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粤侨先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方生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方生编著的《粤侨先锋》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集,以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为题材,如实地记录了他们中的先导人物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和促进中外友好作出贡献的动人事迹,是一部具有广东侨乡特色的华侨文学著作,为了解、研究华侨华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内容推荐

广东是“中国第一侨乡”。以广东侨界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洋溢着浓郁的广东侨乡气息,是这部20多万字的纪实文学著作的鲜明特色。

作者(黄方生)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和明快的文笔,热情讴歌广东侨界热爱祖国、眷恋故乡的赤子情怀,如实记录了他们在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和促进中外友好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动人事迹。

《粤侨先锋》中的主要人物,归侨有改革开放功臣老省长梁灵光、中国致公党元老伍觉天、光辉典范蚁美厚、当代华侨文学先驱秦牧、海洋环境污染学创始人何悦强、海归科学家秦启伟等;侨眷有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女科学家唐丹玲等;华侨华人有美国电视强人靳羽西、旅目国际歌影星陈美龄、马来西亚华侨慈善家张武帮、联合国开发计划总署原顾问美籍华人陈庆筠、“世界客家好人”马来西亚华裔廖乐年等。他们一片丹心,志在千里;他们节操高洁,光彩夺目。他们都是一些在不同领域起先导作用的代表性人物。当中,既有久享盛名的资深前辈,又有在新时期、新世纪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所以说,《粤侨先锋》是广东侨界的“群英谱”。

《粤侨先锋》既是一部激发人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的华侨题材著作,又是一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敢追求未来的励志文学作品。同时,本书还为了解、研究和编写华侨历史提供了参考。

目录

触摸赤子情怀聆听怀乡心声

 ——《粤侨先锋》序一张汉青

把“中国第一侨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粤侨先锋》序二王荣宝

永远的中国心

 ——黄方生的纪实文学《粤侨先锋》赏析蔡常维

我为什么要出这本书黄方生

第一章海外归来惟报国

人民衷心赞扬的好省长

改革开放老功臣

 ——归侨省长梁灵光在广东

侨务黄金时代的开拓者

梁灵光领导暨大旧貌换新颜

梁灵光的最后五十天

风雨同舟七十载

——中国致公党元老伍觉天

归侨光辉典范蚁美厚

广东,黄清渠走向辉煌的地方

报界奇人梁若尘

传奇人物李维纲

秦牧,当代华侨文学先驱

丹心一片向海洋

 ——访海洋环境污染学创始人何悦强

海归科学家秦启伟

丹青不知老将至

 ——记归侨女画家关曼青

我爱你,中国

 ——访归侨歌唱家叶佩英

全国劳动模范方才天

优秀教师黄俊勇

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记退休工程师张润胜开办鸽场的先进事迹

乐善好施“豆腐佬”

 ——访危地马拉归侨个体户陈明忠

把个人事业同报效祖国结合起来

 ——记深圳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惜今

白手起家张高贤

第二章天涯海角思故乡

绵绵故乡情

 ——美籍华人结伴寻根散记

和靳羽西双亲谈家常

美国电视强人靳羽西趣事

“我爱中华”

 ——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陈庆筠

陈美龄:“我是中国人”

