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斗(方生与未死)》——中国当代自由主义的领军袁伟时教授用全新的文明史观带领读者拾回常识,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融入现代文明。
被历史教科书荼毒的一代,急需吐出毒奶;通往现代公民之路,从重新认识近代史开始。
政治体制改革延误、贪污严重、践踏法治、不合时宜的国有化,似曾相识的关键词将大清推进深渊,同样站在十字路口的今天,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缠斗(方生与未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袁伟时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缠斗(方生与未死)》——中国当代自由主义的领军袁伟时教授用全新的文明史观带领读者拾回常识,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融入现代文明。 被历史教科书荼毒的一代,急需吐出毒奶;通往现代公民之路,从重新认识近代史开始。 政治体制改革延误、贪污严重、践踏法治、不合时宜的国有化,似曾相识的关键词将大清推进深渊,同样站在十字路口的今天,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内容推荐 《缠斗(方生与未死)》简介:虚妄是人造的。构筑华丽或壮烈的故事,始作俑者往往宣称这就是正义;追随者多半出于思维偏激,某些人则渴望从中分一杯羹。从学术文化层面看,谎言是渣滓,最终会变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把谎言奉若神明,不过是社会病态的表征。 多年来,《缠斗(方生与未死)》作者袁伟时教授参与了戳穿这虚妄的泡沫的全过程,有时招致始料不及的反应。不过,说的是陈年旧事,结论有根有据;没有亵渎自己的良知,维护的是自己的尊严;追求的是迟来的中国梦:人人可以自由说话、自在生活,以文明和蓬勃创新的高大身影赢得举世尊重的一流大国。 目录 自序 告别虚妄 维护历史的尊严 第一辑 回顾风波 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 李鸿章:几个无可辩驳的史实 太平天国:“中国魔鬼”的化身 ——答《世纪中国》记者张文中 苦难来自于落后和封闭 ——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答容若先生 “史实”与“更惨” ——敬答谢蔚明先生 第二辑 另眼看人物 康有为思想转变的当代启示 —— 答《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成就与罪错 袁世凯无非是一个历史符号 ——答彭晓芸问 多维视角下的大元帅府和中山舰 强国梦与宪政之路 ——蒋介石在1943年 宋美龄:历史与神话之间的探寻 那个被误解了一个世纪的人 ——胡适120周年诞辰答《深圳特区报》记者问 傅斯年:学术领袖·教育家·反腐“大炮” 觅路的艰辛与清障的功勋 ——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邓小平 历史机遇与历史眼光:再说邓小平 第三辑 另眼看时代 1899留给中国的启示 二十世纪的启示 回顾二十世纪 关于辛亥革命的若干问题 寻找历史的脉络 ——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 重新审视北洋时代 抗战:文明的进展与中国的反思 第四辑 中日关系纠结 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答《经济观察家》报记者李翔 近代中日关系冷思考 多维回眺近代中国 附:把历史本来面目写在纸上 ——答《深圳商报》特约记者汤万君、魏甫华先生 试读章节 强国梦与宪政之路——蒋介石在1943年 2003年,岁次农历癸未。回顾上一个癸未年——1943的中国,看看当时统治者的言行,或能在尘封中觅得若干历史智慧。 在所谓“四强”后面 通常认为,1943年前后,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最为风光的成就是在外交上。跻身“四强”,消除了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一个长期被侵略、被压迫的国家说来绝非小事。国民党和蒋介石本人,当时就曾这样大事宣扬。 这些事的来龙去脉怎样?1942年年元旦白宫对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同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英美两国都发表声明放弃根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在华特权(英国有所保留,不放弃香港、九龙)。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中国被称为“强国”乃至“四强之一”,都是名不副实。受难百年,依旧积贫积弱,专制,腐败,令人心痛脸红。尽管如此,这件事仍然不失为中国军民长期坚持抵抗日本侵略的成果之一。但在看到这一面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相关的国际背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极力想将中国扶植起来。他们打的算盘,一是支持中国抗战,有利于战争全局;二则希望催生一个民主和强盛的中国,有利于稳定战后亚洲的秩序。 以此为背景,这一年里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确实在外交上风光一时。当时接连有四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1月11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同名条约同日在重庆签字,完成了美英放弃在华特权的法律手续。国民党藉此大肆宣扬,说一举解决了国人力图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百年之痛。 实际情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已逐步收回。开其端的是北洋政府。1921年11月开幕的九国华盛顿会议,讨论的就是中国要求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各项主要议题,都有程度不等的进展。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山东问题,在这个会议期间经过36次谈判,于翌年1月31日达成协议,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司法主权的收回,也是由北洋军阀打赢第一仗的。1926年,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方要实施建设大上海计划,把租界周围的中国地区建设成为模范城市,作为要求取消外国租界的基础。