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你分析电影中的角色时只会考虑“正义”和“邪恶”两个阵营吗?专家说明年房价会涨,就一定不会跌吗?所有事物的结论只有“是”或“否”这两个吗? 从经济趋势到生活决策,我们早已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大脑做判断,那么只能全盘接受他人想让你看到的“事实”。牛津知名教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以阅读、写作、提问为切入点,整理了一套系统性掌握多元思考的方法:首先在阅读时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逻辑,不再轻易地被他人的意见左右;然后尝试从多个立场写文章反驳作者观点,建立多个思考视角;最后通过提问“为什么”引出新问题,找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新看法,进一步提升思考质量。作者希望读者们养成从多角度出发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盲从盲信。 如果上网冲浪时不再盲目转发、点赞,写文章时能从不同角度清晰且严谨地阐述自身观点,会议中立即提出一针见血的好问题,那么你就已经成为出色的多元思考者。 作者简介 苅谷刚彦,1955年出生于东京都。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士毕业后,进入西北大学大学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北大学大学院客座教授、电视教育开发中心助理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现任牛津大学社会学部教授。著有《教育的世纪——学习与传授的思想》《大众教育社会的未来》《学校的概念》等。 目录 新版前言 前言 什么是理性多元思考法 1 欢迎来到理性多元思考法的世界 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掌握多元思考法 2 被“常识”束缚的思考方法 课堂上的陷阱 二元思考与多元思考 3 知识与思考 名为“正确答案”的幻想 在美国大学的苦恼 通往多元思考之路 第一章 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提升思考能力 1 作者的立场、读者的立场 步骤1 阅读的作用 步骤2 站在与作者对等的立场上 2 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 步骤1 批判性阅读 步骤2 养成不贸然接受的习惯 仔细认真地阅读 把握作者的意图 紧跟逻辑 搞清楚作者的前提 步骤3 批判性阅读的实践法 检查点1 文章的意图 检查点2 写作风格的影响 检查点3 言外之意的影响 检查点4 数据的可信性 检查点5 客观的记述与主观的记述 检查点6 隐藏的前提 步骤4 尝试批判性阅读 第二章 提升思考能力的写作方法 1 有逻辑地写作 步骤1 从批判性阅读到批判性写作 步骤2 写作与思考 步骤3 掌握接续词的作用 2 批判性写作 步骤1 写驳论 步骤2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批判 (1)站在年轻男性的立场上进行反驳 (2)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反驳 (3)站在教育相关人士的立场上进行反驳 (4)站在企业经营者(男性)的立场上进行反驳 第三章 提出问题与展开问题的方法——引发思考的“提问” 1 提出问题 步骤1 从“疑问”到“提问” 步骤2 针对“实际情况”的提问 步骤3 提问“为什么” 2 “为什么”的问题展开 步骤1 提问因果关系 步骤2 排除疑似相关 步骤3 问题展开的示例 (1)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为什么女学生就业难 (3)毕业院校不同对就业是否存在影响 (4)为什么毕业院校会对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3 站在概念的级别上思考 步骤1 概念的作用 步骤2 概念相当于探照灯 步骤3 概念、定义、事例 步骤4 提问的普遍化和抽象化 第四章 掌握多元思考 1 利用关系论看待事物的方法 步骤1 关注事物的二元性(多元性) 步骤2 在关系中把握事物 步骤3 利用关系论重新审视对偏差值教育的批判 步骤4 阻止“失控”的方法 步骤5 利用关系论看待事物的关键 2 发现悖论 步骤1 关注“意料之外的结果” 步骤2 比较最初的目标与实际情况 (1)关注副产物与副作用 (2)关注政策和规则的漏洞 (3)以小见大 (4)成真的预言和没成真的预言 3 针对问题提问 步骤1 问题的时效性 步骤2 被创造的问题与被隐藏的问题 步骤3 问题及其脉络 步骤4 针对问题提问的方法 后记 序言 在我们的身边笼罩着一 层无法言喻的不透明感。同 时,非善即恶的二元论思考 方法也在不断地蔓延。距离 旧版出版已经过去了6年, 眼看着这样的变化趋势愈发 明显,我深刻地感觉到让更 多的人掌握“用自己的大脑 思考”的方法至关重要。 不安、失望、不信任等 负面情绪充斥在日常生活之 中。金融系统和财政摇摇欲 坠,似乎早晚有一天会崩溃 。日本经济找不到复兴的希 望,不知何时裁员和破产就 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日本 政府对疯牛病应对不力以及 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 也导致民众对政府和企业彻 底失去了信任。 除此之外,政治家围绕 着金钱与权力发生的丑闻, 也使一些民众不再相信政治 和行政。尽管我们的身边存 在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却 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就算知道应该如何解决问 题,但在实际执行时又会因 为遇到别的问题而被迫中止 。即便如此,在充满失望和 不安的时代中,我们每天仍 然需要做出选择。因此,我 们决不能被负面的情绪所束 缚,不能意志消沉,更不能 自暴自弃,必须拥有凭借自 己的力量挣脱束缚的觉悟,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到自主 思考。 自从2001年9月11日以后 ,“整个世界都发生了改变” 。非善即恶的美国世界观传 播到整个世界,最典型的表 现就是二元论思考方法的蔓 延。以日本为例,政治家们 不是“结构改革派”就是“反 对派”,被简单地分为好与 坏两部分。在因为找不到答 案而充满不安和失望的背景 下,人们更容易接受这种简 单易懂的二元论思考方法。 在批判他人的时候,人 们往往会将自己放在正义的 一方。但人们却从不去思考 为什么会有正义与邪恶的区 分,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这 样区分的意义何在。事实上 无论是改革派还是抵抗派, 都不能单纯地以善与恶、好 与坏来区分,这种将两者简 单地区分开的做法本身就可 能涉及某些特定的利害关系 。难道将“反对派”一扫而光 就能将问题彻底解决吗?事 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当我们站在非黑即白的 立场上看待问题时,我们真 的是在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 考吗?在这种二元思考之中 ,根据印象和推测做出的判 断形成了整个社会的“舆论” 。无论是政治家的支持率还 是政策的支持率,都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舆论的影响。 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 中还是不得不做出选择。