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国藩原著,刘洋编著的《挺经》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书中还从阐述曾国藩《挺经》原文入手,解剖和展示曾国藩的内心世界,阐述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展示他的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对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心法,尤其是对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进行了透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挺经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清)曾国藩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曾国藩原著,刘洋编著的《挺经》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书中还从阐述曾国藩《挺经》原文入手,解剖和展示曾国藩的内心世界,阐述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展示他的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对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心法,尤其是对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进行了透析。 内容推荐 由曾国藩原著,刘洋编著的《挺经》根据李鸿章所述的“挺经”十八条提纲,从曾国藩诸多著作中辑佚整理出若干精绝之言,以论为经,以事为纬,逐条解读阐释。希望读者可以从《挺经》中探究“挺”之奥义,达到“外修成事,内修上德”的人生至高境界。 目录 第一章 内圣 一修炼身心的四种法门 二君子独处须精诚谨慎 三言行勤俭可修己治人 第二章 砺志 一君子要树立远大志向 二读书修身以明理为先 三持之以恒则德业日进 第三章 家范 一曾氏家训为八字八本 二家族败落的四种因由 三孝友为家可绵延不绝 第四章 明强 一追求学问能获得智明 二担当大事以明强为本 三强于自修不与人争竞 第五章 坚忍 一坚忍卓绝是成功之基 二保持浑厚要不露痕迹 三咬牙力撑到最后一刻 第六章 刚柔 一刚柔相济方至刚至柔 二保持倔强来激励志气 三强毅与刚愎相去霄壤 第七章 英才 一贤才也要择能而使之 二忠诚耿直是难得品质 三才能靠磨炼打造而成 第八章 廉矩 一廉洁方正不容易做到 二君子应尽心遵守礼制 三崇俭有助于保持廉洁 第九章 勤敬 一治理国家需御人之术 二治道不外乎勤劳谦虚 三苦懊思遁须奋勉力行 第十章 诡道 一用兵之道在仁义礼法 二理解战争的残酷本质 三练兵作战有如做文章 第十一章 久战 一久战之道忌势穷力竭 二作战不可无安排算计 三名将领军擅提高士气 第十二章 廪实 一家庭兴旺在勤俭自持 二君子不应置理财不讲 三立国离不开商战二字 第十三章 峻法 一治民需要靠严刑峻法 二革新吏治要简汰劣赢 三宽严则名利礼义兼全 第十四章 外王 一面临侵略要自立自强 二据物为己学先进技术 三师夷之智为自强之本 第十五章 忠疑 一君子立身应无所愧疚 二不生二心可避免祸端 三尽性知命能化解猜疑 第十六章 荷道 一文章气象光明最可贵 二作文要出自思虑精微 三道理足文章自然醇厚 第十七章 藏锋 一君子需懂得屈伸之道 二厚藏匿锐则如鼎之镇 三英雄有恭谨厚藏之风 第十八章 盈虚 一世人皆不能毫无缺陷 二知天命方可持盈保泰 三惜福而节势自然悠久 试读章节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啐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自身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归根结底是四句话:“勤于政事,节俭持家,说话忠信可靠,行事诚实无欺。”话不在于多少也不在于深刻与否,关键是能终身使用,就会受益无穷。 古代圣哲的胸襟十分宽广,而达到至圣大德的,约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为而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程颢和程颐的主张;诚恳到了极点以至于感动神灵,达到可以生而知之的效果,这是子思的遗训;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所以身体健康面无忧色,这是孔子、颜回、曾参、孟轲的宗旨;欣赏自然的美妙,吟诗作赋,所以意态闲适神色恬然,这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所在。悔恨自己少年壮年时不知道应当努力,到老来就常有悔惧之意,对于古代圣贤的心境,不能领略一二。反复寻思,只能不停叹喟罢了。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话虽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取巧和虚伪,固然可以取得一时的便宜,但终究必定是失败的。曾国藩的一生事业,就靠着这四句而成功。 咸丰元年,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练团训勇,他常说:“越是处境艰难,就越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待到转战江西之时,处境更加困窘,事态发展不如人意,一切行动大都叫人动容:一分钱一粒粮,不苦心经营,就不能获得;一将并一兵勇,不苦心训诫,就不能参战。”曾国藩正是在这困苦不堪之中,树立起坚韧不拔的意志,终于训练出一支劲旅。这就是“勤于邦”。 他一生清淡节俭,常给人一种家世清贫的感觉。为官所得的一切薪俸,都全数用于公事,不曾建造一栋房屋,添置一块土地。吃的是蔬菜,穿的是薄衣,甘于恬淡寡欲,连每次吃饭都不超过四小碗;而男女婚嫁,花费不超过二百两纹银,而且作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他的内圣修为,具有唐代宰相杨绾和宋代做过宰相的李流的遗风。这就是“俭于家”。 他为人处世平和朴实,不求标新立异。他平日严于遵循而又持之以恒的,一是“不说假话”,二是“不迟起床”。即使是对外安抚夷人,对内接受降将,交往中一定开诚布公,言谈质朴;对于中外远近的人,他都以诚相待,而被他人认定为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这就是“言忠信”。 