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官宦王朝(南宋卷2岳飞之罪)/如果这是宋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高天流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天流云编著的《官宦王朝(南宋卷2岳飞之罪)》历时五年,口碑最好,解开宋史三百年沧桑与疑问。

这是极致之卷。中华民族全部信史中最伟大的将军开始了他最伟大的北伐。无数传说中的名字,张宪、岳云、杨再兴闪耀其间,他们谱写的壮丽史诗,在近千年间由无数人世代传唱,令人神往!

这也是颠倒之卷。最强将军的最壮丽北伐,换来的却是死亡。岳飞、岳云、张完的死亡,一个民族的死亡。我们不愿意,可审视历史,只会得出一个结论:赵构,做了一生的坏事,得到了所有想得到的东西;秦桧,做了一生的坏事,得到了所有想得到的东西;岳飞,做了一生正确的事,却被整个上层建筑所抛弃。

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这样对待自己最忠诚的儿子。甚至于,他之后有振作之心的宋孝宗,也一样黯然收场。凡此种种,国人必须要问——为什么?!

必须找到这个答案,才算是对已逝者稍有交代,现存的中国人才算稍有正视之心。

内容推荐

《官宦王朝(南宋卷2岳飞之罪)》由高天流云编著。

《官宦王朝(南宋卷2岳飞之罪)》讲述了:

逃跑黄帝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为何重用奸臣秦桧,设计把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召回朝廷,并通过各种手段,逐步解除主战将领的兵权,分别予以陷害?岳飞之罪,真的是莫须有吗?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

杀岳飞之后,南宋与金媾和,换得一段时间苟且偷安的日子,然而这段时间,由于秦桧有金撑腰,遂逐步控制整个南宋朝廷,皇帝赵构,最后竟形同虚设。赵构发挥自己擅长的隐忍之能,直到秦桧死去,才慢慢重新掌握朝政。在此期间,赵构和秦桧分别耍了什么阴谋诡计,进行了哪些政治博弈?

赵构的养儿赵昚一心想成为中兴之主,为国雪耻,但慑于赵构压力,只能隐忍不发。赵昚掌权后,曾顶住压力,重用主战派北伐。在此期间,涌现出岳飞之后的最传奇将军,多次打胜仗,雪耻有望,但为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南宋后期,与金国持续对峙,互相不能吃掉对方。然而就在这一时期,成吉思汗诞生、长大了,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目录

第一章 顺昌血战

第二章 岳飞第四次北伐

第三章 踏破贺兰山缺

第四章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第五章 岳飞战场受排挤

第六章 赵构秦桧耍阴谋收兵权

第七章 岳飞之“罪”:莫须有

第八章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第九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明争暗斗

第十章 死亡的泥潭

第十一章 完颜亮很忙

第十二章 完颜雍杀死完颜亮

第十三章 南渡以来仅见的锐气

第十四章 雍熙北伐

第十五章 最传奇将军

第十六章 宿州七日,血流成河

第十七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

第十八章 亡国之象

第十九章 成吉思汗登上舞台

第二十章 赵构终于死了

第二十一章 十年主角李凤娘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顺昌血战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以一位名臣的去世拉开序幕。李纲,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抗金名臣终于死了。

他死于这一年的正月,没能目睹之后一年里的风云变幻。他所企盼的、所憎恶的、所追求的、所预言的都一一发生了,比如金国败盟,发兵南侵。

翻阅史册,每读到这一页,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另一个人的名字,春秋末年吴国名相伍子胥。子胥自杀前曾说,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见到越国的士兵攻陷姑苏。十年之后他的预言成真了。他当年是那样强烈地建议灭掉越国!

