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新手爸妈不再困惑--巧妙应对育儿的35个问题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美)奈维尔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第一部分以儿童的成长阶段为线索,在详细阐明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特征的同时,针对父母在各阶段的教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从不同方面科学系统地做出解释,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部分以父母普遍关注的一些焦点话题,诸如健康发育、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想象力发展等为线索来设置独立单元。

内容推荐

初为人父人母,您是否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孩子赖在地上不起来;夫妻俩亲热的样子被孩子看见;孩子不停地追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初为人父人母,您是否产生过这样的焦虑:为什么孩子总是哭?为什么他总是黏着我?为什么他总是跟我对着干?为什么他总是攻击别的小孩?……

初为人父人母,您是否正面临这样的困惑:应该给孩子哺乳到什么时候?应该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吗?应该给他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应该给他零用钱吗?应该允许他养宠物吗?应该让他参加葬礼吗?……

本书聚焦新手爸妈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以丰富而科学的育儿知识、点面结合的内容安排,帮您全面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得心应手地解决育儿的烦恼!

目录

第一篇 顺时而动:现在发生了什么?

 1.婴幼儿阶段:为人父母之责

 2.0-3个月:令人称奇的惊喜

 3.2-9个月:坠入爱河

 4.会爬到18个月:开眼看世界

 5.18个月到3岁:活在当时当地

 6.3岁:多为晴天偶有雨

 7.4岁:下一个独立宣言

 8.5岁:进学前班,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 时问主题

 1.活动和玩具

 2.美术和画家

 3.注意广度:它是如何增长的?

 4.幼儿双语教育及其他

 5.儿童保育和托幼机构

 6.用符号和声音进行交流

 7.帮助幼儿应对死亡

 8.纪律:现在什么方法能起作用?

 9.多样性:理解差异

 10.父母离异

 11.饮食:月复一月

 12.家庭会议

 13.感觉

 14.友谊

 15.健康和发育

 16.求助——我的孩子还好吗?

 17.幽默:什么能让儿童捧腹大笑?

 18.想象力大爆发

 19.控制冲动

 20.独立性和责任感

 21.金钱:“妈妈,我可以买吗?”

 22.肌肉运动

 23.幼儿音乐

 24.对数字与时间的感知

 25.宠物

 26.赞扬:一种支持的艺术

 27.阅读与书写

 28.安全感:循序渐进

 29.荧幕时间:电视、录像及电脑

 30.能自我安慰的安全物品

 31.性与性别

 32.兄弟姐妹

 33.睡眠:他们的和我们的

 34.压力:征兆和缓解

 35.如厕学习:现在是时候吗?

表格及图表清单

 表1.1 养育过程中的起起落落

 表1.2 气质创造教养难度高峰

 表1.3 儿童发展如何影响成人的时间

 表1.4 随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变化

 表1.5 年龄和入学准备

 表1.6 男女生学习差异

 表2.1 出生到4个月: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2 4个月到爬行阶段: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3 爬行阶段: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4 学步阶段到2岁: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5 2岁: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6 3岁: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7 4岁: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8 5岁: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表2.9 欣赏儿童的作品

 表2.10 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广度

 表2.11 儿童保育和学习需求

 图2.1 幼儿选择和谁交谈

 表2.12 理想的师幼比

 表2.13 儿童的交流:

 表2.14 普通谈话的关注点

 表2.15 儿童关于死亡的问题

 表2.16 提供奖励,鼓励儿童学会合作

 表2.17 不同年龄段的纪律策略

 表2.18 纪律以及儿童对时间的感知

 表2.19 儿童反抗成人约束的方式

 图2.2 乒乓球式的教养方法

 图2.3 为寻求教养中的平衡而努力

 表2.20 使儿童感到好奇的差异

 表2.2l 父母离异——推荐非抚养一方家长采用的看望子女的方式

 表2.22 生气时的身体反应——方式及其频率

 表2.23 生气时的声音反应——方式及其频率

 表2.24 感觉及儿童能使用的词语

 表2.25 童年期的恐惧

 表2.26 体格发展——相关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图2.4 出牙期

 表2.27 乳牙的护理

 表2.28 1-12个月: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29 12~24个月: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30 2岁: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31 3岁: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32 4岁: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33 5岁:关于发育的担忧以及何时咨询更多信息

 表2.34 气质及冲动控制

 表2.35 增强冲动控制能力的游戏

 表2.36 自我护理——大部分儿童能做什么?

