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1951—),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香港《华人》月刊、《澳门文艺》特聘副总编,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终评委,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 “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文”小说终评委。在《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八百万字作品,出版二十七本集子,主编一百多本集子。作品译成九种文字,十六篇收入日、韩、美、加、土耳其、新加坡、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等海内外二百多种集子。作品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紫金山文学奖、吴承恩文学奖、小小说金麻雀奖等二百多个奖项;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UNITAR周论坛组委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新发展领军人物金奖”,被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师”奖。
《凌鼎年小说精品集》收入了《天下第一桩》《狂士郑无极》《茉莉姑娘》等小说作品。
《凌鼎年小说精品集》精选作者年近年来的代表作品,依创作时间编制成册,读者可从中体会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个性思考。凌鼎年是中国文坛小小说创作的代表。在《凌鼎年小说精品集》里,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时代变迁,更能看到世间各个阶层的生活百态、辛酸苦辣。这种真实,具有最撼动人心的力量。
法眼
近年,娄城的古玩市场开始热了起来。每到双休日,那文庙边上的古玩市场就摊连摊、人挤人了。
初秋的一天,来了一位外地口音的黑脸汉子。此人年纪约三十来岁,说城里人不像城里人,说乡下人不像乡下人,憨厚中带着点儿狡诈,精明中又透着几分死性,让人捉摸不透他。他摆出了宣德炉、墨盒、笔洗等几样古玩,开价都不算太高,很快就成交了,唯有一只斗彩莲花盖罐他开价8.8万,并咬死说一口价,不能还价,还价免谈。
齐三元是古玩市场上的大户,他认准了的东西,如落人了他人手中,他会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齐三元这几年在古玩市场上,药已吃过多次,还在不断付学费,不过,看得多了,也多少练出了点儿眼力,几年来,也确确实实收进了不少好货,让收藏界同行眼馋得很呢。
齐三元那天一瞄到那斗彩莲花盖罐,眼就一亮,凭他目前对瓷器的鉴别能力,他_看那造型、那图案、那色彩,应该是明成化年间的官窑产品,这可是好东西呀。如果说真是成化年间的官窑产品,8.8万元这价太便宜了。如此看来,这黑脸汉子是个嫩头,是个涩货。从他刚才出手的宣德炉、墨盒、笔洗等,其价位都只是半价到七八成价。齐三元估摸着,要么都是旧仿,要么真是不识货。要是碰上个不识货的,那合该我发财喽。
齐三元上前把那盖罐看了一下,底下“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分两行竖排,字外有双圆圈套着,这可是标准的成化年间的落款。再看那莲花画得拙拙的、土土的,色彩有红有绿有蓝有黄,怎么看都有点儿俗,但齐三元知道,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就是这风格,与青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齐三元掂着分量,用手指弹着听响,看了外面看里面,看了顶盖看罐底,又用手摩挲了一阵。反复看了一阵后,齐三元有点儿吃不准了,说是吧,似乎釉色太新了,用手摸没有那种润的感觉,说不是吧,又太像真的了。
齐三元拿八万八千元出来是绝对拿得出的,但毕竟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能再吃药了。他想到了娄城古玩鉴赏家楚诗儒,他可是法眼呐。齐三元一个电话打过去,楚诗儒倒也上路,一听是成化年间的瓷器,立马就打的赶了过来。
楚诗儒也不说话,先用手在罐内罐外顺时针转动摸了一遍,又逆时针转动摸了一遍,然后取出一只特制的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看罢,他说:“瓷是好瓷,仿得很到位,必是高手所仿,能仿到这个程度,无论怎么说,也算是精品了,应该也值个一万两万的。但恕我直言,以我的手感而言,这罐的仿制时间不会超过十年。”楚诗儒怕齐三元不信,让他通过放大镜看,果然,那毛刺都还在呢。楚诗儒说:“明成化距今五百多年。五百多年啊,一件瓷器历经五百多年,怎么说也火气全消了,手感绝不应该有任何毛刺感,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是赝品!”
