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扇忘关的小门,颠覆了拜占庭帝国千年文明;
一秒钟的犹豫,葬送了拿破仑的伟大事业;
一个大胆的设想,缩短了两个大洲的距离;
一辆封闭的列车,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可能就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在这种时刻,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太迟的决定,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它们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目录
自序
1 不朽的逃亡者
2 千年帝国的陷落
3 亨德尔的复活
4 一夜天才
5 决定世界的一秒钟
6 年老与爱情
7 发现黄金国
8 英雄的时刻
9 跨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10 向上帝逃亡
11 壮志未酬
12 封闭的列车
13 演讲台上的头颅
14 威尔逊的失败
译后记
序言
斯蒂芬·茨威格
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在全
天二十四小时始终保持不停
的艺术创作,那些最具特色
、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永
远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
灵感进发之时。历史亦是如
此,虽然我们称颂它为一切
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
然而它也绝非一个毫不懈怠
的创造者。歌德曾怀着敬意
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
坊”,但在这作坊里所发生
的,却也是数不清的寻常琐
事,平淡无奇,微不足道。
在历史中,就如同在艺术里
和在生活中,那些难忘的崇
高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
通常只是作为编年史家,漠
然而又执着地把一件又一件
的事实当作一个又一个的环
节连成一条纵贯数千年的链
条,因为每一次链条的绷紧
都需要时间准备,而每一桩
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一个发
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部,
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才能
产生一个天才;同样,总是
需要有无数的光阴无谓地流
逝,才能等到一个真正具有
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
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在艺术上,一旦有天才
诞生,他必将流芳百世,而
历史中,这种星光闪耀的时
刻一旦出现,就会决定未来
几十年和几百年的进程。就
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
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数
不胜数的事件也往往挤在最
短的时间内发作。那些平时
悠然缓慢地先后发生和同时
发生的事,都被压缩在某个
独一无二的短暂时刻,它将
决定一切,也将改变一切:
在这一时刻,一个简单的肯
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
是太迟的决定,都让其后几
百代人的生活因此变得不可
逆转,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
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
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命运攸关的时刻充
满戏剧性,在个人的一生及
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出现
的。这种时刻可能集中在某
一天、某一时,甚至常常发
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
定性影响却是超越时间的。
我把它们称为人类群星闪耀
的时刻,因为在这个人类难
以企及、不朽的时间黑夜里
,它们宛若星辰,刺破了黑
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在
这里,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
代和地区来回顾这些群星闪
耀的时刻。但我丝毫不想通
过自己的虚构去渲染或夸大
这一系列外在或内在事件的
真实性,因为在那些崇高的
时刻,历史本身的设计就非
常完美,无须任何后来的帮
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
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
超过它。
导语
在人类文学史上《人类群星闪耀时》,从历史上的1000亿人中选出14人,展现人类的精神力量有多强大,堪称传记写作的典范。
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14个影响人类文明的瞬间。
当提及人类星光闪耀的时刻,茨威格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整个欧洲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拿破仑与他的滑铁卢战役。
后记
梁锡江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堪称
