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西陵点军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销账》、《吝啬鬼请客》、《吹牛》、《儿子学老子》……王金碧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西陵点军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写祭文》、《买否》、《县太爷考瞎子》、《买竹竿》、《巧量长阳》、《大马虎遇到小马虎》、《铁匠》、《家神》、《你也是做客哒来的》、《个个不成器》、《销账》、《吝啬鬼请客》、《吹牛》、《儿子学老子》……王金碧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西陵点军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女娲造人

黄帝求婚嫘祖在西陵

伏羲、女娲与金龟

传说

孟姜女的传说

谁做大哥

刘备与豆芽湾

曹安杀子

王篆选贤

东山和尚送西瓜

惟楚有才

鳊鱼免赋税

顾嘉衡对联评诸葛

周月川的传说

名中医张寿人

“二天棒”的由来

飞机下蛋与麻雀拉屎

尔雅台

蛤蟆碚

锁堂街的故事

慈云寺

杨柳树巷与“八大王”义兵

向家牌坊

桃花岭

独此园

石门对石虎

小南沱

金鸡山

金家堤

长链锁金船

天子坟与将军包

西陵山庙

夜明珠

’ 石板溪与夜明珠

鸡子山

狮宝山

罗惹坪

白龙井

下牢溪

断江山

白马庙

东山公园的对联

烈女祠

青龙巷

“六一”书院

铁路坝

磨刀溪

逃兵骡马交战坪

飞来“笔架”衬奇山

刘封城

流来观

康家桥

白龙岗

天后宫的由来

居士林

城楼上的庙宇——关圣楼

为何不拆

乌龟碑

镇镜山

含羞草

宜昌人七夕烧包袱

屋儿爹和屋儿妈

西坝豆腐

吃油香烫背心

宜昌城的“四不知”

宜昌的“三怕”

教场坝的土地_—管得宽

“二百五”的来历

中秋节的传说

“长二”巷的土地爷

关羽点军坡

李家河的来历

安安庙与朱市街

胭脂坝

执笏山的来历

罗镜滩的“滩”

“十里红”的传说

烽火台

野人沱的传说

五龙奔江

紫阳龙洞

孝子岩的来历

天官路

牛渡溪与安安送米

石门的传说

石门洞

安安庙

姜诗溪与孝子岩

虎牙滩与十二碚 一

前坪虎吃紫阳的羊

打丧鼓的由来

铁榔树

王昭君与江南桃花鱼

王天官还乡

刘、关、张明明白白

蜈蚣头上架“王字”

巴芒与五彩珠

故事

小木匠

金燕

两个媳妇

郭娃儿与瓠子

三游洞的道士

温谈茶社的秘密

“广寒宫”前的风波

善有善报

两妯娌

端公遇“鬼”

王二先生

小顽童难倒大儒士

丑女的故事

气死酸秀才

丑女自尊

找到屁祖宗

聪明女解了皇帝的金腰带

三个弟子争小姐

憨妹儿回娘家

憨女婿

强盗偷锅

欧阳修妙语戏蠢材

斗谷三升米

老汉赠豆

穷富两亲家

范十五与金蛤蟆

毛洪退婚

张三毛

三个女婿

三姨佬给丈人拜寿

三女婿拜寿

员外招婿

樵湖岭王山戒赌

传教士认中国字

半边洋屁股

卖衙门

欧阳修巧禁酒

向远耀告官

向远耀掰苞谷

打得飞出混子来

三姑爷吟诗

祝寿

生成了的

奉承与直言

莽丈夫出行

一百只鸭子

逍遥杠

分牛

武状元捉双奸

小口袋的妈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

百岁

活捉木脑壳

过渡

智破鸡冠大王

独女许三家

四个“时”