如许悲愤,不如一死。

不知李纲死前会是怎样的景况。回顾他的一生,在无数北宋首相中,他只是昙花一现,匆匆的过客,毕竟任职不过才七十余天。可他在历史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两宋之交无人可比的。他挽救了第一次东京危机,他扶起了赵构初建的建炎集团,他无数次判断国事,称得上每言必中,可就是没人听他的。

悲哉,李纲。

他印证了一条官场中的铁律—“重要的不是你有怎样的才华,而是看你能否为领导所用”。谁让这时汉民族的皇帝叫赵构呢。

这一年的赵构三十四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睿智的男人了,面对变化他总能处理得既有技巧又很从容。

五月,金军兵分四路南下。

聂黎贝堇出山东,李成犯河南,完颜撒离喝自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驱陕西,都元帅完颜宗弼率主力自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攻开封,既猛烈又出人意料。

实事求是地说,别说后方的文官们,就连前线的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都没有预先想到这一点。寒带的游牧民族总是在深秋或者严冬时节发动攻势,这时马上就是夏季了,打仗先要挑战中暑。

金兀术来得突然,宋朝的官儿们应对得“果断”。洛阳方面的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逃跑,南京留守路允迪投降,开封的东京留守孟庚投降,所有人没一个抵抗的。对此,赵构失落地叹了口气,这样说道:

“夷狄之人,不知信义,无足怪者。”

这是对金国败盟的评价,将他们定性为不懂事、没礼貌,属于没开化的种群,像精神病一样,不管做了什么,一律免责。

“士大夫不能守节,至于投拜,风俗如此,极为可忧。”

这是对各位留守大人的评价,士大夫临难不死节,真是太让人失望了,连基本的君臣协定都不遵守,真是让人担忧。

下面就没有了,他严苛地批评别人的投降,绕过自己的投降,把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失策都忽略掉。什么,这很无耻吗?不,这是非常高明的战略。

在外敌侵犯时,保持领袖的光辉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即便如此,南宋还是迅速做出应对,经分析,战场分成了东、西、中路三部分。西路战场由吴玠迎战老对手完颜撒离喝;东路韩世忠部主动出击,攻击京东路一带;中路战场的形势最险峻,面临金军都元帅完颜宗弼十余万重兵临境,要由岳飞、张俊两大将合力迎战。

这有困难,两大将的防区宽阔,越是兵多将广地大,集结起来就越有难度。完颜宗弼不按章法出牌,经常搞得南宋这边人仰马翻。

这些在进行中,没有人去注意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已经渡过长江,进入了敌占区。

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八字军从临安出发,以九百艘船装载,走水路渡长江,向开封进发。当金军铁骑进入整个北方时,他已经进入淮河流域,临近一座叫顺昌的小城。  顺昌,今安徽阜阳市。它“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泉河、颍河穿境而过,是姜尚、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嵇康的故乡,宋朝的晏殊、欧阳修、苏轼在这里为官。

听着很有名,可实际情况是城既小,墙又矮,没军械、没人手,当年就是个小县城,经过十多年的兵火涤荡,更加破败不堪。

摆在刘锜面前的选择题是,他到底是该进还是不该进呢。

不进是理智的,这时刘锜的兵力是两万左右,与金军中路战场上的十余万重兵相比,实在是悬殊过甚,无异于螳臂当车。

奋一时血气之勇,赔光南宋本就不多的一支军队,尤其是开战之初就全军覆没,这对士气是无可挽回的打击。

难道刘锜敢说他能必胜吗?

这是一个道理。可从另一个层面上考虑,上面这些都是糟粕。什么是理智,什么是大局,没有局部哪来的大局?面对侵略,必须要做到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一寸山河一寸血,像几百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那样,每一个中国军人都抱定随时战死的决心,才能在长江西陵峡谷的石牌村顶住日军攻势,保住中国西南方的最后一块国土。

大局是领袖考虑的,局部是军人考虑的,历史只会记录决战时的胜负,可之前的每一场角逐都是决战胜负的基石。

刘锜选择进驻顺昌,就在此地阻击金军。时间是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十八日。进城之后,刘锜真切地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说冷,每个八字军都有点发抖,顺昌城年久失修,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城防,身在淮河区域,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了。说热,顺昌城知府陈规是一位热血男儿,他毫无保留地帮助刘锜,除了派人立即修筑城防外,他还给了一个绝对意外的惊喜。

此时顺昌城内居然有数万斛米!这是事先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好事,最起码可以支撑八字军度过很长一段时间。

军情紧迫,这时金军的前锋部队距顺昌不足三百里,刘锜不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准备好攻守战备,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士气,让每个士兵都有必胜必死之心。

办法很简单,刘锜把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寺庙中,在院墙外堆满了柴草,之后集合全军将士,对他们说此战必胜,如果城破的话,请弟兄们帮忙点火,他的家人义不屈节,决不做金人的俘虏!

