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上官涛同学:
你好!
很高兴能够收到你的来信,也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的这种情况,就像你信中说的那样,是得了开学恐惧症。当然也不要害怕,这并不是什么怪病,但你最好是把自己的现状与感受告诉父母,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父母的帮助。其实,开学恐惧症不只是你一个人有,现在很多学生都会有这种情况,所以一定不要绝望,下面你就跟着我一起来看一下如何对这一症状进行治疗。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开学恐惧症的主要诱因,那就是“开学”。在上面你也提到了你的这一系列感觉是从开学后出现的。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由于“开学”引起的。一般开学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唤醒”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一般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则往往是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过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所以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如果你也是这个易发群体中的一员,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很正常的了。
学生一旦有了开学恐惧症就很容易出现以上你所描述的情况,比如,不愿和同学交谈、听课精神不集中、莫名其妙地紧张、失眠多梦等。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使学生更加的紧张,至于认为自己得了什么不可知的怪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一些学生无法更好适应从假期到学习生活的转变。
何为开学恐惧症
为了更好地治疗开学恐惧症,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开学恐惧症。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是心慌意乱、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会出现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其实不难想象,在家长溺爱中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生活的孩子,在游乐嬉戏方面花费了过多时间的学生,必然会耽误学习。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对新学期紧张、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等因素,从而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暑假安逸、闲散惯了,而一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鲜明的反差,从而出现了焦虑、恐惧的情绪,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就导致了开学恐惧症。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比如,每天沉浸在看电视、上网的生活中,而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更是被破坏殆尽;有的学生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还有的学生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担忧学校人际关系等。而最后,这些已知的矛盾与未知的矛盾就会重叠交织在一起,从而出现开学恐惧症的现象。而所谓的开学恐惧症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下形成的,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就会出现一系列心理或是身体上的不适。
治疗开学恐惧症酌方法
治疗开学恐惧症需要你与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你,你本身占主要部分,而爸爸妈妈则只是起一种帮助调节的作用。现在你是已经开学了,但在下次放假时一定要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长假最后几天,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生活内容等都作出相应地调整。同时,在这一时期要提醒爸爸妈妈保证你的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接着,那就是让自己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在开学前,可以取得爸爸妈妈的支持,让他们帮助自己模拟正常的学习生活,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地调整,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有能力的话也可以自己制作,当然最好是自己制作),然后就是督促自己按时起床、饮食,保证自己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如果自己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爸爸妈妈的劝导和适当的监督;此外,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多给自己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情,这样也可以适当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同时,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向学校老师了解一些新学期的情况,这样也可以使自己回校后有较好地适应条件。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自己的开学之初,也就是你现在所处的这个阶段,如果有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这样他们就会注意给你减轻压力,或是会多和你交流。切忌出现症状了,由于怕爸爸妈妈生气或是老师看不起而隐瞒自己的情况,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越来越糟。以下几点是学生自己需要注意的。
调整作息时间
如果你以前的作息是由父母督促的,那么这时一定要转变成自觉作息或是以自己为主、父母监督的形式,但最好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独立起床。同时,要注意不可以像假期一样每天睡得很晚,一定要养成早睡的习惯。
制订学习计划
你在信中提到一听说老师让制订计划就有恶心的感觉,这是因为你怕有计划约束的一种心理原因造成的。开学了,就是要学习,而在学校里学习就一定要有约束,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之后制订出一个较详细的学习计划。在这份计划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减少自己的娱乐活动,增强学习时间,特别是要按时就寝,有计划地转移兴奋点,争取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角色,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P3-5
给专家的第一封信:我好像得了“开学恐惧症”
给专家的第二封信:分数很重要吗?
给专家的第三封信:成绩不好是因为我笨吗?
给专家的第四封信:学习压力好大,我也好累
给专家的第五封信:“尖子生”的生活其实很悲哀
给专家的第六封信:整天生活在争吵声中的我
给专家的第七封信:我想嫁给我的偶像
给专家的第八封信:幸福是什么?
给专家的第九封信:失望之下的留笔
给专家的第十封信:我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
给专家的第十一封信:大家都不喜欢我
给专家的第十二封信:我的内心好孤寂
给专家的第十三封信:我怎么会失眠呢?
给专家的第十四封信:迷上篮球,我错了吗?
