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等地。本书中,他以简洁朴素的文字与震撼人心的照片忠实地记录沿途的经历,娓娓讲述与孩子们相遇的所有故事,将孩子们为饥饿、战争、疾病所苦的境遇转达给世人,同时也将他们始终怀揣希望与梦想的精神传递给人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豆豆和小豆豆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黑柳彻子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等地。本书中,他以简洁朴素的文字与震撼人心的照片忠实地记录沿途的经历,娓娓讲述与孩子们相遇的所有故事,将孩子们为饥饿、战争、疾病所苦的境遇转达给世人,同时也将他们始终怀揣希望与梦想的精神传递给人们…… 内容推荐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在担任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后,历时13年,遍访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等14个国家。作者以朴素的文字与震撼人心的照片忠实地记录沿途经历,讲述与孩子们相遇的所有故事,将孩子们为战争、疾病所苦的境遇传达给世人,同时也将他们的心灵故事娓娓道来,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些饱受饥饿与贫穷折磨的孩子,始终怀揣着希望,憧憬着幸福…… 目录 致读者1 引言5 第一章 坦桑尼亚(一九八四年) “基——庸”20 其实他们在哭24 贝乃迪库塔26 “排队,排队!”30 A计划、B计划和C计划33 曾当过校长的总统37 T恤衫和管教所41 第二章 尼日尔(一九八五年) 沙尘暴48 年降雨量二十四毫米51 “降雨亲善大使”55 “绝不是懒惰!”57 水井就是生命60 第三章 印度(一九八六年) 破伤风66 “祝你幸福!”70 “一定要打预防针!”72 鞋带74 第四章 莫桑比克(一九八七年) 反政府武装80 作为记号的项链83 了不起的母亲86 想起了小豆豆的学校88 “展望未来”92 第五章 柬埔寨和越南(一九八八年) 来吧,重建家园1 97 奔赴柬埔寨99 九千个头盖骨101 老人般的手104 可爱的衣服106 唯一幸存的演员110 吴哥窟112 越南的夜间小学114 遭遇悲惨命运的永远是孩子117 阮越和阮德119 第六章 安哥拉(一九八九年) 迎宾馆124 顶着凳子去上学126 最美的花束130 制作假肢的志愿者1 32 安全的厕所在哪里?135 被砍去手脚的孩子们138 欢迎舞141 渴望自由!144 第七章 孟加拉国(一九九O年) 一次洪水淹没国土的三分之一149 握手152 格莱珉银行154 “这里,真不好走啊!”158 坡特库里学校16l 世界治疗腹泻最先进的医院165 第八章 伊拉克(一九九一年) 最先消失的是奶粉173 停电的结果176 婴儿的眼睛179 精确轰炸182 母亲的哭喊声185 “地雷探测器”188 库尔德人的魂190 第九章 埃塞俄比亚(一九九二年) 来自索马里的难民195 纸手环199 对于“爱”的渴望201 “为什么看着我?”203 消失了的森林205 褐色的鲸鱼208 《哈利路亚》211 “我想活下去!”214 第十章 苏丹(一九九三年) 足球220 “还我和平!”223 “我们想上学!”225 脑袋被鬣狗咬了230 妈妈的乳房233 百分之八十五的儿童235 第十一章 卢旺达(一九九四年) 被柴刀砍去的头颅239 孩子们的心241 异味244 现在,地狱里没有恶魔246 脱去军装的少年兵248 互信互爱,携起手来251 大猩猩的生息地254 第十二章 海地(一九九五年) 依偎而睡的流浪儿260 卖身一次“六个古德”265 用歌声做加法267 保温箱不够!269 患上艾滋病的婴儿272 奶奶的乳汁274 总统热线电话277 第十三章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九九六年) 我因间谍嫌疑被捕?285 曾经使用过电脑的小学288 民族清洗292 “我想回到零岁!”296 只用黑色的颜料298 毛绒玩具炸弹300 父亲的眼泪303 人,不是为了相爱才来到世上的吗?307 尾声311 关于书名315 后记317 关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325 试读章节 “基——庸” 在坦桑尼亚,我遇到了一个叫罗伽提的六岁男孩。这个年龄本该上小学了,可罗伽提的身体是那么矮小,他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也不能说话,只能在冰凉的地上爬行,而这一切全是饥饿造成的。人在小时候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那么不仅是身体,就连大脑也不能正常发育。人就会变成罗伽提那样。饥饿原来如此可怕!我大为震动。 那孩子一见到我,便飞快地爬过来,捧起一把泥土递给我,说:“基——庸”我以为他说的是斯瓦希里语,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同事告诉我:“他的话没有任何意思。”这时我才明白,大脑有障碍的孩子,就算你现在再给他吃的,也是不可挽回了。即使能活下去,罗伽提也只能一辈子这样爬行。这仅仅是因为没有吃的!实在太可悲了。 罗伽提连裤子都没穿,光着腿在地上爬,手脚冰凉。我原以为非洲总是很热,而这个靠近乞力马扎罗山的地方却很冷。