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小说卷上下)
分类
作者 杨春光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青春期》、《清水里的刀子》、《吉祥如意》、《三家集能人协会联合会纪实》、《开斋节》、《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一棵树》、《红花绿叶》、《大年》、《锁阳》、《父亲和驼》……《宁夏文学精品丛书》系列之《小说卷》收录了宇夏中短篇小说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变化和精神状态。

内容推荐

宁夏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塞大地。也是文学的沃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风物和人情成为了宁夏作家书写、赞美与思索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他们力求从西部荒凉的表象下寻找和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从张贤亮到以“三棵树”“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以独特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诗意的言说,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出生命的强音,营植出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宁夏乃至西部的精神入口。

本卷收录了宇夏中短篇小说近年来的精品力作,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变化和精神状态。其中的每篇小说都既有对生活的细腻叙写和表现,又个性鲜明风格迥异;作品中既有浓郁清新的泥土的芬芳,又呈现出作家正视和直面历史与现实的勇气,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目录

上册

 青春期

 清水里的刀子

 吉祥如意

 三家集能人协会联合会纪实

 开斋节

 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

 一棵树

 红花绿叶

 大年

 锁阳

 父亲和驼

 送一个人上路

 获奖照片

 小事情

 狗村长

 凯拉达先生

 猫三彩

 玉米街的小林

 客居故乡

 觉得有人推了我一把

 前面的路

 一条鱼的战争

 杀狗

下册

 土帽作家

 粉红漆

 包红指甲的女人

 长命百岁

 爱人同志

 向日葵

 墨斗

 挂匾

 寻找砚台

 天鹅海

 快乐人生

 靳老头的丧事

 斋月和斋月以后的故事

 请送我上楼

 命途

 狼道

 青春祭坛

 活着

 人间趣事

 权术

 青山作证

 野祭

 最后的猎手

试读章节

到80年代初,我已活了五十多岁,才知道有“青春期”这个词。过去只知道有个词叫“青春”,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刚刚六岁,不懂得是什么意思。给我启蒙的老师是重庆南岸乡下的一位秀才,但他并不是重庆人,母亲说他跟我们一样,也是从江浙一带逃难逃到陪都来的,被四川当地人称为“下江人”的一类。如今我想起他,就不由得佩服连环画家和影视化妆师再现历史面貌的本领,现在画面中凡出现过去的私塾先生,都与,我这位启蒙老师十分相像,包括那顶古典的瓜皮帽,因而也使我总忘记不了他的模样。他只教我家族中的几个子弟,开学就念《唐诗三百首》,不像一般私塾先生以《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为教材。他好像很喜欢杜甫的诗,我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认识的第一个字是冷僻的“岱”,让我好久在别处找不着它。一次,他念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自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突然把书本捂住脸痛哭失声,真正“涕泪满衣裳”起来。鼻子擤得訇訇作响,听到那样大的响声,谁都会惊奇此人的鼻孑L非同小可。他哭得全身骨头发颤,特别是颔下一绺花白的胡须抖动得更厉害,眼泪鼻涕随手往书案上抹。看到一个大人,又是我们一向畏惧的老师居然跟我们一样也会号啕大哭,下面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哄堂大笑,哇哇乱叫。从此我们也就不再怕他了。

然而,就因为他的启蒙,我自幼就受到诗歌的熏陶,长大后不幸曾当了一回诗人,使我身陷囹圄二十余年。除此之外,我仍久久不忘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是我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的一位真正会沉浸到诗赋里的读书人,可说是位“诗痴”。不管别人怎么看,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什么印象,全身心投入到铿锵悠扬的声调中,摇头晃脑地放纵自己的情怀,敢哭敢笑敢于痛快地宣泄自我。虽然他和无数“下江人”一样被日本人赶得离乡背井,穷居一隅,但越往后我越敬佩他仍然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仅以他当着孩子的面痛哭一例,我可以断定他属于中国最后一代有风骨的文士。后来我跑遍中国和世界。再没有见过哪个人有那份凭借某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心情的真诚,再没有见过哪个人被某件艺术品打动得如此酣畅淋漓。世界不一样了,人心也变硬了,所有自称为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即所谓“性情中人”的造作,都不能再打动我。