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他
的传记文学作品为他带来了
世界级的声誉,因此有“史
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他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
富有的犹太纺织厂主家庭,
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
、日耳曼语言文学以及罗曼
语言文学等,获哲学博士学
位,后专心从事文艺创作,
并从事了大量的编辑与记者
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等人的影响下,茨威格一直
对战争持有怀疑态度,内心
非常痛苦,于是请假去瑞士
修养,并与罗曼·罗兰等人
一起从事反战活动,著有反
战剧本《耶雷米亚》。战后
回到奥地利,长期定居于萨
尔茨堡。1928年应邀赴苏
联参加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
年纪念活动,与高尔基相识
。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
被列入黑名单,作品遭到毁
禁。1934年,流亡英国。
1938年,加入英国国籍。
1940年转道美国,后来到
巴西定居。1942年2月23日
,因为对于欧洲局势的悲观
以及对于流亡生活的失望,
茨威格与第二任妻子一同在
里约热内卢服毒自尽。
茨威格早年的诗歌与戏
剧创作,深受维也纳现代派
以及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而在一战后,他凭借自己的
小说创作逐渐赢得了大量的
读者关注。在他的作品中,
例如《感情的迷惘》《心灵
的焦灼》《象棋的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
不见的收藏》等,他用栩栩
如生的文笔描绘了现代人的
灵魂状态,并且利用心理分
析理论,深刻地揭示了隐藏
在市民生活背后那些暗角与
真相。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
的记者和翻译家,并将波德
莱尔和魏尔伦等人的诗歌译
成了德语。
他一生著作甚多,体裁
多样,而成就最大的主要还
是他的传记文学。在一战和
二战之间的魏玛共和国时代
,他撰写了大量的人物传记
和历史速写。其中文学家和
思想家是他钟爱的传主。他
的《三大师》叙述了法国作
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
斯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生平;《与魔鬼作斗争
》叙述了德国文化史上三位
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人物荷
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的
生平;《三作家》则叙述了
法国作家司汤达、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以及意大利作家卡
萨诺瓦的生平。同时他撰写
了《伊拉斯谟传》《福歇传
》《麦哲伦传》《断头王后
》等历史人物传记。他善于
利用心理分析理论,揭示人
物内心的世界,刻画性格特
征,笔触细腻,语言优美,
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
艺术魅力。
而奠定其传记文学世界
声誉的作品首先当属1927
年出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该书最初汇
集了十二篇以小说体裁记叙
重要意义的历史事实,后在
1940年流亡伦敦之时,又
在英文版中增加了两篇历史
人物速写,所以一共是十四
篇。书籍一经推出,就迅速
受到公众的欢迎,直到今天
依然畅销全球,堪称茨威格
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茨威格将十四个短篇称
为“历史速写”,也就是说,
他试图利用类似绘画快速写
生的方法来对那些在他看来
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实进
行描述。其涉及的主题有地
理发现类三篇、政治战争类
五篇、文学艺术类五篇、技
术发明类一篇。丰富的主题
和内容对译者的知识储备与
资料搜索能力提出了比较高
的挑战。有一次,我在翻译
本书第二章《千年帝国的陷
落》时遇到了这么一句话,
句子本身语法其实很简单:
“Ein Festtag wird
angeordnet,
hundertfunfzigtausend
Mann, vom ersten bis zum
letzten, mussen
allefestlichen Gebrauche
erfullen, die der Islam
vorschreibt, die sieben
Waschungen und dreimal
am Tag das gro?e Gebet.”
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就
是“人们安排了一次节日庆
典,整整十五万大军,从最
高统帅到普通士兵,所有人
都必须严格履行伊斯兰教规
定的节庆习俗,包括七次洗
身与白天三次大的礼拜”。
如果直接就这样翻译过
来,不求甚解的读者看过大
概也就算了。但是,我们做
翻译的时候总是会不停地问
自己问题,问问自己:是不
是都看懂了?因为我们作为
翻译者,不仅要知其然,更
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翻出来
的东西,不敢说最漂亮,但
至少是更符合事实的。
于是,我就开始了查找
的过程。因为我并非穆斯林
,对于伊斯兰的教规教义一
窍不通,所以只能乞灵于万
能的谷歌和百度。首先,我
要确定这个庆典到底是什么
庆典。因为故事发生在
1453年5月29日,所以我先
去查伊斯兰教派的宗教节日
,看看有没有和这段时间相
吻合的。结果我发现,伊斯
兰教的历法和目前流行的公
历并不一致,5月份大致相
当于伊斯兰教历的五六月之
间,而这段时间并没有什么
特殊的节日,所以排除了某
一特定节日的可能性。
然后我开始追问那“七次
洗身”到底指的是什么。穆
