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藏戏艺术/幸福拉萨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藏戏不仅是我国藏族古老、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还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非常悠久、能体现少数民族戏剧特色的剧种之一。早在8世纪,藏戏就有了雏形,开始进行广场演出;到了14世纪,藏戏已经走向成熟。因此,藏戏又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本书分别从起源、发展、艺术特色、向外传播、杰出代表、当代振兴等方面对藏戏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以便让读者对这门流传千年的戏剧艺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目录 第一章 藏戏:雪域高原上的文艺“活化石” 寻找藏戏的文化源头 周边文化对藏戏的影响 藏戏的三大艺术源头——民间歌舞、羌姆与折嘎 千年藏戏的历史发展脉络 广场上的藏戏,被观众“围观”的艺术 藏戏有了新发展,走上舞台来表演 藏戏大赛,雪顿节上的艺术盛宴 望果节看藏戏,祈盼一年好收成 拉萨藏戏演出季,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第二章 内行看门道——藏戏独特的艺术形态 站在世界戏剧的视角看藏戏 藏戏表演程式:一台戏分三段 藏戏面具:一张人性的展示板 藏戏角色:辨明人物好看戏 藏戏服饰:民族元素突显戏曲魅力 藏戏唱腔:从“朗达”到“震谷” 藏戏乐器:神奇的“鼓钹点子” 藏戏身段:假动作里的真感情 第三章 为理想与正义代言——藏戏剧本的人文价值 藏族文学的高峰——藏戏剧本 藏戏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 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典型人物 悲剧与喜剧的奇特杂糅 藏戏中精美独特的语言修辞 传统藏戏剧目的思想内容 第四章 白面具藏戏:古老的母体剧种 白面具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白面具藏戏的艺术特色 宾顿巴派:最古老的白面具藏戏流派 扎西雪巴派:影响最大的白面具藏戏流派 尼木巴派:兼具白、蓝两种表演风格 塔荣藏戏队:拉萨唯一现存白面具戏班 第五章 蓝面具藏戏:杰出的“后起之秀” 蓝面具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蓝面具藏戏的艺术特色 迥巴派:最早的蓝面具藏戏流派 江嘎尔派:声震房柱的藏戏流派 香巴派:香河边诞生的藏戏流派 觉木隆派:影响最大的蓝面具藏戏流派 西藏藏剧团:唯一官方专业藏戏团体 雪巴拉姆藏戏团:最早的商业化藏戏团体 娘热民间艺术团:民间职业性藏戏团体 觉木隆藏戏队:一个女人续写的藏戏传奇 措麦藏戏队:一个传承370年的戏班 艺术的种子远播藏族聚居区 第六章 走出拉萨,遍地开花——藏戏的传播与发展 昌都藏戏:西藏昌都的地方剧种 德格藏戏:川藏交界的地方剧种 格萨尔藏戏:用藏戏来演绎史诗 康巴藏戏:康巴方言区的“西藏传入戏” 黄南藏戏:兴起于隆务寺的藏戏 南木特藏戏:兴起于拉卜楞寺的藏戏 第七章 大师辈出,打通藏戏之路——藏戏的创辟者与改革家 为什么藏戏会成为历久弥新的艺术 汤东杰布:藏戏之神的传奇 唐桑:觉木隆戏班的创始人 米玛强村:藏戏唱腔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伦登波:擅长喜剧的“大嘴巴拉叔叔” 扎西顿珠:西藏藏剧团第一任团长 阿佳哈巴:第一个藏戏女明星 第八章 弦歌不辍,薪火相承——藏戏演艺家与传承人 对藏戏艺术最好的保护是传承 次旦多吉:能完整表演八大藏戏的人 旦达:拉萨首位国家级民间藏戏传承人 班典旺久:当代最受欢迎的藏戏艺术家 洛桑扎西:自学成才的藏戏传承人 洛桑次仁:娘热民间艺术团首席戏师 边巴次仁:雪巴拉姆的第四代戏师 拉巴次仁:措麦藏戏队的当家人 欧洛巡巴:尼木塔荣藏戏国家级传承人 桑珠:爱哭鼻子的白面具藏戏传承人 第九章 扶持民间艺术,抢救文化遗产——藏戏的保护与振兴 藏戏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 入选世界非遗名录,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新时代,藏戏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危机 拉萨市政府对藏戏的保护和振兴措施 后记 让传统藏戏在新时代闪耀光辉 附录 八大藏戏故事梗概 《甲萨帕萨》 《曲杰诺桑》 《赤美更登》 《顿月顿珠》 《朗萨雯蚌》 《卓瓦桑姆》 《白玛文巴》 《苏吉尼玛》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藏戏,历千年而不衰的 文化瑰宝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据 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 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 多种,我国真可谓是一座戏 曲的百花园。在这座五彩缤 纷的百花园里,藏戏是其中 一支独具魅力的艺术之花。 藏戏,又名藏剧,藏语 名为“阿吉拉姆”,意思是“ 仙女姐妹”。据说,藏戏最 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 大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 故而得名。