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国国防军503重装甲营全史(上)
分类
作者 (德)弗兰茨-威廉·洛赫曼//理查德·冯·罗森//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德国国防军503重装甲营全史(上)》由弗兰茨-威廉·洛赫曼、理查德·冯·罗森、阿尔弗雷德·鲁贝尔编著,本书详细记述了503重装甲营的历史。这支部队于1942年5月4日成立,它是首批10个独立虎式坦克营里最早成立的。其草创阶段驻扎过新鲁平、普特罗斯、法林博斯特以及多勒斯海姆等地,随后于1942年12月30日前往东线,在顿河以西地区以及马内奇河一带初露锋芒。

内容推荐

《德国国防军503重装甲营全史(上)》由弗兰茨-威廉·洛赫曼、理查德·冯·罗森、阿尔弗雷德·鲁贝尔编著,本书不能作为一份严谨的历史档案,因为很多故事都是从个人的主观观点叙述。但我们可以保证记录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是建立在事实和每个亲历者的真实经历上的。作为编者,我们无力对每段经历都去核实,这本身也不是我们编撰的目的。每位作者的名字都会列在他叙述的章节上以证其言。值得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大战结束45年后,记忆力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毋庸赘言,所有参与本书写作的老兵都是毫无保留的投入这项工作,但涉及时间、地点和人物之类的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这类问题就算在最好的战史里也会出现。我们也发现了有些事件的叙述有矛盾的地方,即使是经过多方求证后也无法解决。另外老兵们叙事方式也无法做到统一,有些个人印象深刻的战时经验在我们的书里也不一定能体现出他们所认为的重要性,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不同的人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营的战争日志在临近停战的时候遗失了,这本书当然无法取代它。本书也不是对我们战争经历的美化。编著者的目的是搜集刊印尽可能多的第一手的信息,将其钩织出一幅我们记忆中的“第503重装甲营”全景。

《德国国防军503重装甲营全史(上)》不仅仅是一本“图册”,还是一部“档案”。它不是为了某几个老兵写的,而是为了整个营。我们尽力的让本书更多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片面地发泄感情。同时希望避免过多个人的偏见。当然了,有些事情对某些老兵印象会特别深,但大部分人甚至毫无概念。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虎式营

回顾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503重装甲营作战概况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2008修订版)

503重装甲营历任军官名单1942年一1945年

(作者:乌尔里希·库珀,2008修订版)

503重装甲营使用的战车和其他车辆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一名指挥官的回忆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技术维护和补给

(作者:赫尔曼·罗佩舍尔&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第二章 虎式坦克——坦克发展的巅峰

坦克发展史的转折点:虎式坦克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虎Ⅰ和虎Ⅱ——一些技术上的题外话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虎式坦克与其对手的比较和评价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虎式坦克——一个传奇?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第三章 草创以及在卡尔梅克草原上初露锋芒

503重装甲营——历史最久的虎式坦克部队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坦克出击勋章1939年一1945年

3连的成立以及在顿河集团军群的第一次作战

(作者:理查德·冯·罗森男爵)

一名503重装甲营老兵的回忆(一)

(作者:弗朗茨一威廉·洛赫曼博士)

冯·科贝尔少尉的日记1943年1月1日一2月7日

(作者:迪特里夫·冯·科贝尔少尉)

502重装甲营2连连长的总结报告

503重装甲营编制图1943年4月一1944年4月

第四章 在乌克兰

隶属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的战斗1943年4月一1944年5月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503重装甲营长的回忆1943年6月一1944年1月

(作者:克莱门斯·冯·卡根内克伯爵)

一名503重装甲营老兵的回忆(二)

(作者:弗朗茨一威廉·洛赫曼博士)

芬德萨克排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城堡战役——503重装甲营3连2排的作战历程

(作者:理查德·冯·罗森男爵,2008版)

1 3 l号虎式车长关于城堡战役的报告

(作者:霍斯特·哈塞)

从顿涅茨到第聂伯1943年9月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503重装甲营在切尔卡瑟战役1944年1月一2月间在南乌克兰

(作者:阿尔弗雷德·鲁贝尔,2008版)

米特迈尔战斗群(新503营)

(多位作者合集)

