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茅盾作品总集。新版《茅盾全集》由茅盾之子韦韬先生授权,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茅盾研究会理事钟桂松主编。新版《茅盾全集》由韦韬先生新增多幅珍贵照片,在原版《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加以充实、补订而成的,目的是使《茅盾全集》更全、更完美。新版全集共41卷,再加一卷附集。1至9卷为小说;10卷为剧本、诗词、童话;11至17卷为散文,其中13卷为“游苏见闻”专集;18至27卷为中国文论;28卷为中外神话研究专集;29至33卷为外国文论;34卷为“古诗文注解”;35至36卷为回忆录;37至39卷为书信;40至41卷为日记;附集卷收有关资料。这是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材料。
本书是《茅盾全集(散文二集12)(精)》。
钟桂松编著的《茅盾全集(散文二集12)(精)》收作者茅盾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九年间创作的散文五十七篇。这些作品大多曾先后收入桂林文光书店出版的《见闻杂记》(一九四三年四月)、重庆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时间的记录》(一九四五年七月)、大地书屋出版的《时间的记录》(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新群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之一页》(一九四七年三月)、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之一页》(一九四九年六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集》第九卷(一九六一年十月)、第十卷(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及《茅盾散文速写集》(一九八○年十二月)。
所收各篇,均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除《如是我见我闻》及个别未曾编集的散篇据初刊文字校订、注释外,余均据《茅盾文集》、《茅盾散文速写集》编入本卷。
海防风景
法国邮船公司的“小广东”号据说是来往于香港海防间第一等的船只。并不怎样大,可是走的快。
头等舱的“吸烟室”里,有一只大菜橱,下层权充“图书馆”,放着些法文书报,其中有一二本想来最受欢迎,书角都卷了,看书名仿佛是《安南②游览指南》之类,有几幅海防风景的插图。“吸烟室”壁上也挂有海防风景的照片,从照片看,海防也是美丽的呵!
但是上岸以后劈头遇见的“风景”却是“黑房子”。
事情很简单:旅客上岸以后就被指挥着进入了一座没有窗子的像是货仓的大房(后来知道这就是检查行李的地方)。人全进去了,门也随即关上,黑洞洞地沿着木板长桌布成的夹道走,接着又从旁的旅客的嚷声中知道了“命令”:把随身带的小物件放下,——就是放在木板长桌上。接着又被驱着走出另一个门,门口有一个法国人和一个安南人,施行“人身检查”。我手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文书皮包,安南人劈手便抢了去,可是我另一手里却拿着轮船上给的“头等舱客人有尽先验放行李的优先权”的证明纸,我将这纸向法国人一扬,于是他从安南人手里拿过我的文书皮包来还我,用英语说:“你是头等舱客人。抱歉。”不过我仍旧张开文书皮包的口来,他张望了一下,就完了,——算是“尊重”头等舱客人,没有搜我的身上。
我们在“黑房子”外面等着,看见行李一车一车来了,我们的和别人的混乱的放着,佚子们推着,在轻便铁轨上辘辘地都进那“黑房子”去了。也有在半路被提来,随即验看了放行的,——这想来就是所谓“优先权”罢?但我们的,是都进了黑房子去了。
这以后,像在做梦了。人们被吩咐再进“黑房”,被吩咐把自己的行李有锁的都开了锁,捆扎着的都解了索,然后又被吩咐走出那“黑房子”,——是从“出口”走,就是在检验员面前走过,最后是大伙儿攒集在“出口”的门前等候认领自己的行李。
然而旅客们也有仍旧留在“黑房子”里的,这是为了要照顾自己的已经解开了的行李。我们一行有六人,分一半在外等候认领,又一半在内照顾。我是分派在内的一人。“小广东”虽小,载来的行李可不少,“黑房子”里堆得满满的,高高的,我又高高的站在行李顶上,而且是很近“出口”处,——就是神圣的检验场所。
我看见了检验是怎样进行的:解开了的行李一件一件在木板长桌上杂乱而下,安南人助手很熟练地把双手在箱筐中来一个左右包抄,于是“内容”跃然而出,赫然全陈于贵目,法国人的检验员再用手在这里面一翻,倘无疑问,这就在箱面上划了白粉字,助手又很敏捷地将“内容’’纳回,这时箱盖是没法闭上了,箱子就这样开着大门,满载着溢出口外,而且摇摇欲坠的“内容”,pass①过去了;站在“出口”处的佚子就这样的接了出来,放(幸而是放)在“门”外地上。这以后,是旅客们的事了,认领,整理,闭上了箱盖,上锁。
这样“科学”的而又“合理”的检验方法,不知是谁发明?人和行李分开,而一人的行李又被前后分开,要是单身客多带了几件行李,那恐怕只有仰天叫苦罢。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