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精)/中华学术有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田余庆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田余庆先生自谓其历史研究成果“多属发微初探一类,言人之所未言”。本书所收十九篇文章,正是他在秦汉魏晋史领域索隐探赜的代表作。这些文章见微知著,就秦汉魏晋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引人入胜的考证与辨析,如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说张楚》)、汉武帝由扩张政策向“守文”政策的转变(《论轮台诏》)、曹魏草创期与其他政治势力的矛盾斗争(《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蜀国政治史(《〈隆中对〉再认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蜀史四题》)以及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之关系(《孙吴建国的道路》《暨艳案及相关问题》)等,皆为影响深远、备受推重之作。 作者简介 田余庆(1924-2014),湖南湘阴人。历史学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 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曾与金毓黻合编《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参加编著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获国家教委特等奖。 目录 前言 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 一 汉初重张楚 二 张楚反秦的历史背景 三 昌平君反秦之役 四 关于昌平君的异说种种 五 张楚反秦的两重作用 论轮台诏 一 轮台诏颁布的时机 二 汉武帝与戾太子的潜在矛盾 三 巫蛊之狱的政治意义 四 轮台诏前西域开边的背景 五 汉武帝完成向守文的转变 六 余论 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一 中国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一般状况 二 有土斯有民和有民斯有土 三 豪杰役使:宗族和宾客 四 度田事件所见的人身依附关系 五 封建依附关系的法律反映之一——三国赋役制度的变化 六 封建依附关系的法律反映之二——两晋南北朝依附户的法律地位 七 封建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保障和抑制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 一 建安年间青徐豪霸的活动 二 曹操死后的洛阳骚动 三 臧霸夺兵事件 四 利城兵变与广陵之役 五 广陵之役与中渎水道问题 六 余论 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 一 走统一的路 二 胜人一筹 三 叛逆思想 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 《隆中对》再认识 一 从历史验证中认识《隆中对》 二 《隆中对》方略和诸葛亮在实施中的作用 三 鲁肃与诸葛亮 四 巴蜀偏霸之业 五 跨有荆益之失 六 跨有荆益的认识来源 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 一 新和旧、客和主的分野 二 李严的特殊地位 三 诸葛亮废黜李严的原因及其结果 四 巩固新人地位、协调新旧关系是诸葛亮用人的核心问题 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辨误 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 一 关于举刘备为汉中王《上汉帝表》 二 刘封与孟达 三 黄权降魏索隐 四 刘备托孤语 东三郡与蜀魏历史 一 东三郡的历史地理 二 《隆中对》“跨有荆益”解 三 东三郡与蜀魏历史 孙吴建国的道路——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 一 孙策渡江的历史背景——袁扬州与刘扬州的对立 二 孙策诛戮英豪问题 三 宾客去留对孙氏统治的影响 四 孙权与会稽虞魏、吴郡顾陆诸大族的关系 五 孙吴建国的道路 暨艳案及相关问题——再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 一 关于暨艳案 二 暨艳案与吴四姓 三 张温与暨艳 四 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与暨艳案 北府兵始末 一 梗概 二 两晋之际的北府 三 郗鉴与北府 四 北府与西府的协同呼应 五 谢玄的北府兵 六 淝水战后北府权力分配的变化 七 北府将彭城刘牢之 八 北府将乐安高氏 九 北府的罢省和北府兵的逐渐消失 十 后语 南北对立时期的彭城丛亭里刘氏 一 刘该其人其事 二 丛亭里刘氏世系 三 永嘉乱后丛亭里刘氏在彭城地区的宗族势力 四 丛亭里刘氏门第在江左的变迁 五 丛亭里刘氏在北魏的际遇 彭城刘氏与佛学成实论的传播 古运河开发中所见的一个问题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消除“代沟”,共同前进——《文史哲》笔谈 重订本跋 序言 《秦汉魏晋史探微》一 书,辑存的是书名断代范围 之内的近年读史之作。文章 一般写在1979-1989的十年 之间,少数文章定稿稍晚一 点,但内容都是在这十年之 中酝酿的。有两篇写得较早 ,这两篇与《探微》其他文 章在观点上有承袭或照应之 处,所以经删节后也选收进 来了。 以《探微》名书,无新 鲜感,不惬人意。我原想把 十年时限这一因素放到书名 中去。这十年与过去大有不 同,读书写作的外部条件有 了改善,是非常难得的。有 一位文学家以《十年蹒跚》 为文章标题,吸引了我。我 很想找一个类似的书名。但 是琢磨许久,终于放弃了这 个打算。因为,历史学毕竟 不同于文学,古史又不同于 近史。古史内容缺乏现实感 ,本来就枯燥;而我的文章 又比较浓缩,读起来难得有 轻松之感。这样的书,要赋 予它一个富有哲理、文采而 又活泼、简练的书名,反而 不伦不类,不如虽平淡却实 在一点为好。我的兴趣在钩 沉发隐,以《探微》名书, 倒也符合实际。 收入《探微》的文章都 经过修改,有的改动很大, 甚至重写一过。所改动之处 ,或换题目,或增设文内标 题,或补充订正资料,或调 整充实论点。但是各文主旨 概依旧说,以存其真。有几 篇文章新加了简短的跋语, 其内容一般是资料和论断有 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时未能 包含者,也有的是对原作的 一些说明。由于《探微》所 收某些文章原来已有了“附 语”、“后记”之类,所以在 编次《探微》时附加的这类 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语” ,以示与原有附加文字相区 别。 十年来每有所思所作, 总不免晚学之憾。但是自知 之明和学有所守的体会却日 渐增长。一位博学多才的文 学家在自己的一种著作付印 后被问及此后写同类作品的 设想,他回答说,要想写作 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 ;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 是东西,那就要后悔了,而 后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强 调说:“我宁恨毋悔。”对这 几句话,我曾久久凝思。我 知道,学科有不同,学识有 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强比 前人。不过“宁恨毋悔”的论 学之语有如当代《世说》, 读来浓郁沁心,极堪回味, 我愿以为圭臬。 作者 1991年溽暑于北京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