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华严经(白话图解)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龙树菩萨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广为流传的一共有80卷,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这部佛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年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那么,它的特殊之处都有哪些呢?

迦色编著的《图解华严经》不仅在内容上作了如上整理,以求通俗易懂;更在编辑手法上,采用了当下最流行的图解手法,以丰富的精美手绘插图、简洁的图表来解读这部深奥的佛经,生动活泼,自然贴切。因此,这本《图解华严经》既不失经典的权威,又有崭新的装帧设计,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享受。

内容推荐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悟道后只为菩萨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公元2世纪,印度龙树菩萨在龙宫中读过此经,方知佛法的博大精深,于是将其中最短的下本背诵下来带到印度,这就是《华严经》最早的母本。

梵本《华严经》原藏于遮拘槃国(今印度境内),被视为传国之宝,严禁外流,直到东晋时期才从西域第一次传译到中国,共六十卷。至唐代,又陆续出现了八十卷本和四十卷本。《华严经》在中国赢得了上至帝王、下至僧俗的一致推崇。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也在此时兴起,影响绵延至今。

《华严经》译本共四万五千偈,内容摄持了佛陀住世时的全部教法,微妙精深,被喻为“经中之王”。《图解华严经》在忠于原经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精炼和整合,将原经浓缩为三百余页精华,其中更有数百张生动形象的图表,令读经化繁为简,让您轻松契入佛法的妙智。

《图解华严经》由迦色编著。

目录

善财童子五十参示意图

释迦牟尼佛会

编者序:圆融和谐的绚丽世界

本书内容导航

第壹章 经中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

 1.佛陀成道后宜说的第一部经典:《华严经》

 2.“经中之王”:遍摄一切教法的圆教

 3.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名释义

 4.报身佛的境界:教化无量净土

 5.《华严经》的来历:从尤宫中取出的瑰宝

 6.《华严经》的流传:从东南亚到东亚

 7.华严经的译本: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与四十华严

 6.《六十华严》的译者.佛陀跋陀罗

 9.《八十华严》的译者:实叉难陀

 10.《四十华严》的译者:般若三藏

 11.为《华严经》作释:印度论师和汉地论师

 12.《华严经》的影响:一代宗派的开启

第贰章 华严九会:七个光明处所的说法

 1.《华严经》的结构:七处九会三十九品

 2.菩提场:庄严殊胜的金刚座

 3.普光明殿:龙王为佛陀所造的宫殿

 4.忉利天:摩耶夫人的所在处

 5.夜摩天:天上一天,人间两百年

 6.兜率天:诸佛降生前的中转站

 7.他化自在天:化他人之乐为自己之乐

 8.再会普光明殿:第七八次的讲法

 9.逝多林:圆满结束华严会

 10.天龙八部:佛法的虔诚护卫者

第叁章 为众请法:和《华严经》有关的菩萨们

 1.庄严端肃,利乐有清:解说菩萨的定义

 2.层次叠进:每一会中说法的菩萨们

 3.华严菩萨上首之一:文殊菩萨

 4.华严菩萨上首之二.普贤菩萨

 5.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

 6.原力深广慈悲救世:地藏菩萨

 7.即将成佛的法王子:弥勒菩萨

 6.摧恶魔军之猛力者:金刚手菩萨

 9.真言增长记忆力:虚空藏菩萨

 10.除盖障院的主尊:除盖障菩萨

第肆章 华严经的世界观:华藏世界

 1.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如来的佛国

 2.时空观:佛教中的“世”与“界”