全军感愤,连随军的女眷家属们都帮着磨刀喂马,她们说:“平常世人都看不起我八字军,今日八字军为国家破贼立功!”

在这种氛围里,顺昌城迅速变成了一座战垒。七天之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金军终于逼近离顺昌三十里远的白涡口。领军的是刘锜的老朋友韩常,对,就是在富平之战中被射瞎一只眼睛,还能拖着金兀术冲出重围的那位猛将兄。

没有资料显示这时韩常知道顺昌城里的是刘锜,他按照常规打算在攻城前先缓解一下长途行军的疲劳,于是在白涡口稍事休整。

之后就出事了,刘锜是当年西军中的精锐,南渡之后多年官场的排挤并没能消磨他的锐气。只有三十里吗?刘锜在当天夜里派一千人突袭金营,韩常猝不及防,一万余人的营盘居然被冲破,被迫连夜后撤。初战告捷,金军前锋还没见到顺昌城就被击败。

三天之后,金军的后援部队上来了。领军的人物名声显赫,号称“龙虎大王”。他是谁呢?在宋史、金史里找不到具体的姓名,但是却频繁出现,此人就是与大殿下完颜宗翰同一时代的人,灭辽破宋期间非常活跃。后来据多方考证,此人很可能叫完颜突合速。

龙虎大王非同凡响,比韩常强多了,两者合兵达到三万多,他在大白天就带领金军向顺昌逼近,终于顺利抵达城下。

三万多精兵攻顺昌,回忆一下,当年破开封时,金军不过五万多而已。要说突合速的金军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数百里疾驰,他手边没有重型攻城器械,抵近城墙之后,城上城下弓箭对射,金军输得一塌糊涂。他们只有后撤,到安全地方重整旗鼓。让大王和猛将以及三万多名金军都没有料到的是,顺昌城里的宋军敢冲出城来,和他们在城外肉搏!出城的是步兵,人数在五千之内。

这个数字是极限,顺昌之战宋军出战的士兵人数自始至终没有超过五千。至于为什么,这是个秘密……五千对三万,步兵冲击骑兵,怎么看刘锜都是疯了,敌军并没有伤到根本,只是稍微后退而已,这是战机吗?事实让人目瞪口呆,金军的骑兵被阵斩几千人,全军再一次败退,一直退到了顺昌城二十里开外颍水之畔的东李村。

当天夜里大雨如注,电闪雷鸣中,刘锜派五百名士兵劫营,引发金营自相残杀,乱成一团,被迫再次后撤几十里,远远地离开了顺昌。

开战之初,宋军大胜,导致金宋双方都有些神志不清。比如龙虎、猛将他们没日没夜地撤退,距离顺昌越来越远,这还算是进攻方吗?或者说,他们还是女真骑兵吗?

翻开以往的战史,金军攻掠如火,只有别人上山下海逃的份儿,啥时这样狼狈过?所以眼前这事绝对有问题,肯定是哪儿出错了。

这个问题产生在每个女真人的脑子里,最强烈的那个就是金军都元帅完颜宗弼阁下。金兀术接到战报之后暴跳起来,他恨不得立即出现在顺昌附近,杀宋人、杀刘锜、杀龙虎和猛将!完颜突合速是女真人里的败类,得杀;韩常这样的低能儿更加留不得,实在是丢脸!

他以这种心情冲向战马,率领十万重兵、携带无数辎重,杀奔顺昌。从开封到顺昌的距离很远吧,此人只用了六天就赶到了。

他赶到时,刘锜还在原地没动。这就与另一个梦境不符,因为就在这个短暂的战事间歇里,南宋领袖的命令已经悄悄抵达了。

在赵构、秦桧的心里,不管顺昌之战的开端是多么辉煌,结果都注定了只有一个,那就是八字军全军覆没。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见好就收?由秦首相执笔,盖着赵构帝印的文件上写着“刘锜择利班师”。

选个好时机,保存住实力,撤!

由此可见,临安方面工作也是很勤奋的。他们在纷乱芜杂的局面中快速准确地下达这种命令,并且不断地在各种关键时刻下达这种命令,是多么不容易啊!