附录

503重装甲营历任指挥官

503重装甲营营直属部队军官

503重装甲营1连军官

503重装甲营2连及3连军官

佩戴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群像

503重装甲营获得荣誉一览表

带剑骑士十字勋章的申请书

503重装甲营成员(以字母顺序)

下册内容预告

诺曼底

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尾声

私人日志

附录

试读章节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德军的虎式坦克是为了应付KV和T一34坦克才仓促研制的,我必须要说这是一种对德国坦克发展的严重误解,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强大的坦克研发工作,本身就证明了之前有了大量的技术预研做铺垫。早在1937年,就制作出完全不同于之前的Ⅰ一Ⅳ型的试验性坦克,拥有更好的装甲防护和更强大的火力(75毫米一105毫米火炮)。参与这一计划的有亨舍尔,保时捷,戴姆勒·奔驰和曼(MAN)公司。试验型DWl和DW2坦克(DW为德语Durchbruchswagen的缩写,意为突破坦克)以及突击坦克(Sturmwagen),这几种装备的名字都表明了研制的方向。

曼和戴姆勒·奔驰的产品后来演变成了豹式坦克,而亨舍尔和保时捷的发展成了虎式坦克。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坦克专家的意见,尤其是古德里安将军的建议。按照陆军武器局(Heereswaffenamt)的要求,该车离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实际上,对虎式坦克标准最后拍板的是希特勒,他提出:我们需要的战车第一要有强大的火力,可以消灭任何对手,第二是要有当时最强的装甲,第三是要有40公里的时速。这个要求是在苏联战役开始前的两周的1941年4月26日希特勒与国防军领导以及国防工业领袖的一场谈话中提出来的,这也是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研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这项工作进展明显加快,根据实际情况又陆续作了一些改进。负责任的说,虎式坦克绝对不是一辆为强力的88毫米高射炮量身定做的一个架子,而是作为一辆突破Ⅰ至Ⅳ号坦克发展框架的全新战车来研制,其质量的飞跃突破了那个时代,并成为一个至今流传的神话。

因为研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稳妥起见,选择了两家公司同时竞争开发。可以确定的是新坦克的定型研发最迟开始于1941年中。竞争的双方是亨舍尔和保时捷。亨舍尔的主设计师是阿德斯博士。保时捷方则是天才教授波尔舍博士。竞争本身当然是好事,但是当时德军在战场上进展顺利,同时支持两个公司研发是否真的有这个必要?实际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希特勒更偏爱波尔舍的设计,而代表国防军意见的陆军武器局则更信任表现一贯稳健的亨舍尔。两家的样车几乎同时完成。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天,双方都将样车运往位于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做了展示。整个研制周期正好是12个月。东线的战况这时也变得很糟糕,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完善了。两种战车无论是外形上还是性能上都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相比而言,亨舍尔型表现略微占优。

为了确定哪种型号最后投入量产,一个由坦克部队和兵工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组建了起来,由托马勒上校领导。这不是个令人羡慕的美差。虎式坦克是当前最重要的武器项目,其选择交织着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最高统帅部,军备部,竞争企业。

尽管保时捷虎有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本优势,最后还是技术保守的亨舍尔虎赢得了订单,虽然赢得有些幸运。希特勒最后带着些不满批准了亨舍尔虎的量产。

两者事先都拿到了少量生产合同,做好了物料的准备。在最终结果出来前就已经生产了一些虎式一被称为H型(亨舍尔)和P型(保时捷)虎式坦克。

我们的1连是唯一驾驶过保时捷虎的部队。当时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120辆,后来被改造成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这也是用设计师波尔舍教授的名字费迪南来命名的。在库尔斯克战役后,该车做了进—步改进,最终被称为象式坦克歼击车。

在1942年8月,虎Ⅰ型坦克开始量产。至1944年8月,亨舍尔虎共生产了1355辆。从1943年9月,虎Ⅱ型坦克,也就是俗称的虎王投入生产,共诞生了480辆。对这些坦克的命名一开始并不统一,有人称作Ⅵ型坦克,也有人称作虎式H型。希特勒因此在1944年2月确认该形坦克的官方称呼为“虎”(tiger,E型)。其后继车型被命名为虎王(Koenigstiger),型号为虎Ⅱ(B型)。为了便于区别,一般称作虎I和虎Ⅱ。我们并不受此命名的变化影响,还是称作虎式重装甲营。

