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兄妹的故事
远古时候,有个富户人家,生了一儿一女。这兄妹俩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后园里无头无脑地生出一窝葫芦芜。这窝葫芦芜一个劲疯疯地长,没几天就结了个人见人爱的大葫芦。特别有趣儿的是,葫芦肚子上长哒一张嘴,跟人的一模无二。兄妹二人平时很喜欢逗它撩它,每到吃饭的时候,也总爱挑几坨饭哪菜呀喂它。葫芦呢,见有人喂东西,居然喳嘴就吃,还嚼哒唬唬神,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一而三,三而九,几个月过去哒,葫芦变得赫嘛大一个,先是从架子上拖到地下,后来把地下歪哒多大一个坑。就在这一年,不知是谁把玉皇大帝搞得罪哒,玉皇大帝派风、雨、云各路神仙一齐动手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把凡间万事万物都淹完哒。当时,那个富户人家的兄妹俩正在后园里跟葫芦玩,一忽地听到雷轰火闪,接着就是乌风大暴,天上的雨往下直倒的。兄妹俩搞慌哒,不晓得怎么搞才好。危难之时,葫芦开口说话哒:“要遭灭顶之灾,别的地方无处藏身,你们赶快爬到我肚子里来躲一躲吧!”说着奓开大嘴,让兄妹二人爬进去哒。好险哪,兄妹二人刚好爬进葫芦肚子里头,铺天盖地的大水就把这户人家淹得无影无踪了。
水还在不停地涨,地面上除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四大名山之外什嘛子也看不到哒。到了第四十九天,玉皇大帝心想:这一哈把他们也整得差不多了!便派齐天大圣孙悟空下界去看看水情。这孙悟空本是个爱疏懒的家伙,站在南天门胡里马地朝底下瞄一眼,回去对玉帝说:“哎呀呀,搞哒带劲流哒,连几趴牛屎巴巴都没淹到!”
玉皇大帝吓哒一跳,令风、雨、云神继续呼风唤雨,非把人间淹光不可。就这样,一直到洪水泡天,淹到南天门,神仙们可以坐在门槛上头摆脚哒,玉帝才让住手。
再说那只葫芦,洪水发起后便在一片汪洋上漂漂荡荡,颠颠簸簸,慢慢兮兮来到西天。葫芦里逃难的兄妹俩也没受多少委屈,吃的有,喝的也有。这些饭菜都是他们以前喂给葫芦吃的,葫芦一口也没吃,都攒到现在。当兄妹俩吃完最后一口粮食,葫芦没漂哒,这时候大水都退哒。葫芦又说起话来:“时候到哒,你们两兄妹可以出来哒。”说完爹大嘴巴,兄妹二人就从里面爬了出来。
好惨哪!这么热闹的一个世界一下子变得满目凄怆,荒无人烟。兄妹二人从葫芦肚子里爬出来后为了找条活路,就在山里搭了个茅草棚子,开荒种地。
过了几年,兄妹两个都人长个大哒。一天,有只乌龟打兄妹俩的茅草棚子前面过,对他们说:“你们两人结婚吧,不然世界上的人要绝种哒!”兄妹两人一听,脸上火飘火辣,心想:世上哪兴兄妹结婚的道理,这不是败坏人伦吗?想到这,兄妹俩一起去撵那只乌龟,撵到哒,捡石头把它砸成八十八块。到现在,乌龟壳仍是一块一块斗拢的,无法复原。兄妹俩砸死了乌龟,正要往转走,西天佛爷把乌龟捡起来,在它身上吐了一口佛水,就把乌龟救活哒。佛爷放了乌龟,对兄妹二人说:“乌龟说的是实话,世界上不能绝了人种。想当初,洪水泡天,我用葫芦把你们接到雷音寺避难,还不是为了有人种传世。这件事你们再商量商量吧。”说完,佛爷驾云走哒。佛爷走后,哥哥越想越觉得佛爷的话有道理,有些动心哒,就跟妹妹说好话,劝她同意兄妹成亲。妹妹起先硬是不搞,可又经不住哥哥七磨八磨,就松动了口气,她说:“这样吧,你在东山烧火,我在西山烧火,要是两股烟子接到头哒,我们就成亲。”哥哥当然同意,两兄妹一个爬到东山,一个爬到西山,一人点燃一堆柴火。不一会儿,两股青烟升起来,真的连拢哒。妹妹还说不行,提出兄妹两人一人拿一块磨子往山下滚,如果两块磨子滚下来合成一副哒就成亲。哥哥就找来一副磨,和妹妹两人各拿一块,面对面站在两个山头朝下滚,巧得很哪,两块磨子滚下山脚后,稳稳当当合在一起了。妹妹仍然不答应,对哥哥说:“前边有棵大柳树,我们围着树跑,我在前你在后,你能撵到我,我们就成亲。”哥哥听了欢喜哒,心想:我一个年轻力壮的大男人,妹妹一个姑娘家,没听说撵不到的话。可是,哥哥没想到,妹妹非常机灵,怎么也撵不到她。又撵了一阵,哥哥忽然想了个计策,只见他撵到撵到蓦地调了头,向相反的方向撵来,妹妹猝不及防,迎面撞到哥哥怀里。妹妹拗不过哒,就和哥哥做了夫妻。自从亲兄妹结成了夫妻,后来,如果夫妻两人哪个不在哒,另一个往往要哭“我的姊妹我的人哪”之类的话,就是这么来的。
哥哥和妹妹成了亲,就开始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可他们想,世界这么大,光靠两个人一个个地生,要到什么年月才能发旺啊?干脆,来捏泥人儿。兄妹两人就一人和泥巴一人捏泥人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泥人捏哒千千万,门口道场边空都摆满哒。不料有一天又下起了大雨,雨点足有鞭杆子那样粗,夫妻俩赶些忙些把泥人往屋里搬,慌乱之中,不少泥人成了短胳膊缺腿、残脚跛手的人;又由于人是泥胎,所以,人们平常洗澡,再怎么洗,水也是浑家伙。
据说,直到那时,世界还混沌一片,没有太阳和月亮,人们一天到晚只好昏昏暗暗、迷迷糊糊度日辰。兄妹俩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尽把好事做彻底,于是商定一个变为太阳一个变为月亮,轮流为天下儿女百姓们照亮。