女郎过河

船主、书生与姑娘

多嘴

礼尚往来

难得难得

吃粑粑

扯谎扯脱节

蛇肝

铁公鸡

卖屁

屋漏

吉利话

四媳妇祝寿

粗毛野兽石先生

取名字

笑话

哉缝落布

阎王找医生

喝鲜鱼汤

糊涂官与糊涂民

捡来的港币

王姐夫

写祭文

买否

县太爷考瞎子

买竹竿

巧量长阳

大马虎遇到小马虎

铁匠

家神

你也是做客哒来的

个个不成器

销账

吝啬鬼请客

吹牛

儿子学老子

借牛

肉是命,不要命

刘光瑞贴对联

灵牌子换早点

多少添点

先生上当

先生好吃豆腐乳

先生和芝麻

两亲家上馆

吃糍粑

来迟了

莽儿子添生

试读章节

在远古的时候,茫茫大地只有女娲一人。女娲觉得孤单单的,就想造人。有一天,女娲走到一条溪河边,看见那里的黄泥巴又细又软,就在那儿捏起泥巴来。捏着、捏着,女娲想,我为什么不把它们捏成人呢?就坐在河边一心一意捏起泥人来。女娲捏呀捏呀,捏了好多年轻漂亮的姑娘,又捏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女娲将这些泥人捏好后,一放到地上他们便一个个地活了起来。那些姑娘、小伙子围着女娲一个劲地叫她“母亲”,把个女娲喜得不得了。为了区别这些孩子,女娲就指物为姓,看见了什么,就给孩子取个什么姓,于是孩子们便有姓名了。站在李树边的就姓李,站在河边的就姓伺,站在石头上的就姓石,看见了鱼就姓余……女娲的孩子们很喜欢母亲给他们取的姓,大家成双成对地别提多高兴了。女娲见自己的孩子是那样可爱,就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叫他们到各地去谋求生活,等过一些年后,她再到各处去探望倒门。

孩子们接过女娲母亲送给他们的东西,欢天喜地地辞别了女娲,找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去了。许多年后,当女娲去看她的孩子们时,她孩子的孩子也有了孩子。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围着女娲又笑又叫,把个女娲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见自己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个个都很勤劳,丰衣足食,才满意±伯离开了他们。

炎黄子孙崇尚炎黄始祖,公认黄帝为中华民族“人类初祖”,轩辕黄帝的正妃就是西陵之女嫘祖。

宜昌古称西陵,远古时代,嫘祖就生活在西陵这块土地上。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嫘祖圣诞。每逢嫘祖生辰,在长江三峡的黄牛岩、西陵山庙、西陵寺,在清江之畔的嫘祖殿,在沮漳水系的苟家垭蚕神庙,都要举行隆重祭祀,有求嫘祖保佑桑绿蚕壮、蚕事兴旺;有求嫘祖保佑眼睛明亮、福寿人康,当然更多的还是表达不忘先祖之情。

据传,在远古的某年某日,住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叫轩辕氏的青年,骑着高头大白马,跨过黄河,渡过汉水沮漳,来到长江之滨仙人溪。在这仙人溪畔的仙女洞中,住着一位养蚕缫丝的嫘姑娘。这一天,嫘姑娘正在洞中观看已织好的帛片,忽然听到马蹄声响,接着又是一阵马嘶长鸣,嫘姑娘急忙走出洞门,只见一位身材魁梧、五官端正的青年,坐在高头大白马上,挥鞭带缰,大白马昂头扬鬃、驻足不前。嫘姑娘见此情景嫣然一笑,马上青年顿觉一阵脸红,急忙跳下马来向嫘姑娘施礼。嫘姑娘问明,这青年姓轩辕,是北方黄帝族首领,为寻求西陵部落养蚕缫丝技艺,特意从北方赶来。嫘姑娘对轩辕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产生敬意,于是把轩辕带进洞中。轩辕进洞后,看到嫘姑娘亲手织造的漂亮的绵帛,爱不释手。这样,他对织帛人嫘姑娘爱慕之心也油然而生。轩辕勇敢地向嫘姑娘求婚,嫘姑娘也大胆地力排同族人的异议,欣然与轩辕结合,移住到黄牛岩轩辕洞中。  轩辕与嫘祖结合,历经艰难险阻,他们在江水之滨,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玄嚣。这江水之滨,就在西陵峡中黄牛岩上,在这里,至今还留有嫘祖玄嚣的嫘祖峰,又称玄嚣峰。又在若水之域(今四川雅砻江),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昌意。

嫘祖,是远古的英雄女性,是养蚕缫丝的发明家。黄帝封嫘祖为元妃,负责教民养蚕缫丝织锦。她伴随黄帝巡幸九,每到一处,她都不辞劳苦教民育桑养蚕制衣裳,在各地都流传有许多西陵之女嫘祖教民养蚕的故事。此后,嫘祖便成为中国的蚕神,享受历朝大祭。P3-4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为做好本书的编撰工作,宜昌市点军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成立了专班,对辖区内的民间故事进行了认真的采集和选编。专班由区文体旅游局负责文化工作的同志和各乡镇、街办文化中心主任组成。编撰工作在《宜昌市民问故事集》(内部资料本,1991年)和2002年本区收集的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筛选,加上今年上半年对区内健在的民间故事老人的采录资料,整理成了目前的书稿。在此,我们要向各位民间故事传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向基层文化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稿的问世。我们共同希望本书能为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