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帝国乾元:元朝真史》一书,以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将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趣辣历史搬下荧幕。通过本书,读者将知道:不朽的文天祥;忽必烈的“政治遗产”;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窦娥冤》的背后;汉化帝王的悲剧……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联袂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帝国乾元(元朝真史)/帝国真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梅毅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通过《帝国乾元:元朝真史》一书,以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将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的趣辣历史搬下荧幕。通过本书,读者将知道:不朽的文天祥;忽必烈的“政治遗产”;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窦娥冤》的背后;汉化帝王的悲剧……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梅毅最新的十卷本纪实历史文学丛书“帝国真史系列”内容始起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直至辛亥革命的历史庚续,共700多万字。本书《帝国乾元:元朝真史》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元朝历史。 《帝国乾元:元朝真史》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导读:壮丽的废墟/1 南朝千古伤心事 每思豪杰泪满襟 不朽的文天祥/6 临安城上竖降旗 南宋都城的陷落/7 百死愁绝终不悔 文天祥的坚持/10 丹心不改天地悲 文天祥的最后努力/12 天涯海角不悔身 悲壮的压山之役/14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最后岁月/19 泥足的巨人 忽必烈的“政治遗产”/26 经济危机下的惶惶帝国 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29 从沙漠到大海 元朝的越海攻击/42 西南森林的泥沼 安南战场的狼狈/49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佞佛滥施/54 虚幻的“大一统” 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60 或者活着死去 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62 从天堂到地狱的幻灭 元代的民族界限与知识分子境遇/63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谢枋得/67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赵孟頫/70 歧路茫茫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 汪元量/76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 郑思肖/77 百炼难柔铁石肠 甘为鹰犬的蒙元初期汉人张弘范、史天泽、郝经/80 死而后已的灭宋鹰犬 张弘范/80 急流勇退的“郭子仪” 史天泽/84 被遗忘的“苏武” 郝经/87 挣开人性的枷锁 《窦娥冤》的背后/90 文学史上的“孙志刚”关汉卿/90 不朽的名剧 《窦娥冤》/95 “八百媳妇”的密林 元成宗“守成”时代的蹉跌/100 并不顺利的继位 元成宗之立/100 “八百媳妇” 南方又一个陷阱/103 海都之死 西北诸王的最后“归顺”/104 兄终弟及后患无极 元武宗与元仁宗兄弟/107 武宗未必“武” 海山时代的瞎折腾/107 仁宗不尽“仁”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115 附: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119 生如夏花 汉化帝王的悲剧/122 少年帝王少年臣 元英宗、拜住的政治改革/122 天上掉下来一顶大皇冠 元英宗的被弑与泰定帝的登基/125 帝位至尊手足相残 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的“礼让”/130 耀日干戈两京间 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较量/130 骨肉至亲不相容 元明宗的“暴崩”与元文宗的“复位”/133 绿睛“色目”亦能诗 贯云石、萨都刺、马祖常、迺贤/138 情深不寿贵公子 贯云石/138 浩歌笑舞真诗人 萨都剌/142 正直不阿大元官 马祖常/144 谈辩悬河突厥种 迺贤/145 “二把手”的下场 权臣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生前身后事/148 热火烹油 权臣燕帖木儿家族的覆灭/149 重蹈覆辙 权臣伯颜的倒台/152 为善不终 权臣脱脱的贬死/158 自食其果 权臣哈麻的杖死/167 莫道书生空议论 头颅掷处血斑斑 杀身殉国的元末士人/169 大义殉国显赤诚 汉人樊执敬/170 忠魂俊骨堕深渊 泰不华与余阙/171 不为异朝太平臣 伯颜子中与王翰/173 歌尽桃花扇底风 元朝的覆灭/176 沉迷于古怪性爱和精细制作的皇帝/178 乱哄哄自己人杀自己人/181 惨兮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194 “北元”的延绵余绪/198 黄泉无精舍今夜宿谁家 元帝国最后的诗人们/203 “铁笛道人”乃诗雄 杨维桢/204 乘肥衣轻半世豪 顾瑛/207 洁癖难避真浊世 倪瓒/210 不容回忆的时代 诗人的荒诞而又必然的死亡/212 试读章节 7月间,张世杰等人奉宋帝驻泊于新会的压山。 