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纽瀚斯心理系列图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李宗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让身体从累赘的衣物中解脱,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内在生命,身体动作的力量远胜于人的意念。

你有身体么?有那你就可以跳舞了!

《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

内容推荐

《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舞出心世界

 第一节 解放就从身体开始吧!——自由舞蹈发层的轨迹

 第二节 舞蹈与心理成长

第二章 认识创造性舞蹈的媒介

 第三节 体会新的身体——舞蹈的媒介:身体的觉察与认识

 第四节 体会新的身体——舞蹈的媒介:身体的舞动

第三章 认识创造性舞蹈的元素

 第五节 让身体活起来——舞蹈元素:流动与力量

 第六节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跳舞——舞蹈元素:空间与时间

 第七节 让身体传情达意——舞蹈元素:关系

第四章 舞动人生

 第八节 做个创意推手

结语 用舞蹈表达自己

附录一 延伸阅读

附录二 图表一览

试读章节

创造性舞蹈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有着密切关系。18世纪中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芭蕾舞教师乔治·诺夫瑞(Jean George:Noverre,1727~1809)发现当时的农夫舞及宫廷舞并不适合一般人,所以他首先摒弃一些传统的舞台道具、头饰以及任何可能阻碍舞者动作流畅的事物,同时带领学生到街上、市场及各种不同的工作场所去观察,并学习当代人在工作中的动作,而不再是一味地模仿王公贵族们的高雅举止。虽然优雅的动作或许会显得更迷人、完美,但这些形式化的动作却缺乏活生生的感觉。

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人类的思维受到了巨大影响,当时社会所推崇的“科学管理”强调要充分运用人力,以使人们发挥最高的生产效率,因而各行各业的生产作业逐渐组织化、规律化和细分化。而工业革命后,由于机械的发明及使用,人们从早到晚所做的只是单调的工作,虽然在休闲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却缺乏身心合一的充实喜悦。

当时的舞蹈家邓肯(Isadora Duncan,1878—1927)想要让人们从传统的舞蹈束缚中解放出来,认为要回归到舞蹈历史中的早期舞蹈形式,也就是古希腊的舞蹈形式。而为了让人们勇于表达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邓肯将舞者的身体从累赘的衣服中解脱出来,唤醒人们注意动作内在的诗情(poetry of movement),以舞蹈表达自己内在的生命;她坚信动作是表达心灵的力量,而此种力量远胜于人的意念。由此新的舞蹈观念——自由舞蹈——将人们从工业时代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改变了舞蹈的历史。

这种新式舞蹈在当时的英语系国家被称为现代舞(Modern Dance),而在巴黎,最初被称为自由舞蹈(La Dance Libre或Free Dance)——创造性舞蹈的精神也由此而来。这种新式舞蹈有两大特色,一个是在姿势及舞步上更为丰富而自由;另一特点则是,日常生活动作与舞蹈之间有了交流。区分舞蹈、动作与团康活动

动作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动作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响应,内在世界借由做(dodng)、演(acting)、舞(dancing)表达出来,每一种动作都有它的特质,而这些特质不但与人的个性气质相关,也都离不开基本的元素:空间、时间、力量、流动、关系。这些元素贯穿我们的生命,也和我们的心理状态相互呼应(Rudolf Laban,1879~1958)。

舞蹈的定义随着时代的演变也有所改变,从最早韦氏字典中的定义“一种敏捷愉悦的表演行动或社交活动”演变为诺夫瑞认为的“舞蹈是由步伐结合而成的,并且具有时间性”。1957年,舞蹈家拉邦对舞蹈做了更新的诠释:“无论在教育或娱乐方面,舞蹈和动作都是分不开的;舞蹈的经验建立在宇宙基本的动作形式上。换言之,任何人都必须先经历动作的探索,才能将动作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不同的表达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

对于动作与舞蹈之间的异同,拉邦认为,动作和舞蹈之间的相似点在于两者的基本技巧,如走、跑、跳、跃等;相异处则在于动作的质量(quality)、感觉、组合及节奏。因此,舞蹈包含了想象力和组织力的运用,并以身体语言来表达。动作是肌肉的运动,舞蹈则属于心灵的活动,两者皆为生命活力的根源。然而相比之下,舞蹈是一种心智层次较高的活动。  在台湾常见到带动唱、手语歌、有氧拳击等有音乐配合的动作舞。我们也常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在老师带领之下表演动作,电视艺人也会边喊边跳,甚至残疾人也能跟在后面比划。由之前的界定,我们会发现:这些操作表现当然也有娱乐、互动的作用,不过社会性、功能性是主要目的。