比 如:是否将牛肉从午餐的食 谱中清除?是否拒绝购买有 违法行为的企业的产品?是 否将仅有的一点存款从银行 转移到邮政储蓄?是否因为 不信任公立学校而让孩子开 始上补习班?是否收看报道 某政治家正面新闻的电视节 目? 实际上,这些选择也受 舆论的影响。如果想不受舆 论的影响,就必须提升自己 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用 自己的大脑来进行思考。 “自主思考”说起来很容 易。但以为自己“掌握了自 主思考能力”的人,究竟拥 有多强的思考能力呢?真的 知道思考的含义吗?阅读就 意味着思考吗?调查就能锻 炼思考能力吗?深人讨论就 能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 吗? 阅读要怎样才能与思考 相结合,采用怎样的调查和 讨论方法才能提高思考能力 ?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阅 读就只是单纯地接收信息, 调查也只是发现表面问题, 讨论则只能针对特定的情况 表明意见(因此,身为教育 社会学研究者的我才对现在 以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 考”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 革心存忧虑)。 要想拥有思考能力,应 该怎么做才好?要想改变对 事物的看法,又应该怎么做 呢?我只能尽可能具体且通 俗易懂地将这些方法传达给 大家。当然,实际做起来可 没有说起来这么容易。本书 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只能依 靠诸位读者的判断,而本书 能够再次出版,说明读者对 我在本书中给出的方法表示 肯定。 在新版之中,我除了追 加一个专栏之外,只修改了 若干字句,更新了一些事例 。列举的案例虽然又经过了 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发生太 大的变化,所以予以保留。 因为思考方法的“基础”并没 有那么容易改变。 现代人愈发容易受到舆 论的影响。如果本书可以帮 助更多的人培养出不会受舆 论影响的“多元思考”能力, 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苅谷刚彦 导语 在线吃瓜,经常被营销号带节奏?遭遇病毒式营销,分分钟为智商税激情下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否已经放弃思考,只接受愿意看到的信息,将理性与思辨放在了对立面? 知名教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一套系统性且实践性超高的多元思考指南。通过一系列具体步骤和大量案例及思维练习,帮你搭建一个基础思维框架,循序渐进地教大家如何摆脱只愿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僵化思维。 后记 从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 起,至今已经过了6 年。当 我从学习知识转变为传授知 识时,我曾经思考过自己究 竟应该教些什么。没错,大 学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 我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 果传授给学生们。只要将专 业领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那我身为大学教师也算是 合格了。但成为教师之后, 我却为此感到有些困惑,尤 其是对单方面地将专业知识 灌输给学生们的意义产生出 一种疑问。 这个疑问就是我拥有的 知识,对其他人来说是否也 拥有同样的意义。对有意向 成为研究者的学生来说还好 ,但是对于那些大学毕业后 立刻就会走入社会的学生来 说,我传授的这些专业知识 究竟有多少价值呢?我开始 思考,与知识本身相比,是 否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所学 到的那些东西更加重要呢? 此外,当我与学生们接 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 他们思维的僵化程度完全超 出了我的想象。这些在应试 教育中拼命学习并最终成功 考上东大的学生对学习充满 热情,拥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还很擅长找出答案。但是 ,当他们需要自己提出问题 并且将问题清楚地表述出来 的时候,思维僵化的问题就 非常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虽 然这种情况不能完全归罪于 “应试教育”,但至少也说明 现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 ,极其缺少自己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开 始思考自己究竟有什么可以 传授给他们。最后我想到的 答案是,让学生们享受发现 问题的乐趣,以及通过改变 视角发现事物隐藏一面时的 喜悦。我在大学中的教学实 践是否取得了预想中的成果 ,需要由学生们来进行评价 。本书是我根据这些实践经 验,将自己在课堂和研讨会 上讲述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 表述出来所做的一种尝试。 至于本书的内容是否取得了 预想中的成果,则有待诸位 读者来给予评判。 我写作本书的契机是一 篇新闻报道。几年前,某大 型补习学校面向大学四年级 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教 育的调查,让学生们评价在 自己上过的课程中,哪位教 师的课程最好。然后以此为 基础发布了大学的“最佳讲 师”排名。我有幸入选,报 纸上还用很小的篇幅介绍了 这件事。讲谈社学艺图书第 三出版部副部长细谷勉刚好 看到了这篇报道,于是邀请 我写一本书。 在此之前,我也写过与 大学教育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在这些书籍和文章中,我 不但指出了当前大学教育存 在的问题,还提出对大学教 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因此 ,当细谷先生邀请我写一本 关于大学实践教育的书时, 我意识到这对于回顾自己的 实践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但当我真正动笔开始将 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变为文章 的时候,我立刻发现这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无法将 自己的想法准确地用文字表 现出来,更难以将其组织成 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在大学上课的时候,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讲义和指 导论文的机会改变学生们的 思维模式。在这样的实践过 程中,随机应变的应对十分 重要。因此,当我将自己的 教学经验整理成文章的时候 ,我很难将这种临场感充分 地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 ,我曾经数次产生出“这个 写不出来了”的想法。本书 最终之所以能够完成,多亏 了担任责编的细谷先生对我 的鼓励,以及我坚持不懈的 毅力 。 