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品海瑞/反腐书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耀华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家;获中国价格理论研究最高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接见并亲自颁奖的专家——余耀华继《飓风——明朝反贪风暴》、《镜中鉴:魏徵》后最新力作!

《二品海瑞》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突出,语言犀利,是一部值得阅读的精彩的历史小说。

内容推荐

《二品海瑞》由余耀华编著。

《二品海瑞》简介:

海瑞出身于官僚家庭,进京会试落榜之后,接受朝廷安排,出任福建南平县县学教谕。在这个低级职位上,做了一件出格的事,被顶头上司送外号“海笔架”,此事不但轰动福建官场,金鸾殿上的皇帝老儿也都知道了。

升任浙江淳安县令之后,刚直不阿的性格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竟然把顶头上司浙江总督的儿子修理了一顿,总督哑巴吃黄连,莫可奈何。后又冒杀头之险,与贪得无厌的钦差大臣对着干,弄得钦差大臣灰头灰脸地离开淳安,返回京城。

因为得罪了大官僚,海瑞虽然升了官,又被降职为江西兴国县令。到江西后,廉泉斗贪,智断无头案,改革时弊,搞得有声有色。

后来,海瑞治理江南水患,逼乡官退田还民,因之得罪了权贵,不到一年时间,被罢官,人生从顶峰迭进深渊,回了海南老家,闲居了十六年。直到张居正死后,赋闲十六年的海瑞才东山再起,出任南京户部侍郎、右都御史,官至二品。可此时的他,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风烛残年。万历皇帝并不是真的要用海瑞,而是把海瑞当成一个政治花瓶。海瑞空有一腔报国为民之心,却有力无处使。海瑞自觉回天乏力,屡次提出辞职,难获批准,忧愤成疾,死在南京右都御史任上。

目录

第一章 初入仕途

 一、海瑞赶考

 二、陷阱

 三、三堂会审

 四、落第举人也做官

 五、“山笔架” 轰动官场

第二章 强项县令

 一、海青天

 二、抠门县令

 三、智斗官二代

 四、廉吏遭殃

 五、力抗钦差

 六、遭人暗算

第三章 兴国风云

 一、廉泉斗贪

 二、找来的麻烦

 三、龙口疑案

 四、酌合一段姻缘

 五、“官训碑”

第四章 刚正铮臣

 一、潜规则

 二、海瑞骂皇帝

 三、谁说海瑞不圆滑

 四、江南治水

 五、闻风丧胆的海巡抚

 六、徐阶退田

 七、金钱背后的罪恶

第五章 九州思公

 一、百姓考官

 二、砸了女婿的饭碗

 三、落困海南

 四、东山再起

 五、留下清白在人间

试读章节

贪色起祸心

人类是万恶之源,世间的一切祸端,皆因人而起,豆腐店张老闷家的一场横祸,也是因人而起,起祸之人,就是严二。

严二到豆腐店讨债,本来是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大有不还钱誓不罢休之势,可当他看到张梦君之后,脸上的表情突然僵住了,心脏一阵狂跳。他虽为堂堂相府家丁,阅人无数,但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一双贼眼盯在张梦君的身上,贼溜溜地转……

刘氏出来后,没有注意到严二这些细微表情,苦苦哀求道:“二先生,请息雷霆之怒,容老妇一言。”

“你说,你说。”严二口里这样说,两眼并没有离开张梦君。

“拙夫为钱粮催迫,不得已向二先生告贷,蒙二先生慷慨解囊,我们全家感激不尽,本想如期归还,谁料屋漏却遭连阴雨,船迟又遇顶头风,拙夫一病不起,豆腐磨不得,生意也歇业了,不说还债,一日三餐都快揭不开锅了,不是我们不还钱,实在是没有办法,你救人救到底,再宽限些时日,待我们凑足了银子,一定还给你。求求你,我给你跪下了。”

“别、别,快起来。”严二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扶起刘氏,转为笑脸说,“我以为张老闷故意耍赖,原来你们家真的有困难呀!”