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朝廷做官,他都从早到晚不曾有稍微懈怠,即使是风雨交加的天气,抱病忧怀的时候,也常常是一听到鸡啼就起床,直到夜半才休息,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行笃敬”。 勤勉的人应该努力在品德上下功夫,然而有的人只是依仗勤奋来解决自己物质上的贫乏;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淡泊,然而有的人却假借俭朴为由来遮掩自己的吝啬.。勤奋和俭朴本来是有才德的君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不料往往成为徇私营利的工具,真令人感到惋惜。可见,不管什么东西产生的客观效果首先要由运用者来决定。运用者的内在素质低,思想境界差,再美好的东西都会成为营利的工具。所以,君子应以勤俭立德,而不是以勤俭图利。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十分严格地自我要求。 一次,唐太宗对大臣们说:“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己却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无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虽然吃饱了但是身体也糟蹋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还说:自取灭亡的原因不外乎是为政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罢了。吃山珍海味,又沉溺于歌舞笙华与关女之中,则欲望会越发膨胀,如此一来,不但无暇顾及政治,甚至会使人民陷于困苦的地狱之中。结果国君只要说出一点不合理的话,人民的心就马上起伏不定,谋反的人趁机出现。由鉴于此,我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 魏徵听后说:“自古以来被尊崇为圣人的君主都努力实践这件事,所以才能够开创理想的政治。从前楚庄王聘请詹何来询问政治的要义,詹何回答他:‘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楚庄王又问他具体的政策,但他的回答仍是:从未听过国君本身行得正而国家混乱的事情。陛下所说的,其实正和古代贤者的意思相同。”P12-14 序言 晚清之际社会动荡,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欧美列强侵略。然而清王朝居然坠而不倒,又延续了数十年国祚,甚至出现了“同治中兴”这样的相对和平发展时期。究其原因,全赖一批坚守传统文化道德,又能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能臣尽心竭力支撑政局。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以一介儒生力挽狂澜,号称“中兴第一名臣”,被时人推崇为“末世圣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他资质平常,28岁才以三甲第42名得到进士身份,幸而在随后的朝考中成绩优异,得以进入翰林院,从此十年七迁,做到二品礼部侍郎。如果仅仅如此,那么曾国藩不过就是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官僚之一罢了,然而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环境给了他更为广阔的舞台。 他带领一群老实乡民剿灭了太平天国,以文人而封武侯,死后谥“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的殊荣;他在嫉贤妒能的黑暗官场,面临功高震主之祸,不仅安然躲过兔死狗烹之劫,还使整个家族及弟子余泽不尽;他在西方列强步步进逼的压力下,能因势利导首倡洋务,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乃是他有“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十八条宝诀,名为“挺经”。 曾国藩曾给他的学生李鸿章讲过一个故事: 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一早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但时已过巳,尚未还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正挑着菜担,在水藤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对峙着,彼此皆不肯让。老翁赶上前婉言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就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是两便吗?” 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 老翁曰:“他身子矮小,站在水田里,恐怕担子会浸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 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蔬菜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但我担中是京广贵货,万一进水,便是一文不值,安能叫我避让?” 老翁见劝让不过,乃挺近就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当即俯身解袜脱履。 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 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执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第一条。 所谓“挺”,首先是发一谋,举一事地咬牙坚挺决心。曾国藩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坚挺之诀。”此外,又须将“正其德而修其身,蓄其气而长其志”作为每日功课,与孔、孟、墨、韩等古圣哲相通,刻刻用心,处处在意,才能修得一身正气,八面融通。 遗憾的是,“挺经”未及成书曾国藩就去世了,后人再无缘一窥他的宝诀。本书根据李鸿章所述的“挺经”十八条提纲,从曾国藩诸多著作中辑佚整理出若干精绝之言,以论为经,以事为纬,逐条解读阐释。希望读者可以从此中探究“挺”之奥义,达到“外修成事,内修上德”的人生至高境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