到了分工的时候,哥哥让妹妹变做太阳,白日里行走。妹妹说:“不行不行,我一个姑娘家,赤身裸体让人看,几丑呀!”哥哥说:“正因为你是姑娘家,胆子小些,才让你白日里出门。你身上不是藏有二十四枚绣花针吗?你行走的时候,哪个敢盯着你看,你就拿绣花针锥他的眼睛。”哥哥一番话把妹妹说服哒,就变成了太阳,哥哥也就变成了月亮。难怪现在人们不敢望太阳,一望眼睛就蜇哒疼呢。 分别时,哥哥和妹妹约好,每月三十,夫妻两人会一面。直到现在,每逢三十的晚上,天上就看不到月亮。P3-5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正式付梓问世了!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六周年,我们谨以此书向党敬献贺礼。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的前身为《远安民间故事》集成,是20世纪80年代历经十余年集体劳动的成果。当初,远安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工作是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远安县文化馆干部职工倾全力完成的。共收集民间故事一千多个,并按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三性两化”的要求,从中精选出故事四百多个进行编辑整理,于1991年5月内部出版发行,得到了中国民协和省、市民协的好评,获得了省里颁发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奖励证书。
至此,远安县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告一段落。
2005年,接宜昌市文联通知,国家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欣喜之余,无不发出“国家兴”而“修文治”的感慨。为迎接这一盛事,远安县委、县政府和县文化主管部门立即组成了以书记、县长为主任的编委会,在宜昌市文联陈宏灿主席和王作栋副主席的亲自指导下,对《远安民间故事》一书重新进行了整理编辑,做了大量的增删、勘误工作,《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于2006年3月下旬正式完稿。
至此,远安县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遗憾的是,受篇幅所限,很多收集到手的好故事只得忍痛割爱了。但是,收集民间文学艺术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在未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抢救保护中更加努力,弥补遗憾于万一。
在《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出版发行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20世纪80年代为此书作出过贡献的讲述、收集、整理和审稿人员,他们是:市文联副主席来层林,《远安民间故事》编辑马洪戈、彭善良、吴光烈、赵泽波、冯发亮、安祥云、韩玲、杨正范等,文化站工作人员杨延俊、谢玉清、杨先勤、杨守定、张先清、李成柱等,民间艺人李安民、王德朋、李家安、沈大森、王富家、卢昌玉、程恭修、黄交淑、李祖登、宋宏满、王友义等。同时,还要感谢远安一中两位老教师段家树先生和高国远先生在校对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正是由于这样一大批人的无私奉献和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应当承认,本书作为精神产品,虽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比起浩瀚的民间文学艺术来,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只能说是在民间文学艺术的海滩上随手拾起了几枚贝壳。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团结奋进,共同携手,到民间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去畅游,去探索,去获取。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文学艺术的收集整理乃至抢救保护,确实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者
2006年3月22日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彭善良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彭善良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湖北宜昌远安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