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按照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习惯断限,截取近代百余年的后三十年即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段,对其间的重要政治思潮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及价值作简介和简评。因采用了逐一考察每一思潮的酝酿、兴起和发展或转折的体例,在上限上或许上推,如对无政府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的评述均追溯到了上一个世纪之交。本书由俞祖华、赵慧峰主编。
第一编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主要政派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主义
一、民国初年的尊孔与帝制复辟思潮
二、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主张
三、北洋时期地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政”与“法统”之争
五、甲寅派的政治主张
第二章 国民党的“训政”、“宪政”思想与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
一、国民党政权的“训政”理论与宪政思想
二、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三、抗战前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基本内容
四、抗战时期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系统化
第三章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各汉奸集团的卖国主义谬论
一、汪精卫、陈公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二、伪满洲国的“建国”主张
三、华北汉奸集团的“新民主义”
四、汪伪集团的投降卖国理论
第二编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与改良主义
第四章 激进民主主义思潮的狂飙
一、新文化运动——中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二、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三、李大钊的平民主义
四、鲁迅、吴虞、胡适等人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与畸变
一、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
三、三民主义的畸变
第六章 自由主义思潮的现代流衍
一、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中国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二、20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联省自治”与“好政府主义”思潮
三、现代评论派的政治主张
四、人权派的形成与人权运动
五、抗日战争胜利后政治自由主义的高潮与“中间路线”的幻灭
六、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与民主宪政运动
第七章 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衰
一、国家主义派在中国的出现
二、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三、中国青年党对于国家主义的政治实践
第八章 旨在改良农村的乡村建设思潮
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
二、晏阳初等“平民教育派”的政治主张
三、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
四、黄炎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
第三编 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第九 章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与消歇
一、无政府主义的最初传人
二、天义派与新世纪派
三、民国初年的“师复主义”
四、“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五、无政府主义的衰落
第十章 其他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
一、江亢虎的“社会主义”
二、周作人与新村主义
三、王光祈的“菜园”新村主义和工读互助主义
四、张东荪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五、赞成社会主义未来目标的第三党
第十一章 托陈取消派及其政治主张
一、中国托派组织的历史沿革
二、托陈取消派的政治主张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上)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20~40年代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新民主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下)
一、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
二、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瞿秋白的社会主义思想
四、李立三的社会主义思想
五、王明的社会主义思想
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
七、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
第五编 民族主义思潮与政治思想领域的重要论战
第十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一、19世纪、20世纪之交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民国前期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
三、“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抗战思潮的高涨
四、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
第十五章 政治思想领域的重要论战
一、“五四”前夕“新旧思潮激战”
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潮的三次论争
三、中国社会性质与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四、中国社会史论战
五、30年代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
主要参考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