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被俘的皇帝,有何魅力赢得敌人的尊敬?
千古巨奸严嵩,曾也是刚正不阿的良臣?
张嵚的这本《明朝原来是这样(1368-1644)》这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是“历史中国”系列中的一部。两百余年的明代风云往事在作者笔下如线串珠,脉络清晰而又重点突出,各大历史事件与人物均描绘生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朝原来是这样(1368-1644)/历史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嵚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败被俘的皇帝,有何魅力赢得敌人的尊敬? 千古巨奸严嵩,曾也是刚正不阿的良臣? 张嵚的这本《明朝原来是这样(1368-1644)》这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是“历史中国”系列中的一部。两百余年的明代风云往事在作者笔下如线串珠,脉络清晰而又重点突出,各大历史事件与人物均描绘生动。 内容推荐 大明王朝,是一个被刻意抹黑的王朝。被谁抹黑的?答案是:文官。文官集团在明朝极其强大,成为能与皇权博弈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明朝政局的一大特色。因此,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以与之抗衡。因此,皇帝贪婪懒惰,宦官嚣张跋唐,厂卫特务统治弄得人人自危……这就是文官笔下的大明王朝。而其后继者清朝,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更是在史书中强化了这一说法。但这种带有严重偏见的说法岂是历史的真相? 于是,有了《明朝原来是这样(1368-1644)》(作者:张嵚)这样一本书,力图以最客观的视角,从独特的话题点切入,以去脸谱化的解读,让人们更接近真相。如朱元璋刚猛治国的手段中,竟也流淌着缕缕温情;背负“土木堡之变”耻辱的明英宗,其独特的一个人魅力,让敌人也为之动容;懒人万历帝几十年不见朝臣,但军国大事一上,其裁夺处理却不失英明;明朝宦官无论如何权势熏天,皇帝除掉他们,也只是动动手指的事;被称作千古忠臣的袁崇焕,事实上却因其刚愎自用,而贻误国事。 客观,来源于置身于历史现实的体察;真实,来源于对人性复杂性的切实理解。这两点使本书注定成为明朝历史书写的重要作品。 目录 洪武盛世大奇迹 大明开国多艰难 移民建设,两腿走路 两道诏书,惠泽千秋 洪武朝“诛功臣”解析 功臣很难管 胡惟庸案抓相权 蓝玉大案整兵权 建文帝的功过详解 好孩子朱允炆VS野孩子朱棣 削藩大事败笔多 “靖难”战场瞎指挥 屠戮旧臣罪行重 藩王是个大问题 朱棣削藩很聪明 藩王从此养不起 《宗藩条例》玩真的 “斯民小康”:永乐盛世的治国理想 小康是生活目标 京杭运河终修竣 对外贸易重繁荣 唐赛儿起义敲警钟 漠北大血战 鞑靼来个下马威 御驾亲征破胡虏 忽兰忽失温真凶险 瓦剌钻了大空子 明仁宗的死亡谜团 苦孩子朱高炽 明枪暗箭争太子 朱高煦机关算尽 短暂执政业绩多 死亡谜团多争议 仁宣之治有多牛 明宣宗的美好童年 彻底解决野心二叔 安南乱局终料理 反腐风暴来得猛 经济改革最头疼 内阁进化史 宽松统治真和谐 谁酿造了土木堡悲剧 宦官从此腰杆硬 教书先生王振逆袭 功过争议,麓川平叛 军政败坏埋隐患 瓦剌敌人很强大 奇耻大辱土木堡 铁血名将郭登 名将世家好儿郎 铁壁防线大同城 扬眉吐气频胜仗 起起落落真唏嘘 贰臣们的表演舞台 惨案过后打架忙 烫手山芋太上皇 夺门之变,小人赌博 复辟英宗建树多 荆襄,大明王朝的肚腹之痛 荆襄流民成麻烦 天灾人祸流民乱 河套风云录 蒙古草原再骤变 河套草原成跳板 文臣王越立大功 河套草原终收复 寒微天子明孝宗 成化时代功过多 孝宗童年多苦难 内忧外患全头疼 不动声色行革新 英年早逝留隐患 权阉刘瑾有多坏 胸怀大志小宦官 绝地反击抓大权 独霸朝野真凶横 灰飞烟灭弹指间 “八虎”宦官张永 认真负责好太监 一记黑拳灭老哥 好景不长官位丢 大权在手斗奸佞 临危受命定江山 正德“顶梁柱”杨廷和 青年才俊惹不起 日理万机忙社稷 首辅归来夹板气 更化改元功业大 大礼之争,君臣博弈 君臣度蜜月 老爹名分争起来 修道问题再犯忌 “罪臣”难掩大功绩 葡萄牙人,东西交流“吃螃蟹” 葡萄牙人会来事 屯门血战国威扬 双屿一战再覆灭 