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
《快活馋》是高军和徐路的美食散文合集。高军着重从食物写人写生活,不流于浅白的借食物抒情,徐路则比较实在,充满对食物切实的爱好。在对平常饮食与市井烟火的描摹中,作家写出了人生天地间的唏嘘与流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快活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军//徐路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 《快活馋》是高军和徐路的美食散文合集。高军着重从食物写人写生活,不流于浅白的借食物抒情,徐路则比较实在,充满对食物切实的爱好。在对平常饮食与市井烟火的描摹中,作家写出了人生天地间的唏嘘与流逝。 内容推荐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快活馋》由高军编著。 目录 吃饱了,就不想家了(代序)?高军 1 馋心大动(代序) 徐路 7 高军篇 画厨 咬蛇 3 鳖精 9 巢湖有什么好吃的 16 花生米与鱼 23 胡适一品锅 29 素鸡、牛肉、茶叶蛋 34 杯酒人生 39 一点善念 44 年豆腐 49 烤鸭与炙肉 54 南瓜粑粑 59 春天,惦记一棵榆树 63 一粥一饭 67 最好吃的东西 71 牛奶洗澡 78 烧鹅与叉烧 84 下酒菜 91 画厨 96 食四味 105 徐路篇 杀馋 阿亮和厦门煸豆干 119 笨笨红烧肉 123 读舌 127 服了,不喝行不行? 131 好包子不打狗 134 喝完这杯咖啡就走开 138 美食可替 142 免跪 146 去海边吃海鲜 149 杀馋 153 肾好 157 五脏六腑皆味道 161 小食堂 165 血仍未冷 170 杨花鳅 175 炸鱼 179 只许江梅一点酸 183 饱餐战饭 187 给最尊贵的客人 吃最好吃的东西 192 海棠会 196 江南的面 200 烂是慢出来的 205 全世界最好吃的面包 209 我们鼻子里的小人 213 宁海路 217 夜食动物 224 吃货们的聚会好快活 231 醒不如醉 235 家宴 241 试读章节 咬蛇 老杨站在一只铁桶上,把仓库的大铁门拽开一条缝。他用一只眼睛往里瞅,目光穿过铁门的门缝看进去。院子里有许多断砖头,车前子、扫帚苗、蒲公英,还有几只烂搪瓷盆子、一只袜子,几张破卫生纸粘在砖头上。老杨在铁桶上谨慎地移动脚步,然后稍微踮起脚尖,摔下来可不是玩的。丁三在下面嘱咐他:“你把手搭在那个大铁环上,等会摔下来的时候,我好在下面接着你。”院子里除了这堆破烂什么也没有,有两堵红砖墙,一边拿黄漆写着“防火”,另一边写着“防盗”。老杨站在铁桶上嘀咕道:“什么也没有!丁三你听谁说院子里有条大蛇?”老杨站在铁桶上正好看见丁三的秃头,灯一样在阳光下闪光。秃顶的边沿上有点毛发,像一张破地毯散了边。丁三伏下身子也往门缝里瞅,说:“奇了怪了!好些人都说有蛇,怎么你一来它就不见了?”“肯定是闻到你身上的味了!吓得不敢出洞了。” “放屁!我今天早晨还洗了澡,能有什么味道?”“厂里好些人都看到了,有锹把那么长。说是游的时候把院子里的草都扫倒了,就钻到墙边一个洞里去了。”丁三嘀嘀咕咕说。老杨说:“我怎么看了半天没看到?”丁三说:“你下来,换我上去看。什么眼神啊!”老杨从铁桶上下来,丁三撑着桶边,两只脚直踢蹬。也上去了。老杨恋恋不舍地把位置让给丁三,说:“是没有啊!人家骗你的吧?”“她们油漆班几个女的在楼上洗澡的时候都看见了,吓得跟什么似的,差点光屁股跑出来。”老杨嘴角抽气似的笑了几声。丁三说:“她们说跟小孩子胳膊差不多粗。”“哎!你说抓到了,是煲汤,还是清蒸?省得到时候又要吵架。”丁三说:‘‘也不知道是毒蛇还是无毒蛇。无毒的不好吃,肉老柴柴的,不如煲汤算了。”丁三拽着门,认认真真地往里看。老杨说:“丁三,看到什么了吗?”丁三没搭理他,身体变得很僵硬,踮起的脚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两下。