恩泽乡梓功高德厚

 ——记马来西亚华侨慈善家张武帮

促进中马文化交流的使者

 ——记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张肯堂

飞向世界之莺

 ——访印尼抒情女高音歌唱家赵春琳

让后代更多地了解故乡

 ——记厄瓜多尔华人柳惠如女士携眷回乡探亲旅游

游子恋故乡

 ——记巴西侨领黄雄携眷寻根拜祖

山长水远总是情

 ——记温哥华马氏宗亲来华探亲

“穷教授”的心意

 ——记关籍华人周昌博士

编制地图造福社会

 ——记加拿大华人教授冯家饶

疑梦非梦故乡行

 ——记美籍华人著名油画家洪世杰

“世界客家好人”廖乐年

侨商新星王文康

第三章继往开来未了情

旧日同窗张汉青

文章千古事征途几十年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的文学生涯

附:张汉青关于修改标题的来信

民主人士梅日新的夫妻情和中国心

唐丹玲,荣膺全球海洋遥感协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乐坛精英一门数杰

——在京归侨、侨眷音乐家回乡义演

唱出拳拳赤子情

 ——访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

涛文画里话鄞珊

祖孙三代写华章

 ——公共卫生专家何磅礴一家的故事l

附录

忠贞爱国备受严峻考验

 ——归侨作家黄方生的传奇经历 袁钟仁

敢讲真话的归侨作家黄方生蔡高暖

丹心一片晚霞璀璨

 ——记归侨作家黄方生李一兵

出生归侨之家晚年专写归侨

 ——黄方生缔结侨缘八十年林旭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读黄老新作《粤侨先锋》马起

后记

试读章节

改革开放老功臣

——归侨省长梁灵光在广东

在神州大地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时候,梁灵光受命南下主政广州,接着主持广东省政府工作。虽然他在广东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他敢为人先,以民为本,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政绩显赫,深得广大人民爱戴,并在海外和港澳享有盛誉,大家都衷心赞扬他是好省长。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急先锋、奠基人、老功臣,是海内外侨界的光辉旗帜。海内外侨界尊称他是归侨省长第一人。放开物价,催发了改革开放奇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得天独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得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1980年末,经中央反复考虑,最后决定:由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原国家轻工部部长梁灵光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I市委第一书记。这一年的10月至11月初,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9位中央领导先后接见了任仲夷和梁灵光,要求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广东优势,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要闯出一条新路来。总的精神是希望广东在全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央在有关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抓好了广州也就抓好了广东的一半”。11月8日,鬓发染霜的任、梁两人肩负重任,南下广东。

梁灵光主政广州期间,一如既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花大力气紧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竭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当时副食品供应奇缺,人民怨声载道。在广东省委的专持下.广州市政府使出“三大高招”:

第一招:放开物价。率先从放开鱼价人手进行价格政策改革。鱼价一放开,顿时暴涨好几倍,不少群众议论纷纷,还有人向国务院告状,闹得满城风雨。梁灵光认为这是打破计划经济束缚,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解放生产力必然带来的“阵痛”,时候一到,“阵痛”就会消失。果然不出所料,在价值杠杆的作用下,养鱼专业户和其他农民大养其鱼,产量很快上升,价格逐步回落,市民们结束了“鱼米之乡无鱼吃”的历史,大家都高兴了。正好邓小平南下,任仲夷向他汇报工作时,特地谈到关于开放鱼价的事,小平问:“这样做老百姓高兴吗?”仲夷回答:“高兴。”小平说:“老百姓高兴的事,你们就大胆去做吧!”三年后,广州市成了全国大中城市中吃鱼最多且价格最便宜的地方,还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南鱼北运”的新景象。

放开鱼价第一炮打响了,梁灵光他们乘胜前进,进一步缩小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工业产品统购统销范围,逐步减少计划管理产品,关系到几百万市民生活的粮食价格也随之逐一开放。

第二招:敞开城门。拔款扩建、新建全市农贸市场,打破城乡封闭,允许农民摆档经营,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种农副业产品和土特产琳琅满目。

第三招:改革体制。打破长期以来商品流通旧体制,陆续恢复、新办各种农副产品、日用百货、中药材和粮油等贸易货栈,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促进了商品流通,对活跃城乡经济、地区之间物资交流等,直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打破批发与零售界限、本行业与不同行业界限、内贸与外贸界限等束缚商品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

以上开创全国先河的“高招”,宛如一声春雷,催发了广州、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灿烂之花。微服私访,“蛋民"告别辛酸史

梁灵光长期以来坚持一种微服私访了解社情民意、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好作风,他的一些重大决策往往就来源于此。

他到广州后,常常利用节假日,穿着便装到一些街道、市场明察暗访。还经常轻车简从到工厂去,事先不招呼有关领导,不告诉新闻记者,只带着秘书和个别搞调研工作的普通干部,到现场视察,找职工谈话。有时还深入到车间、宿舍和饭堂,看看那里的生产情况,听听工人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的时候还挤上公共汽车亲身体验群众的坐车难。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在办公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想到在办公室里想不到的大事。

