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作为国内首部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蓝皮书,立足于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要求,着眼于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为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思考。 本书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为主题,总结多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保护的基本情况;并在前六年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对我国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分民族、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以期持续探索保护、传承、利用少数民族非遗的多元方式,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 作者简介 肖远平,彝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文艺学、民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研究。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贵州民族大学第九批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先后发表及提交学术论文、咨询报告、调查报告50余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权威期刊《民俗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文化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及主编学术著作《彝族“支嘎阿鲁”研究》等5部。近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基金项目、国家民委课题等10余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重大及重点课题6项。 目录 Ⅰ 总报告 B.1 2006~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肖远平 王伟杰 徐小玲 赵艺 Ⅱ 民族和地区篇 B.2 2006~2020年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彭璐 宋颖 B.3 2006~2020年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尤瀚苡 崔开欣 宋颖 B.4 2006~2020年阿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王心怡 宋颖 B.5 200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张劲盛 Ⅲ 专题篇 B.6 西南多民族地区“非遗抗疫”现象分析 巴胜超 罗雨 B.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抗“疫”实践与保护传承——以凤翔泥塑为中心的考察 张卓 B.8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世纪》的百年英译梳理(1912~2012) 朱燕秋 B.9 生态审美下壮族三声部民歌译配研究 “生态审美下壮族三声部民歌译介研究”课题组 Ⅳ 案例篇 B.10 民族非遗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报告——以花瑶传统手工艺为例 肖宇强 B.11 西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 安婧娅 周毓华 袁丽霞 B.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锅庄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 普丽春 吹几 赵伦娜 B.13 湖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易玲 B.14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研究——以贵州苗绣为例 赵尔文达 何开敏 朱婧 B.15 安顺屯堡地戏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杨晓 朱婧 何开敏 Ⅴ 制度篇 B.16 我国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周刚志 王星星 B.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法制体系研究——以中医药法制为分析视角 李琴英 B.18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研究 胡亮 Ⅵ 大事记 B.19 2020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何开敏 杨孝军 Abstract Cont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