事实上,藏戏不 仅是我国藏族古老、灿烂文 化的杰出代表,还是现存中 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最能 体现少数民族戏剧特色的剧 种之一。早在8世纪,藏戏 就有了雏形,开始进行广场 演出;到了14世纪,藏戏已 经走向成熟。我国其他一些 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 剧等,其历史都比藏戏短。 因此,藏戏又被誉为“藏文 化的活化石”。 藏戏之所以在藏族艺术 中久盛不衰,首先是由于剧 目对正义、善行、宽厚、仁 慈的颂扬,对邪恶、残暴、 贪婪、强权的鄙弃,十分符 合藏族人民的心声和诉求, 是藏族百姓自身灵与肉的交 织和善与恶的对白,深刻展 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和价值 取向。其次是藏戏充分吸取 了传统歌舞、传统说唱、传 统故事的精华、并经过长期 锤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 蹈表演技巧,别具韵味的唱 腔。最后是藏戏的戏剧人物 行当、服饰、面具等的协调 性,多样性给予了观者丰富 和美的享受。 拉萨是藏戏艺术的主要 流传区域,它通过来拉萨宗 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 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 南等地区,形成了青海的黄 南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 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虽然藏戏在全国乃至世 界各地不断地开枝散叶,但 在拉萨仍然保存着最为传统 、正宗的藏戏艺术,主要分 为两大流派,即白面具戏和 蓝面具戏,其中白面具藏戏 属于旧派,蓝面具藏戏属于 新派。目前,以蓝面具藏戏 影响最大。 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 ,藏戏先后出现了许多传统 剧目。在拉萨至今久演不衰 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戏,即《 朗萨雯蚌》《苏吉尼玛》《 曲杰诺桑》《卓瓦桑姆》《 赤美更登》《白玛文巴》《 顿月顿珠》《甲萨帕萨》。 各个剧目的演出时间不等, 短的只要几个小时,长的可 连演几天,但每出戏一般都 分为序幕、正戏和告别祝福 仪式三大部分。 藏戏演出最频繁的时间 ,是在一年一度的拉萨雪顿 文化艺术节。在雪顿节期间 ,比较大的城镇、乡村和寺 院中,那些藏戏团体,还有 带点戏剧性质的民间表演艺 术团体,全都活跃了起来, 拉场地、结帷幔、戴面具、 擦粉脸……还没有开演,雄 劲亢奋的藏戏鼓钹声,已经 传到数里开外,好一派热闹 景象。 本书主体共分为九章, 分别从起源、发展、艺术特 色、向外传播、杰出代表、 当代振兴等方面对藏戏进行 了全方位介绍,使读者能够 对这门流传千年的戏剧艺术 有一个系统了解。 第一章是本书的总纲, 讲述了藏戏的文化源流、艺 术特色、生存环境及状态等 ,使读者能够对藏戏有一个 整体把握。 第二章从表演程式、面 具、角色、服饰、唱腔、乐 器、身段等层面对藏戏进行 了外科手术式的解析,使读 者能够多角度,全方而地对 藏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第三章从剧本研究出发 ,讲述了藏戏的人文价值以 及思想源流。本章将让读者 明白,藏戏除了给观众以艺 术的美感,还从人文思想上 塑造着藏民族的文化传统。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 讲述了拉萨藏戏的两大流派 ——白面具藏戏和蓝面具藏 戏。作为藏戏艺术的源头、 母体,白面具藏戏具有独特 的地位,它代表着古老艺术 的传承。蓝面具藏戏是在白 面具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它是藏戏艺术的集大成 者,代表着藏戏的发展与壮 大,影响同样深远。 第六章讲述了藏戏走出 拉萨,甚至走出西藏后的发 展,其中包括了昌都藏戏、 安多藏戏、德格藏戏、康巴 藏戏、嘉绒藏戏等多个流派 。藏戏到了这些地方,与当 地戏曲艺术相结合,形成了 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好好 研究。 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讲 述的是从古至今对藏戏发展 具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其中第七章讲的是从古代到 近代藏戏的创辟者与改革家 ,第八章讲述的则是现当代 藏戏演艺家与传承人。 第九章讲述了藏戏艺术 在当代的发展及困境,以及 拉萨市政府对于这门艺术在 保护与振兴上所做出的努力 。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还 对“藏戏传统剧目故事梗概” 做了一个附录,从而使读者 能够对这些经典的藏戏故事 有一个大致了解。 总之,作为流传千年的 文化瑰宝,藏戏艺术博大精 深,各流派在历史发展中相 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使 其传承关系复杂多样。我们 虽然广泛收集文献材料,想 尽可能给读者朋友们展示拉 萨藏戏的全貌,但仍难免有 挂一漏万之憾,如有疏漏之 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此 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对 前辈学者历年的藏戏研究多 有借鉴,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