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逃离北上广(Ⅰ北京太势力)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苏言//闵唯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坊间盛传:

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地方上的;

北京人什么都敢侃;

北京满大街都是“爷”;

北京人牛……

这就是北京,

与上海、广州、深圳一样,身患重度城市病:房价飞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此外,

北京的首都意识、圈子文化、胡同心态,

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紧箍咒?!

本书是老一代“北上广”奋斗者告诉新一代“北上广”漂流者的话,也是80后“北上广”漂流者的沥血之作,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温热泪水、朗润笑声——此书献给正在“北上广"犹豫彷徨的兄弟姐妹,此书献给想去“北上广"实现梦想的年轻朋友。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和说教无关,它读起来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关于北京城的“机关”和“暗道”。大家曾笑话电影《无极》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实,那是陈凯歌深谙皇城的规则:北京城里就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在这里奋斗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本书为《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呙中校推荐作品。

目录

推荐序 北上广,你在抛弃谁

序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奇

前言 寻找被忽略的自己

引言 北京为什么留不住马云?

第一章 翻不过的深宅大院

 1.“不必言大而自大”之城

 2.在城里“被流浪”

 3.穿着不合身的“洋裤褂”

第二章 皇城根下的代价

 1.户籍是道坎儿

 2.社会是个圈儿

 3.蚁族是枚子儿

 4.楼高有个限儿

 5.交通没个谱儿

 6.身边缺个伴儿

第三章 北京是谁的首都?

 1.高端人才看过来

 2.“三高”企业请回去

 3.京华烟云梦

 4.北京欢迎你,路过

第四章 大北京的小猫腻

 1.胡同里的“贵族精神”

 2.官昧冲天

 3.大院深深深几许

第五章 燕京突围战

 1.唐山“钢铁侠”&承德“小田官”

 2.流动,让生活更美好

 3.弄潮“环渤海”

后记 为你找面镜子

试读章节

1.“不必言大而自大”之城

北京是城。

北京是座很大很大的城。

虽然,北京并非中国唯一的大城市。除此之外,天津、重庆、长沙和广州等,都是不容小觑的大都市。尤其是上海。首先上海的人口就比北京多,而随着浦东的开发,地盘也不见得比北京小。更何况,上海的“大”远远不止于此。她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同时上海还是全国利税大户,2010年的世博会更是让这座城市成为世界的焦点。所以,上海完全有资本被冠以“大上海”之称。

但是,上海再大,也“大”不过北京。在作家王安忆看来,上海刮的风就首先输给了北京:“刮风的日子,风在北京的天空浩浩荡荡地行军,它们看上去就像是没有似的,不动声色的。然而透明的空气却变成颗粒状的,有些沙沙的,还有,天地间充满着一股呜声,无所不在的。上海的风则要琐细得多,它们在狭窄的街道与弄堂索索地穿行,在巴掌大的空地上盘旋,将纸屑和落叶吹得溜溜转,行道树的枝叶也在乱摇。当它们从两幢楼之间挤身而过时,便使劲地冲击了一下,带了点撩拨的意思。”

无怪乎易中天要在《读城记》中强调:“上海还得在自己的市名前冠一个‘大’字,才成为‘大上海’,北京却大得根本不必自称什么‘大北京’。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大北京’这种说法的?没有。北京人不这么说,外地人也不这么说。可见在全中国人的心目中,北京之大,已不言而喻,实在不必添此‘蛇足’。这可真是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城不‘大’。北京,大概是中国唯一一座‘不必言大而自大’的城市。”

路大欺人

北京城的大,你的脚会首先体验到。

有句俗话叫“看山跑死马”,那正是对北京立交桥的生动描述。一对外省父子,儿子高中北京著名学府,老父亲自送他入学。来的时候学校派校车接了,回家时老父图个新鲜要自己“溜达”,结果一出门就蒙头转向,简直“找不着北”。老父亲感慨万千,回家就发了篇博客诉苦:

“当时在入口刻意记忆的标志性建筑就在眼前,可是相隔的是:宽阔无比的、川流不息的、纵横交错的、不可逾越的、令人眼晕的西直门立交桥。如是‘家’里的桥,跨过、穿过、走过也就是了,这点毋庸置疑,可面前的庞然大物,如何是好?”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有篇名为《北京立交桥》的课文,对这“庞然大物”有更理性的描写:“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这样的“大”桥,想要走几步就跨过去,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一个立交桥绕下来,就算打的士,也肯定跳表。北京人自己说得更绝:除非在家猫着,否则只要出门,就会有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