过了一会工夫,丁三从上面悄悄地下来了:“老杨,有了。刚才我看到它钻到洞里去了,明天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堵它。”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丁三在食堂先打了饭,菜没有买,他惦记着墙洞里的那盆大菜。老杨在水池边洗手,丁三走过去说:“哎!马上我们就从后面翻上去,我从木工班借了架梯子。别让张大个子看见了,这条蛇跟他亲爹似的。”老杨在裤子上擦干手上的水,就跟在丁三后面走了,一边走一边问:“丁三,你确定这蛇没毒吗?我要不要找副焊工手套戴上?” “没事,这是无毒蛇。你没看到它尾巴是慢慢细下来的,不是三角形的头。就是家蛇,没事的。” “你确定?” “确定,咬死你我抵你一命!” 丁三说:“等会看到蛇回洞,你就光堵它就行了。别的你就交给我了,你看看我是怎么捉蛇的。” 老杨说:“可不敢大意哦!到底是我们吃它,不能变成它吃我们,你说对不对?”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老杨的影子高,丁三的影子矮。路上遇到人打招呼:“还没吃呢?”“没有,没有,出去找个菜。”老杨先上的墙头,骑在上面。过了一会丁三也上来了,丁三说:“趴低点,让张大个子看见就弄不成了。”两个人合力把梯子拉上来,在另一边放下来。还是老杨先下来,丁三下来后到洞口看了一圈说:“是出去打食了,还没回来。”“老杨你到门那边守着,不要让它从那边游走就行了。”老杨说:“这得等到什么时候?”丁三说:“好饭不怕晚,别说话,看惊了它。” 等了有一顿饭的工夫,老杨听到一阵“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一样。他把两只手扶在膝盖上,眯着眼睛到处瞅。丁三做个手势,意思是他已看到了,一切皆在掌控之中。远处草在晃动,像分水似的,一条黑色的大蛇迅疾地游过来。它大概也感到某种异样,一头就扎在洞中。外面只露出一截尾巴,丁三一把捞住,就开始往外拔,兴奋得变了声调:“老杨!快来,快来,我抓住它了!”倒拔蛇是最难拔的啦!尽管老杨和丁三奋力往外拉,蛇的身子还是慢慢往洞里滑进去。蛇的鳞片张开撑住洞壁,就算你是天生神力也莫奈何了。 丁三说:“老杨,你拉住。我来咬它,让它把鳞片松一松。”说罢,一口叼住蛇的尾巴,就往外拖。然后两个人跟蛇就这么来来往往像拔河一样拖,最后大概蛇也耗得没力气了,慢慢被他们从洞里拖出来。蛇也气得要死,心想你就那么想吃我?回头一口就咬在丁三的腮帮子上。丁三痛得一激灵,俩腮帮子一较劲,把整个蛇拖出来,用劳保皮鞋把蛇头踩住,掐住头部对着它大吼:“你还敢咬我!敢咬我!看我马上就吃了你,马上!”蛇扭动着缠在他的腿上、手腕上,尾巴痛苦地扭来扭去。 “丁三,咬哪儿了?”“嘴上,现在感觉嘴有点木木的。” “不行!我们放了它,赶紧看医生去吧!”“放屁,好不容易才抓住的!”P4-6 序言 跟徐路合写了一本书,这一阵子都在为书起名,很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又在网上征名,很多朋友都给出了很好的主意。其中围绕“吃货”这二字的居多,这让我们两个很惶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跟徐路都够不上“吃货”这个光荣的称号。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写道:“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茶,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不解渴的茶,不求饱的点心,是把吃喝从维持生命中解脱出来,吃的目的性被弱化了。吃饱不想家更退而求其次。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了一个人叫董日铸,他说“浓、热、满”三字尽茶理,陆羽《经》可烧也!像这样的人,他天生对美食无感,不足与言。吃货是超越“碗大、炕热”这个层面,是一种吃的形而上。 