厓山位于今天广东新会南端,北扼海港,南连大海,西面与汤瓶山对峙如门,每大风南起,水从海外排闼而入,怒涛奔突,浪涌如山,每半日皆有潮,实际上是舟师屯结的险地。 张世杰确实没有什么军事才略,他以为此地天险可守,乃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30间,军屋3000间。当时,宋朝残存的官民军士尚有20余万,多居于船上。 时任元朝江东宣慰使的汉将张弘范立功心切,他回大都入觐忽必烈,建议说:“张世杰立广王(赵昺)于海上。闽、广响应,宜派大军剿灭,免留后患!” 忽必烈大喜,立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 陛辞之日,张弘范这个蒙古鹰犬深知韬晦之策,假意推辞主帅之职:“国朝军制,无汉人典蒙古军者。臣乃汉人,恐乖节度,愿陛下派亲信蒙古大臣为帅,与我一道南征。” 忽必烈深知张氏家族二世为蒙古效命,赐锦衣、玉带以表示对他的绝对信任。 张弘范不要锦衣、玉带,提出:“奉命远征,无所事于衣带也。如能得陛下赐以剑甲,则为臣可仗圣上威灵,令行禁止,无往不克!” 忽必烈闻言壮之,赐张弘范尚方宝剑,表示:“剑,汝之副也。有不用命者,以此处之l” 于是,张弘范荐李恒为自己的副手,至扬州后,发水陆精兵2万,分道南下。 元军舟帅四至,从海道攻袭漳州、潮州、惠州等地,数败宋军,并最终在海丰生擒了文天祥。步军方面,元将李恒越过大庾岭,攻占广州。 节节失利之余,张世杰本人也从潮阳港乘舟入海,退保压山。 张世杰手下有谋士相劝:“北兵以舟帅堵塞海口,则我军进退失据,不如率先主动出击,占据海口要地。如果得胜,国之福也;如果不胜,犹可西走。” 张世杰思之良久,自忖宋军久漂海上,士卒离心,怕主动进攻失败后,会导致军卒立刻溃散,便表示不同意。“频年航海,何时可已!今须与北军正面一决胜负!”于是,他命人焚毁岸上所建数千间简易房屋,把千余艘大船牢结成一宇阵,沉锚于海,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栅如城堞状,奉宋帝居于舟中,以示必死之态,想和元军决战。 此前,宋军已被阿术纵火烧船而得惨败,张世杰不汲取教训,仍旧出此下策,真是天时人事,均使宋朝一步一步踏向覆亡深渊。 当然,张世杰已考虑到既是族弟又是敌将的张弘范火攻的可能性,命人在战舰外皆涂满厚厚一层湿泥。 1279年正月,元军统帅张弘范指挥元军进攻。压山以北水浅,元军怕大舟搁浅,便从匿山以东转而南驶。他们进入大海后,从海口进迫宋军水城。同时,元军出奇兵,断绝宋军陆上的汲水之路。 由于宋军船大阵牢,元水军冲撞不成,张弘范就派人在木柴上浇上膏油,乘风纵火。甭说,由于张世杰事先派人在各船外层涂泥,元军火攻并未得手。 猛攻不成功,张弘范派在自己军中任职的张世杰外甥三入宋营,劝降这位族兄。虽与张弘范同族,又有外甥相劝,张世杰仍旧凛然正气,对外甥说:“我知道,如果投降,不仅能保命,还能得享富贵荣华。但我已经立下誓愿,定以死报答宋恩,此志难移!” 见张世杰外甥说降不成,张弘范又逼迫被俘的文天祥写信招降。 文丞相不从,表示:“我不能捍卫父母社稷,却教人背叛父母社稷,绝对不可能!” 张弘范再三催逼,文天祥便当其面书写《过零丁洋诗》示之。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不得不肃然起敬。苦笑之余,他不再强求文天祥写招降书。 即使如此,张弘范仍派人多次临阵向匿山宋军喊话:“汝陈丞相(宜中)已逃,文丞相(文天祥)已被执,汝等又欲何为!”厓山土民皆不答,无一人叛降。 猛攻不成,张弘范命元水军封锁海口。由于汲水道绝,张世杰手下的宋军只得喝海水,皆困于呕泄,战斗力剧减。即使如此,张世杰仍率宋军与元兵日夜大战不已。 不久,元将李恒也将兵自广州来会,与张弘范一起合攻压山之北。本来,元军诸将建议居高临下,发炮狂攻宋军水域。张弘范不同意,怕炮击后宋军散舟,浮海分逃,不能全歼。 李恒观察形势后,建议元军合力,与宋军水师正面对攻。 阴历二月初六早晨,张弘范分元军诸将为四军,相距里许。张弘范与李恒自当一面,乘潮退之时,李恒一军自北而南,顺流乘舟直杀宋军水寨。 张世杰自率淮兵,殊死抵拒。战至日中,潮水又涨,元军南面一军又乘流而进。 张世杰虽然腹背受敌,死战益力。李恒虽勇,仍不能胜。 张弘范施计,命人以布障把其指挥大舰的四面遮蔽严实,又令船上将士伏盾埋伏,然后大奏音乐。张世杰误认为元军休军要聚宴,精神上稍稍有些懈怠。 宋军将士刚刚喘了口气,忽然见张弘范的指挥舰冲击宋军左侧水寨山栏。 宋军齐发弩箭,全部射在了大船的布障上。 估计宋军箭矢已尽,张弘范下令撤去布障。埋伏的元兵矢石俱发,压制住宋军气势后,纷纷跳上宋军阵左最大的堡垒大舰,攻陷水寨一角。 元军诸将乘势,呼声震天,纷纷冲入水寨,杀人斩帆,不可遏制。 P16-17 序言 让历史照亮未来 根据我多年金融工作的实践体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相对于漫长的历史而言,肯定都是非常短暂的,每个独立个体,肯定不能摆脱个体所处的时间、空间那个特殊的位置。所以,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人,只能从“他”本身这个相对移动的“点”上,去观察过去的历史。其结果呢,就是个人所观察、所书写的历史,也应该是当下时代的那个独特“自我”在某个特殊“那一刻”的思想灼见。 由此,当我看到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这八本“帝国真史”断代史系列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我和梅毅2001年就相识,当时晤谈甚欢,相交忘年。