在许多体能活动中,舞蹈也常被包含其中,这些活动包含游戏、体操、球类运动、跳绳,等等。这些体能活动借着舞蹈增加其肢体的表现,呈现体能之外的美感。这类活动也有它的价值,例如:身体的锻炼和喊叫都能使人们的社交情绪获得正面表达。这类活动也可借对身体的管理与主宰的练习,来应付实际生活中不同的挑战。此外,属于储备性功能的动作,例如,让10~14个月大的幼儿拿着笔在纸上随意涂鸦,是为将来的写字技能做准备,这不是创造性舞蹈的主轴,只能说是附带的价值。创造性舞蹈是表达性的,给予人们自我表达的机会,并通过不同的表达体验,发展个人的美感。

拉邦认为,当我们进行“功能性”或“表达性”的舞蹈活动时,就会用到身体动作。这两种活动性质是不同的,一个是以身体的肌肉运动为主,另一个则属于心灵的活动,两者虽然都是生命活力的根源,但仍可以区分为“做”和“舞”。“做”是有目的的,借着“做”,以维持人的生命;而“舞”是原始艺术的表达方法,借着“舞”,使人体从“做”的紧张中回复过来,并纾解个人的情感。

然而,无论是动作或舞蹈,古典舞或流行街舞,专业或业余参与者只要能尽情丰富身体舞动经验以及身体与他人的互动,以创造性舞蹈的精神表达舞蹈的元素——时间、空间、力量、流动及关系——这个过程就值得我们练习与体会。

创造性舞蹈的精髓,可以归纳成下列六点特性:

(1)在创造性舞蹈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独创自己的风格。

(2)不必学习或模仿固定的形式,创造性舞蹈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

(3)是一种自立探索的学习,带领的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4)培养和别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及增加敏感度。

(5)激发个人内在隐藏的资源。

(6)从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发掘更广泛、多元的新美感。

P3-7

序言

如何开始跳舞

朋友聚在一起时,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从小就不会跳舞,要怎样开始”,“学什么才好呢?真的要学什么的话,却是林林总总的一大堆呢”,或者是“跳舞是我从小的梦想,但都没机会学习,现在怎么学比较好”。我在想,年轻时代的我总是按照舞蹈专业的思维给建议,但逐渐地,当我对身体、对每一个人的认识愈多,愈了解,就愈发现,在身体运作的领域之中,究竟该如何开始学跳舞,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喜欢在住宅附近的各个公园中看人们运动,无论是晨起或在夜晚运动的人,他们的运动方式都千奇百怪,各种招式都有。在短短的时间内走上一圈,就会让人叹为观止:有的用背部撞树、撞墙,并发出“啊”的声音;有的把碎石子塞人布袋,做成两条拍身袋,一手拿一袋,拍打身体各部位;有的一手一根短木棒敲肚子;有的自行练武术,跳元极舞、混元舞、流行健身舞,好不热闹。我边看边欣赏,并试图了解他们如何使用身体。这些琳琅满目的运动方式,可分为拿道具、徒手以及团体班三大类。大致上来说,动动身体的居多,但有章法的少;对健身及形式的学习多于对身体的探索与感受。

如果我们对身体的展现只限制在强健身体、用固定的动作或形式时,在实用性的常态中,就缺少一种艺术气质。舞蹈吸引人之处,在于有感觉、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如何让对身体陌生或少动的人能在逐次摸索中体会身体,感觉自己,进而表达情感,是需要时间去体验、体会并自我探索的。因此,我之所以无法建议你去跳什么舞,是因为我对你如此陌生,所以无法知道你要学什么。但是,如果你愿意先试试创造性探索,对自己的身体多了解一些,就会比我更知道自己应该要怎样动,而你也就是自己的最佳指导者。

创造性地舞动身体是一种探索过程,在舞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身体或心灵的大量奥秘;在想法、语言、想象及思考之外,还可以借由身体的动作,领会到许多言语不能言尽,却深深埋在身体里的感觉,例如:悲伤的情感、喜悦的情绪;好疲惫、好累的感觉;害怕、恐惧的感觉等。愈能清晰地觉察并体会自己的身体感受,便愈能了解到身体是一个成长体、改变体与接收体,并可借由这些感受与经验再塑造另一个“我”。这个“我”并不只是身体,也不只是思想、心灵而已,而是全部的、整体的“我”。创造性舞蹈是艺术,是自我探索身体的旅程。舞蹈元素让我们跟自己更接近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初、高中放学回家后,家中无人,爸妈上班未归,哥哥、姐姐又都在外地求学,我就在客厅里,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起舞;并且从客厅跳到院子里,不但跳得很快乐,也抒发了很多情绪。