通过上面这段历史,可以确定虎式坦克的研发不是由KV和T一34坦克的出现触发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确实大大促进了虎式的研制步伐。

前线的装甲部队要求能得到可以克制T一34的战车,甚至是直接模仿T一34造也可以接受!这个建议当然被拒绝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切尔卡瑟战斗期间,双方大量坦克近距离混战在一起,如果坦克模样差不多,会是多大的一个灾难?另外,模仿敌方的坦克也不是个简单的事,首先就要对现存的兵工企业设备做大量的改动才行。就算这么做了,也只能取得和敌人平手的结果,并无太大意义。而我们的虎式坦克出现后取得的质量优势在各条战线一直保存到战争结束。

那些还在世的虎式坦克乘员对该坦克从来都是不吝赞美之辞,也是对其优异表现所做的一种肯定。

那时候,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给他们的装甲兵提供这么强大的武器,也没有一个其他的部队如同虎式营一样,在培训充分,经验丰富的装甲兵驾控下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我们有责任在这时候提德国的军事工业的成就,他们提供了最优秀的坦克,伴随我们赴汤蹈火,攻无不克,特别是还有别国装甲兵享受不到的待遇:一张在战场上的“生命保险单”。

P33-34

序言

我们一直筹划着要写一本503营的战史。大战结束后,依然有超过250名的老兵定期碰面,大家一致同意必须把珍贵的回忆保存下来。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克莱内/库恩(Kleine/KLlhn)出版的一本关于虎式坦克的巨著(译注:《虎式一传奇武器的历史》德文版,加拿大的J.J.费得罗维茨出版社亦出版了英译版)中涵盖了所有“虎式重装甲营”的战史,这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尝试。该书在联邦德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流行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曾开过虎式坦克的老兵圈子里。里面除了包括当事人的回忆,还有老兵们提供的大量私人珍藏的照片。但是篇幅上还是没有令我们这些亲历者满意,尤其是关于第503重装甲营的部分略显不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单独出本书的原因之一。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在两年前开始了本书的编撰工作。本书的特色在于老兵原汁原昧讲述自己的故事。

本书不能作为一份严谨的历史档案,因为很多故事都是从个人的主观观点叙述。但我们可以保证记录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是建立在事实和每个亲历者的真实经历上的。作为编者,我们无力对每段经历都去核实,这本身也不是我们编撰的目的。每位作者的名字都会列在他叙述的章节上以证其言。值得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大战结束45年后,记忆力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毋庸赘言,所有参与本书写作的老兵都是毫无保留的投入这项工作,但涉及时间、地点和人物之类的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这类问题就算在最好的战史里也会出现。我们也发现了有些事件的叙述有矛盾的地方,即使是经过多方求证后也无法解决。另外老兵们叙事方式也无法做到统一,有些个人印象深刻的战时经验在我们的书里也不一定能体现出他们所认为的重要性,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不同的人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营的战争日志在临近停战的时候遗失了,这本书当然无法取代它。本书也不是对我们战争经历的美化。编著者的目的是搜集刊印尽可能多的第一手的信息,将其钩织出一幅我们记忆中的“第503重装甲营”全景。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册”,还是一部“档案”。它不是为了某几个老兵写的,而是为了整个营。我们尽力的让本书更多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片面地发泄感情。同时希望避免过多个人的偏见。当然了,有些事情对某些老兵印象会特别深,但大部分人甚至毫无概念。

作为编者,我们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是我们的老兵,他们是这个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在两年的时间里,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帮助,尤其是鼓励。

这本书的完成同样离不开很多以文字、图片、文件形式的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大家也知道任何项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也要衷心的感谢那些及时提供启动资金,坚信我们会成功的赞助者。这本近700页的书也离不开帮我们整理稿件的斯特凡妮·鲁贝尔女士。如果不是她的辛勤工作,这本书也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我们同样非常感谢她。

现在这本回忆录摆在了面前,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对得起支持者的期望。

弗兰茨一威廉·洛赫曼博士

理查德·冯·罗森男爵

阿尔弗雷德·鲁贝尔

罗尔夫·西尔(去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