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谋登大宝(隋朝开国奇谋)/谋定天下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若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艰难时世,“五胡乱华”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以匈奴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滚滚南下,踏破万里河山。四月,石勒的骑兵在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宁平城追及送西晋太傅司马越之丧的晋军主力,纵兵合击。在撕裂人心的喊杀声中,西晋主力溃于一旦,十余万将士,无一幸免。六月,刘曜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杀戮公卿,挖掘陵墓,尽掠府库,焚烧宫庙。熊熊大火吞没洛阳,吞没几百年的中原文明积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乱”。经此一役,西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遭受匈奴刘曜长期围困的长安城,孤立无援,粮尽食绝,城内户不满百,太仓仅剩面饼数十枚,愍帝走投无路,只好乘着羊车,抬着棺材,肉袒衔璧,出城投降,西晋王朝灭亡。

匈奴皇帝刘聪出城打猎,让愍帝全副武装,持戟前导。百姓沿途围观,指指点点;中原父老,欺欷流涕。刘聪大宴群臣,令愍帝青衣行酒,执盏洗爵;刘聪连上厕所时,也让愍帝拎着马桶盖,随侍左右。西晋降臣见此光景,不禁悲从中来,尚书郎辛宾抱着愍帝失声痛哭,当场就被拉出去斩首。凌辱折腾够了,年仅十八岁的愍帝还是被打发上黄泉之路,演出了西晋王朝最凄惨、最耻辱的一幕。

招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无能的西晋统治者。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满足私欲,不惜发动内战,把锦绣山河沦为一片血海,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更可耻的是,他们竟然置百姓的命运于不顾,公然勾结“胡族”为羽党,为其冲锋陷阵,残杀同胞。

首先勾结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是“八王之乱”后期的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颖以匈奴左贤王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将兵在邺城(今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结为羽翼;而司马越则招引鲜卑和乌桓入讨司马颖,蹂躏中原。至于边疆大员更是积极勾结“胡族”,例如都督幽州诸军事的王浚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鲜卑段务勿尘和宇文部素怒延,以“胡族”作为其进退割据的军事资本。就这样,毫无道义可言的“八王之乱”演变为各民族之问的相互仇杀,统治阶级的内讧发展成为民族对抗。

西晋社会内部本来就潜藏着深刻的民族问题。受汉族文明的影响,周边少数民族在农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内徙。西晋王朝既无力阻挡这一趋势,也不能妥善抚绥。官僚豪族甚至趁机掠卖人口,大发横财,例如,后赵创建者石勒就曾被东瀛公司马腾所掠卖。因此,在社会的底层,阶级压迫又表现为原始的、自发的民族矛盾。然而,这种低层次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宰全局的政治斗争,却是西晋统治者挑动起来的。

当民族矛盾掩盖了阶级斗争之后,所有的政治斗争无不以民族斗争为旗号,劳动者平时受压迫的苦难和胸中的积愤也在民族仇杀中得到宣泄。仇恨蒙蔽了双目,分不清是非敌友,只晓得种族异同。最典型的事例,如后赵冉闵于都城驱杀“胡人”,他令城内日:“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这种失去理性、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在当时屡见不鲜。真正受尽苦难的是被挑动起来相互仇杀的各族人民。短短的一二十年问,中国的人口从二千三百万锐减至一千余万,整个中原沦为废墟。东晋孙绰曾满怀悲凉地控诉道:自丧乱以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废,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

在这场祸乱中真正受益的是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藉“八王之乱”的机会崛起,将西晋统治者发动的内战转变为推翻西晋王朝的战争。少数民族原受奴役,文化水平不高,军事力量也不是那么强大。因此,他们必须依靠战争掠夺来激励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在进人中原之后,还必须极力煽动民族仇恨的情绪,以此作为凝聚力,把国家政权建立在民族压迫的基础之上。后赵末年,石虎(字季龙)的残暴统治天怒人怨,为了转嫁政治危机,他再次激起民族仇恨的幽灵。

自西晋主力被击溃之后,中原地区已无法形成统一的、有组织的军事抵抗,以农耕为业的汉人挡不住少数民族骑兵的暴风骤雨。永嘉之乱后,汉人受尽欺凌虐待,与“汉”字相关的词语也多为骂语,贱视汉人,成为那一时代显著的特点。