除了将孩子的小手握在自己手里,让他暖和暖和之外,我再也想不出可以为他做什么。 罗伽提用他那大大的眼睛,如同窥视般看着我,用细细的声音重复那句:“基——庸,基——庸。”这孩子只会说这一句。 罗伽提的妈妈三十岁,怀里还抱着个两岁的男孩。她说:“这孩子也是,从出生到现在还没说过一句话。”母亲严重营养不良,根本没有母乳。那里不同于现在的日本,没有牛奶也没有奶粉,刚出生的婴儿只能喝些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茶或清水。 站在我身旁的两个女孩,一个七岁,一个九岁,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矮小得多,头上长着疹子。 罗伽提的父亲一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由于充当主食的没有甜味的香蕉不够吃,罗伽提的妈妈得去帮附近的农产干活,挣一些玉米粉。另外,作为媳妇,她还得步行去照顾住在十公里之外的公婆。看着这些妇女的地位,我想起了从前的日本。 我走进一间用泥巴糊成的小屋,里面没有窗户,连做饭的灶台也没有,黑漆漆的。 主人说,当天的早饭就是全家人一起喝的茶。我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也许显得太残酷,但我还是问道:“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你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你最想吃什么呢?。 女主人稍稍想了想,回答道:“稠的玉米粉粥,稠稠的。” 随后她又加丁一句:“至少一天一次,能让孩子们吃上点什么。”在这个家里,仅有的食物是一条几乎霉烂了的鱼干。 隔壁一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六个孩子个个骨瘦如柴,只有肚子胀得鼓鼓的。孩子们的头发早已变成了淡褐色,意味着营养严重失调。如果头发又黑又鬈,‘说明孩子还算健康。严重营养失调时,头发就会像蒙了一层灰或褐色的泥土,变得斑斑驳驳。 神色疲惫的女主人说:“最后一次吃饱肚子是什么时候,都记不得了。” 女主人怀里的孩子,虽然在哭,却没有声音。 仔细一看,那还是个婴儿,可脖子、手腕、大腿上都是皱纹。那不是细细的纹路,而是像褶子一样很深的皱纹。 晚上,回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五千八百九十五米)脚下的小屋里,耳边久久回响着那清澈的声音“基——庸”。我悲哀得无法入睡。 “黑柳女士,只有一件事请你记住:成年人死的时候,会说出自己的痛苦或悲哀;孩子们却什么也不会说。他们信赖成年人,在香蕉叶底下默默地死去。 一个无名小村村长的话,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了我的胸膛。 P20-23 序言 致读者 在阅读本书之前,请先听我说几句。 你也许会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当你读到这本书里所写的事时,你也许会惊愕得无法自控,发出惊叫。 没有汽车和电子游戏,也没有电脑和冰箱,甚至连电话和电视机都没有吗? 是的。像如今的日本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只占世界所有国家的百分之十三左右。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作“发达国家”的地方。 你要是想喝水,只需拧开家中的自来水龙头,清洁的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而我到过的那些国家,绝大部分没有自来水,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汲取混浊的河水或漂浮着垃圾的井水喝。 在五六十年前的日本,人们也得走很多路去提取井水,而且由于没有煤气和电,也靠砍树劈柴来做饭。 也许有读者会说:“没有水,那就喝矿泉水或果汁呗。” 然而那些国家没有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即使有矿泉水卖,那里的人们也没有买水的钱。 从前的日本也不是家家都有电话。有事需要联系时,人们就发电报、写信,或者直接前往要联系的人家。 如今,只要谁突然发病,人们自然立刻想到叫救护车。然而,随时都能利用救护车的,只有刚才我说的住在百分之十三的国家里的人们。这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待遇,我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一点。 我在本书中写到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明白了地球上百分之八十七的孩子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我想你们一定会重新思考很多问题。 请千万不要怀疑他们“是否没有努力工作”!要知道像日本这样四季分明、很少有旱灾、从来不曾沦为别国殖民地、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很早以前大多数国民就能读书写字的国家,为数不多。 日本人很勤奋。但我认为日本四面环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我们领受了天地恩泽,所以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也许都是幸运的。