5月5日宣布自任凇沪商埠督办,而请著名学者丁文江出任总办,全权管理上海,实行这一计划。丁文江实际任期只有8个月,其出色建树之一,是亲自与上海领事团的代表——英、美、日领事反复谈判,于8月31日签订了《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一举把租界当局属下的会审公廨收回,成立江苏管辖的上海临时法院。总之,除了汉口、九江租界由群众自发行动收回的特例(时间也是在上海收回会审公廨之后的1927年1月5日和6日),无论执政的是北洋军阀、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通过谈判逐步收回主权的,情况并无二致。 又以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为例,1925年10月26日开始北京政府和13国的代表开关税特别会议,至11月19日已经基本达成协议,承认中国享有关税自主权,从1929年1月1日起生效;条件是中国政府同时裁撤祸国殃民的厘金。就在这时,实际控制北京的冯玉祥战败,政局动荡,会议停开。26年2月复会,4月20日直系和奉系军阀联手又把段祺瑞赶下台,谈判又被迫中止,功亏一篑。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双方又回到谈判桌上,终于在1929年2月起实现了关税自主。 这些外交成就是历届政府和颜惠庆、顾维钧等职业外交家多年努力的结果,不能完全归功于国民党政府。 更令美、英和国民党政府尴尬的是,汪伪政权和日、德、意等国已经抢在他们前面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迫使他们不能不改变留待战后再行解决的初衷,宣布立即取消不平等条约。 第二件事是1942年11月27日至1943年6月,宋美龄历时七月的北美之旅。 这位“第一夫人”长得漂亮,能说会道,加上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她四处演讲、活动,对争取美国人民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起了良好作用。在一个民主国家,民间的同情与理解绝非小事。从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排华法案开始,美国一直在移民和取得美国国籍等方面歧视和限制中国人。宋美龄访美期间,正值美国朝野正在推动废除排华法,她的活动也有助于有关法案在国会顺利通过。经过她的交涉,罗斯福还答应了不少援助中国的要求。她和罗斯福的会谈,还就战后中国和亚洲不少问题取得了共识,为后来的开罗会议作了铺垫。 第三件事是1943年10月29日中国驻苏大使代表中国政府与美英苏三国外长一起在保证世界普遍安全的《莫斯科宣言》上签字。这个宣言倡议战后建立联合国,建立世界安全体系。美国人费了不少唇舌,才说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让中国排在美英苏之后签字,正式忝陪四强末座,从而为成为联合国发起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奠定了基础。 第四件是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短短4天,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多次会谈。《开罗宣言》郑重宣告:“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成就。 不过,在表面的光华后面,蕴藏着深刻的危机。一个专制、腐败的政府不可能真正成为对世界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强国。美英(主要是美国)不过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支持抬高中国。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他们不放心也看不起,内心充满鄙夷。 P120-123 序言 告别虚妄维护历史的尊严 一场追寻历史真相的热潮,正在中国大地蔓延。这个令人欣慰的浪潮,出自人的求真本能,也是对清末民初以来政治家或政客以历史为刍狗的反抗。 中国文化有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传统:“疾虚妄”! 其倡导者是两千年前的王充。面对独尊儒学和谶纬迷信风行,他大声疾呼:“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论衡-自纪篇》)“案圣贤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论衡·问孔篇》)深思细想,如果没有忘掉这个传统,20世纪的中国人,可以避免遭受多少苦难! 1985年,我的第一部书《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杀青后有感,信笔写下几句话:“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写在纸上。”三十多年来,“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是我执著的追求。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的学术生涯从此屡有风波相随。 虚妄是人造的。构筑华丽或壮烈的故事,始作俑者往往宣称这就是正义;追随者多半出于思维偏激,某些人则渴望从中分一杯羹。从学术文化层面看,谎言是渣滓,最终会变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把谎言奉若神明,不过是社会病态的表征。 人,总有一点热血吧!面对虚妄,沉默还是道破?说穿了,有人会暴跳如雷,通常还有阴招伺候。可是,没有对固有结论的挑战,人云亦云,倒来倒去就是那几句,个人自然安逸,学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就全部付诸东流了!不说,社会责任感安在?内心如何安宁? 嘴巴总要吃饭、说话,意见纷纭是常态,虚妄也是多元中的一元,各种观点的纠缠无可避免。制造虚幻与求真的缠斗不可能止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入21世纪,虚妄的破灭在加速,各界泰然接受,没有激起旋风、巨浪。多年来,笔者参与了戳穿泡沫的过程,有时招致始料不及的反应。不过,不管潮涨潮落,我的心情都特别宁静。说的是陈年旧事,结论有根有据;没有亵渎自己的良知,维护的是自己的尊严;追求的是迟来的中国梦:人人可以自由说话、自在生活,以文明和蓬勃创新的高大身影赢得举世尊重的一流大国。任何纠葛都妨碍不了按时漫步校园、伏案工作和呼呼大睡! 应该特别说明,书中涉及的具体人,都与笔者没有任何私人恩怨。他们不幸成了某种观点或思潮的俘虏。彼此的分歧,说到底是不同思潮不可避免的论辩。观念变革是社会变迁的先导或侧影。从更广阔的层面去观察,最近几十年的思想文化冲撞,不过是现代文化与尚未消逝的思潮的缠斗。这部小书收集的文章,是这个尚未止息的过程的侧影。是耶,非耶?留待历史和读者去审判吧! 2012年12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