可惜刘锜没听。八字军牢牢地驻扎在顺昌城里,等到了金国军方都元帅的大驾光临。六月初七,金兀术与龙虎、韩常等前锋部队会合,金军联营设在颍水北岸,“连接下寨,人马蔽野,骆驼牛马纷杂其间,毡车、奚车亦以百数。攻城战具来自陈州,粮食器甲来自蔡河”。远远望去,营盘超过三十余里。

多么壮观、雄浑、盛大、威武、配备精良的—连珠寨啊!又是三十余里,还是连珠寨,金兀术的习惯万年不改。这时他本人就站在心爱的连珠寨里,对着龙虎等人跺脚大骂。

金兀术用激烈的方式向龙虎等部下进行民族辉煌战史教育,集回顾、展望、期待、鄙视于一体,让部下既羞愧又振奋,据说效果—还是不怎么样。

回顾历史,无非就是富平之战、川陕之战、渡江之战等,每一次金兀术都积极参加了,每一次都丢人现眼了,很辉煌吗?

当年富平之战金兀术率领金军一半的兵力,被刘锜以西军五分之一的兵力完败,韩常以一只眼睛的代价才救出了他。这事四太子殿下或许是忘了!

金兀术昂然说道:“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踢倒耳。”说着他带人出营,去察看顺昌城。  走到半路,突遇敌情,几十个宋军骑兵向金兀术冲来,可能是速度太快了,为首的将军一下子从马上摔了下来。金兀术愕然,接近之后才知道,这人叫曹成,是来投降的。据曹成说,刘锜就是个太平年月里关大将的公子哥,吃喝享乐样样精通,朝廷里关系也硬,这次是派去东京当接收大员享福的。可谁知道突然发神经在顺昌打仗。他疯,没人陪他死,这几天军队都快散光了。曹成跑得慢了,觉得还是直接投降的前景更好一些,他愿意做金军的向导加参谋。

金兀术豪情勃发,哈哈大笑。这就是宋朝的军队,这就是刘锜,这才合乎逻辑,与他本人认定的汉人形象相符嘛!

于是他传令全军,不必休整了,明天就去攻城,当天就要攻破,在顺昌城里的知府衙门里吃午饭。还有,重型攻城器械都不用带了,拖沓麻烦,根本用不着。

第二天,金军全军出营,十三万重兵铺天盖地,严严实实地把顺昌城裹在中心。突合速等大将分别负责一面,金兀术着白袍,乘甲马,率三千名精兵四面巡视,督战全军。战前他许诺,谁先攻入城内,此城女子玉帛随他抢掠。

这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好大的一个太阳很早就出工了,视野非常开阔。金兀术对此很满意,他清晰地看见了顺昌城头上的城防配备。

他笑了。

也是难为了刘锜,六七天里能找到什么原材料呢?就算附近有深山,到老林里去砍大木头,也没时间运回来加工成战械。这时摆在城头上的,都是从民房上卸下来的窗框、门板之类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勉强起到了护具的作用。

可惜了好靴子!攻城。

十三万金兵同时攻城,真是敌如海潮城似孤岛,只有两万人防守,这要如何支撑?现实逼迫刘锜从一开始就要全力以赴,不然第一波攻势都挺不下来。可这人偏偏就隐藏了实力,他始终把最精锐的五千士兵留在第二线,说什么都不派上去。

这时要说一下五千人的秘密了。这绝不是刘锜托大,留着一万五千人不用,只用这四分之一,而是只有这些能用。

八字军从临安出发时号称两万,其中夹杂了三千多的禁军,算是替补,也是一种制约。光是这样也没什么,刘锜是将门世家出身,怎样理顺军队内部,是从小就司空见惯的。要命的是八字军号称两万,里边家属占了一半多!

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妇女家眷参与磨刀喂马了吧!

面对比例明显占优的金军,刘锜能动用的机动力量最多只有五千,剩下的连同家属在内守城,就连顺昌城居民都要派上城墙参与防守。天知道这得有多大的胆子才敢实施,因为神臂弓等战具不是随便谁都能使用的,所以说每个兵都至关重要。

另外,顺昌城防的哪个点被突破了,都会造成整片城墙的失控。而刘锜计划中制胜的招数就是等,一直等到中午。

到那时一切才有转机,这之前,熬吧!历史文献里没有资料显示出顺昌城当天上午的攻防场面,能查到的只有两点:第一,十三万金军从四面围攻,至午前顺昌城岿然不动;第二,顺昌城南城墙的某个位置上放着一具甲胄,刘锜不时走过去摸摸它,直到它在六月的太阳下被晒得烫手。

太阳只有一个,汉人、女真人的盔甲都一样,这时城上的这具甲胄热得烫手了,下面战场上金军的盔甲也不会两样!