低三下四住澳门 全能儒将谭纶 文官带兵不简单 谭戚共事,黄金搭档 戍边北方再建功 好人严嵩堕落史 嘉靖皇帝小算盘 奸臣也曾很正派 马屁工夫拍到家 孤傲首辅夏言 妇人之仁铸大错 罔顾国事害良臣 胡作非为惹群愤 赤胆忠心杨继盛 干儿亲儿不争气 浑水摸鱼除严嵩 振兴大明看高拱 孤傲俊才,皇子依赖 徐阶高拱对对碰 慧眼识才开新政 孤傲强人惨遭算计 张居正的三位帮手 经济奇才王国光 神秘军事家张学颜 水利大师潘季驯 万历时代的“苏州税监事件” 张居正的功劳与毛病 苏州百姓愤抗税 万历皇帝很委屈 税使问题反抗多 抗倭援朝,帝国荣耀 脑袋发热小日本 扬威朝鲜李提督 战歌浩荡露梁海 “红封教”与梃击案 万历皇帝终服软 倒霉太子被追打 从中渔利东林党 辽东问题送大礼 朱棣的一着不慎 毁誉参半李成梁 努尔哈赤终崛起 东林党“教父”高攀龙 难兄难弟办书院 眼光卓越救危机 蛟龙葬水终殉难 明朝“花木兰”秦良玉 石柱媳妇初建功 辽东浴血惊天下 保卫西南功业传 只手擎天孙承宗 临危受命守辽东 从头收拾烂摊子 得意门生袁崇焕 痛彻心扉大凌河 高阳殉难,英名流传 李白成的十次生死时刻 两记昏招造乱局 临阵犹豫再铸错 闯王覆灭,闯将接班 四正六隅十面网,说来容易做来难 腐化堕落,闯王不长 舜水先生渡东洋 南明王朝多短命 永历政权最给力 实学才俊初长成 艰辛复国路 传道在东洋 试读章节 洪武盛世大奇迹 大明王朝三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通常都是从这个帝国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说。 这位英雄的光辉岁月,自古都说了很多,正史里一代代研究,野史里各种演义,一生的是非功过,更是充满争议。但无可争议的却是一条:他所开创的,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创业奇迹! 这奇迹有多神奇?濠州钟离贫农老朱家的放牛娃,十六岁起赶上天下大乱,尝尽世间苦难,然后愤然造反,拉队伍打天下,如斜刺里杀出的黑马,接连以弱灭强,横扫群雄,最终一统天下,开基建国。缔造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大明王朝! 这是朱元璋的简单奋斗史,也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史。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办到的只有俩人,而另外的那位,即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较真一下出身,刘邦早年的亭长身份,比起朱元璋赤条条奋斗的遭遇,俨然高帅富。 无论对朱元璋的一生有怎样的评语,能开创这样的奇迹,必然是一位有着卓越眼光和坚忍品格的强人,朱元璋,正是这样的强人。 时至今日,强人朱元璋的这个奇迹,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其奋斗过程里的每一步,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后人掰碎了研究,好些更成了传奇。说起他的成功,好些后人更是仰慕不已,可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而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这天,更常被看作这个奇迹的完成:朱元璋在南京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宣告了大明王朝的开国。 但是,假如我们将目光回望向这一天,仔细看看这时中国的风景,却不得不生出另一个感叹:此时的朱元璋,君临天下的皇位,以及这段不可思议的奇迹,其实依旧摇摇欲坠。因为新生的大明王朝,其实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 这就是奇迹背后,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事实:明朝开国所面临的,堪称前所未有的困顿开局,其民生凋敝之重,内忧外患之深,都超乎后人的想象。所谓的锦绣江山,其实正风雨飘摇。 所以开创了创业奇迹的强人朱元璋,其一生里又一功业,便是另一低调的奇迹:以执政三十年呕心沥血的奋斗,将一个贫困交加、民不聊生的烂摊,变成一个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世界——洪武盛世。 