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大年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烟,这两个字的结合很形象有人的地方就有烟。市镇村庄,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古时候还把人烟稠密与市井繁华相提并论。讽某人脱离现实是“不食人间烟火”,赞美庙里的菩萨灵验,也是“烟火不断”。总之,人与烟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赵大年的散文作品,在书中作者以生花妙笔谈古论今,既有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赞赏和思索,也有对日常现象和个人经历的细细描绘,平和中透着大气,朴素中包含哲理。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大年先生的散文集,在书中作者以生花妙笔,谈古论今,既有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赞赏和思索,也有对日常现象和个人经历的细细描绘,平和中透着大气,朴素中包含哲理。其文如淙淙泉水,温婉宁静,从容不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本书具体收录了其的:《小胡同·四合院》、《垂钓三乐》、《绿树·灰喜鹊》、《假如没有大象》、《爨底下断想》、《大峡谷·鬼镇·伦敦桥》等作品。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家住北京

 小胡同·四合院

 相家

 过大年

 大美京音

 看绿

 病中絮语

 病房纪事

 乐鸽子

 师爷

 外婆

 垂钓三乐

 老而交友

 适应性

 北京人饮茶

 飞机背后的故事

 方菜晋京(上)

 方菜晋京(下)

 感受京华

第二章 天人合一

 人烟

 故乡之声

 代言人

 想起马踏湖

 爱猫

 绿树·灰喜鹊

 打麻雀

 假如没有大象

 漫谈细菌

 九寨蓝

 发现之后

 旧事重提

 大灾之后

第三章 走笔观花

 古桥遐思

 爨底下断想

 正定沉浮

 乾隆射虎

 大峡谷·鬼镇·伦敦桥

 足球算老几

 武陵歌女·何首乌

 卖茶大嫂

 肃川,肃川

 五柳洞一夕谈

 第四章有话就说

 假如没有辣椒

 追星杂谈

 文学怎么啦

 酒生情

 进城

 漫话长城

 纳税意识

 剖析假话

 自嘲

 谁养活谁

 婆婆,您好

 何必画水

 创意神通

 创作与聪明

 敬业精神(一)

 敬业精神(二)

 体育百年

 钱这鬼东西

 拒绝残忍

 语言的困惑

 虚实·忘性·空白

试读章节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这话形容老北京胡同之多。

衙衙,这两个繁体字很形象,把胡同夹在“行”字当中,就是可以通行的巷道。胡同来源于蒙语“浩特”,意思是有水井的居民区。元朝修建大都,纵横各九条大街,划分出棋盘式的居民区,区内四合院大小不一,胡同也有宽有窄,宽的可通行骡马轿车,最窄的只能过一个人,名称也象形:头发胡同、耳朵眼胡同。

自古“无水不建都”。北京地区三面环山,丛林茂密,河流甚多,地下水源丰富,小胡同里到处可以打井。胡同与水井密不可分,乃市井文化之渊源。

我出生在北京西城劈柴胡同高华里的四合院,记事时已搬家住到附近的小沙果胡同寿康里2号。寿康里是胡同的终端,呈“丁”字型,只有一个出口,十分僻静。出口处有大槐树,树下有井,井边的一家人拉水车每天两趟给寿康里各户送水,以此为生。京西的骆驼队也往胡同里送煤,送大白菜,骆驼就卧在四合院大门口倒嚼(反刍),我蹲在旁边看,怎么也看不见它在吃什么。

四合院就是四面房屋围着个方形院子,房屋的后墙代替院墙,是非常节约而适用的民居。典型的四合院,北房相对高大,坐北朝南,四季进阳光,冬暖夏凉,属正房,也叫上房,共五间,正中一间堂屋兼客厅,较宽大,两侧各有一间带耳房的卧室,耳房也可住人,大多用做储藏室。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家庭,上房由祖父母或父母居住。西厢房三间,上午进阳光,下午不西晒,冬天不喝西北风,由长子或长孙居住,人口少的家庭,也可辟为书房、客房。《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是北京(元大都)人,他写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山西,却仍沿用北京人的习惯,让张生住在西厢房。东厢房三间,西晒,喝西北风,由次子或女儿居住。南房四间也叫南倒座,终年不进阳光,喝西北风,属下房,由用人居住。东南角是大门洞,连着四合院的大门,其余是门房、厨房、厕所。受宠爱的小女儿,可以住在北屋的耳房里,如同闺房,然而,若是嫁不出去,或者被丈夫休妻回了娘家,这样的女儿,以及没有生育男孩而又守寡的儿媳,往往也住下房,是不拿工钱的用人。四合院里面,门对门,窗对窗,哭笑之声相闻,好比一家人围着大方桌和和美美地对脸吃饭,却又是长幼尊卑,等级森严,互相监视着过日子。由此可见,四合院是封建家庭关系的外壳。