楚诗儒在娄城古玩界的权威性是从没人怀疑的,他此话一出,谁还会去买这件假货呢。
齐三元连声说:“谢谢,谢谢,要不然我今天又要吃药了。”
黑脸汉子听楚诗儒这么一说,也萎了,自言自语说:“俺爹临终时告诉我,这是货真价实的成化瓷……”
他守着这盖罐整整一天,再没人来问津,眼见将收市了,黑脸汉子知道没戏唱了,咬咬牙降到了4.8万。
这时,有位拄拐杖的老者踱进古玩市场,他转了一圈后,来到了黑脸汉子摊前。他告诉黑脸汉子他是专收藏成化瓷的,所以价也不还,爽爽气气地付了四万八千现钞,开开心心地走了。
齐三元想,冲头总是有,连这古稀年纪的老资格也看走眼,包不准回去后要悔得吐血。他忍不住上前对老者说:“老先生,这是赝品,你上当了。”
老者见齐三元一脸真诚,很热情地说:“走,喝茶去,边喝边聊。”
老者自始至终没说他姓啥名甚,以前是吃什么饭的,但老者关于斗彩莲花盖罐的一番话,使齐三元吃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老者说:“看来你也是古玩行当的票友,让你长长见识。这个罐绝对是真品,但为什么会给人仿制的感觉呢,因为这是库货。”老者见齐三元一脸的惘然,知道他还不懂何为库货,就解释给他听。原来这盖罐是当时官窑烧制的,其中有一批瓷器被送到了报国寺,因为是皇帝的御赐,除了部分用掉,剩余部分就封存在了寺庙的地下室里,后来由于战乱的关系,地下室的秘密就鲜为人知了。一直到1966年“破四旧”,红卫兵扒庙时,才无意中发现了这地下室,结果就发现了好几箱没有拆封的瓷器,有瓷双耳三足香炉,僧帽壶,青花盆、碗,有斗彩瓶、罐等等,当时小将们乒乒乓乓一阵砸,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十毁八九。据说有人趁乱拿了几件回家。我是在收古董时无意中听当年参与过此事的红卫兵讲的,从此以后我一直在寻觅是否有库货遗存,没想到会在这儿发现,天意天意呀。
老者还说这只罐自1966年被从地下室取出后,从没用过,很可能放在箱子里,换句话说这罐五百多年来还第一次见阳光呢,所以依然像刚出窑的新货一样。
“如此说来,这铁定无疑是库货,是真家伙了?那该值多少?”齐三元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
“好,看你也不是坏人,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件瓷器按目前行情,一百万应该是值的。”老者说时掩饰不住满脸的神采。
应该让楚诗儒来听听,应该让楚诗儒与老者见见面、对对话。但老者说:“免了免了。”
喝罢茶,老者飘然而去。
齐三元冲着老者的背影叹服道:“法眼,真正的法眼!”
P1-3
在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格局下,编选一套有规模有实力的当代文学选本,不能不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次编选的作品大多数来自作家自选的精品,或是经由资深文学编辑遴选成书,全套书在内容编选上突出强调名家的文化品格和所写时代的精神风貌。
此次选本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作为重点来考察研究,因为她呈现当下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当代文学的不足以及其未来走向。这一文学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后,商品意识自然融进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的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八十年代呈现的是文学狂欢的盛宴,九十年代作家在“共名”状态的一元格局被打破,文化的多元化应运而生。在文学创作上,作家开始从宏大的叙事题材转向个人的“一地鸡毛”,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觅见和认同,身份开始从坐班转向了流民;进入二十世纪末,文化环境出现产业化思潮,对作家创作带来严重困扰: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他们不能维系以启蒙和精英为元素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们本身也开始对自身的精神标签产生了疑虑和动摇。
“五四”以来的文学,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一种意识“共名”状态,一种思想主题支配一个时代的文化,比如“五四”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抗战的民族救亡、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等。“共名”基本概括了一个时段的文化思潮,作家只要通过作品阐释或反映这一思潮,就会被这个时段认可,但是在这种文化状态下,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往往被掩盖,个性因素很难彰显出来,他不能与“共名”造成对立,否则就会出局,而作家的独立品格往往是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离开了独创性,只能是臃肿的文学。与“共名”对立的“无名”,也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它通常是指多种主题并存,无法达成“共名”的状态。在三十年代出现过短暂的“无名”状态,由于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地域交流阻塞。比如京派文学、南京的民族主义、上海左翼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多种对立的文学思潮共生的局面,其间有冲突和斗争,不管怎样融合都无法达成“共名”,这个就有点像无名的文化状态。九十年代的文学不难发现它所含有的“无名”特征与三十年代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从文学本身打破了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线性发展,凸显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状态,多种文学走向并存发展,表现强劲的多元价值取向。比如主旋律文学由官方掏银子供养,消费文学以获得大众认购为目标,纯文学只要圈子内的人认可或一些小众读者,形成官方、知识阶层和草根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多层次的复合文化结构给出文学多种走向的自由,这样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转向,即使许多作家的写作视点非常接近,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生发对所处时代的体念和看法,几乎每个作家笔下都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世界,渗透其个体生命最隐秘的部分。“共名”时代的消亡使得作家放手开拓个人心理空间的写作实验,转向贴近生活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新生代作家应时而生。
上世纪末包括现今都是一个文学碎片的世界,不同的作家立场不同,各自按自己的观念出牌,这样看起来很乱,有些文本令读者感到陌生,但是她摆脱了时代“共名”的制约,让文学在社会文化空间发出更多独立真实的声音。
文学是人类呼吸的器官,作为编辑出版人员,我们有义务传承一些健康洁净的文学作品,时下的网络文学泥沙俱下,无法从中遴选经典。我们只能选取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本,给本世纪提供一套具有恒久性的当代文学名家选本,是传承和研究当代文学的需要。