立交桥已经像“满月”,像“盘龙”了,那作为这座大城市大动脉的大马路就更不能含糊了。根据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案)》的内容,东西长安街、前门大街、鼓楼南大街3条主要干道的宽度调整为120至140米,并提出一般干道宽80至120米,次要干道宽60至80米。

这样的“大马路”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梁思成对于长安街的宽度倒是曾有一段幽默的评论,他说:

“展宽西长安街的时候,拆了很多民房,结果街道过宽,街道当中用不着,留作停车场,把民房拆了作停车场,我看不太妥当……西长安街太宽,短跑家也要跑十一秒钟,一般的人走一趟要一分多钟,小脚老太婆过这条街道就更困难了。”

毕竟博尔特只有一个,100米只用9″72的速度通过的,也只有他一个。假使住在北京城里,天天要过这样的大马路,恐怕世界飞人也飞不动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北京是把眼睛放在额头上的,做大做强,但看不到下面人的“疾苦”。作为一名定居北京的有文化的香港人,陈冠中就直接称北京缺乏“生活质感”,是“一片充满绿洲的沙漠”。

陈冠中觉得,北京不是一座可以步行的城市,路很宽,却缺少有生活感的街道。北京的整个规划造成现在孤岛型的建筑,每个孤岛自己都有商场,都有写字楼,都有住宅。孤岛型建筑旁边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景观,弄点假绿地什么的,这些绿地不能用,更不能形成有意思的公共空间,所以老百姓都不能在里面生活的。城市结构不连贯,导致商业都受影响。“我们以前觉得香港太挤并不好,但现在看来说不定有好处,比如尖沙咀、铜锣湾,各种街道大家都可以穿过、可以走路。北京却很少有一条街是这样子的商业街道。”陈冠中如此感叹。

既然这样的“宽阔”并不便利,是早已被梁思成们预见的事实。为什么北京城仍执意“路大欺人”呢?

说白了,原因只有一个:咱是首都!

华夏神州,泱泱大国,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心脏——北京,小得起吗?不能小,也不敢小。建国初期,在对改建与扩建北京城的方案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国家计委就曾多次对北京的道路宽度等提出质疑,有人以“房必五层,路必百米”相讥,更有人批评这是“大马路主义”。但北京市的态度异常坚决。

1956年10月10日,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彭真,在北京市委常委会上提出:

“伦敦、东京、巴黎、纽约等城市的交通都很拥挤,据说有的地方坐汽车不一定比走路快。莫斯科有些窄街道,也有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道路不能太窄。1953年提出东单至西单的大街宽九十公尺,就有人批评这是‘大马路主义’。大马路主义就大马路主义吧。不要害怕,要看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道路窄了,汽车一个钟头才走十来公里,岂不是很大的浪费?

“将来的问题是马路太窄,而不会是太宽。我们不要只看到现在北京全市只有不到一万辆小汽车,要设想将来有了几十万辆、上百万辆汽车时是什么样子。总有一天会发展到几十万、上百万辆车的。主要的马路宽九十公尺并不是太宽了。直升飞机也要场地。在座的青年同志们,等你们活到八十岁九十岁时,再来看看是谁对谁错,那时由你们来作结论。”

北京的马路究竟该多宽,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个政治问题了。

新中国建立初期,万事待兴,作为首都的北京,在那个意识形态还很浓厚的年代,其城市发展也参照了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模式——采用单中心加放射型路网结构模式。20年之后,《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出台,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在此时被勾勒出来了,此规划奠定了今天北京主城区空间发展的格局。这种发展模式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摊大饼”模式。

显然,离开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讨论北京城如今的“路大欺人”,那肯定是说不清的。咱们现在就来看看上世纪50年代末,抗美援朝刚结束那会儿,在征求对北京总体规划意见时,来自军队方面的一条建议:“从国防上看,例如道路很宽,电线都放在地下,这样在战争时期任何一条路都可以作为飞机跑道,直升飞机可以自由降落。假如在天安门上空爆炸了一个原子弹,如果道路窄了,地下水管也被炸坏了,就会引起无法补救的火灾,如果马路宽,就可以作隔离地带,防止火灾从这一区烧到另一区去。”

所以说,因为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心脏,所以它从来就不只是一座城市那么简单。北京城何时简单过?