此外,在本书写作过程 中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也 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 变。这个事件就是“奥姆真 理教”事件。通过这起事件 ,我再次意识到从多个视角 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以及将 这种方法尽可能传达给更多 读者的重要性。 在本书的最后,我想对 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帮助的诸 位表达感谢之情。首先是参 加我课程和研讨会的学生们 。与他们之间进行的理性交 流,是本书诞生的原动力。 许多学生阅读了本书的原稿 ,并给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 建议。可以说如果没有与学 生们的交流,就没有这本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 是我与这些学生共同创作的 。此外,不同行业交流 会“UrbanClub”和“理性生产 技术研究会”的诸位也为我 详细讲解了“思考”对社会人 的重要性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前文所述,责任编辑细谷 勉从本书的构思阶段就为我 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能 够遇到一位优秀的编辑,对 作者来说是最大的幸事。最 后,对作为本书最初的读者 通读了原稿,并一针见血地 提出建议的妻子夏子致谢。 苅谷刚彦 精彩页 1 作者的立场、读者的立场 步骤1 阅读的作用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读书了”,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感叹。确实,与看电视和看漫画的时间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读书的时间要少得多,甚至连“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读书了”这句话本身都变成了老生常谈的“常识”。但请不要急着点头,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为什么大人们对年轻人不读书这件事感到遗憾?这种想法本身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不读书的话,就会错失某些重要的东西。“不读书有什么坏处?”“会失去什么?”那么你是在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才对这种老生常谈的声音表示理解吗?还是根本没考虑那么多,直接就点头认可了呢?如果想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就不能对这些所谓的“常识”简单地点头认可。 “如果不读书的话会错失什么?”将这个问题再稍微展开一点,可以思考“通过读书能够得到什么”和“什么东西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如果没有什么东西非得读书才能得到,那不读书这种行为就不应该遭到批判。如果是你的话,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 以下是我的回答。假设通过读书能够得到知识、信息、教养、快乐、兴奋、感动,等等。接下来从中找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的东西”,会剩下什么呢?如今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即便没有书籍,也一样可以获得绝大多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与读书相比,电子媒体的效率甚至更高。 至于快乐、兴奋、感动,也因为影像和声音媒体的发展而更容易获得。同样,大屏幕上的画面和立体声音响带来的兴奋及感动可能远超读书的效果。 那么“教养”呢?确实,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电脑,或者通过演讲会和大学课程,都能够获得“知识”。如果将“教养”单纯地看作知识,就算不读书也一样能够获得“教养”。 既然如此,有什么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的“机会”,或者说,是为了培养思考能力而与信息和知识打交道的“时间”。 与其他媒体不同,书这类纸媒体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接收信息的节奏。比如,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如果觉得从头开始按顺序阅读太麻烦,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也可能大致地浏览一遍之后认为没什么意思,就将这本书扔到一边(但还是请大家坚持读完)。或者可以将读过的部分再读一遍,一边揣摩作者的用意,一边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内容。也就是说,与其他媒体相比,读书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时间。 这样一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比如遇到一段非常意味深长的句子,如果是在普通的对话交流中,可能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而不由自主地认为“确实如此”。但在读书的时候,则有充分的时间去仔细地品味。要想掌握不会轻易接受“常识”的多元思考,阅读可以说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那么,要想掌握多元思考法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接下来我就将对提升思考能力的阅读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2 站在与作者对等的立场上 你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或许有人会回答“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事”。但实际上,读者和作者之间可能存在许多种关系,比如喜欢、讨厌、尊敬,等等。但要想通过阅读来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与作者对等的立场上。 话虽如此,可能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站在与作者对等的立场上”。接下来我们做个试验,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提示。 首先,请你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中,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的决定。比如选择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入职哪个公司,或者决定结婚…… 然后请你以《我的决定》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来吧,请拿起纸和笔,现在就开始写。 P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