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在这个地球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怎样贫穷都依然热爱家人,依然为祖国感到自豪,他们拼命工作,努力维持生活。 如果班级里有一百个孩子,其中八十七个孩子中的某一个无法自带午饭;某一个因父母惨遭杀害而成了孤儿;某一个家里没有自来水或井水但又渴得难受;某一个生了病却没钱买药、也无法就医;某一个由于要照顾年幼的弟妹而落下功课……如果你们班上有这样的孩子,我想其余十三个人中的你们,一定会竭力相助。 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只考虑自己。 因为我很清楚,孩子们天生就有一颗颗善良的心。 请把这个教室当作地球。那八十七个孩子都和你们一样很想学习,他们憧憬未来,渴望生存。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往前走。” 如果不这样的话,二十一世纪将会变得十分悲惨。阅读本书的读者们,请你们常想着世界上的孩子们,同时也期盼你们中的孩子能成长为永不忘却那些孩子的大人。 这就是我要说的,同时也是本书中写到的孩子们和已经离开人世的不计其数的孩子们的心声。 对不起,写得长了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吧。 黑柳彻子 写于起程前往“孩子们长年受苦受难的阿富汗”之际 二OO一年六月 后记 本书所写的都是访问过的国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想写的事还有很多,正如我在坦桑尼亚的章节里说的那样,在书中写到的所有国家,我都待了大约一百个小时,参观访问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当然我还必须说,也看到了这些国家所做的努力,以及那里的人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地球上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住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他们每天提心吊胆地活着。日本属于剩余的百分之十五,从主要发达国家首脑会议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只有很小一部分国家的人们生活在喝着清洁水、能打预防针,并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环境里。 我从小就很喜欢孩子,后来投身电视事业和演艺圈,也是因为曾想当一个能很好地给自己的孩子朗读绘本的母亲。我非常感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赋予我亲善大使的工作。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甚至会连这些孩子的存在都不知道就慢慢变老,最终离开这个世界。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当然,如果我不做这项工作,也就不会遇上或不必去看那么多悲伤和痛苦的事了。但是一旦知道了那些悲痛,便再也无法停下脚步。常有朋友这样问我:“看到那些残酷的现实,你不绝望吗?”我并没有绝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秘书长格朗特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将一年中死去一千四百万儿童这个数字,在本世纪末减少一半。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然而在这十四年里,我们将这个数字减少到了一千两百五十万(一九九九年,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又减少到了一千零六十万)。要知道救助一个儿童的生命绝不容易,但我想,哪怕只能救一个孩子,我们离绝望就相当远了。 我想借此机会,向所有在这十四年里信任并支持募捐活动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迄今为止,汇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银行账号”里的捐款总金额为二十三亿三千八百三十五万零七百六十八日元。这是由十五万四千六百三十人(由于集体捐款的也很多,人数应该更多)捐助的。(上述金额及人数均为一九九九年五月底为止的数据。至二OOO年十月,金额已达三十一亿四千七百万两千九百四十三日元,人数达到了二十二万两千一百六十五人。)这些捐款来自一位又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我真想给每一位捐款者写信,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但如果要给那么多人寄感谢信,光邮票就得花去一千零六十五万七千四百零六日元。 为奉献爱心而捐出五百日元或一千日元的朋友们,一定不希望我把钱花在这样的地方。有了这一千零六十五万七千四百零六日元,就能够为十万多个儿童购买麻疹、结核、小儿麻痹症、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这六大传染病的预防疫苗。光这邮资就能救活十万多儿童的生命!