 表2.37 家务事——大部分儿童能帮上什么忙?

 表2.38 如何鼓励儿童参与合作?

 表2.39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肌肉运动状况

 表2.40 数字——儿童能理解什么?

 表2.41 时间——儿童能理解什么?

 表2.42 鼓励儿童的优秀品质

 表2.43 表扬/鼓励——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做法

 图2.5

 表2.44 荧暮时问多长为优?

 表2.45 对性的认识

 表2.46 宝宝从哪儿来?

 表2.47 有关性的问答

 表2.48 帮助年长儿童与弟弟妹妹友好相处

 表2.49 帮助年幼儿童与哥哥姐姐友好相处

 表2.50 有多少父母能拥有一整夜的好睡眠?

 表2.51 不同年龄儿童的睡眠模式

 表2.52 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窒息

 表2.53 小睡——谁需要?

 表2.54 压力征兆

 表2.55 如厕学习——阶段控制

试读章节

婴幼儿支配时间的方式明显影响着我们支配时间的方式。有些婴幼儿对父母陪伴时间的需求比其他婴幼儿要多。睡觉少的婴幼儿醒着的时候更多,所以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去照顾。婴幼儿的气质影响着他们对父母即时养育的需求。与谨慎的、行动缓慢的婴幼儿相比,我们必须更为贴身地照顾那些好奇心强、动作又迅速的婴幼儿(父母们一个不小心,他们就可能摔倒或者打碎什么东西)。撇开个体差异不谈,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大致的时间类型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婴幼儿醒着的时候的几种不同时间:①个人照料时间;②同伴相处时间;③独处时间;④辅助学习时间;⑤交流时间。

个人照料时问。是指婴幼儿需要大人来喂饭、安抚他们、给他们穿衣、洗澡以及哄他们睡觉的时间。到3岁的时候,儿童需要的个人照料时间会缩减到他们会爬之前的一半。

同伴相处时问。婴儿当然只会和成人,而不是和其他婴儿待在一起。一旦儿童长到足够大的时候,他们就会花时间和其他儿童一起待在社区、游戏小组、学前班、儿童保育中心或是幼儿园里。但是,处在集体照料环境下的儿童很难建立起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如果3岁、4岁和5岁的儿童每周能有3次或3次以上的与朋友(集体照料之外的)—对一相处的机会,那将是非常有好处的。

独处时间(剩余时间的1/3)。温和又安静的婴幼儿似乎更愿意花时间独处。但是,如果我们放任他们自由发展,他们就会错失重要的学习及亲子交流时机。有些儿童,尤其是2岁的和那些容易受挫的再大一些的儿童无法独自支配时间。有些安静的儿童,多数是3岁儿童,则很愿意在短时间内独自待在自己房里玩。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4岁以下的儿童独立玩耍时最好能待在父母视线能及的位置。到4岁、5岁的时候,大部分儿童可以待在父母视线之外的位置,但最好也待在父母能听到他们动静的地方。

辅助学习时问(剩余时间的1/3)。指成人帮助婴幼儿学习的时间。例如,我们发出声音,做鬼脸;和孩子说话;帮他们猜谜;讲故事给他们听;教他们怎么穿鞋;教他们在杂货店的时候怎么挑香蕉。