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巩固,汉民族也伴随着恢复生产、重建社会的进程而复苏。北魏孝文帝断然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以求在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中实现政权的脱胎换骨,变军事国家为政治国家,以适应农业化社会的需要。P2-4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在乱世,赢在起点

 艰难时世,“五胡乱华”

 社会分崩,风气日下

 家世疑云,弘农杨氏

 武川英豪,初出佛门

第二章 英武神勇,崭露锋芒

 少年英才,政治磨难

 武帝亲政,决战北齐

 朝堂生疑,隐晦锋芒

第三章 暗结党羽,掌控朝纲

 荒唐太子,危险国丈

 女婿归西,佞臣谋逆

 临危受命,制服诸王

第四章 伺机逼宫,受禅登基

 朝堂换血,巩固势力

 三方起兵,镇压叛乱

 以隋代周,杨坚登基

第五章 除旧布新,锐意改革

 屠戮皇族,大兴崛起

 改定正朔,确立制度

 制《开皇律》,科举取士

 大封诸侯,任命百官

 改革府兵,设国子寺

第六章 御侮靖边,四海臣服

 睦邻政策,部署伐陈

 誓师出征,旗开得胜

 镇抚突厥,和吐谷浑

 安抚周边,友好相处

第七章 重贤任能,驭人有方

 克定三边,任用文臣

 武将战功,亲民官吏

第八章 政治修明,国泰民安

 勤政恤民,厉行节俭

 整顿官场,禁止贿贿

 犯法严惩,表彰良吏

 发展农业,调整租调

 削富扶穷,置仓储粮

 偃武裁军,重视文教

序言

当我们聊起隋朝的时候,恐怕想得最多的是那位臭名昭著的昏君隋炀帝杨广吧。但是对于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隋朝,了解大隋开国皇帝隋文帝,了解他所开创的“开皇盛世”。

《隋书·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日:“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日“王”。

六镇兵变,建国一百多年的北魏,从此风雨飘摇。不久之后,混乱加剧,北魏一分为二,竟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场大混乱中,来自武川镇的十八岁青年杨忠,从一个士兵开始,转战南北。这个杨忠,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在隋朝完成大一统之前,中国的历史正处于大分裂时代——自从西晋灭亡后,中国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这种分裂,长达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段历史是除了春秋战国之外,中国最长的一个分裂期。

靠着父亲的军功,杨坚很快就跻身北周核心权力层,而后他趁势夺权,建立隋朝:灭亡南陈,统一中国;降服突厥,逼其称臣;西和吐谷浑,以德服人;推行均田,输籍定样;澄清吏治,整顿行政;厉行节俭,提倡孝道;推行科举,修造运河等等。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盛世——开皇之治。而杨坚本人,也得到了最为崇高的评价——圣人可汗。

隋与秦相似,对统一中国、改革和开创各项事业都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但由于他们的改革力度过大,不但触犯了诸多方面的利益,而且超越了民心国力的承受范围,以至于都成了短命的过渡朝代。

但这并不能磨灭隋文帝的智谋。美国学者迈克尔曾说过:中国的皇帝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自从那时起,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政治统一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中国人——大体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欧洲、中东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地区的居民都少受战争恐怖的折磨之苦。……隋文帝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在许多世纪中,这种制度不断地把全国各地和各阶层才华出众的人输送到政府机关,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吏……隋文帝对历史的影响仍比查理曼大很多。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像隋文帝那样拥有持久影响的帝王的确为数不多。

内容推荐

《谋登大宝(隋朝开国奇谋)》是“谋定天下系列”之一,由姜若木编著。

《谋登大宝(隋朝开国奇谋)》简介:

“五胡乱华”之后,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未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格局,在北方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面对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由于开国者的越凡智慧,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

编辑推荐

姜若木编著的《谋登大宝(隋朝开国奇谋)》以时间顺序为主,全面而公正地叙述了隋文帝建立隋王朝、统一全国的艰辛路程,并对隋朝历史的兴起衰亡做出了详细的解析,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辟,故事生动有趣,如同历史再次重现在读者面前。希望你能从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