我记得,当时我和这位行业内的年轻人所讲述的,多围绕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当时我所知道的梅毅,还只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的青年才俊,我们所谈所讲,也还都是关涉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有关的人和事。 岁月荏苒,今天我忽然发现,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在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者,而且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几年不见,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似乎看上去完全脱离了证券本业。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有时候,我也会翻看一些时下流行的历史“畅销书”。我发现,现在的坊间不少历史读物,从装帧和文本看上去似乎“有趣”,但内容却往往失于简单粗鄙,搞笑打油。如此历史写作,显然太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我总是觉得:历史,毕竟要和“高尚”“正义”“崇高”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应该和真、善、美的艰难悲壮和浩然之气联系起来。所以,历史写作者不能只为了追求大众的“轻松阅读”而满纸调侃。这是因为,我们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充满了血泪和痛苦,充满了仁人志士的碧血,而市面上许多看上去很“好玩”的历史写作,不仅不能导引我们正确阅读历史,而且会让年轻一代误读历史,使得本来能够提升心性意志的历史阅读,最终沦为鸡毛蒜皮的翻书消遣。 幸好,作为我们金融同行的梅毅,这位网络中鼎鼎大名的“赫连勃勃大王”,他的历史写作让我们眼前一亮。因为他所写的历史书籍有着磅礴大气的文字,汪洋恣肆,才情洋溢。在梅毅的文本中,没有浮光掠影的文字轻薄,更没有为了讨好低俗读者的打情骂俏,字里行间充溢着民族感情,充溢着天地正气。 跬步之积,竟成千里!梅毅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十九年了,可谓是我们中国证券监管系统的一名“老兵”,但他依旧春秋正盛,年富力强。我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梅毅这位资本市场的亲历者,能在巨笔弘宣中国大历史的同时,也能以一个“史官”的耐心和细心,写出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树碑立传! 是为序。 刘鸿儒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梅毅“帝国真史系列”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作家这个群体感到欣喜:因为,梅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作家自我扩展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到,作家书写历史,其实是自司马迁以来的传统!而作家梅毅所撰写的历史著作,无论从文笔还是史实,都可以称之为“好的”。一部“好的”历史书与“坏的”历史书的区别,就在于好的历史学家能够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去解析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我看梅毅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断代史的时候,符契相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在我们证券监管单位的梅毅,竟然打着一面“赫连勃勃大王”的大旗,成为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而且风起云涌,已成“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他不仅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中国历史作品,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坊内畅销,洛阳纸贵。从去年开始,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开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好奇之余,我更多感到的还是欣喜。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刘鸿儒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智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八部“帝国真史系列”,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他的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渭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