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宜都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徐荣耀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宜都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

☆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由徐荣耀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宜都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传说

 地名传说

 宜都陆城

 龙窝宝塔

 三杆笔

 广济寺

 云盖寺

 莲花堰

 八字桥

 来山

 贵子桥

 青林寺

 塔坪桥

 红花套

 仙人桥

 鄢家沱

 丹阳

 福星山

 白水港

 洋溪

 明月寺

 架锅山

 望佛山

 五童庙

 高桥

 清泉桥

 过路滩

 香客岩

 谢家洞

 望佛桥

 观音桥

 窝米岩

 银丑溪

 仙女洞

 回龙寺

 樟桂岭

 兰家堰

 白马溪桥

 梁山

 雷打坑

 吴家高桥

 动植物传说

 牛为什么吃稻草

 母鸡为什么叫咯啗哒

 乌龟断壳和乌龟改名

 猫和狗的故事

 后悔鸟

 鹁鸪鸟

 青蛙的来历

 檀树为什么有一条黑心

 樟树的传说

 苞谷的传说

 马齿苋、蛐蟮与太阳

故事

 人物故事

 陆逊的故事

 私访

 撇秤

 义学堂

 买药

 巧治无赖

 集蛙练武

 涮刺棍

 智断无头案

 两锣锤打了个“保董”

 汪莲的故事

 拜师学艺

 用菜篮子挑水抢火

 木排散架

 木脚子打架

 沙市面条

 粗布袱子

 比武抱了个媳妇子

 打脱不如吓脱

 较量

 烧火弄饭的大师傅

 智除棒老二

 乡里乡亲

 大义灭亲子

 定皇排

 惨遭暗算

 杨守敬的故事

 夜读

 习书

 三百两银子一个“会”字

 不吃官请

 雪夜救学友

 文不随俗

 为三峡定名

 清江溯源

 游仕坡猜谜

 机智人物故事

 蔡二毛子的故事

 摆掉臭钱就是狗

 小两口戏耍老淫棍

 驴子上楼,夜壶泡茶

 把门看好

 半边钱的官司

 严三的故事

 盐菜好吃吗

 爷爷回来哒

 “油”粪

 好您的眼睛

 这一全套只有八百钱

 一句半

 我不敢唬您

 老虎卵子做的烟荷包

 叫你妈不把饭你吃

 狗屁

 看我吃了话儿

 干坐

 给龙王贺寿

 下三尺

 我包哒

 没穿裤子敢进你家门吗

 有了吃的就不飞了

 它也是医生啦

 陈红建的故事

 悭机的张财主

 一件皮大衣

 石磙改磉礅

 扯布

 给县官算印把子

 坐轿

 吃肉

 起屋上粱

 县官下轿

 杨太的故事

 一弯鸟枪

 不往转抬就行

 两头一般重

 英烈故事

 贺龙的故事

 贺炳炎的故事

 军长的第一支“手枪”

 “后眼睛”

 粪灌东岳庙

 叶光吉的故事

 生活故事

 算命失灵

 猜诗

 猜谜

 三个胡子佬

 取名字

 逍遥杠

 憨头学“乖”

 憨子学见识

 憨子招女婿

 蔡老三写字

 灵醒人

 巧媳妇作对

 姑娘对诗骂秀才

 小媳妇对诗

 才女戏先生

 绣楼诗

 施小姐出题定终身

 皮匠、阉猪佬和秀才的妻子

 少妇捉强盗

 大幺和野人家家

 农姑选婿

 弄假成真

 顺风耳

 门神老爷吃煮粥

 种田汉出题考秀才

 两姨佬

 三个女婿吟诗

 三个女婿砍柴

 三姨佬质谎

 大姨佬骂丈人

 招驸马

 吃团年饭对诗

 四姨佬吟诗

 糊涂宫断案

 扒灰老子

 烧火佬

 喝酒的最苦

 酒醉佬寻短见

 酒醉忘形

 还说猪无糟

 连环诗赋

 三,五,七

 哕唆书生的家书

 哪个最高

 半头碑的官司

笑话

 三个日白佬

 圆白的婆婆子

 陪老师日白

 先说话做饭

 象形字

 下世您做我的儿子

 再打四两

 卖酒掺水

 吹鼓手

 做人

 烧火佬

 读白字

 治巧嘴

 问病

 一样一只

 打猎

 寻找知音

 做事没得人帮忙

 郑二请客

 学懒

 “孝顺媳妇”

 父子养鸟

 好吃宝媳妇

 斧头不见哒

 连命也不要了

 萝卜和萝卜菜

 不让人吃鸡

 牌迷

 花乙条打不得

 裁缝与县官

 找舒服

试读章节

相传很久以前,宜都陆城有个地方叫楠木岭。岭东濒临长江,岭北紧靠清江,岭南是一大片芦苇湖,清江边的人以跑码头、做生意过日子,芦苇湖的人则靠打鱼为生。

有一年,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在海底玩厌了,寻开心游入长江逆水而上,游至宜都楠木岭清江河口时,听到江面有“叭叭叭、咚咚咚”的声音,便变成一条鲤鱼跃出水面,这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得怒火冲天:但见江岸人山人海,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两条龙(龙船)正在江中急游,很多人在它们背上吆吆喝喝,有的在它们头上砍(站艄指挥),有的在它们背上捶(敲锣打鼓)。三太子牙一咬:这还了得,欺负到我神龙头上来了。它沉人河底现出原形,竖起尾巴一阵乱搅,江面上立刻掀起了惊涛骇浪,又猛吸一口气,卷起两个巨大的旋涡。把龙舟扯入江底。可怜刚才还吆喝抢标的人们,顷刻之间全部葬身龙腹。三太子哪里知道,这是清江边的生意人与芦苇湖的渔民们为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赛龙舟呢!

