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季节变化
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心理专家提示,日照和气温变化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本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赶上这个季节便会诱发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有30%的人对天气的变化有感觉,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所以,在季节转换时,要预防“心理感冒”,特别要注意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生。
每到冬天.小军的脾气就变得特别坏,动辄与父母、老师、同学顶嘴甚至吵架,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早晨懒得起床,以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可是在春、夏、秋季,他完全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似的,脾气好多了,人勤快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其实.小军患上了新近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患有这种病的儿童,通常在每年的10~12月开始出现一系列抑郁症状.持续至次年的3~5月,然后自行消失或缓解。
抑郁症状包括:悲观失望,整天无精打采,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睡觉,早晨很难醒来:情绪容易激动,动辄与人吵架;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动手动脑.学习成绩下降;时常感到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
据研究.患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儿童主要是因人体的生物化学物质受光影响所致。所以,光线疗法是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最有效办法。除了光疗.患儿在冬天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接受较多自然光线的照射,而且早晨的活动对患儿更为有益,如散步、做体操等。
4.自然环境
环境因素对人的情绪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好的气象条件,如春风拂面、秋高气爽等.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而不好的气象条件,如酷热商温、阴雨连绵、暴风骤雨、天气闷热、天昏地暗等,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心情烦闷、懒惰无力、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精神和行为异常。再比如,拥挤的人群常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灰蒙蒙的天空会使人感到压抑郁闷;荒山秃岭会使人感到一片凄凉.而青山绿水则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所以,家子近期的情绪行为反应,不要火上浇油。家长要对的孩子有信心.相信成长的力量。
……
儿童中,女孩占了90%,以上。被调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有近2/3的学生在上小学和初中时被父母打过,有30%的人因为被体罚而导致精神忧郁。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然而.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比如说慌、懦弱、孤独、固执、粗暴、怪僻、喜怒无常等。
在暴力、威胁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拼”或“逃”的反应机制,这种好斗和逃避心理会冲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若想使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当发现孩子闯祸以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此时.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怕挨打而说谎。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在诱导孩子说谎。父母可以注视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先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进行批评.并且相应地减轻对他的处罚。
7.心理不成熟
2002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非法经营的“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导致25人死亡,13人受伤。经公安机关初步审查,纵火嫌疑人为本市某初中的张某和宋某.一个13岁.另一个14岁.均因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管教经常逃学,.他们经常去网吧玩.两周前与“蓝极速”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于是意欲报复.遂购买汽油纵火。
两个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只因为与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就纵火来报复。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可是人们在一起议论的时候,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怎么会干出这么不可思议的蠢事?这和孩子的心理不成熟有关。
孩子在青春期,特别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在情绪、思维和意志品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独立的意识和自尊心特别强烈.但是情绪的稳定性还不够.还没有形成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在思维方面表现出了独立性.不愿人云亦云,但是思维
P12-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