正如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中提到的那样:“北京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信息等各种中心于一身的全能型城市。这里有最大的党政军机关,最大的金融商业机构,最大的科研单位,最大的大专院校,最大的信息网络,最大的体育场、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和最大的国际机场。世界各国的大使馆都在这里,世界各国的精英人物和重要信息也都在这里出出进进。别的地方有的,北京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北京也有;别的地方出不去进不来的,在北京就出得去进得来。光是这容量和吞吐量,北京就大得让别的城市没法比。”

所以,尽管北京的中心城区没有上海那样的摩天大楼,但你仍不得不仰视这座城市。因为“天安门上太阳升”。

P28-37

序言

“逃离北上广”,原本只是局部、个别的行为,现在成为广泛的话题,当然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与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一样,“北上广”被知情者称为:GDP和CPI同大,意思是城市发展的确很快,市民荣誉感也强,但市民消费价却太高,高到无法消受,并因此形成高门槛。

谁会“逃离北上广”?杜拉拉肯定不会,在500强工作的杜拉拉甚至不愿为爱情离开DB公司,可见工作比爱情更重要。人生遇到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而爱情,不管你骨子里是怎么想的,反正:一个萝卜一个坑,非特殊情况爱情不会把你丢下。

“北上广”是什么?是北京、上海、广州加深圳,这四个城市被当今社会誉为中国最好的城市,并各自拥有1800万上下的总人口,且精英群权重大。

北京,中国的首都,建设好有十足的理由,传统上被最为看好,因此户口也难进;

上海和广州,同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洋务运动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没有这两座城市几乎可以说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史。上海户口值钱大多数国人都知道,可以说上海和广州是中国最洋气的城市;

深圳是中国体制的特殊产物,如果说上海和广州的洋务运动是在被动中进行的,深圳则是我党我国领导人亲自要干的,可说是主动性的洋务运动产物。修订政策,引进港资,不信就干不过绝种的资本主义!

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有志的年轻人别无选择!

可,三十年了。一波波优秀的民工向这4座城市蜂涌而至,一批批大学毕业生首选这4座城市,并不惜因未分配好而辞职重干。这些年轻人成就了这4座伟大的城市,也成就了自己,并因此形成潮流。

潮流是什么?是时尚。时尚是什么?是楷模。楷模怎么讲?学呗!

可,三十年了。杜拉拉们挤得这4座城市水泄不通,不仅后来者无路可走,即便是先来者也会被杜拉拉挤掉。看看,王伟不是走了吗?杜拉拉好几个前辈也走了!

新时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一生去过北京若干次,上海二三次,广州或许没去过,而深圳,没儿女基本不去。年轻人们走南闯北,在他们的求职信中,只填着这4个城市,只要是这4座城市,去了再说!很多人转着圈地往返,渴望在这4座城市中求得相对更好的职位。看看“杜拉拉”就知道了:可以不择手段,包括被称为人生最重要的——爱情。

人的精明是被炼出来的,做人精中的后辈,尤如前面有一堵墙,推开的可能性有,但很有限。况且,先辈们即使在专业上也不比我们差呀,怪不得他们。最终,只能怪:人满为患。

时间的沙漏一直朝着一个地方持续地漏。那里,不问人的出处,通常一桌人吃饭,来自各省市的人没有重复,这与传统上的本地生、本地长、本地工作一辈子完全不同。

未来30年,沙漏持续,可不会只朝着“北上广”了,通往“北上广”的铁轨并列而行的:还有一条出来的路。人如货币,总是流向那些需要投资并且一定会带来回报的地方。这使得新一代年轻人会去寻找被忽略的自己,和正在崛起的城市。即使身在“北上广”,一旦被忽略,就一定会激起反省,这是市场给年轻人带来的选择,也是优于中国历史的地方,更是中国有希望之所在。

这是我们写这部书的初衷。

的确:“逃离北上广”,因为《北京太势利》。

势利的北京让你无法开始工作,每天被一种无名的精神打击着,而交际则需要太多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太高。由于无法迅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因而自己的一切都会显得滞后。可以说,北京的竞争主要是精神上的,因为不断地有人在告诉你:圈儿,北京就是个圈儿!  的确:“逃离北上广”,因为《上海太昂贵》。

上海的昂贵则是纯物质的,没有钱你甚至都没法住下来,即使亲朋好友也不会帮你的忙。不错,是很公平,前辈们也是走的这条路。一切都得看实力,假使你金钱不够,你就得把学历、资历、勤奋、身体,包括姿色和学养一起打包作价。价不够,你将痛苦并痛苦着。

的确:“逃离北上广”,因为《广东太竞争》。

广东很务实,不像北京讲背景,上海讲气质潜力。广东,无论广州还是深圳,你得苦,你得相信苦尽甘来。背景和气质都没用,漂亮女孩如果不讲苦,充其量也就是做几年不光彩的“风光年华”,熬到花落色衰,依然不会被广东承认。相比北京和上海,广东的竞争来得低端,正因为此,广东的竞争称得上是“血汗时代”。