寿康里拥有十几座新式四合院,说它新,因为这些四合院是按图纸统一建造的,灰砖细瓦清水墙,大约是房地产商于清末民初,为了出租而投资兴建的。老北京的民居,除了“侯门深似海”式的深宅大院建筑材料精良之外,普通的四合院大多破旧了,几百年间来回翻修,外墙抹一层青灰,里面是泥土和碎砖头,很少见到新砖砌成的清水墙。寿康里的住户都是小康之家,独门独院。民谚描绘这种四合院拥有“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洋车、胖、r头”。我家大致如此。天棚,就是在四合院顶上搭个遮阳的席棚,初夏时节搭,秋后拆掉。老北京有这种棚行,杉篙、苇席都由它提供,来几个架子工,半天就能搭好;秋后也由他们拆走,还把院子打扫干净。鱼缸很大,在院子里露天养金鱼。除了红花似火“多子多福”的石榴树,还有葡萄架、夹竹桃、兰花和很多菊花,我的父母都爱花,给了花行定金,他们就按季把鲜花送来。洋车就是《骆驼祥子》里那种包租专用的人力车,据说是日本人发明的,所以也叫东洋车。我家那辆人力车很新,雪白的坐垫,车灯、车把铜头、脚踩的车铃铛擦得精光锃亮,车夫年轻力壮,除了接送我父亲上下班,他还住在门房,兼听差和门卫。我家有位山东厨师,买菜做饭全包了,他擅长鲁菜,当时北京的饭馆也是鲁菜一统天下。没有胖丫头,却有两位奶妈和一个干杂活的老妈子。我家总共四口人,我和弟弟一人有一位奶妈,断奶之后她们并不走,因为我母亲是北平第三十八小学的校长,工作忙,基本上不带孩子。家母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在当时就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新女性了。家父是大学教授,还在中学兼课。父母一个月的薪金合计超过三百(银)元,一袋兵船牌白面(四十斤)才两元。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教师的待遇甚高。

“七七”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六岁,至今还记得日寇攻打宛平城隆隆的炮声。家人往窗户上贴牛皮纸条,防备震碎的玻璃伤人,再就是大夏天的挂上棉门帘,说是可以挡住炮弹的碎片。除此之外,老百姓再没有什么防御措施了。一天夜晚,爸爸到小床边来亲吻弟弟和我,把我弄醒了,他只说了一句话“乖,听妈妈的话”,就匆匆转身出屋。我隔窗看见爸爸提着一只小皮箱,由妈妈送出了四合院。后来才知道,爸爸跟随他任教的大学连夜撤退到南方去了。

此时正值暑假,不上学。我在胡同口看见许多伤兵,从西往东撤退,附近的居民纷纷上前送茶水、鸡蛋,人力车夫还主动拉车把伤兵送往医院。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宋哲元将军率领的二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他们是抗战英雄。

月底,日本兵进了城。妈妈不准我和弟弟出门。秋后学校复课,仍然由奶妈送我去上学。由于父母都是教师,想对我进行智力早期开发。妈妈多次给我讲她的教育计划,要我五岁上小学,十岁上中学,十六岁上大学,二十岁出国留学。还说,只要我做到了,弟弟也能做到。然而,现在我们师大附小校门口挂上了日本的膏药旗,师生进出校门必须给它鞠躬。不久又来了日本教员,规定我们一律学日语,不准说自己是中国人。第三十八小学的情形也大致如此。我妈妈愤然辞职,不给敌伪做事,还叫我也退学。她含着眼泪说:“不当亡国奴!就在家,妈教你。”她精心设计的教育计划,在我刚上二年级的时候就被破坏了,怎不伤心落泪。

二舅一家人从河北省无极县老家逃进北京城,与我们住在一起。二舅说日寇在农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妈妈说,日寇在城里进行奴化教育,强迫市民当亡国奴。夜晚,关好了院门,大人们就聚在北屋听武汉电台的广播。这个节目一开始总要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妈妈常把我从床上叫起来学唱,还把歌词抄下来,教我读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年冬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离开寿康里2号,住进天津的英租界,又搭乘招商局的轮船到香港,再转到江南,开始了流离失所的难民生活。八年抗战,我们辗转逃难,吃过草根树皮,住过山洞窑坑,见过饿殍当道,哀鸿遍野……在云贵高原风雪交加的山路上,我也曾想起寿康里四合院的“天棚、鱼缸、石榴树……”P2-5

序言

近几年没写长篇小说,大概把长篇看得分量过重,心里攒着几个人物,却没有好故事,没想好,就没写。也没写剧本,现在的影视剧,大概得能赚钱才行,可惜鄙人天生的不会赚钱。文艺也有市场学,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嘛,暂且往后捎着点儿。

于是乎,散文随笔跳上键盘。不说爬格子,因我换笔十有六年,以致提笔忘字,离不开电脑了。又可惜它的字库公文化,我要写李白,刚打个“李”字,它便联想出李鹏、李瑞环、李铁映等一大串领导人的名字,就是“想”不到中国还有个大诗人李白。我要写金戈铁马,刚打“戈”字,立刻出来戈尔巴乔夫,天知道,我与此公何干?为了不让它牵着鼻子走,不让自己的作品变成干巴巴的公文,我不敢偷懒,坚持自主造句,每句话都是我自己的,绝不顺从电脑。

散文就有这个好处,它又散又文。散,不受某种格式约束,随心所欲,抒发真情实感,说真话,也就是自己的话。文,是文采。文章总要有点风采,但不必堆砌华丽词藻,今年情人节,某公赠送9999朵玫瑰,车行迟缓,反被仅送一枝玫瑰的小伙捷足先登,把美人带走了。

随笔更灵活,走笔观花,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见仁见智,千字左右,易写易读。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知识更新,信息爆炸,大江东去,泥沙俱下,目不暇接,鱼龙混杂,正是随笔大行之时。

余老矣,人之垂暮,其言也善。此集中,乃单辟一辑,感叹生态道德。我国先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天人合一”的学说,这个天,就是大自然,人类与万物都是自然界和谐的组成部分,只有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吗?讲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就是重要内容,就是生态道德。

赵大年

2006年11月30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