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岛》是金曾豪儿童文学自选精品集中的一本,《幽灵岛》由两篇少年探险故事《奇怪的窗帘》和《幽灵岛》组成。在《奇怪的窗帘》中,主人公的同班同学尤小波因为拾金不昧却莫名被卷入了拾来的钱包被冒领的漩涡当中,为了查明真相,主人公与好友周大汇一起对与事件有牵连的各色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追踪,他们的努力最终让事实浮出水面,从而证明了尤小波的清白。《幽灵岛》描写了热爱下象棋的少年马林因为一心想拜象棋大师唐鬼手为师来到人迹罕至的太湖中的青螺岛的故事,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打渔男孩加加,两人一起来到青螺岛上的文物单位——白虎山庄,却在无意中撞破了犯罪团伙梅花帮妄图盗取文物的阴谋。经历了一番波折,两人终于安全离开青螺岛,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幽灵岛》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金曾豪以少年探险为主题的儿童小说集,包括其两部代表作品:《奇怪的窗帘》和《幽灵岛》。《幽灵岛》还原了处于青春期、富于冒险精神的少年追寻悬疑事件真相的过程,情节惊险刺激,结局发人深省,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而且富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全书知识性、文学性兼备,展现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
第二天早上,我和大汇骑车去校门口找小贩狮身人面,希望从他那儿了解一点情况。我们扑了一个空——校门口空荡荡的,没有地摊。我们这才想到,考试考完了,学校放假了,卖画片的小贩也不会来摆摊了。
小贩会不会到中学门口去摆摊呢?有可能!因为中学还没有放假。
我和大汇骑着车一个中学一个中学地找,都不见小贩的影子。最后,我们到了地处二环路的第五中学。五中校门口也是空荡荡的。
眼看一条线索断了,我和大汇很沮丧,停好自行车,在一个街边花坛沿上坐下来休息。经过一番奔波,我们都浑身臭汗了。
一群建筑工人从我们面前经过。他们戴着各种颜色的安全帽,走在一起时分外抢眼。安全帽使我想起在冰雹里追赶王祥生的事。
正想呢,王祥生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嘿!还认得我吗?”王祥生说。看上去,他更黑、更壮了。
虽然我曾经把他当作了盗车贼,但他事后对我倒是挺好的,还称赞我见义勇为、肯为朋友冒险呢。
我说:“王祥生!我怎么会忘了你呢?”
他说:“放假了,对不对?”
我说:“还没有放假。”我的意思是过几天还要去学校领成绩单,这之前还不能算放假。
王祥生向我挥挥手,紧走几步跟上了他的伙伴们。
如果我和王祥生再攀谈几句,他很可能会说出尤小波曾经找过他的事。但我没情绪与他多说,心思都用在想一个问题上了:找不到小贩,接下去怎么办?
没办法,我们只能回三角亭。三角亭是我们的司令部,一进三角亭,我们会自觉地专心想问题。
想来想去,还能利用的线索是钱包的真正失主李一新。可据李一新的邻居说,李一新到了上海之后还要去香港,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回来。
如果大汇真是比利时大侦探波洛,那他肯定会“飞往香港”。可惜大汇和我一样,只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
在三角亭里,我一会儿坐在石桌上,一会儿坐在石凳上,觉得坐哪儿都不踏实。
而大汇定定地坐着,脸上还带着“神秘的微笑”。估计波洛的脸上也是常常有这种微笑的。
大汇说:“洋葱,有办法了吗?”
我说:“我先听听你的办法。”
大汇说:“这么说,你已经有办法了?”
我说:“你先说,你一说,我的办法就有了。”
大汇说:“那好,我先说。我说应当找尤小波去,他那儿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线索。”
我说:“找尤小波?算了吧,即使他有线索也不会告诉我们的。” 大汇说:“我们主动找他去,告诉他我们在帮他查清这件事情。”
我说:“你一个人去好了。为了自行车的事,他一直不睬我。这个闷葫芦气死人!”
大汇说:“要去我们一起去,诚心诚意到他家去找他。”
我说:“你不是找过他了吗?”
大汇说:“这一次是到他家去。”
我说:“到他家又怎么了?”
大汇说:“那可不一样。有一次我去张教导家,觉得张
教导不再是教导,就像我的亲戚。到了学校,他又成教导了。”
我说:“这是你自己的感觉。”
大汇说:“你不信吗?不信我们去试试。我保证尤小波不会像在学校里那样对待我们。”
这么说,我们只能去尤小波家试试了,谁叫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呢。
尤小波的家在一幢公寓楼的二楼。因为门口乱七八糟地堆着不少空酒瓶,一到那儿,我们就闻到了烧酒的味道。尤小波九岁时没了妈妈,他爸爸在火车站工作,一回家就喝酒,喝了酒就睡,不大管尤小波的事。
门开了。开门的正是尤小波他老爸。
我们赶紧叫“康叔叔”,介绍自己是尤小波的同学。
康叔叔没有喝酒,情绪也不错,让过一旁,连声说道:“知道知道,请进请进。”
大汇说:“康叔叔,尤小波在家吗?”
康叔叔坚持让我们进屋,等我们坐下了才说:“我刚下班回家,也不知道尤小波去哪儿了。对了,可能去买菜了。你们坐,他一会儿就回来。”
屋子里很乱,饭桌上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
康叔叔有点不好意思,说:“这里好乱的,你们去尤小波房里坐吧。”一边说,一边端着两杯茶领我们进房。
尤小波的小房间里也挺乱的,但比外间要好一些。一面墙上钉着一排钉子,每个钉子上都挂着一件东西:衣裳,帽子,折叠伞,搪瓷杯,新的运动鞋……床头有一张方桌,上面乱糟糟地堆了不少书和本子什么的。
康叔叔把窗子打开。风把桌上一个夹着东西的练习本吹得翻展开来——练习本里夹着一只黑色的钱包。定睛一看,钱包上分明有一个贵族鹰的商标!
大汇用自然的动作把练习本合上,在上面压上一本书。大汇不想让康叔叔看见这个钱包。
等康叔叔走出房去之后,大汇翻开了练习本。这确实是一只黑色的贵族鹰钱包。
钱包是装在一只透明的塑料袋内的(装VCD碟片的那种)。翻过来,和钱包紧贴着的是一张火车票——某月某日十点半去上海的火车票!
没错,这就是那只钱包!
我的耳边“哐”的响了一下,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
这时,康叔叔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说:“尤小波在厨房里留了这张条子,说他去乡下舅舅家了。”
我们赶紧告辞。
在楼道里,我就憋不住了,说:“气死人了!气死人了!”
我和大汇把尤小波当做受害者,一边看他的冷脸色,一边为他奔来奔去搞侦查,不料这家伙真的是冒领贼的同伙!你说气人不气人啊!P16-20
孩子们在打开一本书时,一定不喜欢遇上一个“校长”或者“家长”,所以作家们千万别板起脸来充当一个什么“长”。是不是蹲下去装出小儿女态?不。孩子们拒绝接纳长胡子的小弟弟,甚至充当个大哥哥都不怎么行。你可以和他们玩,但必须表现你的高明和高超。
小舅舅和外甥们的年龄相差不大,但小舅舅毕竟是他们的长辈——我以为儿童文学的叙述主人公当以“小舅舅”这种身份出现为最相宜了。等到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还会说:当年和他们一起玩的那小舅舅是“蛮有劲”“蛮有道理的”。——金曾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