“作为文学批评界的一员,我认为自己遭遇了最糟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虽然没有像布鲁姆所描述的那样,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混乱时代”的种种文学征兆在作家的文学实践中也是很常见的。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界虽然浮出一些重要作家,诞生一批不可忽略的作品,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写作经验技巧都得到扩张,但是面对物质化的时代,面对利益阶层重新分配和伦理体系不断颠覆的人性场景,一些作家不断沉溺于某种焦虑和失落的精神状态,缺少慎思、缺少觅见、缺少悲伤。有些作品,要么屈服庸常,要么对公众聚焦的描红,要么对低俗趣味的宣泄等。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十分鲜见,其功利性、实用性、媚俗性俯拾即是。文学不一定要恢复崇高,但是我们要在真正意义上找回文学内在的精神品格,这是对自身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与使命必须要做出的回答。萨义德曾说:“知识分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自由和知识。”作家不是充当好大喜功的文学领袖,也不是迎合权力机制的工具。其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自然有一种与之呼吸同在的连体感觉,对大众从骨子里有一种体恤和亲密的挚情,对个体精神独立性的顽强坚守,对现实秩序敢于表达真理之音。高尔基曾说:“道出真理与实情,是一切艺术中最最困难的艺术。”对阵这种巨大的挑战,我觉得作家们要有鲁迅那样的傲骨,用直面一切的勇气和力量道出民族精神内核的缺陷,披露历史暗藏的本质,还原大众生活的真相。只有穿透一切世俗的迷障,才能写出内涵深广的作品。
当下各种文学思潮一浪拍死一浪,文坛颓废和山头之风盛行,各种文学活动表面看起来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实际上成为一些商家敛财的外衣。回顾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有些作品展现人性或陷于人性中不能自拔,卑琐欲念、变态心理、性宣泄等充塞其中,虽然文学不一定要庄重,但是这些猥琐要能给我们警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寻求阅读刺激。针对文学创作的这些境况,我们有感于主编一套当代文学百家的必要性,一方面规整写作者的精神姿态,另一方面给青少年学生以健康洁净的引导。“对于刚刚用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人类史中最有奇特一页的这一代人,必须给予更高尚的东西”。
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编委会
2012年3月
2011年感言
(代后记)
凌鼎年
2011年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的七月份,我正式退休。就工作而言,我算是功德圆满,从理论上讲,我成自由人了,至少外出参加笔会、研讨会、采风,以及出国等不用再审批、请假。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做我想做的事情。作为一个生性不愿被束缚的人,退休无疑属一种解放,我没有任何丁点的失落感。
退休后,我应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邀请,于十月份率中国微型小说作家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去美国之前,已与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的东亚图书馆达成了建立中国微型小说作家作品文库的意向,所以在去前,我自费购买了《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我最爱读的微型小说丛书》《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丛书》,以及我主编刚出版的《美洲华文微型小说选》《欧洲华文微型小说选》《大洋洲华文微型小说选》等多套丛书,总共有四百六十多本,虽然花了一些钱,但我觉得这钱花得值,因为中国微型小说作家的集子进入了美国最顶级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图书馆,将有利于海外读者、研究者了解、研究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家与作品。用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讲座教授王德威的话说:这些书籍不但会向哈佛大学的学生、教师开放,还会向各国对华文微型小说有兴趣的研究者开放。
在访美期间,我还应哈佛大学中国文化工作坊的邀请,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做了《中国崛起的新文体——微型小说》的主题演讲,我想,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国内任何一次讲课。这是中国微型小说作家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难怪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经济网、中国作家网、《文艺报》《作家报》等主流媒体都发了报道,可以说是成功访美,不虚此行。
美国回来后不久,有文友告知:我的微型小说集子《天下第一桩》获得了江苏省作家协会的紫金山文学奖,这自然又是令人高兴的事,这是对我多年来从事微型小说创作,推进微型小说发展的一种肯定与褒扬。
也许是“马太效应”吧,今年的好事好像特别多,上半年获了小小说金麻雀奖,这是小小说圈内很看重的一个奖项,颁奖很是隆重,像电影明星似的还走红地毯,在签名墙上签名。主办方还给获奖者出版《中国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昨天收到台湾秀威出版公司寄来的样书,我主编的《两只指环的爱情》(纽西兰微型小说卷),与《被孤独淹没的女人》(澳大利亚卷)十一月在台湾地区出版。我另一本散文集《人文江苏山水情》也刚在台湾出版。封面设计都不错,就是繁体字、竖排本,校对时不太习惯。昨天同时收到的还有香港学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说和语文教学》,是香港中学的教材用书,收了我的一篇微型小说,还配有赏析、阅读练习等。
11月12日,太仓市作家协会换届,第二天我就带太仓市作家协会的部分骨干作家去山西采风。采风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北京作家施晗的电话,说策划已久的《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启动,向我邀稿,我一看已入选者有贺敬之、白桦、苏叔阳、赵丽宏、卞毓方、肖复兴、王宗仁、林非、雷抒雁等,全是当今文坛赫赫有名的腕级作家,据说微型小说作家仅我一人人选。只是要稿很急,而我还有三天就要去广州参加“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一去得一星期后回,这不耽误了,好在我电脑里有一本编好的系列小说集,我立马放下手头其他事,按《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要求,做了调整,总算在去广州前如期交稿。
2011年11月20日于太仓先飞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