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笔者钟启泉参与了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研究项目“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国际比较研究及我国设立学分制的建议方案”,《普通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研究》成就于笔者在此间的一些研究。关于高中学分制的探讨在教育理论界一直是个空白,在实践中也缺乏经验的积累。中国的普通高中发展到今天,刚刚走完百年的历史,希望当代的高中教育能够走出“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这样无特色、无个性的局面,建立多样化的课程,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制度。笔者愿本书抛砖引玉,使学界对学分制这个来自实践的问题给予更多的理论关注。
导言
第一章 高中学分制的含义与产生背景
一、学分制含义探析
(一)什么是学分
(二)对“学分制”含义的澄清
(三)大学选修课的开设和选课制的产生
(四)“科目等价性”与学分制的诞生
(五)学分制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行
二、高中学分制的产生背景
(一)学业成就机会平等与中学选修课的提出
(二)综合中学的建立与学分制的发展
第二章 学分制在高中课程管理中的意义
一、高中阶段教育功能的扩大
二、走向综合化的高中阶段学校体系
(一)国外综合中学的发展
(二)我国高中阶段学校体系及其发展
三、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多样化
(一)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多样化与学分制的应用
第三章 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学分计量方法与高中毕业要求的规定
(一)学分与高中最低学习量的规定
(二)获得学分的途径多元化
二、课程与学分
(一)必修课程与学分
(二)选修课程与学分
(三)先置课程与双元学分
三、校际学分互认
四、选课指导
(一)选课指南的作用
(二)课程咨询教师的角色
第四章 我国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我国历史上的普通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
(一)20世纪20年代普通高中学校试验
(二)学分制在课程管理政策层面的提出
(三)对历史上学分制实验与政策的反思
二、当前我国学分制实验现状与反思
(一)对学习量与学习结构的规定
(二)相关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
(三)现状反思与四个问题
第五章 对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建议
一、在课程管理政策层面建立学分制的要素
(一)构建多样化课程结构
(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三)对高中毕业最低学分进行计量与认定
(四)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五)优化外部评价
二、在学校管理层面建立学分制的建议
(一)教师的专业准备
(二)学生的选课与指导
(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与质性评价
(四)弹性学制
(五)相关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结语
附录一 美国密歇根州诺维学区诺维高中选课目录(节选)
附录二 上海市A高中历史学科免修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