募集到的捐款将全额用于购买孩子们需要的物品,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直接送到孩子们手中。由于以上原因,敬请各位将银行收据或明细账单作为捐款凭据收好。关于这件事,每当有机会,我都会在电视里向大家说明,在此,衷心感谢大家的理解。 我访问了书中写到的那些国家之后,世界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件事是随着曾经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被推倒,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也于一九八九年结束了,这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件事是一九九一年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被彻底废除,曼德拉当选为总统,南非的黑人政权从此诞生,这给安哥拉以及莫桑比克等国带来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另外,越南的自由化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突飞猛进。《大家一起去越南!》之类的图书也陆续出版,越南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柬埔寨的吴哥窟也终于成了观光旅客非去不可的地方。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和痛苦。 就在此刻,我正写着这一切的时候,我听到了孟加拉国东南部遭受飓风袭击的消息。播音员说:“由于飓风的袭击,这个地区自一九七O年以来,已有一百五十万人丧命。”实在是令人悲哀至极! 我访问印度那年,印度的人口是七亿七千两百七十万,现在已达到九亿三千五百七十万(一九九五年二月底达到了九亿九千八百五十万)——就在这十一年间! 在卢旺达难民的逃生地——扎伊尔,事态发展到了总统流亡的地步!一九九七年五月,扎伊尔的国名已改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世界各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仍然在继续,在伊拉克国内,粮食及医药品严重紧缺,问题成堆,与库尔德人之间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我收到一盒录像,记录了这样的场面:从卢旺达逃到扎伊尔的难民们又遭遇扎伊尔纷争余波的袭击,纷纷返回卢旺达。急于涌向货车的人实在太多,许多挤在下面的孩子被压死了。孩子们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他们被挤上车,又被踩死! 再说说地雷,现在世界上六十四个国家里埋着一亿一千万颗地雷。据统计目前一年被除去的地雷是十万颗。如果按这个速度进行,将世界上所有地雷除去需要一千一百年。可想而知,人干了多么愚蠢的事情。况且现在每年还有两百万颗新的地雷被埋下去! 在此,我还想写下坦桑尼亚的孤儿院里的少女贝乃迪库塔后来的情况。我一直牵挂着她,回到日本后我还跟孤儿院院长有过书信往来,拜托她让贝乃迪库塔接受以英语为主的教育,并寄去了养育费。同时我也拜托了当时陪同我们的国务大臣蒙格拉夫人,希望她有机会多多关照贝乃迪库塔。 从坦桑尼亚回国四年后,我接到了蒙格拉夫人打来的电话。 “彻子女士,我十分理解您牵挂贝乃迪库塔的心情。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我跟丈夫和儿子们商量过了,决定收她为养女。我会让她接受跟我的儿子们同样的教育。这下您可放心了吧。”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蒙格拉夫人接着说: “她已经到我家来了。您等等,我让她听电话。” 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世上竟有如此了解我的人。电话里传来女孩细细的声音:“Hello。” 就这样,贝乃迪库塔成了蒙格拉夫人的女儿。后来蒙格拉夫人出任坦桑尼亚驻印度大使,贝乃迪库塔也一同去了印度。两年前的一九九五年,蒙格拉夫人被任命为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秘书长。之后她又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贝乃迪库塔也一同前往纽约,贝乃迪库塔就这样走向了世界。我在纽约和她见过几次面,我们俩一起观看音乐剧,一同品尝日本料理。我从不对她提过去的事,她也什么都不记得了。然而她对我无话不说,跟我亲密无问,甚至到了有点不可思议的地步。如今的贝乃迪库塔已是一个彬彬有礼、嗓音悦耳动听、模特儿般漂亮的女孩。 关于该在什么时候跟贝乃迪库塔说她在孤儿院时的事之类的事情,蒙格拉夫人都会跟我商量。我们俩总是一起思考,期盼着她茁壮成长。现在,贝乃迪库塔已跟随蒙格拉夫人回到了坦桑尼亚,她已经是高中生了。命运真是不可思议,总有一天她也一定能为坦桑尼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期待着这一天。 我被选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因为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老师的推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格朗特先生和绪方老师是挚友,据说是格朗特先生请绪方老师从亚洲人中推荐一名亲善大使,她便推荐了我。