 3.无边浩渺的世界海:不可不说的十种事

4.华藏世界结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5.海上生佛国:无限美妙的华藏世界海

 6.佛国之间的界限:碧波荡漾香水海

 7.娑婆世界:巨大莲花中的一支蕊

 8.华藏世界由来:微妙香洁处,皆为妙行感

第伍章 超世观:《华严经》中的第一级修行阶梯

 1.四圣谛:佛陀的初转法轮

 2.文殊菩萨说苦(1):三界六道皆苦

 3.文殊菩萨说苦(2):苦果、苦相与苦谛四行相

 4.文殊菩萨说集(1):无明与烦恼

 5.文殊菩萨说集(2):业力与集谛四行相

 6.文殊菩萨说灭(1):没有苦的境界

 7.文殊菩萨说灭(2):两种涅槃与灭谛四行相

 8.文殊菩萨说道(1):通向涅槃阶梯

 9.文殊菩萨说道(2):见道后的圣人之路

 10.文殊菩萨说道(3):八正道与道谛四行相

 11.远离轮回:圣道三要之出离心

第陆章 菩萨行:《华严经》中的第二级修行阶梯

 1.菩提心:人类最伟大的爱心

 2.救己还是度众:划开小乘和大乘的界限

 3.区别与共通:善心、慈心与菩提心

 4.十信:趣入大乘门径的方式

 5.净行品:《华严经》中的菩萨行为守则

 6.十住:稳固菩提不散失

 7.十行:广修博学菩萨行

 6.十回向:以己功德报众生

 9.十地品:影响广阔的华严核心

 10.宛如摩尼宝:菩提心的功德

 11.发起菩提心:点燃行者前方的引路明灯

第柒章 空性见:《华严经》中的第三级修行阶梯

 1.世尊成佛后的感慨: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

 2.观空:华严经的直理观

 3.空性:斩断执著的利器

 4.缘起与性空:需要破除之我及无我状态

 5.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见

第拐章 当菩萨成为佛:圆满十地,即可成佛

 1.佛的智德:十不思议法门

 2.佛的庄严:十身相海

 3 一大事因缘:诸佛降生说法的总目的

 4.最后一步阶梯:佛与菩萨的区别

 5.十一名称:对佛陀不同称呼的含义

 6.不舍顽劣众生:和娑婆世界有缘的佛陀们

第玖章 访师之道:佛教及东方文化的尊师传统

 1.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的拜师之旅

 2.53 参中的小故事(1):参访比丘

 3.53 参中的小故事(2):参访比丘尼

 4.53 参中的小故事(3):参访优婆塞

 5.53 参中的小故事(4):参访优婆夷

 6.53 参中的小故事(5):参访夜神王妃等

 7.53 参中的小故事(6):参访外道暴君淫女等

 8.证入法界:善财童子参访的圆满结局

 9.从佛经到世俗:尊师永远有其深意

 10.师徒关系的建立:如何择师与如何为徒

第拾章 成就佛境的法门: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

 1.大行普贤菩萨:励行善法,无有疲厌

 2.十大行愿:证得华严境界的途径

第拾壹章 和华严有关:古往今来着华严

 1.瑞鸟衔花、青童侍奉:持诵《华严经》的动人故事

 2.信受奉持:武则天与《华严经》

 3.千古传颂,各发华枝:《华严经》与中国文人

 4.微尘、宇宙:《华严经》与科学的对应

附录一:华严金狮子章

附录二:普贤行愿品偈颂

附录三: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原文

试读章节

佛陀成道后宣说的第一部经典

《华严经》

佛陀诞生

佛陀,是梵文“Bud曲a”的音译,意为“觉者”。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佛陀诞生于公元前560年,入灭于公元前480年。

他诞生于如今尼泊尔境内的毕拍罗婆,彼时国名为迦毗罗卫。国王名净饭王,是释迦族人(因此,当佛陀成道后,名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能仁),王妃名摩诃摩耶。经典记载佛陀化成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据当时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今尼泊尔境内),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这便是现在浴佛的由来。

见苦出家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阇皮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记载古印度传统思想的书籍),并且相貌英伟。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但他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据汉传佛教说法,佛陀于十九岁时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睹明星成道

净饭王得知太子出家,只得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懦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随他。出家后,太子经过6年苦行,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于金刚座上,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年35岁。  初次宜说的经典

当世尊成道后,大地震动,金刚座璀璨光明,无数菩萨以及化现为天龙八部、内在实为菩萨的天人鬼王一时间悉皆聚集到金刚座边。于是,释迦牟尼佛在十四天内,为他们宣说了《华严经》。这是佛陀得道后所宣说的第一部经典。

佛陀说法的比喻

华严宗初祖、法藏贤首国师,把佛陀所说的一代时教,用太阳照物的比喻,分了三个时候:第一时为日出初照时,譬如太阳刚刚上升,先照高山,比喻如来最初证悟,先以无碍智慧光明,照诸大菩萨,所说的经典就是《华严经》与《梵网经》。

第二时为日升转照时,因为光线的照射角度不同,所照的地层面也不同,所以这个第二时又分有初、中、后三转,接引了不同根性的众生。初转是接引凡夫外道,使他们转凡成圣,如太阳出来,透过高山,射及幽谷之处,就是凡夫外道的比喻,佛陀对他们说的教义是三皈五戒、四圣谛、十二因缘,也就是阿含等经典;其次是中转,为了接引小乘进入大乘,及摄化大乘根性的菩萨,阳光透过幽谷,然后普及高原,比喻众生心量已较宽广,可学菩萨道了,佛陀此时为他们说《解深密经》、《圆觉经》、《维摩经》、《大宝积经》、《楞伽经》等;太阳一直上升,到了日正当中,普照大地平原,如同佛光正照利根菩萨,佛陀为他们开示般若性空的经典,例如《金刚经》、《大品般若经》等,此为后转。

第三时是日没还照时,这是转摄末归本的法轮。无限美好的夕阳,即将下落,却又还照高山,表示佛陀将入涅槃,开示圆满的妙法,所谓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所谓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此时所说的就是《法华经》与《涅槃经》。

“经中之王”

遍摄一切教法的圆教

真正的“经中之王”