严二嘴上说话,两眼仍没有离开张梦君。

“二先生!”张梦君避开严二如锥似的目光,胆怯地哀求道,“家父自从借银之后,就一病不起,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请你行行好,再宽限些时日吧!”

小姑娘说到悲切处,不禁流下几滴伤心泪,虽是一脸凄婉之态,却似那出水芙蓉,雨后莲花,更是楚楚动人,令人生爱。

严二的脸色一变数变,堆着笑脸说:“有张姑娘这句话,看来我是不答应也不行了。看在姑娘的面子上,我索性就好人做到底。”说着,一把抓住张梦君的手,乘机摸了一下,再从衣袋内掏出几两碎银子,硬塞在张梦君的手里道,“我身上带的银子也不多,你拿去请个郎中,替你爹爹治病,免得到处求人,几时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

张梦君见严二抓住自己的手,羞得满脸通红,想挣也挣不脱。刘氏见状,忙上前替女儿解围,感激地说:“二先生能宽限些时日,我们已是感恩戴德,至于这银子,二先生还是收回去,拙夫治病的钱,我们再去想办法,就不劳二先生了。”

严二见好就收,缩回手,但银子却留在张梦君的手里,连声道:“几两碎银子,算不得什么,你们忙,我就不打扰了。”话音未落,人已去远。

刘氏本想赶上去将银子还给他,无奈严二已经走得没了踪影,只好作罢。

张老闷看着严二远去的背影,一脸的茫然,他实在弄不明白,如狼似虎的严二,凭着妻女的几句好话,态度怎么突然大转变,不但同意展延还银子期限,而且还留下几两碎银子给自己治病。是妻女的哀求感动了他?还是他良心发现?不得其解。

刘氏想得似乎没有那么复杂,认为严二本来就没有老头子说得那么坏,大概是老头子不会说话,得罪了人家,才使得严二上门催讨。只要话说明白了,严二还是一个懂道理、很有善心的人。

“娘!”张梦君一脸忧色地说,“严二贼眉鼠眼,眼露凶光,绝非善良之辈。”

张老闷正要说话,刘氏抢着道:“女儿,不要乱说话,严二先借给我们银子,又留银子给你爹治病,娘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娘!”张梦君道,“你没看见严二刚才的眼神,色迷迷的,又展期、又留银子,女儿看他没安好心。”

“君儿不要想得太多了。”刘氏安慰道,“等我们有了钱,大不了连本带息还给他,皇城之内,天子脚下,难道他真的来抢不成?”

张老闷觉得女儿说得有理,只是手头拮据,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明知严二没安好心,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长叹一声,什么也没有说。

严二之所以从张老闷店里匆匆离去,是因为他被张梦君的美艳惊呆了,以致当时便有些意马心猿,恨不得立即将张梦君搂在怀里亲个够。但理智告诉他,众目睽睽之下,如果真的这样做,不但得不到美人,而且还会弄巧成拙,挨一顿臭骂。于是丢下几两碎银子,将一个天大的人情卖给刘氏母女俩,同时,也为进一步接近张家留下一个伏笔。

严二回家之后,神魂颠倒,坐卧不安,睁眼闭眼,全是张梦君的身影。别看严二身为严府家丁,但却是孤家寡人一个。他不是找不到老婆,而是不想成家,京城的花街柳巷,他是常客,玩过的女人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但却没有成家的念头,认为不成家,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人不饿,自由自在,逍遥快活。见了张梦君以后,突然有了成家的念头,他认为,能娶张梦君做老婆,不枉来人世走一遭,他在心里算计,如何将张梦君弄到手。但仔细一想,不由又心灰意冷。论年龄,自己可以做她的父亲,论长相,人家是天香国色的大美人,自己尖嘴猴腮,是那种叫人望而生厌的丑八怪,月下老人就是点错了鸳鸯谱,也不会成就这份姻缘。

严二爱动脑子,还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认为京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钱和势是两件横行天下的利器,有了这两件宝贝,将会无往而不胜。自己这两件都不缺,仅凭这一点,他就不相信斗不过张老闷这个穷鬼,他就不相信美人不会成为自己的枕边人。想到这里,又来了精神,只要有办法迫使张老闷就范,就不愁他不将女儿嫁给自己。

