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话能源
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蒇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说的是在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传说中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故事虽然有点传奇,但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从不知道火的利用到学会利用火为人类造福,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的过程开创了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这一历史,也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自从人类学会利用火之后,人类进入了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新时代。正是因为人类学会了开发利用能源,我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发明了火之后,我们相继学会了制陶,学会了冶炼,这一切都在后来的世代演变中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改变着人类自身。
最初进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就是各种易燃的草木。
弓箭发明与动力
弓箭的发明始于七千多年前,源于鲁北平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九黎氏族之间一场激烈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山西省桑乾河的支流峙峪河与小泉河汇合的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小丘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块被称作“峙峪人”的枕骨残片,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文化遗物。其中有一种加工精致的小石镞,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的,有很锋利的尖端。器身两侧的边缘也十分锋利。这种石镞明显地符合箭头的三要素:锋利、尖头适度、器型周正。这三点可以说明它是箭头。在与尖头相对的另一端(底部)左右两侧有点凹进去,成为一个小把,这显然是用来安装箭杆的。从这两点可以推知峙峪人已经使用石制的弓箭。虽然这种石箭在今天看来很不像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比它更早的弓箭。由此我们可以宣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弓箭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在28000年前制造出来的。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这是一副镌刻在各地张氏宗祠的楹联,因为张姓的起源与弓箭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姓的得姓始祖是弓箭的发明者——张挥。
张姓是中华四大姓之一,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支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得姓始祖是黄帝之孙——挥。他善观星斗,并从中获得启发,研制成早期兵器——弓箭,后被颛顼(zhuān xū)帝赐姓为张。
黄帝后裔,为将之才。
在距今五千年前左右,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是黄帝部族的东部边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了巩固对这一边缘地带的统治,黄帝就派他和正妃螺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对该地进行治理。大儿子玄嚣被封在青阳,即清河的上游,二儿子昌意被封在今河南、河北交界处,即清河下游。这就是挥出生的背景。P3-6
以金融安全保障石油安全,构建中国“石油金融一体化”体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打造中国战略新优势。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这将是人民币主权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米有录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
在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主导能源之后,石油变成了一种政治武器,资源国利用它可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西方大国利用它能够遏制竞争对手。在石油金融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它更是一枚足以摧毁经济世界的“超级核弹”。
——王高峰《能源》杂志执行主编
石油+粮食+黄金=世界。做为世界政治、经济的“晴雨表”,“三金”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同时,黑、白、黄的“三金”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的“三金互动机制”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地缘政治关系,也是我们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的一把钥匙。
——郭立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纵观历史,各国采取形形色色的手段来争夺石油,有战争,有经济制裁,等等。然而,每一次争夺都没有使某个国家永久获利,暂时的取胜后又是一轮新的争夺。就是在这些争夺之后,各国意识到加强合作,实现从单边利益到双边互赢的转变才是最好的方式。
——纪世民作家、人民日报社原编审
石油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作为一种资产又有投资和投机价值。在今天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一桶油只要套上黑色燕尾服,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光芒耀眼的资本舞台上的明星。石油价格不仅仅由现实的供需决定,更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场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石油金融化。石油一旦披上金装,就已经脱离了固有的商品属性,而变身为投机客和金融大鳄们的工具。
——陈亮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咨询顾问
0 绪论
钻木取火话能源/3
弓箭发明与动力/5
奚仲造车与交通/10
蒸汽革命煤业旺/12
内燃机促转变,石油统治世界/16
蜕变——石油产品金融化/20
1 超级核弹——石油:经济世界之神经
石油资源国家的强力武器/25
石油武器美国玩法/31
石油——一枚威力无比的超级核弹/36
2 双寡头游戏——石油市场博弈
石油市场的主体——职业玩家/43
囚徒的困扰,OPEC和非OPEC产油国的艰难抉择/50
明争暗斗,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合作与斗争/57
从单边利益到双边互赢的嬗变/64
后起之秀,新兴经济体能否分享最后的晚餐/67
3 大国游戏——石油金融的政治风险课
“石油换和平”的金融主题/71
中国是个好题材/73
血雨腥风皆为油/79
石油成了产油国的原罪/88
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的石油波动/90
4 三金互动——黄金、白金、黑金权力相长
黑金——世界各国的神经/97
黄金——国际金融的根基/100
白金——人类的生命线/105
粮食战争引发动荡/109
石油与黄金/111
石油与粮食/115
黄金与粮食/117
“三金”互动机制/120
三金迷局谁做主/125
迷局突围路在何方/128
5 与狼共舞——石油期货市场谁主沉浮
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迅猛/135
世界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137
世界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141
国际油价玩的就是蹦极/145
谁是操纵石油期货市场的幕后推手/147
美国是高油价的受益者/150
石油期货价格话语权的争夺战/151
6 独角难行——石油货币的演变
石油英镑的产生/161
石油美元代替石油英镑/164
如日中天,谁又能撼动美元?/173
和风细雨,石油交易多元化时代到来/181
日薄西山,美元是否已经OUT?/193
石油人民币猜想/198
7 惊险投资——石油海外投资风险何在
石油海外投资之多种渠道/203
石油海外投资风险之经济学思考/213
石油海外投资风险源泉/216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规避/228
8 石油储备——争夺石油定价权的强力武器
哈伯特峰值/237
石油安全稳定器/241
一只看得见的手/246
中国石油储备:在彷徨中前行/254
9 利益共享——石油期权与资源分成合同
中东石油资源权的收复/265
欧洲势力对中东的影响/267
美、英、苏争夺中东石油/268
OPEC的崛起——中东石油资源权的收复/273
石油分成制的出现/274
石油分成合同的演变/276
中国在分成制中的利益/279
中国在石油分成制中的弊端/283
石油期权——危机下的风险对>中/287
石油期权在未来——实物期权在石油项目评估中的运用/292
参考文献/299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人瞩目的中俄石油管线一波三折,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无果而终,无不打着深刻的政治烙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创业经验,给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组织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能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决策支持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国外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类图书,翻译出版,并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系列,计划每年出版10种左右的图书,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作用。
我希望通过“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石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财经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为大众读者拓宽能源问题的全球视野。
王国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黑色变局(国际石油金融的交锋)》由郑寿春编著。
《黑色变局(国际石油金融的交锋)》内容简介: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随着石油期货的建立,石油逐步演变,最终蜕变成为一种金融产品,石油金融化了。
郑寿春编著的《黑色变局(国际石油金融的交锋)》首先分析了世界能源的转换过程。随后读者将看到石油武器的威力,石油领域的寡头游戏、大国游戏是如何上演的,石油、粮食和黄金怎样互动,石油期货市场的各方如何博弈,石油美元的前世今生,石油投资的惊险跳跃,石油期权的未来发展,中国石油储备何以彷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