刘锜下令,五千人出城决战。

出哪个城门是关键,有人提议是西门,那边的金军主将是韩常,八字军干翻他很有把握。可刘锜摇头,哪怕阵斩韩常,也不过是断金军一指而已。  出南门,杀完颜宗弼。

那一天,完颜宗弼和每一个女真大兵一样,在毒太阳下面热得发昏,在烫人的铠甲里洗桑拿。当顺昌的城门打开,五千宋军步兵冲向他时,他一点儿危机感都没有。因为他身边是金军骑兵的最精锐部分—铁浮屠。

浮屠是佛教词语里的塔。金军铁浮屠骑兵人马都披重甲,每三匹相连,集体冲锋,在当时是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自从女真人起兵以来,在辽宋战场上一直保持全胜战绩。这时坐拥十三万重兵,以铁浮屠重重护卫,金兀术找不到半点儿危机的理由。

刘锜的步兵们逼近了,他们手持大刀长斧,看上去倒是干重活儿的样子,可凭这就想击败铁浮屠?金军骑兵手里拿的也不是柳条。可是更近些,女真人才发现宋军步兵的后背上还有东西,很像是一个个长竹筒—这是什么?

两军即将相接,一个个竹筒被打开,扔到地上,这时铁浮屠们才发觉不对,竹筒里装的都是豆子。该死的豆子,据《宋史·刘锜列传》里记载,豆子是熟的,金军骑兵的马饿了一个上午,迫不及待地低头去吃,马蹄绊上竹筒,顿时队形散乱自相践踏,乱成了一团。

我个人觉得这不大现实,想想这样的热天,铠甲都热得烫手了,那么铁甲包裹的战马就好受了吗?它们还能争着抢着去吃豆子?哪儿来那么好的胃口?但是队形散乱是一定的,该死的豆子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后果往往如此。

金军骑兵们一片片地滑倒,有被豆子、竹筒绊倒的,有被八字军大斧砍倒的,更多的是被互相勾连在一起的皮索铁链绊倒的。混乱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停止,宋军的步兵迅速破开了铁浮屠阵容,直逼金兀术的身边。这一刻,女真族的骄傲—血腥的完颜宗弼在干什么?他应该暴怒起来,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收起他的刀枪,从马镫里抽出他的脚。

既然不能用脚踹倒顺昌城的城墙,那么就用它把刘锜的步兵解决掉吧!可惜的是,他居然—被宋太宗赵光义附体了。

他居然转身就跑。

没有任何记录显示,金兀术被刘锜的士兵近身了。刀枪武器没能接近他,他甚至没有像赵光义那样被箭射中,他就是跑了。

他身边的士兵比当年赵光义的更精锐,他面对的城池比当年的幽州城差了许多,他还有十三万重兵没怎么消耗,他怎么可以身先士卒地逃跑?可他就是这么做了,而且一旦开跑,就再也没有停,从顺昌一路跑回了开封。

逃跑的速度和来时差不多—这实在是巨大的体力支出,他累得“气疾”,且“呕血不止”。这两个词是非常明确清晰的病例,完颜宗弼先生连累带气,搞得吐血了。可为什么没有重整旗鼓,回头再战呢?既然怒到这个程度,那么回去杀人出气嘛。刘锜的步兵也不可能一直跟在他后面,从顺昌一路追杀他进开封城,他随时都能回头的。

他在逃跑路上唯一做的是下马扯下来一大把柳条,把龙虎大王突合速、韩常两人绑在大树上,狠狠地抽了一顿。理由是突合速一直在他耳边唠叨,说这次南侵实在是太失败了,根本就不该来……真若如此,这个突合速也实在是太讨厌了。

可韩常郁闷:关老子何事啊,为毛把俺一起抽,还有没有天理了?

P1-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0: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