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必备的历史常识百科!三不所著的《冷历史》是首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读本,颠覆你的历史常识观!其实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
看过《冷历史》会使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丰富知识量,也会颠覆你对历史常识的认识,其实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冷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三不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吹牛必备的历史常识百科!三不所著的《冷历史》是首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读本,颠覆你的历史常识观!其实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 看过《冷历史》会使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丰富知识量,也会颠覆你对历史常识的认识,其实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 内容推荐 三不所著的《冷历史》绝对是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最好的一本书! 《冷历史》中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但又知之不详的历史常识,它们隐藏在生活中,每每提及又被人追问时,不免出现答不出的尴尬。例如,“五脊六兽”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用它来形容身体难受;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谁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谁胜谁败?古代的情人节究竟是哪天;张飞是莽夫还是儒将…… 目录 【历史】 谁才是历史上第一个“冠军” 谁是中国第一个“冠军” 传奇“冠军”霍去病 历史上的其他“冠军”们 略谈“将军”与“杂号将军” 链接一:第一个反秦的声音——陈胜吴广起义 链接二:西晋一统与五胡乱华 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 尚方宝剑尚方制 丹书铁券免死牌 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 链接:古人的名剑风流 一场由“茅”引发的血案 “茅”原来是战旗 在古代象征神圣的“茅” 因“茅”而引发的战争 链接一:春秋五霸 链接二:酣畅淋漓的中国酒文化 贴士:饮中八仙歌 “黄花闺女”哪里来的黄花 黄花闺女与公主 古人的妆容 魏晋的病态审美 唐朝盛行的女易男装 链接一:巾帼不让须眉——略谈几位古代女英雄 链接二:竹林七贤 难道古代也有婚姻介绍所 与父母同样重要的媒人 最早的公务员——媒官 民间的说合者——私媒 链接一:三书六礼话婚姻 链接二:古代的政治婚姻 【民俗】 请客为什么说“做东”而不是“做南”“做北” 做东源于“坐东” 方位与地位 老师为何坐“西席” 左右有先后 链接:东道主的由来 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风水堪舆与身后事 东方青为尊 链接:龙脉是什么? 玄关究竟指的是哪里 玄之又玄的玄关 建筑中的玄关之源 话说古代屏风 七夕真的是古代情人节吗 “七夕节”原非情人节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古人为什么过七夕 古代情人节究竟是哪天 链接:烟花灯火话上元 谁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丘比特 姻缘前定有月老 一化为二称和合 何事纷纷话爱神 链接:红娘、冰人与伐柯人 贴士一:忍耐歌 贴士二:调笑令?莺莺 【逸事】 梁山好汉朱贵绰号“旱地忽律”是什么意思 是鳄,还是龙呢 鳄鱼的古代生活 链接:古今同种异名的动物 贴士:古代的五虫 张飞究竟是莽夫还是儒将 立马铭刁斗 歌赋画美人 其事由来久 难辨伪与真 链接:聊聊古代的儒将 孔子“以貌取人”把谁看走眼了 让孔子也看走眼的子羽 让孔子最头疼的学生——宰予 制度化的以貌取人 链接:卖柑者言 寺庙里的弥勒佛一直那么胖吗 佛经中另类的弥勒 弥勒源于原始崇拜吗 中国人信仰弥勒之始 你也弥勒 我也弥勒 发福了的笑口弥勒 本为男身的观音菩萨 女身观音与随侍 链接一:与弥勒同具亲民形象的神仙人物——济公 链接二:楹联趣谈 贴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苏轼与高俅不得不说的故事 谁是“小苏学士” 苏轼与高俅 高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弄臣们 蹴鞠屡过飞鸟上 链接一:唐宋八大家 链接二:苏东坡逸事 链接三:乌台诗案 【称谓】 “五脊六兽”到底有多难受 屋脊上的建筑文化 关于屋脊蹲兽的传说 从古建筑屋脊的样式看贵贱尊卑之分 链接一:传统民间建筑中的装饰 链接二:古建筑中的“镇宅宝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的是哪条河 会“走”的河 黄河改道的几个重要阶段 被黄河“霸占”的济水 千古一将郭子仪 河东究竟是指哪里 链接一:我国各省份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链接二:河东狮吼的故事 链接三:项羽“自刎乌江”与红军“强渡乌江”是同一个地方吗 打油诗打的是什么“油” 打油诗自打油始 打油诗的发展 今天的打油诗 链接:鲁迅与打油诗 贴士:四愁诗 “病入膏肓”究竟是病在哪里 晋景公之死:陷而卒 赵氏孤儿与历史上的晋景公 再说晋景公之死 以膏肓之穴疗膏肓之疾 链接:“赵氏孤儿”的故事 “朕”是谁都可以自称的吗 “始皇帝”定称 “孤家寡人”与“陛下” 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 链接一:毁誉参半的秦始皇 链接二:探秘秦始皇的不死药 链接三:三皇五帝的传说 试读章节 打油诗自打油始 有唐一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苦读士子常多以此为进身之道,传说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就因为献诗于玉真公主而受到赏识,才得以高中状元。