可是,我仍然没有弄懂“青春”是什么意思,私塾先生向来是不解词的。“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些词看来是地名,其他的我都不甚了了,却对“涕泪满衣裳”,这句诗,从此有了非常形象而直观的理解。后来的几十年我碰到无数场合会催我泪下,甚至要迫使我非痛哭不可,但泪水只要一溢出泪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样子,于是在必须哭的场合我反而会破涕为笑。,他的痛哭在我童年的眼中始终是不能磨灭的滑稽,我一想到他,即使已到成年、到垂垂老矣,我也立刻幼稚起来,这使我一生受用匪浅;老师的一场痛哭竟然使我能永葆青春甚至会返老还童,不管以后我多么深刻地理解了他精神的高尚,把他与杜甫合为一体,他就是杜甫的化身,但他的痛哭似乎永远是人生的一个诙谑,仍会令我发笑。启蒙老师无意间在我心田里种下了抵御和化解痛苦的幽默感,让我能活到今天。

后来上了正规学校,上了初中,课本里“青春”这个词更接踵而至。可是,哪个老师都不具体讲解“青春”的词义,好像“青春”和“吃”这个动词一样,不用讲人人都会明白的。尤其到上中学,“把青春献给祖国”成了每个年轻人必须奉行的口号。中学生“只缘身在庐山中”,并不觉得“青春”特别可贵,以为大概仅仅是人一生中的一段时间吧。但是,是不是一个人只把人生的这段时间献给祖国就够了呢?到了中年和老年,那光阴就完全属于自己的了?或是祖国不需要你其他时间,只需要你宝贵的“青春”?这些问题也没有哪个年轻人去深究。可是越到后来祖国好像需要得越多,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不屑于自己,那么,单单提出个“青春”献出去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真的,谁也没有想过。

进入80年代,中国人才突然开始发现还有个“自我”。在政治钳制逐渐松动的社会氛围中,对人本体的认识,也逐渐从“阶级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转移到注意起人本身的心理生理上面来。首先,社会普遍感到在性知识上有补课的必要。于是,除了“青春”之外,报刊上又经常出现“青春期”这个词语并加以反复探讨研究。不管怎么说,“青春期”肯定是最饱含青春的了,尽管有人会“永葆青春”或过了期还能“焕发青春”,也不能不承认他在“青春期”的青春最多最足。可是杜甫所指的“青春”与王维的“狂夫富贵在青春”看来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必须献出去的“青春”,更不是“青春期”。读了一些“青年必读”之类的专栏我才大致了解,从生理学角度上说,“青春期”原来是每个人生理发育上的必经阶段,是一个纯自然现象。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除了身体上种种生理变化,在心理上的主要标志好像是开始对异性产生爱慕、爱情或性欲望,用我这个曾长期跟牲口打交道的人的话说,就是“发情”!领导潮流的学者认为“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与人的童年时期相同,会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心理、性格和品质。犯罪学家甚至能通过一个人在青春期受到的挫折来分析一个嫌疑人可能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判断这次罪行是不是这个嫌疑人所犯;希特勒变成恶魔和爱因斯坦成为划时代的大思想家,都与他们青春期时的某种特殊遭遇有关。

这引起我自我分析的兴趣,然而自我分析的结果却发现,我不知道自己的青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丝毫没有觉得什么时候我的青春期就算结束了。好像我一辈子从来就没有过青春期,又好像青春期单薄地平铺在我一生的全过程,所有的日子都像一块青灰色的铁板,坚硬、冷峻而索然无趣,就这么肤皮潦草地过到今天。P1-3

序言

1958年,在祖国建设和开发大西北的热潮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宁夏各族人民迎来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节日。回顾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不平凡的岁月,不禁要为半个世纪以来宁夏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负重拼搏的进取精神和感人业绩由衷地感叹。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宁夏从过去一个偏远的不被人注意的小省区。发展变化成为今天的闻名遐迩的“塞上明珠”、“全国十大新天府”之一。宁夏的文学事业,作为宁夏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一直在担当着书写时代、讴歌人民、鼓舞人心、憧憬未来的光荣职责。宁夏的文学创作家们,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宁夏文联的积极领导和组织之下,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尤其是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我区作家的出色业绩已经得到了中国作协的充分肯定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以张贤亮和以“三棵树”、“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小说家,已经成为宁夏对外宣传的一张有特色的“名片”。除了小说创作,我区作家在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创作领域,也奉献出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成果。这些作品描写宁夏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发现时代潮流汹涌澎湃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寻找存在于人民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讴歌改革开放事业的最新进展,简而言之,它们与宁夏的小说创作一道共同组成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历史画卷,共同构成了宁夏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心灵图景。这套《宁夏文学精品丛书》就集中体现了宁夏作家们对时代潮流的感知,对宁夏各族人民生存命运的审美把握,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歌颂。

