。在狮泉河采访一段时间后,再由此前往普兰等地,最后到达拉萨。 接到任务的几天后,总编郝磊打电话找我,说是在完成采访的同时,搜集好写一本关于新藏线旅行书的素材,回来成稿后交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让我抓紧和出版社编辑沟通,并嘱咐我要侧重人文地理方面的发掘,写出这条路的厚重感。 这样的安排同样出乎我的意料。 之后,采编中心负责人戴立对这次特殊采访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我能“明确方向,做足准备”上路。兴奋的我,倍感压力。 新藏公路全长2200多公里,全线几乎所有路段均处高寒缺氧的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险的公路,也是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四条进藏线路中最险峻的一条。沿途横卧着逾干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从新疆境内的大红柳滩到西藏境内的松西乡路段244公里,则是彻底的无人区。这条路冬季气温达一40℃,氧气含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4%。因此,新藏公路是名副其实的“天路”,也称“铺在云端上的路”。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