给专家的第十五封信:集体生活真的让我吃不消
给专家的第十六封信:别人说我像女孩子,我感到很自卑
给专家的第十七封信:我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给专家的第十八封信:我知道嫉妒心很可怕,可我摆脱不掉
给专家的第十九封信:我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给专家的第二十封信:我放不开心灵上的枷锁
给专家的第二十一封信:考试快到了,这让我觉得焦虑不安
给专家的第二十二封信:抑郁症让我失去了往日的快乐
给专家的第二十三封信:我讨厌爸妈总是逼我上补习班
给专家的第二十四封信:大赛前的我总是那么紧张
给专家的第二十五封信:我总觉得别人在暗地嘲笑我
给专家的第二十六封信:沉迷于网络让我无法自拔
给专家的第二十七封信:我自尊心很强,不允许别人碰触它
给专家的第二十八封信:生理上的变化让我措手不及
给专家的第二十九封信:我“爱”上了我的老师
给专家的第三十封信:我“失恋”了,真的好痛苦
给专家的第三十一封信:我该不该向他(她)表白呢?
给专家的第三十二封信:我该怎么对待这样的罪恶冲动?
给专家的第三十三封信:我很苦恼,大家都叫我“太平公主”
给专家的第三十四封信:“校花”也是有烦恼的
给专家的第三十五封信:未来让我感到很迷茫
给专家的最后一封信:我做梦都想经济独立
让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无限延伸生命的价值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青春美丽动人,却又有迷茫和彷徨相伴;青春航线壮阔广袤,但有时也许会遇到风浪,触到礁石。青春如歌,在于它诗一般的年华:春天的花,夏日的星,秋夜的月,冬时的雪。在成人看来,青少年生活在诗情画意的岁月里,感受着甜美的日月轮回。然而,面对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青少年不可避免会有别样的感受,即自信与自卑、幸福与痛苦、孤独与恐惧、嫉妒与猜疑等多方面的心理挣扎与困惑。
青少年时期被称为如花的季节、如歌的岁月。可是,为什么许多同学常常不快乐?我国青少年心理障碍患病率已达到21.6%~32%。你的学习有压力吗?父母责难你吗?你被老师轻视、被同学冷落吗?你是否不满意自己、也不接受他人?你有自卑感和焦虑感吗?你是否曾将心中的烦恼写成信笺寄给上天?
的确,虽然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然而我们却并不快乐;虽然我们努力争取上进,然而心中的烦恼却日益增多。心理上的阴影淹没了我们的笑容,心理上的障碍让我们冷却了生命中的许多激情。
人们常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青春期的我们却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在学校里,我们总是试图表现得体和期待被大家接受,同时,还在努力地探索自己到底是谁,怎样取悦于父母、老师和每一个提出要求的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青春期也会使人产生非常强烈的挫败感!
在这本书里,沿着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你会收到上天的回信,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他给了你很多有效的方法去减轻压力,有很多可能是你以前不曾想到的。试一试这些吸引你的方法,给自己一个机会一这些方法真的很管用。记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必须的,尤其是青少年时期。
如果说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那么青少年无疑是这个大花园中最娇艳的花朵!如何培养、造就自己是每一个有远见的青少年需要关注的事。青少年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就是——更快,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更高,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更强,不断超越自我!
看完本书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其成长的背后都有共同的特点:勇于吃苦的精神、永不服输的斗志、舍我其谁的自信、永不熄灭的激情……相信我们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用灵心慧目的烛照步步引领,让春风化雨的慈爱点点渗透,这就是本书的宗旨。带上本书,感受青春时光的快乐回归吧!
如果说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那么青少年无疑是这个大花园中最娇艳的花朵!如何培养、造就自己是每一个有远见的青少年需要关注的事。青少年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就是——更快,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更高,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更强,不断超越自我!
看完姜越主编的《写给心理专家的36封信》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其成长的背后都有共同的特点:勇于吃苦的精神、永不服输的斗志、舍我其谁的自信、永不熄灭的激情……相信我们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用灵心慧目的烛照步步引领,让春风化雨的慈爱点点渗透,这就是本书的宗旨。带上《写给心理专家的36封信》,感受青春时光的快乐回归吧!
在姜越主编的《写给心理专家的36封信》里,沿着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你会收到上天的回信,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他给了你很多有效的方法去减轻压力,有很多可能是你以前不曾想到的。试一试这些吸引你的方法,给自己一个机会一这些方法真的很管用。记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必须的,尤其是青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