三太子吃饱喝足,也懒得动,当晚就在芦苇湖栖身。夜半,它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悲恸的哭声惊醒,仰起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渔妇正在哭叫淹死的丈夫。这渔妇虽然哀泪洗面,可比东海里那些戴满珍珠宝玉的蚌女还要强十倍。三太子当即摇身一变,成了一英俊后生,行至渔妇身旁说道:“小夫人,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情重必离分。人嘛,总是要死的.你年纪轻轻的怕什么,我来伴你怎样啊?”渔妇白了三太子一眼,呜呜地哭得更加厉害。三太子奸笑道:“小夫人,你若今宵许身于我,我让你夫君死而复生。”说完将渔妇一把搂进怀中动起手脚来,渔妇羞怯地闪动身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公子,你是哪里人氏?贱妇失去夫君悲痛欲绝,你却要拿贱妇开心。不说你能使我夫君死而复生,若真能寻到我夫君的尸体,贱妇也愿……”说罢掩面不再作声了。三太子见状,欲火中烧,口中吐出一团白雾,现出原形,“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堆人尸来。恰在这时,半空中金光一闪,只听得霹雳一声,三太子“哎呀”一声惨叫,挣扎几下后,便瘫在芦苇湖中不动了。

原来,这天楠木岭人赛龙舟,鞭炮震地,锣鼓喧天,竟然传到了南天门,惊动了玉皇大帝,他老儿也带着众天王走出云霄宝殿,来到南天门外看热闹。兴趣正浓时,忽见小龙作孽,当即传下圣旨,命托塔李天王下界降魔救灾。李天王为救葬身龙腹的百姓,故变美女诱三太子吐出入尸,然后念动咒语,祭起镇妖宝塔。

三太子被李天王的铁塔镇住,动弹不得,想起东海宫中好生陕活,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一时泪如泉涌。说来也巧,那些人尸被三太子泪水一浸,竟然一个个如梦初醒,奇迹般地活转来。

斗转星移,随着岁月的流逝,子百年来,人们把托塔李天王镇三太子的芦苇湖叫“龙窝”(今陆城办事处龙窝村),泪水冲出的那条溪叫“马门溪”(龙窝村内),龙尾巴扫出的一条湾叫“宝塔湾”(今陆城办事处宝塔湾村),后人们为不忘李天王的功德,筹资在芦苇湖中建造了一座高矗人云的七层宝塔(宝塔湾村后的花果山上),由于这座宝塔建造在一条文风脉上,宜都后辈人出了不少文人墨客,于是,后来民间就又有了“三杆笔”的传说。

三杆笔

采录:周顺强徐荣耀

1985年春采录于文化馆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培训班

流传地区:陆城、枝城、姚家店

有人说,三杆笔指的是三个人,东吴陆逊、明代刘衡沙、晚清杨守敬。这三个人堪称奇才,谓之三杆笔也当之无愧。然而,和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宜都县三杆笔却是两回事。细说起来话就长了。

传说明末清初某年,宜都毛湖淌龙潭河有一王氏夫妇,年过五十,无儿无女。一个大雪天,老两口见一位蓬头垢面,塌鼻子,瞎眼睛,衣衫褴褛,浑身疗疮的老人倒在雪地上,就连忙扶到家中,先下了碗姜汤面给他吃了,又烧了锅热水让他洗澡,还找了几件旧衣服帮他换上,并腾出一间房屋安置他住下。哪晓得第二天早上,老两口起床一看,瞎眼老人不见了,床上却留有一张纸条:“六、六、六,三个一齐出!”

不久,王氏就有了六甲之喜,怀胎十八个月,竟生下三个男儿,老两口这才把瞎眼老汉纸条上的话对乡邻们讲,大家仔细思量,都说神奇蹊跷。村里一位私塾老先生还引经据典,为王氏三郎取名:老大王尧,老二王舜,老三王第。说是取的圣贤降世,三元及第之意。三兄弟也确实天陸聪明,三岁能读《百家姓>>,五岁倒背《三字经》,到了七八岁,竞使得一个个老先生在他们面前口称才疏学浅,抱拳“惭愧惭愧”了。

P5-6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后记

2000年5月,宜都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故事之乡”;2004年11月,宜都民间故事被纳入国家民间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宜都卷》,原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宜都分卷》,其书稿早在1991年就通过了湖北省民间故事集成编委会的审定,并荣获湖北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文联、民委联合授予的湖北省民间文学集成“屈原奖”。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宜都分卷》是1982年至1991年,我在文化馆工作期间,当时的宜都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安排我负责民间故事集成的主编工作,我提着录音机跑破脚板皮,磨破嘴巴皮,足迹踏遍全市13个乡镇,采访了180多位民间艺人和民间故事传承人,倾注了8年心血收集整理的,她本该在15年前就奉献给宜都人民和广大读者,但由于一言难尽的原因,书稿一直长眠在我家书柜的角落里……

感谢宜昌市文联及宜都市委、市政府、市文联、文化局等有关部门的热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宜都卷》终于面世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