“色”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可以让人失去理智,可以让人丧心病狂,此时的严二在这把刀下,接近于丧心病狂的地步,为了得到张梦君,他居然想出了一条毒计。

严二将张老闷的借券拿出来,左看右看,想从这里找到突破口。张老闷不是穷吗?不是缺钱吗?在钱字上做文章,一定能如愿以偿。突然,借券中“代挪纹银一十两”中的“一”字跃入眼帘,这个“一”字在中间,很容易做文章,他拿起笔,将“一”字改成“五”字,于是,一十两便变成了五十两,再加上三分利息,第一个月便是六十五两,按借券约定,到期不还,上月之息,转为下月之本,如果隔几个月不去催讨,借券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时,不怕张老闷不就范。

严二收好借券,放心地上床睡觉。这一夜,他做了个好梦,梦见自己搂着张梦君行那云雨之事,不亦乐乎!

P13-15

序言

海瑞精神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他的事迹传遍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

《明史·海瑞传》记载:“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传末又赞叹说:“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强调海瑞的刚性。

《明书·海瑞传》对海瑞评价说:“明之人,田夫野老,街谈说忠臣,直声倾听闻者,未尝不口杨继盛、沈谏、海瑞。”“瑞夙号铁汉,所言切世宗膏肓,惜世宗之不悟以崩。瑞以直起,终以直抑,甚矣,直也难也。”始终贯穿着一个“直”字。

“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这就是为世人所称道的“海瑞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海瑞的研究近乎空白,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浮夸风、干部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于是出现海瑞热。

蒋星煜写了《南包公——海瑞》一文,解放日报加了按语:肯定海瑞“这种正直无私,敢说敢为的精神,仍然值得后人学习。”

史纪言、张天林、冯俊、陈崇桥等一批学者陆续撰文,歌颂海瑞“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

著名明史专家吴晗,于1959年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1961年,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公演,受到广泛好评。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清、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

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前扬后抑,风云骤变,看似奇怪,回顾起来又并不奇怪,因为政治形势变了。

在批判浮夸风时,需要讲真话的海瑞精神,但真有人用真话刺到了痛处时,就有点受不了。吴晗等人尽管声明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划清界线,但却没有人理会。在姚文元、戚本禹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出笼后,海瑞精神变成“反党”的精神武器,吴晗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学术研究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回顾历史,并非翻旧帐,重提海瑞,就是要提倡海瑞精神,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评价海瑞精神,不得不提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有‘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脊梁。”在封建社会里,海瑞就是一个掩不住的光耀、在当时成为中国脊梁一分子。

吴晗在《论海瑞》一文中,对海瑞精神作了中肯评价:“我们肯定、歌颂他一生反对坏人坏事;肯定、歌颂他一生反对贪污,反对奢侈浪费,反对乡原;我们肯定、歌颂他一生处处为百姓设想,为民谋利;我们肯定、歌颂他一生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我们肯定、歌颂他一生言行一致,里外如一的实践精神。这些品质,都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和提倡的,而且只有社会主义时代,这些品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扬,虽然我们今天需要的海瑞和封建时代的海瑞在社会内容上有原则的不同。”

历史上的海瑞,其实是一个皇帝不领情、上司不欣赏、同僚不相容、下属不拥戴、只有老百姓喜欢的人,遭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三百多年后,吴晗写了海瑞的文章和剧本,在影射的罪名下受到株连,被当成当代海瑞的人,酿成又一悲剧。

我们不能因为古往今来海瑞式人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而贬低海瑞精神的价值,相反更应该发扬海瑞精神。那些靠阿谀奉承取悦于上的人,一定会遭到人民的鄙视,而海瑞“直声震天下”,其廉洁“在寒士所不堪”,深得人心,居丧时“士民哭公,至罢市者数日。丧出江上,白衣冠揭楮素而送者两岸无隙地。雨泣动天,箪食壶桨之祭数百里不绝也。”

在这里,使我们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虽然不能简单类比,但都能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能享受到群众生死与共的感情,这才真正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作者:余耀华

2013年夏于湖北鄂州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