所以,下一站,寻找正在崛起的城市。好在,现代中国,伟大的城市不只“北上广”。

后记

为你找面镜子

书稿完成的那一刻,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在撰写过程中,透过大量资料,对北京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从而更忧心。

人民网记者崔鹏于2010年9月16日发文《“中产”的未来在哪里》,提到“逃离北上广”的概念。该文所持的观点是“‘逃离北上广’的现象目前并未演化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潮流,尚没有数字能证明越来越多白领从大城市逃离,也无法证明离开了就一定会更好”。彼时,我们的《北京太势利》已经完稿。于是,回过头去再看各大媒体和个人对“逃离北上广”的反应,我们的想法更坚定了。

逃离北上广,绝对不是退而求其次。从百舸争流的“北上广”缩回老家或二三线小城,偏安一隅,聊此一生,也绝对不是我们认可的“逃离”。

之所以要离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这个好的标准,实际上,因人而异。就像这本书的引子里提到的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网络的传奇人物。他的身价不如李彦宏(百度创始人)高,长得也没对方帅,但就是这样一个马云,对年轻人,尤其是立志于创业理想的年轻人,更具有榜样意义。因为他普通。

他样貌普通,学历普通(杭州师范学院毕业,高考三次落榜),背景普通(无海外留学经历,非富二代,上头也没人),所以当他还不是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的时候,北京不会待见他。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马云,关于阿里巴巴的书,林林总总。快速浏览之后,你会发现,他们讲来讲去,无非在说一件事:这个叫马云的人,很了不起,因为他很执着。跌倒了再爬起来,是容易成为口号但不容易付诸行动的事,而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再跌再爬——就绝对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事情了。

他的故事跌宕起伏,有笑有泪。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马云在北京跌倒了,他却没有在北京爬起来,而是离开首都,转战杭州,方才海阔天空。

那么执着的马云,为什么就没能在北京爬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和几千年的文化习惯抵抗,无法让当惯了“首都”的北京为他网开一面——马云对北京说,相信我,把那个圈子捅破,给我留道口儿,让我伸展拳脚,重新制定一套游戏规则——你觉得北京会理他吗?就算他曾站在李岚清、吴仪等国家领导人的身边,也没用!因为他只是站一站,除此之外,他不和这圈子,或是邻近圈子里的人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正是这个有趣的现象,让我们决定由马云来引出北京的故事。他太合适了。

前不久,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的女儿被特招录为公务员,算是一条大新闻。有评论分析说,因为韩国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实际上还是个人情社会,所以才会发生这类“特招”事件。那么,反观中国呢?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北京处于这个社会的核心,门第观念、官僚主义、等级贵贱,区分得就更厉害了。

易中天说,北京城就是个大圈子,里面又裹着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圈子,圈子里的人“相濡以沫”,圈外人只能眼巴巴看着,除非有人领你进去,否则你就只能成为这座城市的漂流瓶。这就是北京“特色”。

马云后来的成功,也是我们打算向你传递的希望,希望你也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你是什么作物,就该被种植到什么样的土壤里。不管是沙漠,还是沼泽,都有属于那里的植被。当然,要真正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逃离北上广”并非伪命题。它值得我们去探讨,因为每个人都有权获得更好的生活——为什么城乡发展如此不平衡?为什么农村娃还在拼命读了18年书,还是不能与城里孩子“平起平坐”、共享福利?问题出在哪儿,明白了,找到了。但是,还不够,我们必须谋求对策,在你无法改变一座城市的前提下,你可以改变自己。这一点,对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有借鉴意义。

你和北京,并非两情相悦,她没有一眼认定你。你又为何死死纠缠她呢?北京,就是你此生的终极目标,你确定吗?

保持激情、坚守理想,真的很难。难就难在,我们会变,我们会被现实打磨,被各种利益诱惑,被各种困境阻挡,从而认不清自己,在北京城里苦苦挣扎,殊不知我们早已面目全非,镶不进原本期望的那个位置了。

如果非要找个理由,那么这就是我们出这本书,出这个“逃离北上广”系列的原因——为你找块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人和事,看看自己;然后,再出发!

书评(媒体评论)

放弃北上广的10个理由: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一线城市拼智商,二线城市靠情商;

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

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

一线城市适合青春前5年,二线城市适合青春后5年;

一线城市让人见世面,二线城市让人拓视野;

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

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

一线城市是“飘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新周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