有一天,他走到珠江北岸的沿江路一带,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向江面望去,看到了许多被称为“蛋民”的水上居民。他们世世代代以小木船为家,生活艰辛,尤其是翻风起浪的时候很不安全。在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时也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生活用水,实在苦不堪言。梁灵光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回到办公室,梁灵光当机立断,首先责令城建部门尽快铺设自来水管到江边去,暂时解决水上人家的生活用水困难。接下来,建议由市政府投资建设“解困”住宅,好让“蛋民”们全部搬迁上岸。这些“蛋民”在乔迁新居的时候,无不热泪盈眶,衷心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赞颂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让他们结束了祖祖辈辈在水上居住的辛酸史。

梁灵光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他对自己说,自从在福建筑起厦门海堤、修建南福铁路之后,而今也算在广州做了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P4-6

序言

广东素来享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海外乡亲3000多万,省内归侨、侨眷2000余万,均为全国之最。在历史长河中,他们赤子情深,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为新中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海内外乡亲的光荣,也是广东人民的骄傲!

这本名为《粤侨先锋》的纪实文学作品集,以讴歌海内外乡亲的爱国爱乡思想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当中起先导作用的优秀代表人物,记录了他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在开展中外友好往来中留下的动人故事。

书中的主要人物,如老省长梁灵光、中国致公党元老伍觉天、归侨光辉典范蚁美厚、当代华侨文学先驱秦牧等,都是海内外闻名的也是我熟悉的归侨老前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学创始人何悦强、海归优秀科学家秦启伟、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华南女性第一人唐丹玲,以及海外的美国风云人物靳羽西、旅日国际歌影星陈美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原顾问陈庆筠等,都是享有很高声誉的知名人士;广东达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康,是新世纪涌现的侨商新星。这部由海内外侨界中的代表性人物的动人故事汇集而成的著作,可以说是我省华侨文学创作的宝贵财产,希望侨界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华侨题材作品。

本书作者黄方生同志,是出生于广东的资深归侨作家,他于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归侨作家”,2005年获“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已出版了几本华侨题材文集,其中长篇人物传记《归侨省长梁灵光》,入选广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点文学作品,并获第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金奖。他虽已年过八旬,却紧跟时代步伐,锲而不舍,笔翰如流,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和对海内外侨界的深情,融化在每一篇作品的字里行问,因此其作品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这是一本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多得的华侨文学著作,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相信一定会深受海内外侨界人士的欢迎,并在阅读中受到感染,进一步激起渊源深厚的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让我们海内外广大侨胞和全省同胞一起,继往开来,努力奋斗,把“中国第一侨乡”建设得更加美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后记

这本《粤侨先锋》前后经历了不少时日,终于脱稿并即将付梓了。

书中的篇章,绝大部分已先后在《人民日报》、《华声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时代报》(美国)等大报,以及《海内与海外》、《华厦》、《侨星》、《侨时代》、《红枫》、《广州华声》和《地平线》(香港)等杂志发表过,有的是在中国致公党各级机关内部报刊、广东归侨作联刊物《粤海桥》发表。

在此书即将面世之时,我要衷心感谢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先生、广东侨联主席王荣宝女士和军旅作家蔡常维先生.他们在百忙中分别撰写了序言和书评,青年作家马起先生还热情地写了读后感。

我还要特别感谢侨界人士王志伟女士、何悦强先生和王文康先生,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从始至终给予了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

还要诚恳感谢暨南大学副教授袁钟仁先生、原《羊城晚报》编辑李一兵先生等老朋友,帮助搜集了许多宝贵资料。广东省侨联副巡视员何宏兴先生和宣传部部长司芳女士、《作品》杂志社编辑鄞珊女士、《南方日报》记者林旭娜女士等,还有卓越图文快印的龙芳林女士、罗少锋先生,他们都从各方面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关心和支持。

暨南大学是华侨最高学府,该校出版社积极支持华侨题材作品的出版发行。继长篇人物传记《归侨省长梁灵光》之后,又极力扶持出版这本《粤侨先锋》,感激不尽。

最后,不能不特别提到的是,我的妻子刘肖莲,她十分关注我写这本书。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她常常给我斟茶倒水,还戴着老花眼镜帮我修改、校对文稿,夜深了又叫我早点休息,怕我太累。可以说,这本书是我们夫妻俩同心协力的结晶。令我痛心的是,她还没能看到新书的出版便离我远去了,相信她在天国听到这本新书即将面世的消息时,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