汉地佛教界常常把《华严经》称作“经中之王”;另一部也被称作“经中之王”的,是《妙法莲华经》(即《法华经》),但是,《华严经》还有一个不二的名号,叫“王中之王”。这个名号的得来,是因古时一帝王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国师答:“《华严经》。”帝王疑惑,问般若部的经典就有六百卷,而《华严经》仅八十卷,为什么反而说《华严经》最大?国师说,般若虽多,但只诠释般若义理;华严卷少,但却包含了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全部教法,所以最大。

了义与不了义

一切经典均是由佛陀亲口所说,具备圣者的智慧和真实观察,并不分高低大小。然而,却因当时听法的众生根器以及场所、机缘的不同,而具备了义与不了义之分。

了义,最彻底、究竟地述尽了佛法道理的教法,就称为了义;而为了顺应众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一时说的方便教法,就称为不了义。用现在的话讲,了义是“绝对真理”,而不了义则是“相对真理”。像财富、相貌、屋宅房舍等等各种概念就是世俗谛,表达世俗谛的经典,即是不了义的经典;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有、自性空,告诉我们事物真相的经典,就是了义经典。

《华严经》为报身佛所说,而报身佛所说经典均为了义,因此《华严经》中全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真理。

最为圆满的教法

北魏时候的僧人慧光,将佛经按照不同的内容分为了三个体系,即圆教、顿教和渐教。大乘圆融无碍、圆满无缺的法门被称为圆教;从浅显内容逐步说到深奥内容的,就是渐教;而一开始就说幽深内容的教法,则是顿教。在慧光的归纳下,《华严经》被纳入“圆教”。

可见,内容摄持了诸多法门,广博无量;同时又是宣说绝对真理的了义,以及圆融无碍,这便是《华严经》被称作“经中之王”的缘故。P24-28

序言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广为流传的一共有80卷,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这部佛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年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那么,它的特殊之处都有哪些呢7

第一,它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

第二,它义理丰富、逻辑严密、准确无误,用佛教的话说,便是“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在《华严经》中,有一个妙喻贴切地表达了”圆融”的概念,这便是”帝释天之网”。它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宝珠,每颗宝珠都映现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现出圆融谐和的绚丽景观。

第三,它直接导致了一个宗派的兴起。唐朝时,对《华严经》的传播和研究空前地兴盛起来。从杜顺和尚开始,“华严宗”开始倡导;而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将其发扬光大,集“华严宗”之大成。从此,“华严宗”成为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绵延至今。

第四,从文学角度讲,《华严经》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弘,妙喻纷呈,机语隽发。而在某些章节中,更是有着空灵美妙的语句,令人读之如嚼青榄,回味不尽。

第五,从哲学角度讲,在《华严经》基础上形成的华严宗,构建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哲学体系——这成为华严宗最大的特色。

除此之外,《华严经》还有诸多特点,如脍炙人口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以及广大浩渺的“普贤行愿”,等等,但诸如此类的妙处实在难以在短短的篇幅中一一说尽。如果读者有兴趣,大可以搜寻原文来阅读,相信一定有极大收获。

正因为《华严经》是这样一部伟大的经典,在编著这本书的时候,如何能撷取其中的妙理而整理成通俗的文字以飨大众,就成为一个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勉力去参照了许多资料,也参访了一些善知识,来虚心请他们指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梳理了12卷本《华严经》的内容,浓缩其中精华,形成了这本《图解华严经》的基本框架。

首先应该阐明的,自然是对这部佛经的来历,以及与此书相关的菩萨、论师以及论著等的介绍。其次,便是对《华严经》的原经文结构做一展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每个地方说了什么,主旨是什么,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

《华严经》中的世界,是毗卢遮那如来的“华藏世界”,这个世界由无数的莲花构成,重重叠叠,其中佛国无尽、刹海无尽。那么,《华严经》中的世界观就成为一个值得阐述的主题。

成佛之路,可以分作三个阶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见。这便是常说的”三主要道”。而《华严经》中,从文殊菩萨宣说四谛,再到菩萨十信、十住,十回向……最终到十地,乃至究竟成佛。这些便可分作三个部分:超世观、菩萨行、空性见。

最后,便是《华严经》中,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五十三参”故事以及“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的故事,既脍炙人口,又暗合东方的尊师文化;而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则在一千多年中感动了无数人,甚至其中的偈颂被单独抽出来,成为汉地早晚课诵的念诵内容。

本书不仅在内容上作了如上整理,以求通俗易懂;更在编辑手法上,采用了当下最流行的图解手法,以丰富的精美手绘插图,简洁的图表来解读这部深奥的佛经,生动活泼,自然贴切。因此,这本《图解华严经》既不失经典的权威,又有崭新的装帧设计,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享受。

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辽宁的法称法师和曲世宇先生。这两位熟知佛法义理,在此书写作过程中,给予了耐心的阅读点评。

最后补充一点,《华严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对印度、汉地和藏地的佛教均产生过极大影响。希望读者若有闲暇,能再读一下《华严经》原文,相信一定会有更大收获!本书在附录中,摘录了部分佛经原文,以供大家欣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