刨去对美食天生无感的人,还有一种人,他的舌头能分别精粗美恶,但不知道是做人比较悲观还是小气,他对美食最终去处的关心大于享受美食的过程。他发明出一句话叫:“什么山珍海错,过几个小时还不是变成屎!”话是对的,但相当无趣。跟这样的人一起吃东西,没的败了兴致!他不仅倒你的兴趣,还倒你的胃口。吃货他还是有一个门槛在那里,要有一点先天的条件。比如我们老家有句话叫:“要饱早上饱,要好祖上好。”吃货除了有点吃的本钱,还得有一点时间。最重要的还是得有一点为了吃不怕跋山涉水的决心。我有个吃货朋友曾经说:“三百公里范围内,听到有什么好吃的,开车就走!一千公里,坐火车去。再远,坐飞机去。无远弗届。”他这是有钱人的吃法。穷的只好向内找,挖掘自身的财富。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吃货,春天背着布口袋在外面挖野菜。初夏季节下黄鳝笼,自己顺田埂下笼子,早晨起一大早去收笼子,然后剥蒜,把黄鳝用石头拍扁,使之更容易入味。秋天扛了猎枪到外面打野兔、野鸡,因为没有猎狗,野物打下来掉到河里只好自己去拾,在河边脱得光光的,喝一口烈酒,剩下的倒在身上,使劲搓热了才敢下水。这后一种人往往因为差钱,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使得他们都烧得一手好菜。 我和徐路与他们没法比。第一种,我们没他们有钱、有闲,没有那种为吃冲冠一怒的气势,我们的爱好是无力、贫弱的;也比不上第二种人能吃得大苦。徐路跟我还徘徊在基本需求和追求一点味道之间,稍不留神就掉到维持温饱这个层面上来,丝毫不容懈怠。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有许多关于吃的计划,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施。去年我们说要到汤池温泉去,在温泉边上弄个小火锅。一定要是露天的,一定要天上下点星星小雪。人躺在热水里,头上顶个毛巾。泡乏了就上来喝几口,吃几口。但这样简单的“小确幸”,到现在也没有实现过。 徐路是金陵建康府的人。也是有缘,他外放一任道台到合肥。没事我们几个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说说厨艺。徐路的皮肤很白,面如冠玉。他大概想晒得黑一点。初秋的太阳,还是很毒。他坐在星巴克一把阳伞下面,戴着墨镜,晒得满面油汗。正在读一本书,我走近一看是《寒柳堂集》。我在对面坐了下来,点着一根烟等他说话。远处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滚球,有一个送外卖的营业员骑着自行车从广场上过去,手中拎着一盒蛋糕。我看到他出了门,然后一拐弯就看不见了。我回过身说:“徐路,你不觉得这里很热吗?”他把书放下来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陈寅恪先生真了不起啊!我也觉得晒得慌。等会我们移到‘果仁’的屋檐下去吧。”坐在“果仁”的屋檐下面,我要了一杯绿茶,徐路要了一杯柠檬茶。 他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真是想念金陵饭店的包子呀!”我说:“南京的包子为什么都要做得那么大?”他说:“以其能保持真味也!”我说我以前到南京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南京大学对面的一个小招待所里,晚饭的时候就到南大附近一个小面馆吃面或者吃大肉包子。我用手比了一下大小,小碗口大小一个。我说吃一个就饱了。徐路说金陵饭店的大肉包子才正宗,一个有这么大。他也比了一下,他的就比我的大。左右胳膊展开比画了一下,我说这岂不是小脸盆大小。他看了看,觉得这个牛皮吹得太大了,就收小了一点。徐路说起吃的来,“唱念做打”功夫都好。他说:“这种肉包子好吃,完全在包子下面的一洼卤。哎,一咬,卤顺着包子淌到手腕上,手腕那么一翻,好,肉卤蜿蜒着顺着胳膊流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伸出舌头等着流下来的肉卤,迎头一舔.