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工资,却高兴不起来
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就是赚钱,存钱,花钱,再存钱,再花钱,而不是先借钱花再还钱。
在比现在贫穷很多的过去,上班族们一到发工资的日子就会特别幸福。拿着工资回家的父母们会哼上一首小曲,还会因为心情好给孩子们买上一桶冰激凌,或者拎一只鸡回家。当然,那时候工资并不多,孩子一天天长大,作为一家之长,却只能看着薄薄的工资信封叹气,总感觉很对不住靠这点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的家人。但是,即使如此,对于父母们来说,工资也是辛苦工作了一个月的代价和回报,即使数额不多,他们也依然很快乐。看着工资,他们既能感受到努力工作了一个月的充实感,也能感受到身为父母的自己多多少少尽到了呵护家庭的责任,从而感到幸福。
那么,如今比过去赚得更多,比过去拥有得更多,比过去消费得更多,人们发工资那天又是什么景象呢?现在,发工资的那天高兴的人有多少呢?因为发工资的日子就是信用卡的还款日,所以.在这一天,我们常常能看到周围的人担心还款金额超过工资总额的样子。
如果上个月家里举行过大型的庆祝活动,那就得动用其他银行卡,或者赶紧开设一个贷记卡,把信用卡上要还的钱先还上,或者滞纳保险金及税金来还信用卡的钱。曾经领到工资的喜悦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焦虑不安。
“领到工资后,卡里的余额能维持几天呢?”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人都心酸不已。他们笑道:“收入的20%~30%要还房贷,再加上信用卡的还款额,基本上剩不下钱了。”
以前虽然生活艰难,但是领工资的那天却是充满喜悦和意义深刻的日子,现如今,这样的盱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信用卡。信用卡刚问世的时候,人们都很喜欢它,因为它快捷,而且有一定的免息期,不会马上让你还钱或付利息。你可以先消费,等到一个月以后再付钱,因此也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只要刷_二下信用卡,就可以免费购得物品。但是,一个月以后付钱不代表可以少付钱。这种貌似免费赠送的快乐使人们的消费超前,因此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超出自己的所得范围,从而导致信用卡里的债务越积越多。现在,人们用信用卡不是在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而是在把自己关进赊账消费的牢笼里。金融体系的发达使我们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早已丢失了对钱的原本态度。这种用信用卡超前消费的方式,也让许多人误认为,信用额度就是握在自已手里的现金,因此,过去那种每逢发工资时就眉飞色舞地哼唱小曲的喜悦和憧憬美好未来的温馨,都不复存在。
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就是赚钱,存钱,花钱,再存钱,再花钱,而并不是先借钱消费再还钱。也就是说,平衡收入和支出的系统管理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只考虑每个月收人和支出的均衡,因为有时候我们会突然需要一大笔钱,比平时每个月赚的都要多,因此,我们要预计未来会出现的大额开支,并通过储蓄去应对这种突发的高额消费。但是,如果我们走不出“信用额度就是握在手里的现金”……
P58-59
揭示经济教育的新模式
金灿浩
一直以来,经济教育都处在一个死角里。不论是学校教学,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都没有积极地施行经济教育。在应试教育至上的社会大背景下,经济教育注定了要被冷落一旁,即便是偶尔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也只是停留在零用钱管理或经济理论的层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十年间,培养富翁新一代的经济教育成了一大主流。随着人们对金钱越来越盲目的追逐,各式理财教育培训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十分受欢迎。
通过理财来赚钱,真的那么容易?富人们究竟要得到多少钱才会满足?诸闰景老师围绕大众对钱的普遍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本书将从这些观点出发,探索经济教育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即认清和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该如何制定相应策略来实现这些需求和欲望。
钱是连结父母和子女的重要纽带,如果处理不当,钱也可能蜕变为只是勉强维系冷漠人际关系的一个堡垒。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钱的介入而变得日渐疏远。本书中揭示的经济教育将彻底颠覆钱的现有地位:作为构成和点缀生活的重要媒介,钱也可以架起家人间相互沟通的桥梁,钱和购买行为也同样能够成为承载着美好故事和回忆的语言。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父母首先必须合理运用钱来创造富裕的生活,这也是本书所提倡的主旨。由此,孩子那些源自钱的不安感、强迫心理,以及与他人攀比的心理,都能在宽松而智慧的经济家教中得以纠正和解放。也只有在正确的家教氛围内,孩子才能从小确立正确的经济观,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哪怕只是小额的零用钱管理,也能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合理决策、设定目标和自我审查等能力。
这本书彻底更新了人们对钱的普遍认识,给人以哲学的畅快感,同时揭示了改造和重塑传统生活方式的必要性,以及正确施行经济教育的具体方法。这正是作者在长期走访中收集来的各种事例及作者本人在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想要让孩子同时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物质的丰裕,就必须培养他不断地审视、实践和省察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这本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能够快乐地实现这一目标的知识和指南。
通过理财来赚钱,真的那么容易?富人们究竟要得到多少钱才会满足?诸闰景老师围绕大众对钱的普遍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懂钱的孩子不会变坏》将从这些观点出发,探索经济教育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即认清和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该如何制定相应策略来实现这些需求和欲望。
钱是连结父母和子女的重要纽带,如果处理不当,钱也可能蜕变为只是勉强维系冷漠人际关系的一个堡垒。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钱的介入而变得日渐疏远。本书中揭示的经济教育将彻底颠覆钱的现有地位:作为构成和点缀生活的重要媒介,钱也可以架起家人间相互沟通的桥梁,钱和购买行为也同样能够成为承载着美好故事和回忆的语言。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父母首先必须合理运用钱来创造富裕的生活,这也是本书所提倡的主旨。由此,孩子那些源自钱的不安感、强迫心理,以及与他人攀比的心理,都能在宽松而智慧的经济家教中得以纠正和解放。也只有在正确的家教氛围内,孩子才能从小确立正确的经济观,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哪怕只是小额的零用钱管理,也能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合理决策、设定目标和自我审查等能力。
诸润景的《懂钱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彻底更新了人们对钱的普遍认识,给人以哲学的畅快感,同时揭示了改造和重塑传统生活方式的必要性,以及正确施行经济教育的具体方法。这正是作者在长期走访中收集来的各种事例及作者本人在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想要让孩子同时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物质的丰裕,就必须培养他不断地审视、实践和省察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这本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能够快乐地实现这一目标的知识和指南。
一直以来,经济教育都处在一个死角里。不论是学校教学,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都没有积极地施行经济教育。在应试教育至上的社会大背景下,经济教育注定了要被冷落一旁,即便是偶尔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也只是停留在零用钱管理或经济理论的层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十年间,培养富翁新一代的经济教育成了一大主流。随着人们对金钱越来越盲目的追逐,各式理财教育培训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十分受欢迎。
通过理财来赚钱,真的那么容易?富人们究竟要得到多少钱才会满足?诸闰景老师围绕大众对钱的普遍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诸润景的《懂钱的孩子不会变坏》将从这些观点出发,探索经济教育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让孩子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即认清和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该如何制定相应策略来实现这些需求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