张打油是唐朝中期人,最擅长写通俗幽默之诗,这在当时严格讲求平仄、格律、音韵的诗坛,美其名曰“独树一帜”,其实根本就是不入流,为主流正统诗人们轻视。张打油却不以为意,经常诗兴大发吟哦题颂,而后来他能够闯出名声,以至这类诗竟能冠以其名,这其中流传着一段逸事。 话说某年冬天,有位朝廷大员回乡祭祖,刚进宗祠大堂,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写了一首诗,墨迹未干。诗云:“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帚的使帚,使锹的使锹。”大官大怒,暗道:“你在某家宗祠随意题诗本属狂妄,更可气写得如此儿戏,岂不欺人太甚。”于是唤来左右,着其速速查清题诗之人,拿来严惩不贷。此时有位师爷正侍立在旁,见状上前禀道:“大人,我看不必查了。写出这样的诗还敢题于此处,非张打油莫属。”大员闻听便命人将张打油抓来,先痛骂一番。张打油见闯了祸,心下强自镇定,上前一揖说道:“老爷息怒,小人虽爱胡诌几句,但自问还没差到这个程度。大人如若不信,请出题一试。”大员也怕冤枉好人,沉吟片刻后说道:“好,本府今日就考考你。如今安禄山逆贼正兵围南阳,你就以此为题作首诗吧。”张打油沉思片刻,脱口吟道:“天兵百万困南阳。”大员不禁赞道:“好!有气魄!”张打油接道:“也无救兵也无粮。”大官眉头一皱,说:“语言直白差强人意,再说!”张打油一气呵成地念出了后几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登时众人哄堂大笑。这和照壁的题诗如出一辙,真是不打自招了。大官也被惹得大笑不止,一笑气消,便饶过了张打油。张打油的“诗名”便不胫而走,“打油诗” 也因其简单易学、朗朗上口而流传开来。张打油最有名的一首诗名为《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语言通俗诙谐,本色拙朴。诗名“咏雪”,全篇并不着一“雪”字,而雪后景象跃然纸上,格物堪称巧妙传神。 打油诗的发展 在古代打油诗不但一般人爱作,连一些著名文士也会偶尔戏作,这为它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据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每天看到一个老妇人给丈夫送饭,便戏谑地对她说:“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苏轼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老妇人自然知道他的来历遭遇,于是毫不相让地还口道:“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将苏东坡的坎坷际遇揭了老底,直戳痛处,弄得他好不尴尬,堂堂的大学士竟至无言以对。想来心下也要感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当然,除了文士的游戏之作外,打油诗更多是一些附庸风雅之人的拿手好戏。近代的山东大军阀张宗昌土匪出身,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后来他请来清末状元王寿彭当老师,认了几天字,没过多久竟然出版了一本《效坤诗抄》,“效坤”是他的字,书中满是令人喷饭之作。如写史的《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还有一次,张宗昌游完泰山后,诗兴大发,当即挥笔题了一首《咏泰山》,诗曰: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宗昌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打油诗是《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打油诗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曾经出现过系列接龙的趣话,在江苏太湖就出现过这样一组,第一个人先写道: 望湖亭在太湖西,多少游人胡乱题。 我也胡乱题一首,待他泥墙一齐泥。 有人看不过眼,在下面接了一首: 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 不是诗人长丈二,缘何放屁在高墙? 不久,又有好事者在一边写下一首,把前面两首都骂了: 放屁在高墙,为何墙不倒? 那边也有屁,把它撑住了! 这几首打油诗分别出自不相干的人之手笔,戏谑呵骂,颇有点像今日网络论坛的发帖回帖。 近代打油诗不仅在内容上增添了新的元素,还于其中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常常被用来针砭时事或讽刺现状,借此表现人们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写过一首打油诗《咏国民党纸币》,也很有意思,原诗为:“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蛮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辛辣讽刺,真实反映了“法币政策”造成的经济危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P204-207 序言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可是,过去的事有什么好说的呢?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列宁同志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看来,即便是过去的事,也还是有其用处的。 但是,无论是“为鉴”还是“御今之有”,对本书而言都显得有些托大,作者也从未敢想赋予此书如此深度。如此说来,这本书可不可读呢? 钱大昕曾作过一副对子: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且不管天干地支的纪年,不妨只从字面附会,读经选刚日,如同正业;读史在柔日,好像消闲。本书题选旁门,材取左道,难登大雅之堂,不入方家之眼,堪当闲书之名。 所以,若只作枕边厕上之消闲、饭局聚会之谈资,其实也还是可读的。 本书于2008年10月落笔,初稿于次年6月完工,其后数次删改,至今始成。四年倏忽而过,至今犹记选题之初与张庭政兄的几番畅晤,而如今故友渺渺,不知仙踪何处。四年之间,人事更改,百千年后,你我亦皆成历史,想来唏嘘。 作者并非专业出身,力有不逮,其中诸多疏漏误植,务请见谅。若有所指正,更不胜感激。 是为序。 于广州花城大道 2012年4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