宁夏的文学创作,近30年以来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为宁夏赢得了不少的社会声誉。这样出色的业绩的取得,我以为有下面的几个原因:

第一,宁夏文学艺术创作的大环境非常好。一个地区的社会氛围与精神环境的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虽然,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通常都是个体性的行为,但社会各界对其是否真心关注和欣赏,确实会对创作者的心理和情感产生深刻而微妙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宁夏的文艺事业呈现喜人局面,原因之一是我区能够精心营造有利于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良好的社会气氛和精神环境。具体来说,一是自治区党委历来都对文学艺术创作极为重视,并采取许多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宁夏的文艺工作;二是宁夏文联和各艺术家协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三是宁夏的文学艺术创作一直是宁夏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宁夏作家和艺术家的地位相对比较高。由于领导关心,专业家协会工作扎实,新闻媒介积极宣传,所以我区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在宁夏一直受到热情的鼓励。作家艺术家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和尊重,这保证了宁夏作家艺术家能够在一种受激励被尊重的良好的精神环境中从事创作。

第二,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地方,宁夏文化一直呈现多元和杂合的特点。这种文化的相通共融状态对文学艺术创作而言,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资源。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作为核心内容的中原农耕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在漫长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边地文化和草原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的融入,使宁夏的文化形态具有了新的特征,形成了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九大主流文化。同时,像祖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样,由于和谐观念的深入人心,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和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睦相处、交融共济,为宁夏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深厚的精神资源。  第三,从宁夏文学的成长历程来看,文学领军人物的出现,往往是带动一种创作风气的“原能力”,从而造成某一个创作门类的繁盛状态。从文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例来看,某一地区浓厚的文学艺术创作风气的培养和创作家队伍的形成往往需要某些领军人物的适时出现。这些领军人物一般自身都具有相当杰出的创作才能,在文坛有非常的号召力。经由他们,一些地区的创作会突然间变得充满活力。时隔不久,这个地区的总体创作水平忽然得到有力提升,一批实力不凡的年轻创作者开始走向前台。回顾宁夏文学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开风气之先的领军人物的出现,对宁夏文学事业的成长和进步是多么的意义重大。自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在中国文坛取得优势地位以后,宁夏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学界具有了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的最大功能在于,它使中国文坛不再会对宁夏文学产生忽视心理,同时,它也使张贤亮之后的宁夏作家有了足够的创作自信心,有了艺术学习的榜样和走向中国文坛的充足底气。显而易见,文学领军人物的适时出现,从小处说,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活跃的创作状态,从长远看,则会促使一种精神气候的形成,而这种精神气候一旦形成,则会对文艺创作的整体运行构成激励和保护机制。

第四,对本土化的坚守构成了宁夏文学创作家的艺术之魂,也构成了宁夏文学独步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优势所在。宁夏地处西部,又是回族聚居之地,应该说这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异的社会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宁夏文学创作家得天独厚的创作资源。从改革开放以来宁夏获得全国大奖的文学作品看,正是因为作家们抓住了“西部”和“回族”特色,才使得他们的创作在与众多的作家和作品竞争时显现出了特殊的艺术面貌和格外新鲜的情调。因此,在西部和回族聚居的土地上“打一口深井”,从本土生活深厚而丰富的地层中汲取无尽的源泉,就成为宁夏文学事业走向全国的成功经验之一。

第五,对文学艺术创作的敬畏和虔诚之心保证了文学精品的产生。文学创作从来都是关乎灵魂的事业。它是照亮国民精神的灯火,也是人类美好精神和情怀的诗意的表达,它从来就不是与人类命运无关的个人的消遣和病态发泄。这么多年以来,宁夏的作家从事创作的态度是极其严肃和认真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完全抱着一种神圣感来从事创作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文学创作”是一个圣洁的字眼,文学天然地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容不得半点怀疑和亵渎。他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文学,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文学。正是因为对所从事的文学事业的认真守持和痴情奉献,宁夏的文学家们才可能在不长的时期内攀上了文学的高峰,并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宁夏的文学创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结出了国人公认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文学创作在总体上还存在不平衡状态,某些领域尚处于弱势,与时代和人民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都是摆在宁夏文学界以及作家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希望我们的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实践,遵循“三贴近”原则,切身感受宁夏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火热激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征程中,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风格多样的作品来回报社会、回报时代、回报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