交流时间(剩余时间的1/3)。又叫“地板时间”或“内部时间”,是父母和孩子间建立积极长期的亲子关系的时间。当我们的交流方式符合婴幼儿的行为、兴趣以及感觉规律时,交流时间就会起作用。我们让婴幼儿决定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事的步骤。当我们加入到婴幼儿活动中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被接纳和被欣赏。

在交流时间里面我们要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提供信息和反馈,可以和孩子跳舞,或者和孩子摔跤。对婴儿,我们可以简单模仿他们的一个个动作。对学龄前儿童,我们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假装游戏中来。我们扮演他们指定的角色,或是创造出一个不怎么强势的角色。例如,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是个婴儿或者是条小狗。我们不要掌控游戏,不要提问,也不要给什么指示或是命令(除非他们有危险)。如果他们提问,我们的答案要简短。

负责的父母喜欢将关注重点放在辅助婴幼儿学习上。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样需要交流的时间。专家指出:在理想状态下,婴幼儿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那里得到的辅助学习时间和交流时间应该是等量的。

蹒跚学步儿们每天只要有很少的交流时间就能有很好的表现。对于那些难带的以及安静的、易退缩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左右的反馈交流时间才能与他人建立联系。对于一些性格温和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只要一周能有几次交流的机会,他们就能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良好表现。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交流时间中也可以有亲子双方都感兴趣的远足时间,只要我们记得腾出一半时间让婴幼儿成为领导者。有些成人能在辅助学习和交流时间之间轻松转换。另一些则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才更容易建立联系。

现在我们把时间和发展联系起来看:

婴儿需要大量的个人照料和交流时间。这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并不稀奇。到3个月大的时候,甚至更早,大部分婴儿都愿意在醒着的时候,短时间内自己一个人待着。在他们会爬之前,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在摇篮里,或是在他们周围放上一些他们能用嘴巴、手指和双眼来探索的物体和材料。P10-11

序言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家庭的希望。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再到离开母亲的怀抱独自探索周围的世界,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欢乐与幸福。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会产生疑问,遭遇困境,尤其是面对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一些年轻父母甚至出现“育儿焦虑”。父母们时常怀疑孩子的表现是否正常,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困惑于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如何启蒙他们的心智,如何保护他们免受伤害以及如何教导他们勇敢面对挫折等。事实上,这些困惑与疑虑是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答正是《让新手爸妈不再困惑》一书的主旨与内容。

本书分为两大板块。第一部分以儿童的成长阶段为线索,在详细阐明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特征的同时,针对父母在各阶段的教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从不同方面科学系统地做出解释,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部分以父母普遍关注的一些焦点话题,诸如健康发育、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想象力发展等为线索来设置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在详细说明各年龄段儿童的不同表现之后,给出了相应的教养建议。这两部分内容纵横交错,点面结合,非常有利于父母全面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教育策略,从而更为得心应手地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

不同社会文化对儿童及其教育有着不同的期望,因此,教育总是带有文化色彩,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对于许多中国父母而言,一些讳莫如深的话题(如性、死亡、父母离异等)和一些通常被忽略的话题(如差异与多样性、幽默等)在该书中都有直接触及。贯穿全书的“世界博览”板块集中呈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父母在同一问题上的处理方式。走近并理解他者有助于对自我的认识。这些来自异国文化的教育经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而且还将促使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加强对自身教养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但同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因人、因时、因文化而异,由此,不存在绝对的标准,没有唯一正确的教育,也没有可以直接拷贝的教育。这本书所提供的儿童发展阶段特征及其教育策略,不能被解读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的成长指标和唯一的教育方案,更不是拿来即用的灵丹妙药,只是一种参考,一个视角。父母必须认真倾听、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的表现,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感谢项旭、谢兴伟、张悦等同学的积极参与,她们的辛勤工作和有益建议保证了本书的翻译与出版得以顺利完成。

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愿得到读者的纠正和指导。

潘月娟

09年8月1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