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李宝伟//张云//刘通午//陈瑞华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宝伟、张云、刘通午、陈瑞华所著的《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系统地运用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后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三种理论对流动性问题进行了剖析,给作者呈现了当前研究宏观流动性问题的一个全貌。由于四位学者均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故本书侧重点在对流动性理论的梳理和分析上。例如本书详细分析了流动性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数理模型和机制,从而为当前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问题给出了理论基础,实际上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后之所以能够大量运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基础,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致的。本书这种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金融从业人员都有较大的帮助。

内容推荐

李宝伟、张云、刘通午、陈瑞华所著的《货币金融信用与宏观流动性》系统运用新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思想,借鉴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分析方法,阐述了经济金融化以来为什么重要经济体中出现了普遍的流动性问题,为什么普遍的流动性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宏观影响。本书也总结和介绍了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方法是如何剖析当前流动性问题的,给读者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关于宏观流动性问题的现有研究框架和平台。

目录

1 日益重要的宏观流动性问题——表现、研究逻辑与方法

 1.1 研究的问题

 1.2 宏观流动性问题及其基本研究思路

 1.3 基本观点、研究逻辑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书结构

2 宏观流动性问题:概念、逻辑、架构

 2.1 货币与流动性——基础研究的历史路径

 2.2 流动性的定义:综述

2.2.1 流动性概念之到期日

2.2.2 流动性概念之便宜性

2.2.3 流动性:金融影响力的定义方法

 2.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流动性研究的最新发展

2.3.1 对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流动性的研究

2.3.2 对中国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的研究

 2.4 货币、信用与宏观流动性的本质:基本观点

 2.5 金融化过程与宏观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2.5.1 货币、资本与金融信用

2.5.2 经济金融化的含义

2.5.3 金融化过程与流动性风险的产生

 2.6 流动性测度方法:简要综述

 2.7 中国货币市场宏观流动性风险的实证分析

3 宏观流动性问题:本质、机制与历史演进

——基于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资本与信用理论的研究逻辑

 3.1 宏观流动性风险的本质:金融脆弱性的现代表现之

3.1.1 金融危机的几个方面的研究

3.1.2 金融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化

3.1.3 经济金融化的最新研究

 3.2 金融信用、虚拟资本与金融不稳定:实体经济的锚定

3.2.1 金融不稳定的根本机制:资本积累规律依然是决定性力量

3.2.2 金融信用的拓展、杠杆化融资机制与虚拟资本

3.2.3 货币、信用制度、最后贷款人:金融信用膨胀的货币金融制度因素

3.3 对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启示:一般历史规律和经验

 3.4 总结

4 金融深化后的宏观流动性问题——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对货币、流动性研究的推进

 4.1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基本思想

4.1.1 货币的本质

4.1.2 货币的储藏功能与流动性

4.1.3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信用的影响

4.1.4 货币的流动性与货币的流通速度

4.1.5 货币内生性

 4.2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中的流动性研究

4.2.1 流动性偏好理论

4.2.2 琼·罗宾逊的观点

4.2.3 保罗·戴维森的观点

 4.3 明斯基金融脆弱性理论

4.3.1 货币、金融与投资——明斯基的核心思想

4.3.2 金融脆弱性

4.3.3 阶段分析法和金融系统发展

4.3.4 明斯基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

 4.4 最新发展——Wray.L.Randall货币理论中的流动性问题

4.4.1 流动性与货币借据的违约风险

4.4.2 Wray.L.Randall:全球金融失衡、金融脆弱性与流动性泛滥

 4.5 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和杠杆周期的模型:金融脆弱性和流动性为什么愈加重要

 4.6 结论

5 新古典经济学的流动性冲击模型和发展

 5.1 流动性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模型的简单分析

 5.2 KM拓展模型的构建以及均衡的定义

5.2.1 模型的具体假设和环境

5.2.2 家庭部门的预算约束

5.2.3 递归均衡的定义

 5.3 KM拓展模型的校准和冲击反应

5.3.1 校准和估计

5.3.2 KM拓展均衡对流动性资产冲击的反应

6 新古典经济周期分析中的金融中介和信贷政策理论分析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

 6.3 一个金融中介和经济波动的广义规范模型分析

6.3.1 家庭部门

6.3.2 非金融性企业

6.3.3 银行部门

6.3.4 均衡

 6.4 广义金融摩擦理论模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6.4.1 保证金紧缩

6.4.2 套利监管与贷款证券化

6.4.3 外部股本、外部性以及道德风险

 6.5 小结

7 宏观流动性的测度与影响:方法综述

 7.1 流动性的宏观测度:已有研究方法

 7.2 微观测度方法

7.2.1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界定与测度

7.2.2 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的认识和经验测度

 7.3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7.4 压力测试

 7.5 关于货币流动陛外溢影响的测度:clammer,德意志银行

7.5.1 Klaas Baks和Charles Kramer的研究

7.5.2 德意志银行2007年与2009年的全球货币流动性研究

8 国际宏观流动性膨胀与典型国家宏观流动性问题

 8.1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货币金融优势: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视角

8.1.1 美元的优势地位与美国金融膨胀:综述

8.1.2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支撑机制的根本转变:从维多利亚式循环到帝国循环

8.1.3 支撑美元的“帝国循环”机制与美国的货币金融优势

8.1.4 国际货币金融优势的差异与不同形式的金融化

 8.2 国际货币金融优势、流动性和金融膨胀趋势

8.2.1 发达国家货币流动性膨胀与金融资产膨胀的相互促进:长期研究中的历史证据

8.2.2 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和美国金融资产膨胀

8.2.3 现代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在矛盾

8.2.4 多个视角下的国际货币流动性和金融资产膨胀

8.2.5 发达国家支撑金融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和金融膨胀的推手

 8.3 国际货币流动性与金融资产膨胀:实证研究

8.3.1 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影响研究

8.3.2 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膨胀与美元泛滥

 8.4 总结

9 流动性管理政策研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

 9.1 量化宽松政策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9.1.1 量化宽松政策的相关概念

9.1.2 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的演变

9.1.3 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

9.1.4 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9.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的分析——基于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案例分析

9.2.1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9.2.2 第二、第三、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9.2.3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

9.2.4 美国和日本两国量化宽松政策比较分析

10 流动性管理政策研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

 10.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国内影响

10.1.1 关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

10.1.2 实证分析

10.1.3 结论

 10.2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通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10.2.1 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我国通胀水平的传导机制分析

10.2.2 实证分析

10.2.3 结论

 10.3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产出的影响

10.3.1 变量选取及其统计性分析

10.3.2 数据检验

10.3.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构建

10.3.4 脉冲响应分析

10.3.5 结论

11 对流动性研究的总结

 11.1 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的总结

 11.2 后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流动性问题的观点

11.2.1 金融危机与宏观流动性风险的根源

11.2.2 基本观点

11.2.3 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提出的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本质

11.2.4 如何治理金融危机和宏观流动性问题

 11.3 对新古典的流动性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述评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