斯林在重要活动之前都会沐
浴净身,但穆斯林的净礼又
分为“小净”和“大净”。之前
有译者认为是“小净”,即依
次洗手、洗脸、洗肘、漱口
、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和冲
洗双足等七处,很多网页确
实也是这样写的,但均
书评(媒体评论)
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
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
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
都变得形象、鲜明、具体。
——弗洛伊德
茨威格上来就给我叙述
的高潮,而且持续到最后。
他向我扔了一堆手榴弹,让
我每分钟的心跳在80次到
90次之间。读他的作品,仿
佛遇到“速效强心丸”,感受
到了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
同时又没有生命危险。
——余华
精彩页
导读
同样是人类地理发现史的星光闪耀时刻,茨威格并没有选择哥伦布发现美洲,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过家喻户晓,而是选择了相对不那么知名,也因此更有标举必要的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生于1475年,卒于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冒险家与地理发现者。他是第一个从美洲大陆眺望太平洋的欧洲人。太平洋被发现的意义,或者准确地说,太平洋被欧洲人发现的意义并不逊于美洲被发现。
如果说发现美洲是人类完成对地球认知的最为关键的第一步,那么发现太平洋则是异常关键的第二步。因为,伴随着它的发现,美洲与亚洲终将会被连接起来,人类地理图景最重要的一块空白也将会被填补。而最终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一历史使命则落在了麦哲伦的肩上。颇有宿命色彩的是,巴尔沃亚被处死的1519年,正是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的年份。
巴尔沃亚站在巴拿马地峡的高山之巅向南眺望,看到了南太平洋的广阔水域,因此他把这片海称为“南海”,这是太平洋最古老的称呼。而当麦哲伦1520年穿越这片水域之时,竟然神奇地没有遭遇恶劣的天气和暴风,所以他们称其为“太平洋”。
——译者梁锡江
一条整装待发的船
1493年,哥伦布从美洲第一次返航,凯旋的队伍在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拥挤的街道间穿行,他向西班牙民众展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迄今未知的红色人种,见所未见的珍禽异兽,尖声鸣叫的斑斓鹦鹉,笨拙的貘,还有不久将在欧洲安家落户的奇特植物和果实,玉米、烟草和椰子。所有这一切都令欢呼的人群倍感新奇,然而最使两位国王和他们的谋士们动心的,却是装在几只小箱子和小篮子里的黄金。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黄金并不多,只不过是一些从当地土著那里换来或抢来的装饰品、小金锭、几撮零散的金粒,与其说是黄金,不如说是一些黄金末子——全部收获顶多可以铸造几百枚杜卡特金币。但是狂热的哥伦布拥有天才的想象力,他总是能够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正如他自以为荣耀地宣称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一样,他信誓旦旦地吹嘘说,这只是第一批微不足道的样品。据他得到的可靠消息说,在这些新发现的岛屿上有着无法估量的金矿;在许多地方,这种贵金属埋藏点都很浅,就在薄薄的地层底下,只要一把普通的铁锹就可以轻松挖出。而在更南面的地方据说还有很多王国,那里的国王用金铸的大杯啜饮美酒,那里的黄金比西班牙的铅还要廉价。永远缺少黄金的西班牙国王听得入迷,深信这将是完全属于他的黄金之城,没错,一座新俄斐。当时的人们对于哥伦布天才的想象力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丝毫未怀疑哥伦布的种种誓言。于是,一支庞大的船队很快整装待发,准备第二次远航。现在雇用船员已不再需要到处宣传和征募了。发现新俄斐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只要用手就能挖到金子的喜讯让整个西班牙都陷入疯狂: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人纷纷涌来,希望有机会前往“El Dorado”,那传说中的黄金之国。
可是,这从所有的城市、乡镇和小村庄喷涌而出的人潮又是怎样的一股污流浊水啊!如今,是贪欲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前来应征的不仅有那些正派的名门贵族,他们想把自己的纹章盾牌全部镀上黄金,还有那些胆略过人的冒险家与勇敢的士兵,同时,西班牙所有的垃圾和渣滓也全都飘向了帕洛斯和加的斯。身烙火印的窃贼、拦路抢劫的强盗、瘪三扒手——他们都想到黄金国去大捞一票。还有为了逃避债主的负债人、为了摆脱悍妇的丈夫,所有那些铤而走险的匪徒、生活潦倒的穷光蛋、身有烙印的枉法之徒和被警察追捕的通缉犯,都来报名参加远航队。好一伙乌合之众,他们孤注一掷,期待着一夜暴富。为达目的,不管是怎样的暴力和罪行,他们都无所顾忌。哥伦布的虚妄之说在他们中间交口相传,让他们想入非非,幻想在那些地方只要用铁锨轻轻一挖就能得到一大堆闪闪发亮的黄金。移民中的富裕者还带着自己的用人和牲口,以便能把这种贵金属立刻大批大批地运走。那些没有被远航队接纳的人不得不另寻出路;这些放肆的冒险家并没有进一步去争取王室的许可,而是随即自己动手装备船只,以便迅速漂洋过海,去攫取那里的金子、金子还有金子。西班牙本土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所有的不安定分子以及危险的恶棍一下子都跑光了。
P5-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