随音乐起舞的情形陪伴着我度过了不安的青春期。跳舞时,我常常会重复着一些动作,偶尔出现的创意之举也经常一闪即逝,跳完就忘了。这就像许多人可以自由跳舞,不过怎么跳就是那几招;也有人是愈自由愈困难,就像是一片空白的银幕,不知要从哪里着手;更多的人去学习一些有固定架构的课程,老师说一就一,说二就二,照着做、跟着学一段时日之后,或许会有跳舞的收获,但也可能成为一种模式(pattern);模式让我们固定了,举手投足就得有一个架势。但形式愈多,就愈难自然舞动。我们常也因着这个模式的标准而去判断舞蹈表现是美或丑、好或坏,如此一来,心中也就有了负担。所以许多人怕跳舞,觉得自己没有舞蹈细胞。

启发我对舞蹈有新认识并扩展了我对身体的探索,是我在大二那年跟随了埃文立·洛克曼(Evenly Lockman)教授,接触了创造性舞蹈,因而了解了舞蹈的元素。

舞蹈元素的概念帮助我认识了各类身体运动的长处,例如:太极拳缓慢的时间性与力量的柔性,芭蕾舞的身体延展与空间扩张,街舞的节奏性及身体的自由流动,弗朗明哥舞脚步的力量与躯干的挺直,武术的力道,标准舞的舞步移位与双人关系的配合……在各式各样的身体动作里,都能找到独特的舞蹈元素。

哲学家叔本华说:“丢开平常看待事物的方法。”我们只要增加一个维度,试着了解舞蹈动作中的元素和自己的关系,就能自在地舞动身体,扩充身体的语言,还能安心又不紧张地舞蹈。从认识舞蹈动作的元素开始,让身体表现不同的性格。

创造性舞蹈的意图之一,就是经由不设限的操作来表达自我,既没有好看或不好看的评价,也没有对或错的论断;身体舞蹈动作只有适合或不适合之分,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新方法的寻求与体验上。平凡的我们去跳形式固定的舞蹈动作时,由于这些舞蹈本身就有既定的组织与风格,所以要跳好这些舞蹈,就得有一些条件,例如勤练习,由浅至深、一步一步学。否则连个样子都摆不出来,和资深舞者比起来,当然更是相形见绌,这也就是许多人跳舞时经常受挫的原因之一。  创造性舞蹈让我们和自己更贴近。如果想和自己更靠近,和自我的感受合一,不妨再深入一点地探究动作元素。自在地真情舞动

我永远忘不了在大学毕业会考后,知道自己的芭蕾舞要补考时,我又急又气地冲到办公室问系主任:“我为什么要补考?我想知道原因。”系主任说要问芭蕾舞的主审老师,于是我拨电话去询问。芭蕾老师在电话中回答:“跳得不像。”我哭着跑出办公室,跑向校园外的公车站牌,泪水直流,心中不断想着:“我要像谁呢?”

想起小时候自己在舞蹈的世界中是多么快乐。小时候家后面就是军队的操场,我常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奔跑、捉蜻蜒、抓蚱蜢,自在地探索。但这种习惯却在我上艺术专业舞蹈课时被切断了。我一直依照科班的要求发展,自以为学得很好,没想到在老师眼中仍是“不像”。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舞蹈经历,回想起上现代舞课时的感觉以及上创造性舞蹈课时的自己。

在创造性舞蹈的课堂上,大家都试着将自己对身体的感觉表达出来,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人的动作都是个人对身体、对生活的一种体会与体验。创造性舞蹈让大家学会使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在表达的同时,也释放出自己的身心压力。这样是不是舞蹈呢?

创造性舞蹈的本质是重视个人的独特性,强调以适合个人的方法,将个人潜藏的内在资源转化为外在身体直接而清楚的陈述,其内涵并不是在玩某一种游戏,或是将芭蕾舞或民族舞蹈的技巧简化,也不是播放一段音乐,随着音乐自由乱跳,不是被教怎么排舞,也不是模仿老师的动作或学习固定的舞蹈形式。创造性舞蹈的学习步骤是以触发感觉为首,将动作的语言与个人的感觉联系在一起。让整个人完全地投入,在无拘束、自由自在当中,原创性地发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