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参考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共分7章,本书结构合理,内容精炼,以介绍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充分吸纳安全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适合于不同行业安全工程的教学,也可供从事安全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全学原理(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
分类 | |
作者 | 金龙哲//杨继星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参考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共分7章,本书结构合理,内容精炼,以介绍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充分吸纳安全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适合于不同行业安全工程的教学,也可供从事安全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总结回顾了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属性特征,理清了安全科学的研究范畴和学科体系,介绍了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并系统地阐述了安全流变一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和事故预测预防理论等安全科学基本原理,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等安全应用方法10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安全专业本科生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目录 第1章 安全科学总论 1.1 安全的概念与特征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1.1.2 安全的概念与属性 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 1.2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安全科学的产生 1.2.2 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1.3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 1.3.1 安全科学的定义 1.3.2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1.3.3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 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 1.5 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2.1.1 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2.1.2 安全科学的联系观与系统观 2.1.3 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 2.1.4 安全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1.5 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 2.1.6 安全哲学观 2.2 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系统论 2.2.2 安全信息论 2.2.3 安全控制论 2.2.4 安全心理与行为学 2.2.5 安全管理学 2.2.6 安全经济学 2.2.7 安全风险学 2.2.8 安全入机学 2.2.9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 2.2.10 安全法律法规与制.度 2.3 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 2.3.1 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 2.3.2 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2.3.3 可靠性及基本事件发生概率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 3.1 流变—突变理论的背景知识 3.1.1 流变—突变理论的物质观 3.1.2 流变—突变理论的时空观 3.1.3 流变—突变理论的运动观 3.2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特征 3.2.1 矿山灾害 3.2.2 机械事故 3.2.3 社会变革或改革 3.2.4 人的衰亡过程 3.2.5 安全突变一流变论 3.3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的基本理论 3.3.1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 3.3.2 安全流变—突变的理论模型 3.3.3 安全流变—突变的数学模型 3.3.4 安全流变—突变的模型举例分析研究 3.4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的应用研究 3.4.1 含瓦斯煤岩流变—突变行为 3.4.2 人的生理与心理功能特征参数流变过程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事故概述 4.1 事故的定义与特征 4.1.1 事故的定义 4.1.2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4.1.3 事故的特征 4.2 事故的分类 4.2.1 致伤原理分类 4.2.2 伤害程度分类 4.2.3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4.2.4 事故的其他分类 4.3 事故的统计分析 4.3.1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 4.3.2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 4.4 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4.4.1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4.4.2 事故调查 4.4.3 事故处理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5.1 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5.2 事故频发倾向论 5.2.1 事故频发倾向 5.2.2 事故遭遇倾向 5.2.3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5.3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5.3.1 因果继承关系 5.3.2 事故因果类型 5.3.3 起因物和施害物 5.3.4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5.3.5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5.3.6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5.3.7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5.4 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 5.5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5.5.1 能量意外释放论 5.5.2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则与措施 5.5.3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5.5.4 能量观点的两类危险源理论 5.6 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 5.6.1 威格尔斯沃思模型 5.6.2 瑟利模型 5.6.3 劳伦斯模型 5.6.4 安德森模型 5.6.5 海尔模型 5.7 扰动起源论 5.7.1 扰动起源事故模型 5.7.2 事故事件过程的多重线性及应用 5.8 动态变化理论 5.9 轨迹交叉论 5.9.1 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5.9.2 轨迹交叉论事故致因模型 5.9.3 轨迹交叉论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5.10 综合论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理论 6.1 事故的预测理论 6.1.1 事故预测的概念与分类 6.1.2 事故预测原理和程序 6.1.3 事故预测方法概述 6.1.4 德尔菲预测法 6.1.5 时间序列预测法 6.1.6 回归分析法 6.1.7 马尔柯夫链预测法 6.1.8 灰色预测法 6.2 事故的预防理论 6.2.1 事故的发展阶段 6.2.2 事故法则 6.2.3 事故的预防原理 6.2.4 事故的预防原则 6.2.5 事故预防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7.1 概述 7.1.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7.1.2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7.1.3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7.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7.2.1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 7.2.2 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7.3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7.3.1 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7.3.2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7.3.3 风险评价报告 7.4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7.4.1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7.4.2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