大明开国多艰难 作为朱元璋一生的又一功业,“洪武盛世”这件事,显得确实低调。各类史料的记录,基本都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 但是简约的记录,却无法抹杀这件事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洪武盛世”,不但是朱元璋执政的重大成就,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经济史上,都堪称神奇的建设奇迹。其独特的经济思想,至今依旧影响深远。 这件事的重要性,得从明朝开局的境况说起。 一般来说,但凡是一个经历过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最终完成统一的王朝,必然会面临因战乱而经济破败的局面。主要的困难,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人少!地荒! 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劳动力和土地,都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中国自古农业立国,有劳动力才能种地,有地种才能收农业税,有税收政府才能运转,王朝才能稳固。人若少,地就荒,地荒了,国家就麻烦。 以这两件事来讲,明朝开国面临的是历代前所未有的大麻烦。 有多麻烦?就举几个地区:北方昔日宋朝故都开封,按照地方官的奏报,土地大量荒芜,人口极度减少;山东首府济南,周边大量荒地,招人耕种都凑不起人;西北重镇河州,整个城池大多是废墟,里面尽是白骨堆积;荆州白水镇,元末还有几万人,此时全是一堆瓦砾,连人影都没有;瓷都景德镇,人口减少了九成,房屋大多毁弃,十里八里见不到人烟…… 以上这些情景,绝非地方个例,相反在此时中国的大江南北,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城池基本是废墟,农田大多是荒地,甚至到处是无人区,好些繁华的乡镇,更完全成了一片死城…… 为什么会闹成这样?原因有很多,元朝九十七年失败的统治,诸如乱发纸币等政策,几乎都是搜刮多,建设少。国家连年闹灾,元朝统治的最后二十五年,大规模的蝗灾就有十九次,大饥荒十五次,水旱灾五十九次,可谓天灾人祸齐集。十七年惨烈的元末农民战争,其战斗密集程度之高,过程之f参烈,波及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仅百万人规模的城池攻防战,就有高邮之战、洪都之战、平江之战等多次。太多昔日繁华的城池,几乎都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至于战争范围,更是空前扩大,红巾军的北伐,一直打到辽东,南方的福建等省,更是内乱频频。而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俩枭雄争天下的主战场,更是传统经济区长江流域。大江南北,几乎都给打烂了。 即使与之前几大封建王朝比,也可看出明朝此时局面有多难。唐朝开国,虽然也历经战乱,但一个事实是,唐之前的隋朝,固然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但是隋王朝自身丰厚的钱粮储备,还是成了后来唐王朝开国治天下的家底。接下来的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到的是一个历经后周两代帝国苦心经营、初具繁荣的国家,更何况当时五代诸国中,如南唐、后蜀等国,自身经济基础更不差,这些全都给北宋的繁荣打了底。元朝一统天下,更先有忽必烈在北方的苦心建设,后又全盘接过南宋的富庶家当。要论开国的本钱,比明王朝此时更惨的,恐怕也只有两汉王朝。 从经济条件角度讲,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两汉开国的局面,都不比明朝好多少。所以无论是西汉高祖刘邦,还是东汉世祖刘秀,开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休养生息搞发展,即使边境上匈奴闹得再欢,也得打落门牙忍下这口气。 但就这点说,明朝却比两汉还要难:两汉尚且还能忍一口气,求个和亲,争个和平环境。而明朝,连这条都没得争。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