扫荡得千干净净。我有一个同学不爱吃馅,吓!那么好呀,我就蹲在他手下,”徐路起身蹲在地上,作仰望天空状,“他把馅一抖,我在下面一口叼住。鲜甜!” 服务生端着托盘过来,听得傻了眼。徐路对他说:“哎哎,把茶放他这边。那杯冰柠檬茶给我。”正说话的时候叶行一和王烧饼来了,他们默默地坐在我旁边。徐路把脑袋伸过来说:“过去甲鱼我们家也经常吃呀!杀甲鱼时拿筷子把头给逗出来,让它咬住了,伸手一刀。”说到伸手一刀,他把手比作刀,就这样在虚妄的空气中晃来晃去。服务员放完茶杯,立刻跳到一边,怕被这隐形的剑气给伤到了。他说剁完了放血,血水要放尽。不然成菜有血腥气,没的坏了好食材。‘我说我小的时候没吃过什么好东西,那时我随乡下的爷爷奶奶过活,不饿死就要烧高香了。味道这种东西自然是谈不上了,比起味道来吃饱是第一等大事。舌头吃粗了,到现在在外面吃大席,上了桌子,也是不问青红皂白先一顿猛吃,真等到主菜上来了,已经饱得要扶墙走路了。甲鱼这种东西对于我来说就跟白菜、萝卜一样,遇上便吃,那会在乡下甲鱼也不算什么稀奇东西。有一年挖塘泥,我叔叔抓了有一水缸甲鱼。结果就天天吃甲鱼,每天中午桌子上都有一碗大蒜烧甲鱼。胶质厚得能挂丝。前几年我叔叔到城里来,说到这个事情他感慨道:“我们把一幢小楼给吃了!” 徐路说他们家挨饿自然是不会的,但真要说吃什么山珍海味那还是上班以后。我说看你以前写吃的文章就能体会得到,一般开头是这样的:今天吃了顿好的,不是我买单。他说现在到了合肥不行了,反过来了。我问他这话怎么讲,他说:“现在换一个字就工稳了。”我说是哪一个字,他说“又”字,今天吃了顿好的,又是我买单。我们都很惭愧地把头低下来,叶行一愣了片刻说:“大恩不言谢!今后有用得着小弟的地方,刀里火里我与你去。”说罢把肚子拍得山响。我对叶行一说:“像这等天高地厚的大恩,谢也没办法谢。”叶行一问:“那怎么办?”我说:“把恩主给杀了。”王烧饼听了放声大笑,声线粗豪。我没好气地白她一眼:“女人怎么可以这种笑法?”她忙换了左手掩在嘴上,后来趁人不注意又换了右手,特为竖起一根兰花指。 徐路说这样说来说去不过瘾,莫如我们俩合写一本说吃的书。我说这个怕是不好写,我又没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没的写出来让人笑话。我说我充其量能写一点追求味道的趣人。后来我写了《花生米与鱼》,写一个离婚后的朋友怎么样努力学习厨艺的事情。后来就有意识写一点,这样慢慢积累到有半本书的样子。饮食男女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极平常才难写,出奇吧,不像真实的生活;不出奇吧,流水账。谁家烟囱不冒烟?徐路吃过的好东西多,颇能烧几个菜。大约在外面吃好了,徐路在家里饮食相当清淡。晚上他在住处烧点粥或者烫饭吃吃,连下饭小菜也没有。他写的东西可操作性很强,按着他的讲法一步一步都可以做出来。比如他写正宗的金陵红烧肉,怎么放水,怎么放酱油,中间不能揭锅盖,不使走气。我试了试,味道都没有走大样。他在每篇文章后面,特意还附加了一个具体烧法,也能当散文看也能当菜谱用。实在是居家下厨如厕旅行必备之良书! 书评(媒体评论) 高军的写食文章,每一篇我都读过,再读之时,还是忍不住感慨,是真写得好。他写吃的,都是平常生活里亲切有味的东西,不稀奇,却极擅描画,于食物后见出生活与世情,密处生白,顾盼有姿。平常饮食与市井烟火,竞写出人生天地间的唏嘘与流逝来。 ——豆瓣网友沈书枝 高军说他干过好多工作,所以人间百态他看得真是多。我们常说写东西到最后就是拼世界观,高军有特别开阔豁达的世界观,建立在他对这个世界清楚又悲悯的认识之上,所以他的文章大气。 ——豆瓣网友陈小克 徐路的写食文字多趣致,有食趣、闲趣、情趣、谐趣、恶趣,读之让人不仅动食指,亦展眉开颜,妙处悠然心会。虽写美食,心中故典娴熟,却往往用恶趣味与善意毒舌,将文化人之肃雅不动声色消解,代之以真吃货的淋漓恣意,江湖风味的人情练达。但这练达中自有一种性情真气在。 ——豆瓣网友这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