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栾栋) /1
一部以逻各斯和秘索斯为突出特点的文学理论的原理/1
导语/1
第一部分 作品之场
作品的“放弃”、展现、量值和事实/6
信息与陈述/14
直接性、媒介性、参与性/20
修辞类悖谬、交际、作品之场和问题域/25
作品与贴切(中肯)问题/29
作品的展现和行动/33
第二部分 作品之体
第一节 制作与自制/38
制作、标记、区别/39
类型和情形的双重性/44
自制/48
组成(创作)与自制 /49
作品内接用游戏和标记游戏的语象化/51
意指的矛盾性和内聚性/53
自制、相异性、量值、再现的权利/56
自制与反拘泥化,作品的界限与可能性/58
文学自身的体裁属性与文学体裁/64
第二节 制作和自制的双重性,贴切问题/68
“纳入型排除”,作品与外围的界限,潜在的外延,贴切问题/68
贴切问题,意义,交际/73
第三部分 作品的展现与及物性
导语:作品与其信息和形式外围不可能拥有共同场域/76
第一节 展现与真实之语言建制和社会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81
真实之语言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与真实的采纳权/81
真实之社会建制的语象化的颠覆与作品的采纳权/87
论作品内容与其存在理由相分离的正确使用/94
第二节 作品是一个完整场/95
对无知的交际/96
远近形象的颠覆/101
作品的落实/108
第三节 作品的及物性/109
作品的重言性与及物性/110
障碍与意外/1lO
装点,形式,类型/117
展现,作品的宗旨与及物性/120
及物性,摹仿说,标志/124
及物性,再现说,参照系/127
真实事件、时间真实和他者真实,可能的通境/130
展现和再现的界限/135
第四节 通境与贴切/137
制作、自制和行动的摹仿/140
“纳入型排除”与虚构/143
惯常再现现象的认同/149
作品、贴切问题与阐释/154
第四部分 作品的自立性、体裁、作者和读者
作品的自立性、熵和体裁/158
作品的身份(本质) /164
作品与其作者/166
作品与其读者:交际性与感人法/170
结束语:展现给一个意识的作品/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