那时正逢《窗边的小豆豆》英文版出版,恰巧格朗特先生来日本,绪方老师便向他赠送了一册。格朗特先生用一个晚上读完了书,说“跑遍了东京的书店,只要能到手的全买下了”。然后带回去让纽约总部的同事们读,并称:“如此了解孩子的人,一定得请她……”这便是我被任命的经过。 那时候我向绪方老师了解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很多情况。一九四五年,也就是停战那一年,联合国正式成立。翌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立。那时候战争创伤未泯,除了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以外,几乎全世界的儿童都在挨饿,听说列宁格勒的孩子们甚至饿得吃墙土。美国的一些团体开始向以欧洲国家为主的饥饿儿童大量发送食品。当时日本和德国是联合国的敌人,有人提出“没有必要给日本运送”,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一任秘书长莫里斯·佩特先生却认为“孩子是不分敌我的”,并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二年的十三年里,给日本的孩子们送来了价值两百万美元的物资。这要按当时日本国内的物价来计算,相当于六十四亿多日元。我要告诉日本人,那个年代里学校午餐提供的奶粉,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送来的。 如果没有那些奶粉,如今支撑着日本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当年肯定会严重营养失调。那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会达到世界第二位。基金会不图任何回报,只考虑日本孩子的健康而伸出援助之手。我当即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我愿意接受任命。”过了很久,我才听说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十四年过去了,每次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国视察,我总是自费聘请助手一同前往。田沼武能先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儿童摄影师,无论是在尘土飞扬的沙漠,还是在人群混杂的都市,他总是睁大眼睛,拍下一张张读者们看到的照片。田川一郎先生是朝日电视台的总监,他以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对孩子们真挚的爱,制作了一次又一次特别节目。还有一位是每年都排除万难、扛着沉重的摄影机与我们并肩奋斗的朝日电视台摄影师平间节先生,他那一双不放过任何事物的眼睛,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孩子天真无邪的身影。这样的集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而我始终被大家激励着,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了下来。另外,我想借此机会对每一次都尽力安排播放时间的朝日电视台的各位同行表示衷心感谢。我还要感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日本办事处的泽良世先生与植村和子小姐的热情帮助,他们为我担任现场翻译和英语笔译,同时为我收集了许多我想了解的世界各国儿童的信息。没有他们二位的帮助,这本书也无法与读者见面。负责这本书的讲谈社的吉崎正则先生的忍耐精神也使我钦佩不已,是他赋予了没能按期交稿的我以勇气。 最后,我还要向一直牵挂全世界儿童并给予我无穷力量的记者朋友们和各媒体的友人表示谢意。 他们是:已故的沼泽均先生、松本仁一先生、梅崎早苗女士、吉形祜司先生、千田善先生、青木志津子女士、上野敏行先生和久米宏先生。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帮助了我。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这本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然而遗憾的是,为儿童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格朗特先生于一九九四年与世长辞。在此,我也要对他道一声:“谢谢!”迄今为止,每到一个国家,当地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办事处里必定会有格朗特先生发来的电报在等着我。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既让人怀念又令人悲痛。 “彻子女士,孩子们在等着你。祝你成功。那么,下一站你打算去哪个国家?” 一九九七年五月 (写于一个苦苦想着“地球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武装冲突不断,孩子们的心正备受煎熬”的日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